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快遞員田鵬從宿舍跑到倉庫,大貨車星夜兼程,早已等在倉庫門口。貨箱門打開,傳送帶開始運轉,如山堆積的快遞被化整為零,一件件分揀入筐。整個倉庫裡沒什麼人說話,大家都低頭忙碌著……
田鵬在小區門口卸載快遞
這是「雙11」首日京城一個快遞站點的畫面。在中關村,29歲的快遞員強路言也比以往早半小時到達站點,她的公司排出「一天六班」,昨天一天她收送快遞近400件。11月11日,本報記者跟隨兩位快遞員的身影,探尋「買買買」的背後,他們的工作狀態。
強路言在中關村科貿電子城樓下整理快遞
順豐速運——強路言
「一天六班」
首日快件量增50%
早上6點半,29歲的快遞員強路言洗漱完畢,腳步匆匆,從地鐵天通苑站趕往中關村科貿電子城。她所在的順豐速運公司,早已排出「一天六班」的工作流程,「今天比以往早了半個多點兒,必須得早點去。」
順豐速運海澱丹稜街站點一共有69名快遞員,強路言是唯一的女快遞員。這位剛入職半年的「新手」,在站點負責人徐克勤眼中卻是「女漢子」。早8點,剛到科貿電子城不久,滿滿一車快遞已經到來,「來了,馬上!」車剛停穩,強路言就和同事一起上前分揀,顧不上多說話。「雙11就是這樣,今天的活明顯比平時多,初步估計多50%。」
分揀歸類完快遞,不等多歇,強路言就與同事抓緊分工,拖著小拖車往樓裡送件。「雖然我只在這個樓裡收送件,但這樓有24層,大大小小的商戶1000多家,單量很大。我們小組有22個人,平時每天每個人都要收送近200件。」
11日上午,丹稜街站點一共來了兩趟車。每趟車過來,強路言都要重複上面的工作。「這些件基本都是前一天晚上到的,必須要快送,後面還有好幾班,不然就會影響工作。」很快到了12點,強路言在大家的招呼下吃起了午飯。「午飯一般會多吃一點,因為晚上很可能忙到沒時間吃……」
午飯後,工作站從緊張節奏中稍微慢了下來。期間,樓上也有不少客戶下來寄件,每來一單,強路言都會仔細打包。直到下午3點鐘,工作突然多了起來,她身旁的機器也「滴滴滴」響個不停。「每響一下,就是有新的訂單了,我們就要去收。一會兒還有從站點過來的要派的件。」
量大人多送件排長隊
電梯口等20分鐘
下午3點半,從站點分發到科貿電子城的快遞到了。「趕緊的,拿著推車。」同事們一邊互相招呼,一邊快步走去分揀取件。「你送得過來嗎?」、「你去多少樓」、「我去11樓,15樓也送。」強路言和同事你一句,我一句,將一箱箱快遞裝上小車推走。
由於快遞量太大,加上電梯使用需求大,上樓送件的人早就排起了近10米的長隊。在電梯口排隊20分鐘後,強路言才上了電梯。「您好,這是您的快件。」接過包裹的何先生,笑著說了聲「謝謝!」他說和強路言很熟,「快遞員就是我們的根,少了他們不行!」
科貿電子城內部,是門挨門的大小商家。每送完一處,強路言都要彎腰撿起下一個包裹,仔細看清地址,而後順著門牌去下一家。短短一小時多,她在11樓和15樓共送出了約50個包裹。「今天到目前為止,我總共收送件近400個,比平時差不多多了一倍。」在強路言眼中,真正的考驗從未來兩三天開始,「那個時候我們的單量會更大,也肯定比現在更忙。」
「快遞就是一個為大家服務的職業。累是累了點,但想到客戶的笑容和家裡的孩子,就覺得值。」今年4月,強路言和老公一起從山東來到北京打拼,孩子則在老家讀小學三年級。兩個人目前每月能賺一萬多元。「這個收入比在老家強多了。」她說,有時候也會遇到無理投訴,自己會感到委屈,「但大部分客戶對我們都是友好和善的。」
晚上8點,忙完傍晚的收件之後,強路言又從科貿電子城工作站來到丹稜街站點。在站點車間內,她和其他同事一起核對、掃件、分揀、裝車……每個環節,她都仔細又熟練。「當初我就想招一個女快遞員,因為女孩子有時相對心細又認真。」站點負責人徐克勤說。而每當聽到這樣的說法,強路言都顯得靦腆,只顧著埋頭忙活。
強路言在站點車間忙活
「今天終於過去了,明天繼續!」在車間忙完,已是晚上10點多。強路言和老公一起,坐上回天通苑的最後一班地鐵。「她很不容易。我們近期的願望就是一起工作多攢錢,在北京周邊買個房。」劉先生說。
