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億件快遞的幕後代價:處理垃圾需43億,種7億棵樹才能吸汙

2021-01-14 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

編輯 | 陳芳

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

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這堪稱中國速度,200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只有10億件,八年後的2014年突破100億件,六年後超500億件,快遞業一飛沖天背後主要得益於網購的迅猛發展。按照2020年的數據計算,相當於中國14億人人均每月收取約5件快遞。

不過,快遞業務量狂飆猛進背後,垃圾汙染問題也日益嚴峻。

圖/視覺中國

拿濟南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舉例來說,早在2017年就有航拍發現,這裡垃圾山足足有30米高,幾輛垃圾運輸車傾倒完,推土車輪番上陣,把各色包裝袋的垃圾推向填埋場。偶爾有風拂過,塑膠袋被吹得滿天飛。據了解,這裡每天接收全濟南4500噸-5000噸垃圾,雙11後幾天甚至突破5000噸,包含大量的快遞包裝垃圾。

時至今日,快遞垃圾的處理能力並沒有跟上快遞業的發展腳步,浪費和汙染每天都在上演,連深入城市毛細血管的廢品回收站都解決不了。

一些人的謀生行當

廢品回收站與城市似乎有點割裂,在高樓林立的北京北三環,一個小區的臨街廢品回收站,仿佛從上個世紀90年代穿越過來,地面凹凸不平,有幾個坑坑窪窪的洞,白牆斑駁,有些牆皮已經脫落。牆上掛著一頂掛鍾和空鳥籠,屋裡堆著報紙、金屬、紙箱等。

這家店是錢建國的地盤,每次有人送廢品上門時,他就放到門口的秤上稱一下,算好價格後,從身旁的鋁鍋裡拿出小額鈔票和硬幣遞給對方,然後伸手把廢品丟進門口分別放紙箱和金屬的兩輛大卡車上。

今年50多歲的錢建國,和廢品打了半輩子交道,20多年前就開始從事廢品收購生意。前些年他盤下這塊店面,後來帶著老婆和兒子一起做。他透露,這家店歸屬於一家再生資源回收公司,他們每月拿固定工資加提成,一個人年收入有四五萬元。

錢建國對現在的行情很滿足,「紙箱漲價了,以前一公斤1.2-1.3元,最差的時候是2013-2014年,只有五六毛錢,現在漲到1.5元。」這對錢建國來說當然是好事,因為這幾年快遞紙箱越來越多,紙箱佔他們回收物的七八成。

這當然得益於快遞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快遞包裹量與日俱增後,讓紙箱回收這門生意興隆,「廢紙大戶」張茵就是靠破紙箱成為中國的女首富,1957年出生的她經過調查拿著3萬元一頭扎進了深圳廢紙回收業,從香港倒騰廢紙回內地賺了一大筆,後來還創辦了中南紙業,業務範圍也擴大到美國,從美國低價回收廢紙回中國售賣,最終於2006年超越黃光裕成為中國第一個女首富。

紙箱廢品回收的財富故事吸引了1200多萬人從業。來錢建國回收站的有清潔工人,還有沒太多事幹的老人。有時候,為了搶生意,還會發生爭搶地盤的情況,有的是站點與站點搶,有的是撿紙殼的人之間搶。

「經常是小區搞衛生的不讓拾荒老人撿垃圾,2010年以前有打架的,遇到什麼打什麼,棍棒、鐵鍬我都見過,酒瓶倒沒看過,之後打架少了,一般就吵吵罵罵的,畢竟報警對誰都不划算。」錢建國如是說。

相比之下,在路邊停個大卡車收廢品的李鐵鐵父子倆就艱苦得多。他們在一家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處承包了北京望京的部分區域,每天開個大卡車來路邊,從早上8點待到晚上5點,除了過年和下雨下雪天外,幾乎全年無休。

父子倆來自河南信陽,30歲的李鐵鐵做這行五六年了,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幾年前忙不過來把老父親接來打下手,他還有個姐姐在燕郊也幹這行。每天早上六點多,父子倆就得起床,匆忙洗漱、喝完粥,就得從六環外的出租屋開車一小時往四環的「工作地」趕。

紙箱也佔李鐵鐵父子倆回收物的七八成,他們感慨最近快遞紙箱變得越來越多了,每天幾乎都能裝好幾百斤,塞滿大半個卡車,剩餘空間裝點金屬雜物,車頂上再拴上裝有塑料瓶的大袋子。不時有附近拾荒或社區廢品站的人過來,李鐵鐵一般會負責上秤,父親負責把貨物碼好。旁邊是一排掉光葉子的大樹,綠化帶的枯草邊緣砌著水泥落臺,閒暇時父親會拿過草叢上的冰塊洗洗手,坐在落臺上抽菸。

