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吐槽加盟模式:送1單賺1元 罰款1次幾百元

2020-11-29 網易財經

大年初四,朱女士從河南老家奔赴北京開工上班,卻發現忘帶北京家裡鑰匙。她託家人用順豐快遞救急,為了保證實現順豐宣傳的兩日達,她還根據順豐提示附加了春節期間的額外費用。不過直到初八,快件顯示剛出鄭州。住了幾天酒店的朱女士一氣之下,找來開鎖匠換了家裡的門鎖,前後花了近千元。

(原標題:快遞員吐槽:加盟模式管理靠罰款)


2月20日,位於海澱區八家嘉苑附近的中通快遞貨運站點人員稀少。新京報記者 陳彥旭 攝


2月20日,位於海澱區的中通快遞站點。新京報記者 陳彥旭 攝


2月18日,廣渠門附近,百世快遞在收件。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攝

快遞站點爆倉、延遲投遞引發論戰;從業者吐槽加盟制,稱罰款一次達幾百元

大年初四,朱女士從河南老家奔赴北京開工上班,卻發現忘帶北京家裡鑰匙。她託家人用順豐快遞救急,為了保證實現順豐宣傳的兩日達,她還根據順豐提示附加了春節期間的額外費用。不過直到初八,快件顯示剛出鄭州。住了幾天酒店的朱女士一氣之下,找來開鎖匠換了家裡的門鎖,前後花了近千元。

經投訴,順豐方面表達了歉意,並承諾給朱女士進行現金賠償。

這件事背後,是春節前後全國多地先後爆出快遞公司出現貨物積壓的、網店倒閉的情況。在合肥、寶雞、上海等地都發生了快遞停工積壓事件。2017年2月15日,圓通北京花園橋站被傳倒閉,真正引發了社會集體關注。

根據中國國家郵政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近六年來,全國快遞服務企業幾乎每年的業務量增速都在50%左右,其中2013年增速更是高達61.6%。312.8億的包裹數量意味每個中國人平均一年有23個包裹,這一數字也足以讓中國快遞行業穩居世界第一。

近年來,圓通、申通、順豐等幾家快遞公司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從市場規模和公司業績來看,快遞無疑是個欣欣向榮的行業。然而,進入2017年以來,包括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在內的「通達系」快遞企業發生過多起網點癱瘓、罷運甚至跑路的事件,嚴重影響了快遞服務的正常運轉,這背後加盟模式的弊端也隨之暴露。

1

加盟店1單給1元,直營店1單1.6元

在快遞行業工作了8年之久的黃良認為快遞行業正面臨著巨大挑戰,不管這個行業是否做出改變,至少他本人要做出改變了。

「非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都應該改為直營的,」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加盟店1單給1元,直營的1單可達到1.6元。黃良稱,八年裡他曾到過好幾家快遞公司工作,都是加盟式的公司。在他的從業經驗裡,加盟式的快遞公司都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加盟店的員工幹得多賺得少,直營店的員工幹得少賺得卻多。」這是他最直接的看法,「我認識的辭職的快遞員有去開出租、進飯店和工廠的,也有送外賣或者做網絡銷售的。」

對於快遞人員流失,黃良認為,「直營快遞員待遇高一些,相對人員流失就會少,如果順豐有離職的,會馬上有新人補充。快遞業招不到人的大都是加盟店,網絡銷售量與派送人員不成正比也有一部分原因。」

據他的經驗,當加盟模式的快遞公司招不到人時,快遞公司對快遞員的年齡要求也放鬆了標準,「有的站點老闆親自上,七大姑八大姨全上,有的找不到人退休老頭老太太上。」

2月18日,新京報記者在一個「快遞員之家」的微信群裡看到,一位備註北京北苑中通的快遞員說:「圓通爆倉,現在快遞沒人送,好多過年的人沒有回來,現在我這還缺人呢,一個頂倆,倆頂仨用。」

