快遞單易洩露信息 個別快遞員私賣快遞單0.4至1元錢

2020-12-06 人民網

  漫畫:王雲濤

  漫畫:王雲濤

  快遞單「賣」隱私

  出售快遞單信息網站成行成市,每個單號賣0.4至1元,收寄人姓名、地址、電話等隱私隨之洩露

  記者暗訪快遞網點,有快遞員願意以每個五毛售賣快遞電子版面單

  你在網上交易的每一張訂單快遞號,有可能被人以四毛錢掛上網出售,你的隱私正成為別人斂財的工具。你知道嗎?其實填單時,簡單幾個處理就可以避免自己的資料被洩露。

  網購手機遭詐騙、假冒快遞員入室搶劫女子並割喉、福建女白領家中遇害……近期,這些由於快遞洩露個人信息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屢屢發生。

  近日,新快報記者接到爆料,多家快遞公司的客戶信息遭洩露,網上出現多個專門交易快遞單號的網站,每個單號都被明碼標價,「批發價」最低四毛。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些快遞公司的員工也存在私底下買賣單號的現象。快遞行業誠信告急,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正面臨著嚴重的洩露危機。但用戶也不是沒有辦法避禍,例如收貨地址不要寫居住地,可寄至公司等公共場所,聯繫方式也可以不留手機而留公司的固話等等。

  「賣單」網「國內最大、單號最全」

  接到爆料後,新快報記者首先登錄一家出售快遞單號的網站「淘單114」,其首頁標著「國內最大」、「單號最全」、「每單只售一次」等字眼,單號被分為三類:無收貨地址的售價0.4元;有收貨地址的0.5元;未掃描單號的1元。

  記者在「購買單號」一欄中,隨意搜索11月20日發貨、收貨地點為廣州市區的單號,頁面顯示共有16條信息,單號來自申通、圓通、中通以及順豐四家快遞公司。每個單號的詳細信息包括:單號價格、快遞單號、快遞類型、是否掃描、發貨地點、收貨地點、預計掃描時間、實際掃描時間等。根據網站說明,「已掃描單號」是指快遞單信息已經錄入快遞公司的官網,上網即可查到;而「未掃描單號」是指快遞員已經取件在手,還沒有將單號信息錄入快遞公司網站。

  註冊後,記者按照網站提示步驟,從「淘單114」上買了一個從廣州發到昆明未掃描的單號。但記者在購買單號三個小時後,仍未在訂單所屬的圓通官網上查到單號行蹤。「淘單114」客服告知,「18個小時之內查不到都是正常的,因為該單號還未錄入官網。如果之後還查不到便可申請舉報。」

  暗訪

  有快遞員同意私下「賣單」

  11月20日下午,新快報記者來到天河區石牌西路,該路段有不少快遞公司站點,記者以淘寶店主的身份向快遞站工作人員詢問能否購買一些快遞單號,幾乎所有回答都說「不行」,更反問「要來幹什麼」。

  隨後記者來到天河北路某小區的快遞點,大部分快遞員對出售快遞單號一事並不了解,但他們並沒有拒絕記者的要求。快遞員小黃(化名)剛入行一個月,對於出售快遞單號的事情有所耳聞。他向記者詢問單號的「市場價」,考慮過後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稱需要先回公司問一下同事具體價格之後再聯繫。記者隨後撥打某快遞公司分站站長的電話,對方表示,如果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出售快遞單號,但具體售價需要確認身份後面議。

  在石牌東路某小區附近的「微特派」快遞公司網點,記者看到貼好面單的包裹快件放滿一地,單號、收發件人的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都能輕鬆看到,當時店內只有一位員工。他先是表示快遞單不能賣,「公司有規定所有的快遞單都要交由總部回收處理」。而當記者提出能否以五毛一張的價格收購快遞單的複印件。該員工略微考慮以後說:「單子不能給你,你真要買的話,我可以給你發電子版。」

  洩露源

  快遞單流轉需要多人經手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一份快遞發出時,會有一張面單,記錄著單號以及發件人和收件人的信息。一般面單一式四份,發件人、收件人各一份,當地的快遞營業廳一份、物流人員一份。如果管理不善,這些面單就成了洩露信息的隱患。

