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末端服務:近五成受訪者3天收個快遞 近9成用過代收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快遞末端服務:近五成受訪者3天收個快遞,近9成用過代收

  500億、600億,首破700億……最近三個月,中國快遞以平均每個月淨增百億包裹的速度完成了「三連跳」。這在凸顯我國快遞市場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的同時,也彰顯了中國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

  物流訂單量不斷刷新記錄,履約效率也穩健攀升。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訂單的平均籤收時間比2019年提速1天左右。這背後,遍布全國大街小巷的幾十萬快遞智能櫃、快遞驛站等末端代收點,功不可沒。在今年疫情催生的「無接觸投遞」模式引領下,末端效率明顯提高。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金京華在2020中國快遞「最後一公裡」峰會上指出,作為支撐電商從虛擬走向現實的關鍵依託,末端服務雖然居於快遞鏈條的末端,卻處於快遞質量提升的前端;同時亦是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發展高地。從企業的角度看,誰在末端疏通了堵點、消除了痛點、破解了難點,誰就提升了核心競爭力、誰就贏得了發展的主動權。

  對此,今年雙十一前後,南方都市報以末端代收服務為主題,通過問卷統計、用戶訪談等形式,面向全國用戶進行調研。在對收回的數千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收快遞已和柴米油鹽一樣成為大眾日常,近5成受訪者平均每3天收1個快遞。

  其中,過去三個月,高達88%的用戶通過小區代收點收過包裹,因家裡沒人而需要使用代收服務的用戶佔到4成,同時3成用戶希望快遞代收點離家更近。

  另外,在代收服務中,「保管時間不夠長」「無法保存特殊包裹(生鮮/貴重品)」「大件能送上門」等問題被大眾寄予了更多期待。

  近5成受訪用戶平均每3天就要收1個快遞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9年我國人均快件使用量達45件,較上年增加9件。快遞企業日均服務3.5億人次,每日平均服務增加0.7億人次,相當於每天4個人中有1人在使用快遞服務。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布放智能快件箱42.3萬組,建成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10.9萬個,上門投遞、智能快件箱投遞和公共服務站投遞等互為補充的末端投遞服務新格局不斷完善。

  收快遞的行為在用戶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多高頻?調研對用戶近三個月平均每月收到的包裹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高達48%的用戶每個月收11個以上的快遞,相當於平均不到3天就要收1個。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還有45%的用戶,平均每月要收3-10個快遞;每月收快遞數量少於3個的,僅佔比7%。

  由此可見,一個禮拜至少收一次快遞,已經成為廣大居民日常生活的常態。

  88%的用戶使用小區代收點收過快遞

  疫情加速了網購的市場滲透,快遞行業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在快遞行業高集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末端也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有業內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過去10年,國內快遞總量增長27倍,但與此同時,快遞員供給嚴重不足,成為2020年二季度短缺職業前兩名。天量快遞的派送壓力,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還導致末端服務參差不齊,質(高品質服務)與量(高派件量)難兩全。在專業代收點出現前,擺地攤、包裹貨損、積壓等現象普遍,頻頻引發投訴。

  「上班時,快遞員和我沒有電話聯繫,直接將快遞堆放在家門口,我一看手機上快遞顯示已籤收,心中不安。有時候快遞被放錯樓層,還容易誤以為快遞丟失。」有用戶這樣對南都記者吐槽。

  缺乏代收看管,也會成為快遞員的困擾。有廣州快遞員告訴南都記者,由於周邊社區不讓快遞員進入,在以前附近沒有驛站時,大家都不得不把包裹放在門衛處,「趕上大促,包裹堆得比人還高,物業也沒有專門人員看管,丟件事情常有,甚至一個月光因丟件自己就能賠上500-1000元。」

  作為上門投遞的補充,市場現狀為以自提櫃、快遞驛站為代表的末端服務點帶來了契機。在參與調研的用戶中,知道包裹代派服務(即包裹被放在某個代收點比如自提櫃、人工代收點等)佔98%,但其中有13%對此項業務還不夠熟悉;僅有2%不知道包裹代收服務。

  快遞代收的市場認知已經建立,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項剛需服務。在願意主動使用代收的原因中,方便、不用在家等快遞,有專門的包裹代收管服務、更安全放心,不用浪費時間反覆和快遞員溝通(改派,接不到電話等)等,均有5成受訪者選擇。