2月16日,劉強東在微博將矛頭也直指加盟制快遞公司,他說:「這幾天看到有快遞公司停擺的新聞!說實話這就是電商十幾年高增長隱藏起來的毒瘤。」劉強東表示,「90%以上的電商從業人員沒有五險一金或者少得可憐的五險一金。以剋扣配送員和賣家從業人員的福利帶來的快遞業、電商表面『繁榮』該停止了!」

劉強東這番話引發一些快遞從業者反彈,有自稱快遞公司員工者稱劉強東「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忘了京東一半的快遞是快遞公司送的。」

不過,正如劉強東所說,多名一線快遞員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加盟制的快遞公司不會為快遞員繳納五險一金,也沒有底薪可言,收入多少完全由取件、派件數量決定。

2

承包商:每個快遞員要收1萬元抵押金

2月17日,圓通速遞副總裁朱銳向媒體駁斥了所謂「倒閉論」,表示圓通整體運營正常,包括北京區域內的快件收派正常進行。

圓通就是採用加盟制迅速發展壯大的快遞業代表。在業內看來,加盟模式相對而言更加輕資本,企業可以憑藉成本低的優勢迅速將網點鋪開,實現快速擴張,通達系也因此獲得了漂亮的財報數據。

春節前,圓通快遞財報預計2016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5億元至14.5億元。申通快遞2016年業績預計盈利12.38萬-12.51億元,同比增長61.96%-63.56%。而公司借殼上市時承諾,2016-2019年實現淨利潤不低於11.7億、14.0億與16.0億元,如借殼在2017年完成,則再次承諾2019年淨利潤不低於19.05億元。本次業績預告略高於先前承諾數額。

另一方面,加盟制也存在總部對網點管控能力弱、服務質量缺乏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總部對加盟商的管理則更多通過業務量指標、返點、罰款等形式,這也無形中把成本和風險轉移給加盟商。加盟商則再轉移給承包商。

風險抵押金是承包商背上的第一座大山。於先生所在的北京八方來鑫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正在招承包商。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圓通北京豐臺西客站的分公司,目前開放的承包區域是自己轄區的西二環到西四環。承包區域並非按照面積計算,而是由承包的人頭數量決定。他介紹道,「比如說這麼大是4人跑的那就劃這樣一個區域,最多就是4個人,1個人的派單量是100-120單。」

人頭不僅是劃分區域的重要依據,也是收取風險抵押金的計量單位。於先生表示,每個人要收一萬塊錢,雙方會籤訂為期一年的合同,如果沒有幹滿一年就退出就不能拿回押金。

隨後,於先生告訴記者大致描述派件、取件的流程,「這個片區的貨我幫你提過來,你直接來拉就行,每派一單我給你1.1元。你發往全球各地的貨我幫你走件,走件的話你要每單給我1元錢的服務費,單子的費用每張將近3塊錢,還要根據不同地區支付一筆中轉費。人員、車輛都是你自己負責,自負盈虧的。」

雙壹諮詢總經理龔福照表示,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從北京到上海的快遞首重每公斤最低只要3元錢,,利潤空間並不大,再加上總部管理比較嚴格,罰款比較多,加盟站點生存難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3

快遞員:送1單賺1元,罰款1次幾百元

北京申通快遞服務有限公司朝陽第一營業部的姬先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這兩年生意不好做,現在承包商的利潤空間在30%左右。不過,北京申通石景山地區的承包商王建軍認為實際上遠遠達不到這個比例。

2016年9月,王建軍的老闆在拖欠了他3萬多元的工資後退出快遞行業,「他承包了一大塊區域,後來是因為月結壓款太多覺得實在划不來就退出了。」老闆退出後,王建軍承包了一塊很小的區域,他告訴記者,刨除前期的投入成本,他還沒真正賺到錢。

王建軍向記者回憶了自己做快遞員的日子,「我感覺這個工作就是費腦、費心、費力,一般人真的不要輕易入坑。送一單才賺1塊錢,收一個件能賺一兩塊,如果趕上淘寶月結,一單也就掙5毛、1塊。但是,一罰款就是幾百塊,被投訴罰500元,滯留一天罰50元。」

