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昌校宇
「『尾款人』秒變『收貨人』」「想退款卻發現發貨了」「快遞居然比外賣先到」……「雙11」期間,消費者圍繞「中國快遞到底有多快」的討論持續升溫。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柯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雙11」期間她開啟「買買買」模式,購買商品品類從零食小吃到日化用品再到家用電器,共消費近5000元。「令人詫異的是,我11月1日凌晨下的單,當天中午就收到了部分預付定金類商品。」
同樣感受到物流速度的還有河北省保定市市民毛女士。她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套用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的話就是——『我都懷疑是鄰居給我發的貨』。我是11月3日10時左右下單購買了某品牌化妝品,結果次日2時就收到了快遞員發給我的取件通知。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快遞員。」
當然,物流業大提速的背後,離不開相關企業出盡奇招,直播倉、無人倉、智慧倉等諸多「新物種」在「雙11」期間輪番上陣。
蘇寧物流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雙11」前夕,蘇寧物流推出專業細分的直播倉,主要面向直播、拼團、秒殺等網絡平臺下的爆款貨品。這些爆品入駐直播倉後,依靠蘇寧物流遍布全國的多級立體倉配網絡,可做到最快4小時入倉,然後通過組合預包裝、快速分揀可做到一鍵發貨,直播倉單倉峰值發貨量每天可達8萬件。
「截至當前,2020天貓『雙11』訂單的平均籤收時間,已經普遍比2019年提速1天左右。」 天貓「雙11」菜鳥網絡總指揮孫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主要得益於「雙11」菜鳥網絡的「黑科技」矩陣,如數據協同、智能預測、供應鏈大促寶、預售下沉、物流天眼、智能語音助手、無人倉、無人車、末端IoT、秒級通關等在內的十項核心能力。
普洛斯資產中國區聯席總裁莫志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普洛斯的資產服務運營平臺針對全國範圍內300多個物流園區進行智慧升級,如智能道閘、可視化月臺,藉助『物聯網+雲平臺+AI+大數據』, 建立了現場運營、客戶服務、總部運營三位一體的科技運營體系。同時,通過智能傳感設施,對園區人、車、空間、貨、設施設備、資金以及能源進行全面數位化,顯著提升了園區的整體運營效率,支持客戶『雙11』的高峰運營。」
國家郵政局官網數據顯示,「雙11」期間,各電商平臺的系列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顯著增長。據統計,11月1日-11月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已多次出臺物流業降本增效相關政策。
1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2個物流樞紐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其中東部地區7個、中部地區4個、西部地區9個、東北地區2個,覆蓋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確定的6種國家物流樞紐類型,為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作體系,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提出6方面24條具體舉措,以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充分的市場競爭促使物流企業充分挖掘規模經濟,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提升效率,建立起了超強運力和倉儲能力,還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方式預測運輸和倉儲需求,將潛在需求提前滿足,因此表現為今年「雙11」期間的物流業大提速。物流業降本增效相關政策措施促使公路、鐵路、航空運輸、車輛相關稅費以及倉儲成本等普遍下降,為物流企業擴大投資和應用科技創新騰挪出了資金空間,最終提升了消費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