  調研數據顯示,超7成所居住的小區擁有店面代收服務點(如菜鳥驛站、代收包裹的小超市等),這表明,當下社區服務點既是快遞員派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廣大居民收取快遞的主要場景。

  同時,49%的用戶所居住的小區有快遞自提櫃,另有22%的用戶所在小區主要以物業、門衛為快遞代收點,僅6%的用戶並不知曉居住區是否有代收點、或無代收點、需要跑小區外大老遠取件。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過去三個月,有88%的受訪用戶使用小區代收點(如物業、代收小店、驛站、自提櫃等)收過包裹;他們收取的所有包裹中,放在代收點的佔比過半(含)。相比而言,有43%的用戶在過去三個月包裹曾被送到小區家門/樓下,送到公司的則有17%。

  多數用戶因家裡沒人或晚歸選擇代收

  今年5月,一場由豐巢快遞櫃引發的超時保管收費爭議,也激發輿論對「代收是否應該收費」「快遞是否應該送上門」等話題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調研結果,在日漸增長的包裹量以及越加便宜的電商快遞費用下,超5成用戶認為送貨上門非必須、放代收點可以接受。同時,超過 3成用戶則認為必須送貨上門,還有7%的用戶認為,「送貨上門應該是一種增值服務。」

  有網友對南都記者表示,「現在雙十一物流量大,有很多驛站和自提櫃分流,反而能加快包裹到手的時間。」

  什麼場景下,送貨上門較為不便?南都記者注意到,「家裡沒人/不在家」佔了4成,在所有場景中被選比例最高,「經常晚歸/不在家」,「我/家人有出門的計劃」分別佔比28%、16%。多位網友表達了對快遞無人看管或取件不便的擔憂:「快遞如果藏在樓道裡不安全,再約時間也不方便」「快遞若寄存在鄰居家不方便我取回」。

  另外,13%的網友提到「快遞不讓進小區」「農村不會送上門」,反映出特定區域的客觀制約因素,反而為代收服務提供「成長」的「土壤」。

  「我一周5天在自己家,周末就會帶孩子去娘家,一旦周末有快遞到就放在驛站,星期一去取。但是像小賣部等小店代收我覺得不太好,快遞又多,萬一別人拿錯了,店裡的人又不負責,我覺得還是驛站或者自提櫃好。」一位上班族這樣留言。

  用戶的居住情況,某種程度影響了對送貨上門或代收的選擇。南都記者注意到,有77%的調研用戶為自有住房。就居住結構看,和伴侶/孩子一起住的比例最高,佔24%;近8成用戶,擁有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伴侶、父母、孩子);7%是與朋友/同事/其他人一起租房住;只有9%為一個人住。

  排除由客觀因素造成的送貨上門不便外,考慮到合住成員,有不少用戶主動選擇代收——其中,有20%的用戶感覺送貨上門被打擾,「我經常同時收到很多包裹,快遞上門次數太多」「家裡有老人或孩子需要休息」;18%擔憂快遞送上門不安全,「我不希望別人知道我家的具體地址」;另外還有8%的用戶不願送貨上門,考慮到「保密/隱私物品,我不想讓家人/室友知道」。

  選擇代收的原因(多選)

  與此同時,用戶對快遞包裹的安全度、完好度訴求也在逐漸提升。這些讓擁有專人看管的專業代收點更受歡迎。在調研中,一位用戶回憶說,「剛開始網購,很多快遞被放在超市,經常丟件,超市老闆和快遞員互相推諉,最後損失還是自己承擔的。」

  國家郵政局在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和時限準時率測試結果的通告中提到,今年第三季度,通過快遞末端服務站接收快件的用戶比例保持增長,用戶對快遞末端服務站的滿意度持續提升,滿意度得分為84.2分。

  3成用戶希望代收點離家更近

  國家郵政局一項統計顯示,2019年,快遞服務申訴中,涉及投遞環節的超過2.8萬件,佔比達24%,仍然是制約服務質量提升的重點。作為末端「最後一公裡」的包裹交付載體,代收點是快遞企業服務消費者的重要環節,也是檢視服務質量、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窗口。這一環節成了快遞公司當前階段普遍關注和加大投入的重點。

  據了解,目前,快遞服務站、智能箱企業都已被國家郵政局納入了快遞業服務與管理範疇。全國服務站許可工作已經實現常態化,全國25個省(市)已發放43件服務站許可,湧現出免費保管快遞的菜鳥驛站等專業末端服務品牌,同時,快寶驛站、中通旗下「兔喜快遞超市」、圓通旗下「媽媽驛站」、韻達旗下快遞超市等快遞末端業態,也都相繼浮出水面。如何貼近、並持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成為行業探索的方向。