快遞員黃良對此表示認同,那就是多派件不意味著多賺錢。「因為派件越多意味著風險也就越大,而且如果派件多了的話會影響籤單率,如果籤單率達不到還要被罰錢。這就讓快遞員有很大的壓力。」

快遞公司內部充斥著繁瑣的規章制度。在黃良看來,這些制度更多的是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但缺乏對快遞員權益的保護。

前段時間黃良所在的公司出臺了必須送貨到門的規定,這讓他感到很無奈,快遞員送貨到門的時候也有可能丟掉其他的快件,這就要快遞員全部負責了。

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總部對下屬加盟商的管理以罰款為主。未完成公司總部的派件比要被罰,被客戶投訴也要被罰。一旦出現派件比未完成的情況,公司總部就會減少加盟商的派件費,然後加盟商再減少快遞員的派件費。

該人士認為,這樣的政策很容易導致加盟商不盈利,各種制度壓制加盟商,快遞員也跟著倒黴。

在中國物流協會常務理事劉建新看來,加盟模式的企業在基層網點的服務標準實際上是由加盟商主導,與總公司的要求會有落差,不像直營的快遞企業管理那麼直接。因此也就有了民營快遞服務參差不齊的表現。而提升服務的關鍵環節在於,要讓總部和加盟商企業共同研究措施,給基層快遞員更多利益保障,按照規定繳納三險一金,改善基層網點的工作生活環境。同時管理部門加大對一線服務的督查、管理、指導力度,讓服務標準化。

4

向直營制轉型:曾遭加盟商抵制

最近一年,公司白領王萌萌只會選擇順豐速遞發貨,「一開始是因為公司有一些重要的票據、合同要快遞給合作夥伴,順豐的速度很快,也沒有出過差錯。後來我自己發給家人朋友快遞東西也用順豐,雖然價格貴了點,但是服務有保證。」

其實,順豐最早有多種運營模式。據相關媒體報導,早年間個人承包、掛靠與直營等方式在順豐網點中並存。順豐最早是採用合作和代理的模式,每建一個網點,就註冊一個新的順豐公司。分公司歸當地加盟商所有,互相連成一個網絡。順豐快遞各地網點的負責人是順豐公司的中堅力量,他們上繳一定數額的利潤,多餘的留下。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民營快遞巨頭順豐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大原因是它較早意識到了加盟隱患。順豐從1999年開始花了幾年時間,將加盟轉向直營。據相關媒體報導,順豐創始人王衛在改革過程中態度堅決,對加盟商採取強硬收權:要麼被全資收購,要麼離開。2002年,順豐快遞終於從加盟制轉為直營制。

圓通、申通等公司則減持加盟為主的模式。直到2011年「暴力分揀」和「爆倉」現象被媒體曝光後,加盟制快遞公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通達系在轉型直營制的道路上阻力重重。在圓通上市前,一度有消息稱,快遞公司上市前的直營率必須達到85%以上。但就在圓通轉型之際,也有報導稱,2013年,在福州,因圓通欲收回站點,引起加盟商不滿,多處快遞件滯留。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伴隨著快遞業的快速發展,很多二三線城市的加盟商已經完成了資本的積累,逐漸做大,他們已經有能力與總部抗衡。很多加盟商都和公司長期籤約,手下也有很多更小的加盟商,而一旦總部要回收直營就可能遭到加盟商抵制。

「直營模式總部管理力度大,付出的成本高。順豐當年從加盟變成直營,在管理、資金上都投入了很大成本,這是普通快遞公司很難一下子做到的」,中國物流協會常務理事劉建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 觀點

直營和加盟哪種模式會成主流?