對錢建國和李鐵鐵父子來說,廢品回收給了他們在北京這個城市落腳的機會。樸素的李鐵鐵父親挺知足,「收入還行,兩個人一年十幾萬元,比種地強。」錢建國看得通透,「這是我們生活的東西,我們沒文化沒文憑,沒辦法只能做這個,不是很賺錢,但也沒大的風險。」

快遞垃圾處理費用將高達43億

雖然紙箱回收養活甚至造富了一批人,但放眼整個快遞業產生的垃圾,並不是所有的垃圾都能變廢為寶,那些無法回收的,它們無法被再次利用,最終給社會帶來了很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

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發布關於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報告指出,從2000年到2018年,在中國特大城市,快遞包裝垃圾的增量已經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在部分大型城市這一指標也飆升到85%-90%。

圖/視覺中國

快遞垃圾量猛增背後是快遞包裝使用量的大幅提升。從2000年到2018年,快遞包裝從2.26萬噸增加到941萬噸,其中紙類佔91%,塑膠袋佔9%。這是什麼概念?要生產、使用、處理941萬噸垃圾,會排放1303噸二氧化碳,這需要7.1億棵樹才能將其吸收。

然而,快遞垃圾中真正能回收的比預想中要少得多。據了解,我國快遞包裝以紙箱和塑膠袋為主,紙箱類快遞包裝約佔44.03%,塑膠袋類包裝約佔33.5%,套袋紙箱約佔9.47%,還有其他包裝材料如編織袋、泡沫箱、文件袋等,以及運單、膠帶、填充料等輔助材料。

這之中,紙箱類只有不到5%被重複使用,按重量計算有80%被回收,還有15%混入生活垃圾,而塑膠袋回收程度更低,除了泡沫箱一類能達到70%-80%的回收率外,膠帶、運單、塑膠袋都是「回收困難戶」,按質量計算有99%的快遞包裝廢塑料混入生活垃圾,被焚燒或填埋。

趙書會是北京望京某小區垃圾分類處理站的工作人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迎接裝載六個垃圾桶的小三輪車,再操作機器將垃圾倒入大垃圾車裡。「生活垃圾裡好多塑膠袋,也有快遞包裝垃圾,附近幾個小區每天有十幾噸垃圾。」

印象裡,趙書會記得回收站已不再接收各種顏色的、壞的塑膠袋,「以前一公斤還收三四毛,甚至七八毛,現在只收白色、厚實、乾淨的塑膠袋,1公斤1塊錢,只有部分快遞垃圾袋符合要求。」

紙箱和泡沫箱才是回收人的「黃金屋」。距離該小區10公裡外的北三環某小區,一個身穿暗灰色棉襖的男子騎著小垃圾車在轉悠,車後面捆的兩個大編織袋卻乾淨如新,裡面裝滿了泡沫箱和紙箱,他說不收塑膠袋。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俊傑曾透露,塑料作為人工合成的大分子聚合物,最大危害是不可降解性,而且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如甲苯、氯化氫等,少量會導致失明。此外,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快遞垃圾,會額外增加垃圾處理成本。按照快遞行業增長速度,有報告估算,到2025年,中國需要填埋的快遞包裝將達609萬噸,處理費用需要近43億元。

為何綠色回收這麼難?

為什麼快遞垃圾造成這麼多浪費?本質上這是個衡量投入產出比的數字遊戲。

比如回收率最低的快遞塑料包裝就不太受待見。上海綠化市容局曾將廢塑料列為可回收物,泡沫塑料歸為低價值可回收物,汙損的塑膠袋被打入黑名單,屬於「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

這一切都與成本有關。垃圾分類回收平臺易代扔CEO張洪銘曾透露,泡沫塑料回收後能做成泡沫塑料磚,但體積大、重量輕、物流倉儲成本高,大部分地區很難推進,而快遞外包裝袋屬於二級塑料,理論上回收後可煉油,但也因成本過高,執行中被作為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種。

這點趙書會深有體會,儘管白色的厚實幹淨塑膠袋被放開回收,但她和同伴並不感冒,「沒分量,一大袋才賣一塊錢,誰願意?」在AI財經社走訪的幾家廢品收購站點,老闆們表示塑膠袋回收很少,收到的塑料製品大多是塑料瓶。

來自源頭的快遞垃圾浪費也很難禁止。在北京望京一家圓通快遞站點,快遞員張峰正在給一個微波爐大小的包裹上膠條,本來把袋子外的封口包好就行,頂多三四道,但他卻繞了十幾道,淡綠的編織袋外儘是土黃色的膠帶。

「公司不會管包裝(用料)的事,只要求包好,不然得擔責,一般都會多裹幾道。」張峰說。果不其然,站點內堆放的大大小小的包裹,無論是紙箱還是塑膠袋外包裝,外表都被土黃或透明色的膠帶掩蓋。