  在調研中,用戶對代收服務的意見則涉及保管時長、保管費用、布點距離、管理服務等方方面面。

  數據顯示,「代收點離家遠」成為用戶反饋比例最高的問題,佔32%;反映「保管時間不夠長」 「個人快遞信息可能被竊取」「無法保存特殊包裹(生鮮/貴重品)」「服務項目不全面,無法滿足更多需求」「通知不及時」等問題,均佔比20%左右。

  「有的時候快遞員晚上8-9點才投遞到快遞櫃,這個時間點有點晚。」一位用戶稱。

  南都記者在實地採訪中了解到,在代收基礎上,對於具有一定體積和重量的大件包裹,用戶普遍更期待上門服務,「米麵油等沉重的物品,尤其給老人買的東西,我希望一定要送貨上門。」還有人建議:「有大件自己拿不回來的時候,希望可以預約送貨上門。」

  此外,代收點關門早、店面人手不足要排隊、包裹破損不能當快遞員面拒收等問題,也是用戶期待有所改善的方面。一位用戶感嘆,「最近第一次拒收件,等了三天沒處理,打了三次電話問,費勁!」有網友在留言中索性總結:「快遞代收大大方便了購物,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貨物來了如果不在家有人代收,是一件好事。接下來,希望網購商品質量進一步提升,比如服裝等品類,避免質量不合格等類似的問題,減少消費者因拒收、退換等產生的不便。」

  【受訪用戶特徵】

  90後+江浙滬粵受訪者關注度高

  此次參與問卷調研的受訪用戶,超6成為女性。年齡段集中於18-34歲,這部分人同時也是移動網際網路場景下的主力用戶人群。

  其中,95後(25歲以下)佔24%,90後(30歲以下)佔比47%。80後(30-40歲)佔比33%,50歲以上用戶佔比8%。雖然這不能代表所有用戶在快遞取件環節中的問題,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在移動網際網路場景下的快遞用戶人群的大部分訴求。

  此次問卷調研的受訪用戶,就地域分布來看,江蘇的佔比最高,其次是廣東、上海、浙江,四省(市)聚集全國最多的收寄快遞活躍用戶,他們對相關話題的參與度較高,與江浙滬粵的快遞收發量常年居全國前列不無關係。

  這也與國家郵政局的歷次數據所呈現的趨勢基本一致。今年上半年,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地區快遞業務量,合計佔全國的七成左右;浙江、廣東、上海、江蘇位列我國快遞業務「攬收大省」Top5,又以廣東、浙江兩省規模領先,快遞業務量合計佔全國近半。

  就職業來看,此次參與調研的用戶27%為一般職員/工人,其次是專業人士(醫生、律師、教師、設計師等)佔比13%,中高層管理者合計佔12%,家庭主婦/夫和學生均佔比10%。

【市場洞察】

  

快遞末端服務平臺化包裹收發成新服務場景入口

  作為服務社區居民的末端業態,當下,一些快遞代收點正在探索知情可選的多元方式,在體驗上不斷「進化」——例如為方便用戶取件,今年雙十一前,全國3萬菜鳥驛站開到晚上11點,在北上廣深杭6城站點營業至凌晨,還有6000多個站點24點後仍開放;在上海,「知心選」服務覆蓋了上千個站點,包裹到站前,用戶可選擇到站自提還是預約上門;在一些社區與高校,菜鳥驛站還推出機器人預約送貨模式,更方便大家收取快遞。

  「我們店大概是整條街最晚關門的一家,基本上關門的時候大街上都沒人了。」位於廣州越秀區共和街片區的菜鳥驛站,是一家開放式驛站,站長阿強將營業時間延長到深夜,順利「抗」過了今年雙十一派件高峰。他對南都記者表示,這家驛站服務的街道社區,6成以上是上班族,每天18-22點是取件高峰,其餘多是日常居家成員,老人佔10%。雖然周邊社區多無電梯、又不讓快遞員進,但如遇大件送上門等特殊需求,他也會盡力幫助完成。