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未來中國民營快遞必然是直營為主,加盟為輔,加盟模式不會成為主流。

他表示,以加盟模式做成功的龍頭快遞公司,未來最多也就是一兩家。利潤率不斷下降、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快遞企業深陷價格戰泥潭。雖然快遞業加盟門檻低,但是要賺錢並不容易。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近萬家快遞網點將快遞業拉進了價格戰的泥潭。

劉建新認為,兩種模式會長期並存,各有利弊,並且對於一家公司而言,這兩種方式其實是交叉使用的,順豐也只是以直營為主,同時也有少量加盟。直營和加盟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看總部和加盟商的利益分配,以及對基層快遞員的關懷。

對於快遞行業的效率提升、產業升級,劉建新認為,快遞業的運行和十年前相比,已經從最初的勞動密集型向勞動、資本、技術結合發展。大型快遞公司的規模化經營業務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倉儲一體化、冷鏈服務、自營航空貨運公司、國際快遞服務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 科技i說

劉素宏:不給快遞員加菜,電商也會難過

最近的圓通物流站點關閉,其實只是物流行業積弊的一個陣痛反應而已。其實,加盟商跑路、快遞員罷工的行業痛點早已有之。快遞、物流作為電商行業的血脈,又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配送環節中高度依賴人力,無論人工智慧多麼火熱,目前尚沒有機器人能夠做到精準找到用戶門牌號、敲門判斷用戶是否在家、將快遞放到合適位置的任務。因此,在整個電商產業鏈兩端的快遞行業反而成為了網際網路化最弱的一個環節。

正是因為配送緩解依靠大量人力,加之門店、管理、倉儲等需要大量投入,才讓加盟模式有了商機,但在利益分配中,快遞公司切分了加盟商的大部分利潤,而對加盟商管理也很難下沉、落實,這是這次快遞之痛大爆發的一個原因。

正是電商的火熱催生了快遞行業。電商最初靠低價競爭取勝,甚至有9.9元包郵的商品,以微利換市場,快遞行業也在走相似的發展階段。

快遞大發展背後是巨大的人口紅利、廉價勞動力支撐。而事實上,這樣的模式,一旦有另外的行業願意以更合理的薪酬來僱用勞動力時,快遞行業的底層勞動力就會被撼動,這也是為何當外賣行業迅速擴張時,會有大批快遞員轉向外賣配送員。

在電商產業鏈條中,快遞行業可能是網際網路化最遲緩的一個環節。此前我聽說某快遞公司想引進AR(增強現實)眼鏡,有了AR眼鏡,快遞員可以通過腦電波讓眼鏡進行掃碼、收款等,解放快遞員雙手。但是因為實際應用場景中,樓道光線等各種原因所限,這個應用一直無法落地。在越來越崇尚人工智慧、相信科技的今天,其實在人工智慧距離人類智力的最後一納米之時,也是最難推進的。在人工智慧不能完全替代快遞員之際,每年300多億快遞還是要依靠快遞員傳遞。

目前除了順豐主要採取自營模式外,「通達系」快遞都靠加盟模式,不解決加盟商與快遞公司的利益分配,就很難讓底層快遞員能夠獲得體面的待遇和規範的五險一金,而雪中吃盒飯的快遞員也會將戾氣投射到每一個快件和用戶上。是時候,正視加盟模式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快遞小哥的待遇問題了。不然,這個痛點會讓整個電商產業產生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採寫/新京報記者 馬婧 劉素宏 陳彥旭 實習生 楊礪 王雪梅