這並不罕見,除快遞網點外,一些商家為了減少貨物磕碰帶來的損失,也會過度包裝,造成大量的紙箱、泡沫紙、膠帶浪費,有時打包後,商品的體積翻了不止一倍。

有人曾提出採用綠色包裝,這也被國家郵政局專門列為指導意見中,但推廣也面臨高成本難題。

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牛智敬曾對媒體表示,無膠帶紙箱、環保快遞袋的價格約為普通紙箱和快遞袋的1.5倍-2倍,可降解膠帶價格是普通膠帶的5倍。有估算顯示,如果國內830億件包裹全部採用綠色包裝,增加的成本將在百億元級別。

這讓快遞公司頗為為難。因為受制於價格戰和供需關係,圓通、申通、韻達的單票收入已在2元出頭徘徊,再增加包裝成本可謂雪上加霜。中通快遞研究院院長朱逸委婉地說了一句,「低成本的綠色耗材對推廣綠色包裝很重要,畢竟快遞行業的利潤已經很薄了。」

但快遞垃圾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已刻不容緩,2020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八部委《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8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個,並爭取到2025年實現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規模達1000萬個。

為了解決垃圾問題,政府部門頻頻出動。2020年11月,北京就出臺了最嚴「限塑令」,聚焦電商快遞、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等行業的減塑力度,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積極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

企業層面也有所行動,菜鳥推「回箱計劃」,京東投放可循環快遞箱「青流箱」,蘇寧推可循環共享快遞盒。此外,順豐、中通、圓通、百世等快遞公司也都設置了回收箱,但在執行過程中並不如意。

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曾透露,紙箱回收計劃「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原因在於用戶和快遞小哥在回收上的痛點都不強,理想的規劃是用戶收到快遞就拆開,然後把紙箱交給快遞員帶回去循環使用。但很多時候,用戶不在家,無法當場籤收,也就無法拆開快遞。而對於快遞小哥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忙著配送,也沒有時間等著回收。

即使有固定網點回收,大部分用戶也不會拖著紙箱送到回收網點。更多情況下,他們會直接丟到樓下垃圾桶裡。

當前,包括順豐、中通、申通、韻達、圓通等在內的快遞公司都享受著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幾家市值均在百億之上,順豐更是高達4000多億元,某種程度上,他們已經是大企業,應該承擔更多減少快遞垃圾的社會責任,但顯然,他們做得還不夠,不少人壓根不知道他們推出的回收計劃。

在成本考量下,快遞垃圾造成的浪費和汙染問題重任,似乎被身居城市底層的廢品收購站人員莫名承擔。

夕陽西下,最後一抹暗黃消失在遠處的樹影裡,路邊的李鐵鐵父子還在等最後一個來晚的客戶。一會兒,開著小三輪的收廢品老人來了,三人合力把紙箱和幾捆建材垃圾卸下來,用方言寒暄著最近的惡寒天氣和收成。收下一疊小票,老人開著車揚長而去,父子倆也跳上車,消失在暖黃燈光下的深藍夜色裡。