  在包裹代收成為普遍需求的當下,高取件頻次和人流的湧入,讓快遞末端成為社區生活服務的重要入口,有的門店內除了快遞貨架區,還設置了零售櫃、印表機、舊衣/紙箱回收區等,團購、洗衣、水電費繳納等服務社區居民的業務一併被納入。「有些取件的用戶都很熟了。」站長阿強就計劃,明年會將團購洗衣等業務引入驛站,服務相應人群需求。

  以驛站為代表的無接觸代收業態,也成為物流末端配送發展的方向之一。按照國家郵政局要求,接下來,「將積極推動將郵件快件智能末端設施、末端公共服務站納入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鼓勵支持各方面力量加大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建設的力度。」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國家郵政局:全國已建成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近11萬個
    【國家郵政局:全國已建成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近11萬個】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2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國家郵政局著力推進快遞末端的平臺化、智能化發展。
  • 快遞代收代寄+家電維修清洗,618蘇寧「生活幫」開啟社區攻略
    618剁手爽,收快遞要及時、安心;夏季最怕家中空調罷工,一個電話維修師傅就上門。這個618,蘇寧物流依託蘇寧小店推出的「生活幫」,提供快遞代收代寄、家電維修清洗等服務,堪稱「社區生活小助手」。618期間,全國已經上線1200+家,到年底預計將達到8000家。
  • 去年瀋陽人均快遞使用量42件 快遞服務網路長度可繞地球轉近5圈半
    6月1日,記者從瀋陽市郵政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瀋陽市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獲悉,去年瀋陽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3.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2.5億元。如果按瀋陽832萬常住人口計算,去年,瀋陽人均快遞使用量約為42件,年人均快遞支出約為511元。
  • 快遞行業深度報告:成本優化的結構與空間分析
    伴隨業態和格局的演進,產品分層和客戶分群是必然趨勢,價格帶的流動容易形成快遞提價的假象。美國快遞業已經形成層次豐富的服務體系。價格上,時效件是經濟件的3-10倍,業務量上,經濟件是時效件的約6.7倍。其中,8-9美元價格帶的快遞量佔全國50%以上。
  • 小機器大能量德邦快遞上樓神器「爬樓機」支招大件快遞服務
    小件體系,顧名思義就是大多快遞企業為小件物品的收、轉、運、派所搭建的運營和服務體系,它在保證小件快遞的快、準、穩上貢獻頗多,不過在遇到大件物品時往往就暴露了很多不足。 可以說,末端能力不足問題正成為大件快遞發展的一大阻力,只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化「阻力」為「動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大件快遞市場的發展。德邦快遞上樓神器「爬樓機」支招大件快遞 不過,目前的大件快遞服務,消費者並非沒有選擇。
  • 網際網路三巨頭給「沒滿月」的豫企 包了個近3500萬元的「大紅包」
    在6樓一個很普通的辦公室,幾個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著。 公司股東之一史瑞超稱,他於2020年3月入職,此前,母公司已運營多年,但都是為其他企業做技術研發、代加工,2021年決定用自己的品牌進行生產、銷售,所以才註冊成立了易達貨棧。
  • 單日快遞「億件時代」,智慧物流末端配送新模式嶄露頭角
    」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中國智慧物流研究院報告顯示,自2017年5月以來,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日均快遞業務量超過1億件,標誌著我國已經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在快遞業務配送單量、外賣頻次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配送速度、服務質量等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尤其在快遞業務旺季,劇增的訂單業務往往導致快遞從業人員處於高強度工作當中;此外,從財報公開數據來看,順豐、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近年來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急需實現轉型升級。
  • 圓通快遞怎麼樣?少年堅守拉薩雪域高原 用快遞闖出一片天
    冬夜的拉薩,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溫度已經降到零下5度,圓通拉薩八角街網點小哥劉奇峰套上一件厚厚的外套,開著快遞三輪車,駛進夜色之中去送件。雙11過後,這些天的派件量仍然每天超過150單,是平日的三倍左右。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氧氣含量只有標準值的60%。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2020年第500億件快遞誕生!僅用時8個...
    進入第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復市持續推進,快遞業務增速明顯加快,重回30%以上。特別是5月份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速超四成,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當前,郵政快遞業日均2億多件已成常態,日均服務用戶近4億多人次,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