  昨日,廣州某知名民營快遞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快遞經過層層掃描,單號會直接暴露在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眼前。「以一份廣州寄至北京的快件為例,快件從發貨客戶手中發出後,需要經過收件快遞員、倉庫管理員到達分流站,隨後分流站的工作人員再將包裹送至廣州中轉站場,中轉站場工作人員再將快件送至北京中轉站場,再通過層層傳遞,最後到達收貨人手中。」他說。記者問到此過程是否會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時,該人士表示不太可能,因為每天收發的運單數量龐大,經手人員幾乎沒時間暫停工作查看訂單上的個人信息。

  但記者了解到,快遞企業「錄入外包」、電商網站也成為信息洩露的源頭。廣州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說,舊面單會在營業點內保留一年,以備用戶查詢,隨後由快遞總公司回收,在監管部門監督下,統一銷毀。不過,一些營業點存在將面單隨意丟棄或者賣給回收方的情況。

  用途

  淘寶「刷鑽」或「廣告轟炸」

  業內人士介紹,快遞單號形成買賣市場,起源於淘寶賣家的「刷鑽」需求,即通過虛假交易來抬高賣家信譽和好評。

  除了「刷鑽」外,單號信息獲得者還可以對客戶進行「廣告轟炸」。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這些信息偽造面單,將「快遞物品」偷梁換柱。「淘單114」網站顯示,只要提供手工填寫信息的面單照片,支付2元,即可「複製」出一張相似的面單。

  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快遞公司、電商對客戶單號是「全名址」錄入,甚至購買的產品名稱也寫在單上。「這些快遞單包含了大批優質客戶,可能會被一些別有用心之徒盯上。」同樣,若消費者不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將填有手機號、住址等信息的快遞包裹隨手丟棄,也是一個隱私洩露途徑。

  事實上,這類單號交易網站也認識到洩露消費者隱私帶來的風險,「單號吧」網站掛出「免責聲明」,稱「本站快遞單號只限刷銷量使用,如用於違法等不正當用途後果自負」。然而,因快遞單號洩露信息引發的入室搶劫案等事件,不時見諸報端。

  律師說法

  造成嚴重損失需負刑責

  對於快遞員出售單號牟利,廣東大同律師事務所朱永平律師認為,如果因單號信息洩露造成嚴重損失,快遞員應負刑事責任。「嚴重損失就是不法分子利用個人信息對信息所有人進行勒索和綁架,甚至殺害;那麼洩露信息的人就得承擔刑事責任,這在《刑法》中有明確規定。」朱律師說,郵政部門也有相關法規,但在處罰明細上暫無明確規定,一般根據事情具體情況進行處罰。

  至於防範措施,朱律師表示,快遞公司應明確自身的民事責任,如果屬下快遞員洩露他人信息造成了損失,對外方面,公司應依法進行賠償;對內方面,快遞公司也應該向員工追責,並進行法制教育和處罰。快遞公司還應在員工招聘時就加強法制教育,快遞行業也應該進行法律宣傳。「個人信息遭洩露這方面並非無法可依,缺的就是教育問題。」朱律師說。

  快遞單「賣」隱私

  快遞單信息大面積洩露,快遞公司難辭其咎。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秘書長江川說,快遞公司監管不力,原因在於監管部門沒有明確監管責任。而用戶方面其實也有辦法避禍,例如收貨地址不寫居住地,可寄至公司等公共場所,聯繫方式也可以不留手機而留公司固話等等。

  自身監管有心無力

  有快遞公司高管告訴新快報記者,流出單號的環節很多,收派環節、信息系統環節都有可能,甚至還有黑客入侵。他說,洩露信息,哪家快遞公司都不願看到,但很多公司在監管上實際上有心無力。「我們自己打擊成本很高,因為調查取證成本很高,而每單金額只有幾毛一塊錢,也很難達到立案的金額標準。」據了解,目前在我國的民營快遞市場,大多數大型民營快遞都是依靠加盟壯大,這樣的模式優點是投資少、擴張快,但缺點亦明顯——對加盟公司的管理控制力度較小,在發展中容易出現「各自為政」局面。由於加盟體系相當於無數個利益體,總部的協調和管控能力都不強。