申通快遞——田鵬
每天微信三萬步
新買拖車塑料筐
清晨5點半,距日出還有一個多小時,鬧鐘像往常一樣準時響了。申通快遞亦莊東區快遞員田鵬伸了一個懶腰,趕緊起床。這是既平凡又特殊的一天。平凡是因為田鵬每天都是這個時間起床;特殊是「雙11」的快遞高峰,從這個時刻開始從各地奔馳而來。
每天這頓親手烹製的簡單晚飯,是田鵬對自己最大的犒勞
而昨天,站裡突然告訴田鵬,有一個同事因急事請假,他需要再多跑一個小區。於是,當7點多鐘,田鵬裝滿快遞三輪車駛出倉庫時,他這天的目的地是小羊坊附近的7個小區。三輪車一路疾馳,路上已有很多同行,黃的、黑的、紅的、藍的快遞三輪車都在爭分奪秒。「大家都認識,會互相打招呼。」抵達第一個小區遠洋天著雲庭門口,田鵬與一旁卸快遞的同行聊了起來,「怎麼樣,今天多嗎?」「今天還行,過兩天肯定多。」
幹這行的都知道,峰值會在11月15日左右出現。「我今天大概得送200件快遞吧,往年最高峰時一天有600件,現在還沒到時候。」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最高峰,田鵬特意新買了一個小拖車和塑料筐。他說,最怕的就是著急時快遞遺撒。一路小跑,他開始在小區內穿梭,遠洋天著雲庭以別墅為主,密度低、佔地面積大。「這邊小區普遍這樣,而且人車分流,快遞員只能步行。」這個小區的快遞,田鵬送完就要走6000步。他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在20000到35000步左右,雖然朋友圈裡有很多快遞員,但他一直名列前茅。
小區密度低,意味著快遞員要步行更長距離
送件不敢多喝水
省吃儉用撐起家
上午的投遞大約有140件,下午1點半告一段落,田鵬回宿舍休整。「上午的投遞,在1點半前必須有95%籤收完成。」所以,田鵬最怕的就是收件人不在家且不接受放門前、放快遞櫃,或者乾脆收件人不知道有快遞而拒收。
一上午的忙碌早就飢腸轆轆,他甚至連水都沒帶。「跑小區,上廁所不方便,回宿舍再喝。」這個憨厚的山東泰安漢子小聲說,他也想省點錢。35歲的他來北京15年,當快遞員13年,眼看著「雙11」從「光棍節」變成了「購物節」。他幾乎從不網購,但卻是網購環節中的重要一員。
回宿舍,喝了口水,他給自己做飯,西紅柿雞蛋打滷面,呼呼嚕嚕一口氣吸溜完。下午的活,從2點就開始了。「今天就這兩趟,過兩天可能會加班,一天三趟。」下午的件少一些,大約60件。到7點40分,天已漆黑,田鵬在金色漫香林六區送完了當天最後一件快遞,「200件,23000步」。
夜色裡的小區,萬家燈火,田鵬笑了笑說:「我十幾年前剛來時這邊還是荒地,這個小區開盤賣6000多元一平米,可我那時一個月只掙1500元。如果那時……嗨,不說了。」他現在每個月平均能掙9000元,但他知道沒有如果。
送完最後一單,他還要去取幾個寄出的件,順路買了點菜,一共12塊5毛錢。三兩豬肉、一塊豆腐。回到倉庫,處理完幾個寄出件。田鵬在晚上8點40分回到宿舍,開始做晚飯。同屋四人,他是唯一一個堅持每天做飯的。他不避諱是為了省錢,「我一天生活費,控制在20元以內」,但他也說,「這是我唯一的愛好」。田鵬是家裡支柱,靠著北漂十幾年的積蓄和借款、貸款,他給未成年的兩個兒子分別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套房。省吃儉用,晚上這頓飯,既是放鬆身心,也是對自己的犒勞,「這頓吃不好,明天一天沒精神」。
順利送完最後一件快遞,田鵬很開心,可以休息了
西紅柿雞蛋,一定要把蛋先劃散,這樣更嫩。白菜燉肉,一定要先用花椒熗鍋,這樣更香。當飯菜的香氣從宿舍往外飄散,他那張因忙碌疲憊而粗糙的臉上,浮現出了滿足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松林 孫毅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