(應人物要求,文中錢建國、李鐵鐵、趙書會、張峰均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達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編輯 | 陳芳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咋處理?重複使用率僅為5%:快遞包裝需種7億棵樹才能中和碳排放
    11月11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擺脫塑縛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發布《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70198億元,年人均快遞業務量從2000年的0.01件增長到36件。
  • ...當天全國處理5.35億快件 我們丟掉的快遞垃圾,能繞地球多少圈?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雙11」當天全國處理5.35億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再創歷史新高。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共計312.8億件,共耗用編織袋約32億條、塑膠袋約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膠帶3.3億卷。和15年相比,節約封裝膠帶64億米。這些以「億」為單位的數字背後,暴露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海量的包裝廢棄物,最後究竟去了哪裡?
  • 「雙11」包裹量5.35億!我們丟掉的快遞垃圾,能繞地球多少圈?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雙11」當天全國處理5.35億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再創歷史新高。在人們足不出戶買遍全球的同時,快遞過度包裝造成的汙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雙11全國快遞業務量23.09億件 比去年...
    23.09億件 妥投率達97.5%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顯示,11月11日-16日,受網絡電商平臺集中促銷影響,業務量達到全年高峰,6天內共處理郵(快)件23.09億件,同比增長22.69%(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去年顯示,2018年11月11日~16日業務高峰期間,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郵(快)件18.82億件)。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折射出中國經濟活力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 今年全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舉報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武漢12月21日電 記者祝君壁報導: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
  • 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
    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時間:2018-12-28 15:15   來源:IT之家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 一箱發往北京的獼猴桃 12月28日消息 據央廣網報導,今天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一件從陝西武功寄往北京的快遞包裹成為
  • 地球上空有1.7億件太空垃圾,它們到底有多可怕?
    太空垃圾有多可怕?如今1.7億件太空垃圾繞地球旋轉談到太空垃圾,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刻。也許你會說,每年能發射幾顆衛星,宇宙那麼大,有那麼多太空垃圾嗎?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字,從1957年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經過60多年的發現,如今在地球上空至少有1.7億件大小不一的太空垃圾存在,這些太空垃圾就像烏雲一樣將我們的地球包裹在裡面,嚴重阻礙到人類未來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高速運轉的太空垃圾每年都給人類帶來不小的損失據美國一名研究人員介紹,由於地球上空猶如烏雲密布的太空垃圾,美國每年都遭受其害。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2020年第500億件快遞誕生!僅用時8個...
    僅用時8個多月9月10日,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第500億件快件誕生,僅用時8個多月就完成500億件快遞業務量。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呈現出「低開高走」的態勢。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快遞業務量1月份低位運行,2月份快速恢復、轉為正增長。
  • 22.5億件快遞包裹,是如何完成大遷徙送到你手上的?
    前些年,最困擾她的就是發貨了,那時附近沒有快遞點,冰天雪地裡,她和母親拖著自行車,一個掌車把一個扶著後座貨物,走好久才能到郵政局。為了方便發貨,她和家人搬到了離大山3個小時車程遠的地方居住。隨著圓通、韻達、順豐等快遞在當地設立站點,快遞員上門取貨,她的生意輕鬆了許多。合作的圓通快遞員楊哥最近也連軸轉。
  • 單日快遞「億件時代」,智慧物流末端配送新模式嶄露頭角
    」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中國智慧物流研究院報告顯示,自2017年5月以來,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日均快遞業務量超過1億件,標誌著我國已經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在快遞業務配送單量、外賣頻次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配送速度、服務質量等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尤其在快遞業務旺季,劇增的訂單業務往往導致快遞從業人員處於高強度工作當中;此外,從財報公開數據來看,順豐、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近年來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急需實現轉型升級。
  • 1.7億件太空垃圾正繞地球高速飛行
    多國科研人員提醒,眼下至少有1.7億件太空垃圾正高速繞地飛行,很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大量撞擊事件」,從而危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乃至國際空間站。  在太空「亂丟垃圾」的現象,日益引發關注。就在今年2月,美國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往外丟出一批重達1.5噸的太空垃圾,被一些媒體評價為「太空史上最大的亂丟垃圾事件」。
  • 我國快遞突破800億件,包裝廢棄物去哪兒了?國家郵政局回應
    就在昨天,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上的新紀錄。龐大數量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如何處理?12月22日,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民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此回應,截至目前,電子運單基本實現全覆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5%,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70.1%,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了91.5%,在營業場所設置了7.6萬個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快遞包裝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 市郵政局:上海快遞電子運單使用率達99%,一年節約12億張快遞用紙丨...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周年,7月2日上午,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餘洪偉、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嚴永康介紹一年來市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主持新聞發布會。
  • 回收率小於20% 網購狂歡後,快遞垃圾怎麼辦?
    回收率小於20% 網購狂歡後,快遞垃圾怎麼辦? 原標題:   「雙十一」的快遞收到沒多久,「雙十二」購物節再度來臨,這些網購狂歡節產生了大量的快遞包裹。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1分鐘!菜鳥11.1當天物流訂單超1億...
    江西郵管局:雙11全省郵件快件處理量將超過1億件近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20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新聞發布會。江西郵政管理局預計「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將出現旺季峰值,全省郵件快件處理量將超過1億件,同比增長36%。其中,單日最大快件投遞量峰值約1200萬件,是日常投遞量的2.5倍。
  • 菜鳥裹裹宣布升級:將為4億人打造國民級快遞生活方式
    阿里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0日電(趙小燕)2億人寄快遞再升級!9月20日,菜鳥裹裹2020發布會上,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宣布「1234戰略」:未來一年,100城寄快遞可按需送達上門,20萬寄件點將覆蓋全國,30城上線環保袋,服務4億用戶。
  • 豐巢融資4億美元,多家資本入局,快遞櫃新一輪大戰一觸即發!
    來源:國際金融報2021年伊始,快遞櫃行業迎來了一起大額投資事件。1月7日晚間,順豐控股公告稱,豐巢開曼擬進行融資,投資方擬合計出資4億美元認購豐巢開曼新發行的4.84億股普通股。豐巢開曼此次投前估值為30億美元。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順豐快運完成3億美元融資,成立不到...
    3月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預計業務量將超52億件3月6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在疫情影響下,貨源供給不足、消費能力減弱、消費需求分化等因素使快遞市場短期規模小幅收縮,但快遞企業積極克服人員返崗難、分撥中心開工慢等諸多難題,分區分級有序復產復工,預計3月快遞業務量將超52億件,同比增長10%左右,行業發展將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