  • 今年東部地區將基本實現快遞服務直投到村 力爭年底可循環快遞箱...
    國家郵政局今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侯延波表示,2021年全行業將抓好包括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等在內的貼近民生七件實事。 一是提高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東部地區基本實現快遞服務直投到村,中、西部地區分別達到80%和60%。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雙11全國快遞業務量23.09億件 比去年...
    從統計數據看,旺季期間,全行業有1億件包裹從發貨到籤收的全程處理時間從2013年的9天減少至2.4天,時限壓縮了73%。數據顯示,11月11日至11月19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訂單量近4億件,收寄量超3.6億件。雙11期間,中國郵政指揮調度中心動態增加發班3000班次,維護郵路計劃10萬餘條次。
  • 圓通「杭州=東京」國際快遞全鏈路專線首發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2日消息:9月22日下午2時30分許,一架滿載中國出口貨物的圓通航空B737-300F飛機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起飛,經過3個多小時飛行後,將抵達日本東京成田國際機場。自此,由圓通國際開通、圓通航空承運,依託「杭州=東京」全貨機專線的國際快遞全鏈路產品順利首發。此命名為「行者急送」的國際快遞全鏈路產品,由圓通國際統籌主導倉儲、幹線運輸、關務、末端配送等主要物流環節,由圓通航空每周執飛5個班次,實現「端到端」跨境直達。它的首發,意味著圓通在國際快遞產品能力上的顯著提升,也成為中國快遞物流業通過航空貨運「走出去」、助力穩定供應鏈產業鏈的最新註腳。
  • 取了這麼多年快遞,你知道「快遞」用英語怎麼說?
    你可以在2到3天內收到貨物。   給我們送快遞的小哥哥/小姐姐你也可以說是:delivery guy/ girl   2)生孩子:the process of giving birth to a child   舉個例子:   Mrs Li had an easy delivery.   李太太生得很順利。
  • 淘寶賣家的雙重身份:倒賣快遞單就像開外掛
    伴隨著電商業的發展,快遞在以幾何級的速度發展,天量的快遞面單成了信息販子眼中的香餑餑。長此以往,快遞單信息洩露的嚴重性受到眾多關注。這一次,圓通面單信息遭販賣只是揭開了這條灰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如果不能儘早根治面單信息洩露痼疾,未來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8期:壕氣!今年雙11菜鳥要包下整家航空公司...
    據介紹,分撥自提是指客戶自行到目的分撥中心提取貨物,旨在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時效、高性價比的末端服務。德邦快遞籤訂「廊坊智慧園城市」服務項目德邦快遞近日與河北廊坊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與籤署合作備忘錄,就「德邦快遞廊坊智慧園城市」項目開展各項合作。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順豐快運完成3億美元融資,成立不到...
    會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表示,目前,郵政快遞業復工人員近300萬人,復工率達90.2%,日處理快件量1.6億件以上,復產率超過80%。國家郵政局:超半數省份允許體溫正常快遞員進小區投遞3月6日上午,國新辦就交通運輸業和物流、快遞領域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如何解決居民取快遞難、快遞員在小區門口擺起地攤的問題。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4期:德邦重獎207位「金星快遞員」 人均10...
    中通假人安檢事件後續:網點被罰40萬元,停產停業整頓20天 針對周口鹿邑縣中通快遞「一級網點用假人充當安檢員」一事,近日,周口市郵政管理局已對涉事公司捷通快遞公司處以罰款40萬元、責令其停產停業20天。目前涉事公司可以合法經營,但中通快遞在鹿邑縣仍處於暫停服務狀態。
  • 一天送五六個快遞,每月多賺兩千元 「的哥」兼職送快遞靠譜嗎
    雖然杭州計程車改革已先行啟動,但改革帶來的紅利是否能落到計程車一線駕駛員身上,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一些樂於接受新事物,並愛鑽研的計程車司機,已經開始琢磨「自救」。  前天,記者在杭州沈半路計程車服務區意外發現,一款名為「順便帶」的APP軟體雖未正式開通,但已有不少「的哥」頗感興趣,興致勃勃地想要兼職一把「快遞小哥」。
  • 2019年全國快遞從業人員職業調查報告:75.07%的快遞從業人員月收入...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收發快遞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離不開的服務了,每天都在跟你打交道的這些快遞小哥,你了解他們嗎?
  • 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 菜鳥裹裹報告顯示寄快遞成年輕人生活方式
    來源:新浪財經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八成人選擇在家寄快遞,1億人在線寄過禮物……寄快遞正在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9月20日,菜鳥裹裹戰略發布會上,DT財經發布的《2020年輕人快遞生活圖鑑》顯示,年輕人的消費、工作、社交已離不開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