本文來源:新京報即時新聞 責任編輯:郭瑞超_NF2003

相關焦點

  • 快遞單易洩露信息 個別快遞員私賣快遞單0.4至1元錢
    「賣」隱私   出售快遞單信息網站成行成市,每個單號賣0.4至1元,收寄人姓名、地址、電話等隱私隨之洩露   記者暗訪快遞網點,有快遞員願意以每個五毛售賣快遞電子版面單   你在網上交易的每一張訂單快遞號,有可能被人以四毛錢掛上網出售,你的隱私正成為別人斂財的工具。
  • 株洲圓通快遞員哭訴,當天件送不完罰款,顧客仍要送上門沒同情心
    據了解,株洲圓通快遞員哭訴,當天件送不完要罰款,顧客仍要送上門沒同情心。快遞員每天都是要先把件從貨車上下下來,然後在分件在分區域分好後才開始派件,當天的件要送完不然要罰款,大家都是不容易互相理解包容一下。
  • 快遞員上演行業「大逃亡」,包裹堆積如山,「罷工潮」下無人送貨
    根據報導,在一份12元快遞費的包裹裡面,如果快遞員去送件,其實只能賺到3毛錢,比起原先的客單價少了很多,並且,雖然幹得多可能拿到上萬元的工資,但是一旦被投訴,可能要面臨不少的罰款,一旦罰款這個月可能又白幹了。
  • 996社畜、外賣員、快遞員,誰不是「系統中的人」
    快遞員一單只掙兩毛五 看似表面風平浪靜的快遞行業也同樣「困在系統中」。 一方面「基層快遞員每單只賺兩毛五」的報導層出不窮。日前《21世紀商業評論》就報導了快遞員群體的箇中心酸,其中援引行業人士的消息稱,快遞加盟網點的收入主要來自收件與派件兩方面,其中真正賺錢的是收件,例如「一般一公斤以內的快遞運費10元,會給快遞員3元提成」。但伴隨著企業之間持續的價格戰,快遞收件價與派送費一降再降,這篇報導中顯示,「加盟商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只能在後端壓縮快遞員的派費」。
  • 一天送五六個快遞,每月多賺兩千元 「的哥」兼職送快遞靠譜嗎
    這款APP運行原理非常簡單,只需下載註冊後,就能在線上發布快遞單,或者在線搶快遞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單員搶了快遞單,並接到快遞開始運送後,APP上會顯示該快遞員的實時路徑,發布快遞業務者可以直接監控。  「我們主要做同城快遞,而且是當日達。」雍樹龍說,「因為一般來說,大家需要的東西,同城都能有,而且人人都可以是快遞員。
  • 圓通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多家快遞曾被曝內鬼!網售快遞面單低...
    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圓通」此次「內鬼」事件並非先例:此前,包括圓通、順豐等在內的多家快遞公司都曾被曝光有類似的個人信息洩露事件,也有「內鬼」受到了懲處。  「內鬼」之外,消費者隱私被竊取的方式還包括面單拍照、系統軟體漏洞等。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快遞信息買賣生意在網絡盛行。其中,快遞單號可自助購買,而個人信息齊全的「快遞面單」公然在網絡售賣,1元可買到1條。
  • 如何暢通快遞配送最後幾百米?
    記者了解到,今年「雙11」快遞沒有送貨上門的情況並不少見,引發消費者吐槽和投訴。如何暢通快遞配送最後幾百米,將物品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不管快遞大小,都沒送上門趁著「雙11」打折,劉先生買了不少東西,其中包括幾袋10公斤或20公斤的狗糧。
  • 石家莊快遞員拒送上門,辭職,怒批上門派送一單要10分鐘
    石家莊快遞員拒絕送上門,直接辭職,怒批上門派送一單要10分鐘。有次我也收到到付,快遞員一直打我電話要我現場籤收,我說我沒買東西啊,籤收啥,快遞員還很生氣的說,你不要了是吧,我說是的,哪裡來的你給我退哪裡去。李小姐吐槽,打工的不容易,但我藉機會問一下,顯示派送了或直接不問放驛站,豐巢是什麼原因,你有困難今天送不了電話講一聲也辦不到?
  • 快遞行業信息倒賣暗訪——誰在倒賣快遞單?
    快遞員中每個月收入過萬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一般也在5000-6000元左右在小汪看來,手上攢著的一把快遞單據幾個月之後都是要被公司集中處理的,而在這之前自己對這些快遞單進行處理,同時還有幾百塊錢的進帳,何樂而不為呢?趁著上午送件結束,下午收件還沒開始的空當小汪向記者聊起了自己的工作。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4期:德邦重獎207位「金星快遞員」 人均10...