  對於這些民營快遞企業來說,總部只能稱得上是一個鬆散的管理機構,他們主要根據運單數量向加盟商收費。此外,如果需要總部的轉運中心中轉分撥,還可以收取中轉運費。而快遞單號信息等保密和監管,「即使有心也無力」。

  上述人士坦言,目前除了16家規模以上的快遞企業有較好監管能力以外,其他快遞企業要想自行監管實在比較困難。

  相關法規約束乏力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已經明確,快遞企業和從業人員不得違法洩露在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違反規定的,對快遞企業處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從目前「賣單」網站「正常運營」的情況看,上述規定未顯其效。但是把這些問題全算在快遞公司、網店或電商頭上也有失公正。「網店或電商作為市場主體,通常只是根據市場規律經營,不可能自定規則捆綁自己的手腳。監管部門缺乏主動和自覺。」有業內人士指出。

  對此,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秘書長江川表示,監管部門監管不力的原因在於沒有明確各個部門的監管責任。他認為,打擊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淘寶等網購平臺要加大對「刷鑽」行為的打擊和監管,從源頭上杜絕這種買快遞單號的需求。另一方面,應該建立規範的行業標準,明確有關部門的管理責任,加大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

  另一方面,用戶填單時可提高自身警覺,也能避免信息暴露的風險。

  填單貼士

  1.儘量選擇正規、信譽好的快遞公司。這些公司管理嚴格,出現問題也容易查清。且其從業人員隊伍比較穩定,待遇較好,可減少為了蠅頭小利而出賣顧客信息的情況。

  2.收貨地址儘量不要寫居住地址,可郵寄至公司等地,聯繫方式也可留公司的固話。必要填寫居住地址的,可以只寫至樓層,無需填寫具體房號。

  3.收件後,貼有快遞單的外包裝不要隨意扔掉,丟棄前最好將包裝上的個人信息抹去。

  行業典範

  通過操作權限限制不能同時調出信息

  新快報記者採訪過程中,很少發現涉及郵政快遞的類似投訴,據介紹,他們有一套嚴格的「防洩」措施:一是特快專遞詳情單管控,從公司總部到各地市基層攬投站,按屬地區域分配號碼段,按客戶需求從下至上申請領用,領用過程嚴格審批登記。攬投終端處理執行交接驗收、勾挑核對、平衡合攏制度。交接驗收無誤的詳情單指定專人負責整理歸檔保存,存檔到期銷毀。