    據介紹,「金星快遞員」是指連續12個月績效考核都能達到德邦快遞五星級標準的快遞員,其考核指標包括零投訴、時效快、運費合理,包裝合格等20餘項。今年德邦快遞在績效獎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綜合素質的考量,注重物質與精神多方面的激勵,目的是展現快遞員的整體面貌,促進快遞員的全面發展。
  • 九號機器人的配送機器人能"變形":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
    現如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不僅是快遞行業在大力推廣使用機器人,就連外賣企業也正在研發,在部分環節用機器人來取代傳統人力。九號機器人旗下的Segway Robotics團隊就研發了一款Segway配送機器人S2,非常特別的是,它能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
  • 「兩元包郵」時代,快遞公司真的不會虧錢嗎?
    不過,當你開開心心地下單了,快遞卻未必能早早到家。實際上,對於快遞變慢的吐槽,今年以來一直都沒有停過。不過聰明的你可能已經發現,疫情後,不少快遞公司悄悄地調低了快遞費,或許,這就是快遞"變慢"的原因了。
  • 菜鳥裹裹發布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新增 3 萬快遞員崗位,女快遞員...
    今日菜鳥裹裹發布的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數據顯示,2020 年新增 3 萬快遞員就業,日均服務寄件量增長 20%,每月平均增收超 3000 元。從地域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 5 城菜鳥裹裹快遞員人數最多,90 後超越 80 後成為寄快遞服務主力。性別方面,2020 年,菜鳥裹裹女快遞員數量較 2019 年增長超過 20%。
  • 兩位快遞員的雙11首日——他從不網購,卻是網購重要一環
    「你送得過來嗎?」、「你去多少樓」、「我去11樓,15樓也送。」強路言和同事你一句,我一句,將一箱箱快遞裝上小車推走。由於快遞量太大,加上電梯使用需求大,上樓送件的人早就排起了近10米的長隊。在電梯口排隊20分鐘後,強路言才上了電梯。「您好,這是您的快件。」接過包裹的何先生,笑著說了聲「謝謝!」他說和強路言很熟,「快遞員就是我們的根,少了他們不行!」
  • 快遞倉庫爆倉,快遞員卻越幹越心酸,無奈上演「大逃亡」
    因快遞員罷工、包裹無人配送,不少快遞企業也隨之被推上了輿論投訴的風口浪尖。按正常邏輯來說,做快遞員最開心的就是「多派件」,畢竟他們的收入是以多勞多得的形式計算的,所以趕上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購物節日,就意味著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但事實卻和預想的完全相反。
  • 淘寶賣家的雙重身份:倒賣快遞單就像開外掛
    在王明途看來,如果說開淘寶店是一個遊戲,那麼刷單就是外掛,嘗試了一次之後就會像吸毒一樣離不開。面對這些忙著刷單的人,王明途有時也會提醒,「剛開始做淘寶就應該虧點,一步一個腳印,但現在太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忙著刷單」,但收效甚微。也正是這些人讓王明途和他所在的網站有錢可賺,按照這家網站上廣告的說法「月入千元很輕鬆」。
  • 賺了60元佣金後幻想「日進鬥金」義烏女子網上找兼職被騙1.47萬元
    玩玩手機維護一下客戶關係就能賺到60元佣金,加入代理商後賺取差價那還不得「日進鬥金」?前陣子,鄧女士在網上尋找兼職時一步步落入騙子設好的陷阱——幫5名「客戶」墊付1.47萬餘元貨款後,她就再也聯繫不上這些「客戶」和上家了。接到報警後,義烏警方趕赴河北端掉一個網絡詐騙團夥,抓獲12名團夥成員。原來,這些「客戶」和上家都是一夥的。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1分鐘!菜鳥11.1當天物流訂單超1億...
    江西郵管局:雙11全省郵件快件處理量將超過1億件近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20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新聞發布會。江西郵政管理局預計「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將出現旺季峰值,全省郵件快件處理量將超過1億件,同比增長36%。其中,單日最大快件投遞量峰值約1200萬件,是日常投遞量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