  二是信息管控,信息錄入專人負責,按不同的業務種類在不同的模塊上錄入客戶信息,按管理人員的管理層級開放信息系統操作權限,確保不能同時調出客戶信息。

相關焦點

  • 快遞行業信息倒賣暗訪——誰在倒賣快遞單?
    在此之前,圓通快遞單號被洩露的消息已經沸沸揚揚,圓通快遞也就「快件面單信息倒賣」事件向消費者道歉。然而,這僅僅是個別企業的個別現象麼?如何能夠進一步禁止買賣雙方的非法生意,消費者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的權益,均值得深究,以避免「雙十一」也成為那些不法之徒們的財富盛宴。
  • 圓通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多家快遞曾被曝內鬼!網售快遞面單低...
    其中,快遞單號可自助購買,而個人信息齊全的「快遞面單」公然在網絡售賣,1元可買到1條。個人信息買賣已形成黑色產業鏈。  早在2012年,就有媒體報導稱,包括申通、圓通、中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單號的信息被大面積洩露,單號被放到網上公開售賣,價格從0.4到2元不等。
  • 快遞員吐槽加盟模式:送1單賺1元 罰款1次幾百元
    1加盟店1單給1元,直營店1單1.6元在快遞行業工作了8年之久的黃良認為快遞行業正面臨著巨大挑戰,不管這個行業是否做出改變,至少他本人要做出改變了。「非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都應該改為直營的,」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加盟店1單給1元,直營的1單可達到1.6元。
  • 淘寶賣家的雙重身份:倒賣快遞單就像開外掛
    伴隨著電商業的發展,快遞在以幾何級的速度發展,天量的快遞面單成了信息販子眼中的香餑餑。長此以往,快遞單信息洩露的嚴重性受到眾多關注。這一次,圓通面單信息遭販賣只是揭開了這條灰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如果不能儘早根治面單信息洩露痼疾,未來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 沒購物卻「收」到快遞:你的信息可能被用來刷單了
    1個是放了一張便籤紙的白色信封,另外1個則是一包棉籤,「我就懷疑有人在用我的信息刷單」,只是她今年10月份剛剛搬到這個地址,網購還沒幾次,「沒想到這麼快信息就洩露了」。商家從哪得到這些個人信息?記者核查發現,「多咪兔」和「恆泰澤」是兩家在京東平臺進駐的商家。從銷量來看,兩家都剛剛進駐不久。記者以收到空信封消費者的名義,撥打兩個商家的電話。
  • 德邦快遞洩露信息冒牌員工發貨:接單員工已離職
    據浙江廣電總臺《1818黃金眼》欄目近日報導,賀女士在寧波一家消防器材公司工作,她說上個月22號公司有一批貨要發往內蒙古,就聯繫了德邦快遞,可後來發現,跟她聯繫的德邦快遞員是冒牌的。「因為那批貨比較急,在鎮海的德坤物流園打木箱,平時我們在自己倉庫發貨的話,都有自己專屬的快遞員,但德坤那邊不太熟,就打了德邦的熱線」,賀女士說。
  • 如何快速同時查詢各快遞公司的快遞單號?
    網購和給客戶寄產品時都會用到快遞,因此查詢快遞單號也成為我們經常碰到的事情。不同的快遞公司,網站不同,電話號碼也不同。下面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查詢快遞單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一個網站基本上可以查詢所有快遞綜合類網站有很多,我就不作推薦,大家可以自己找。
  • 「淨網2020」警惕:冒充「快遞員」刷單詐騙新騙局!
    「雙十一」不少網友的購物車裡已安排得滿滿當當,不過,一些犯罪分子,也開始打起了壞念頭,如果有「快遞員」主動加你微信,要小心了!這可能是一種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詐騙手法為:首先,犯罪分子通過不法手段獲取受害人網購等信息;之後,冒充快遞員博取信任添加好友後拉進群聊,詐騙團夥冒充快遞員在群裡拉人刷單,聲稱「高回報高收益」;當受害人開始「工作」後,騙子會先給你些甜頭,第一單甚至第二單,會按照約定返還貨款和佣金,騙得信任,讓受害人加大投入,製造「多刷多賺」的假象;騙子會繼續要求刷「二聯單、三聯單」,等受害人接連支付數千元後,
  • 快遞倉庫爆倉,快遞員卻越幹越心酸,無奈上演「大逃亡」
    快遞倉庫爆倉,快遞員卻越幹越心酸,無奈上演「大逃亡」推薦語:近年來,我國電商行業迎來了全面的爆發,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佔網民整體的78.6%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日前,邯鄲警方披露破獲一起非法竊取、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不法分子與圓通速遞5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據了解,涉案的5名圓通公司員工,以每天500元的價格外租自己的員工帳號,造成超過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這些信息被倒賣團夥打包賣給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的下遊犯罪團夥,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
  • 一封「神奇」快遞引發的刷單追問,淘寶刷單到底動了多少人的隱私?
    拆開快遞信封,裡面有一張發貨單,發貨單寫著實付款人民幣614.88元,其餘信息如「交易訂單號、批次號、唯一標識號碼、商品編號、貨品名稱及屬性、數量單價」等一應俱全,發貨單顯示賣家店鋪名稱為「淘寶雷士照明企業店」,發貨日期為5月3日。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4期:德邦重獎207位「金星快遞員」 人均10...
    據介紹,「金星快遞員」是指連續12個月績效考核都能達到德邦快遞五星級標準的快遞員,其考核指標包括零投訴、時效快、運費合理,包裝合格等20餘項。今年德邦快遞在績效獎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綜合素質的考量,注重物質與精神多方面的激勵,目的是展現快遞員的整體面貌,促進快遞員的全面發展。
  • 沒有單號怎麼查快遞
    我們在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快遞了,但查快遞也成為很多人的煩惱。在快遞公司官網查詢物流狀態,必須要有快遞單號。由於丟失底單,或是寄件人沒有告訴收件人運單號,或是記錯運單號,此等原因往往導致沒有運單號來查詢郵遞物品的物流狀態。為了安排收件等事項,得曲線想法子查詢快遞狀態。
  • 快遞被籤收卻未收到包裹,詢問快遞員時發生毛骨悚然一幕
    從東莞發到大連的快遞,被籤收後卻遲遲未能收到包裹。收貨人是19歲的女孩小班,她向快遞員詢問原因時,卻發生了毛骨悚然的一幕:快遞員發來了一張「水龍頭衝血」的圖片,並暗示見面「聊一聊」。小班嚇了一跳,認為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隨後向百世快遞客服反映了情況,並撥打電話報警。
  • 圓通速遞被約談 專家:保護個人信息不洩露應成快遞公司標配
    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   圓通被責令整改   今年7月份,不法分子與圓通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進入公司物流系統,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通過微信、QQ等方式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最終導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東窗事發,相關犯罪嫌疑人於9月落網。
  • 菜鳥裹裹發布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新增 3 萬快遞員崗位,女快遞員...
    今日菜鳥裹裹發布的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數據顯示,2020 年新增 3 萬快遞員就業,日均服務寄件量增長 20%,每月平均增收超 3000 元。從地域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 5 城菜鳥裹裹快遞員人數最多,90 後超越 80 後成為寄快遞服務主力。性別方面,2020 年,菜鳥裹裹女快遞員數量較 2019 年增長超過 20%。
  • 京東快遞查詢單號
    京東快遞查詢單號該如何操作呢?其實您可以進入京東官網查詢京東快遞的運單號,也可以查詢京東快遞的訂單號(商品訂單號)。小編為您介紹京東快遞查詢單號的方法,讓您購物輕鬆、收穫快樂!若您想查詢京東快遞的運單號,那麼您可以進入京東官網查詢。
  • 京東快遞單號查詢跟蹤
    通過快遞單號的單號跟蹤可以發現商品目前的物流狀態。第一時間可以獲知訂單跟蹤狀態,了解商品何時能夠到達目的地,方便快捷。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京東快遞單號查詢跟蹤的方法。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輸入京東官方網站(jd.com),然後回車訪問京東官網。在京東商城頁面,您需要登錄京東帳號才可以進行下面的操作。
  • 996社畜、外賣員、快遞員,誰不是「系統中的人」
    快遞員一單只掙兩毛五 看似表面風平浪靜的快遞行業也同樣「困在系統中」。 一方面「基層快遞員每單只賺兩毛五」的報導層出不窮。日前《21世紀商業評論》就報導了快遞員群體的箇中心酸,其中援引行業人士的消息稱,快遞加盟網點的收入主要來自收件與派件兩方面,其中真正賺錢的是收件,例如「一般一公斤以內的快遞運費10元,會給快遞員3元提成」。但伴隨著企業之間持續的價格戰,快遞收件價與派送費一降再降,這篇報導中顯示,「加盟商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只能在後端壓縮快遞員的派費」。
  • 快遞員上演行業「大逃亡」,包裹堆積如山,「罷工潮」下無人送貨
    雖然說近年來,「快遞罷工」的事件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但是到如今快遞員直接逃離快遞站還是不常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為什麼作為快遞員的他們最後不願意再去做這個職業了?根據報導,在一份12元快遞費的包裹裡面,如果快遞員去送件,其實只能賺到3毛錢,比起原先的客單價少了很多,並且,雖然幹得多可能拿到上萬元的工資,但是一旦被投訴,可能要面臨不少的罰款,一旦罰款這個月可能又白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