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孟晚舟沒有釋放,全民悲憤。作為一個老師,我想從教育角度談一談這件事給我的啟示。
01 關於孟晚舟被捕事件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被加拿大警方抓捕。加拿大是按照美國的要求逮捕孟女士並準備引渡到美國的。理由是華為「隱瞞華為和伊朗的業務往來」和「對滙豐銀行欺詐」以規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實際上,美國是預謀已久,早就在監視孟晚舟的行蹤。美國沒有任何證據,就是亂扣的一個莫須有的帽子。
美國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打壓華為,限制中國科技發展。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華為晶片製作離不開光刻機,而最先進的光刻機製造技術是荷蘭的ASML(阿斯麥)公司。目前,世界上只有ASML公司的能生產EUV(極紫外光源)光刻機。
EUV光刻機是ASML公司2017年研製成功的。使用的光源是13.5nm,可以實現7nm線寬的製程的晶片生產。
目前,世界半導體行業三大巨頭: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中國臺灣臺積電都已經入股了ASML。
2018年,華為以1.2億美元向ASML訂購了一臺EUV光刻機。12月3日,ASML發生火災,將華為訂製的EUV光刻機燒毀了。
火災怎麼發生的、光刻機是不是真的被燒毀了?大家想必心知肚明。
更為關鍵的是,2018年,華為準備把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華裔教授張首晟接回國內。張首晟教授正是研究晶片技術的。所以,美國百般阻撓。
在孟非晚舟女士被捕的當晚,也就是12月1日,張首晟教授跳樓自殺。
跳樓自殺是美國公布的信息。事實究竟如何?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吧。
5月27日上午,加拿大哥倫比亞高等法院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個判決結果:認定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孟晚舟女士將留在加拿大參加後期的相關聽證,並等待新的審判結果。
02 關於任正非與華為
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會議上說:「我已經做好永遠見不到女兒的準備,我絕對不會犧牲大家的利益去換取孟晚舟的自由。華為離開誰都可以繼續向前走,包括我自己。」
任正非是一個軍人,一個真正的鐵血男兒!
2月18日,任正非接受英國BBC廣播公司採訪時說:「他們抓了孟晚舟,可能是抓錯人了。他們可能是想抓了她,華為就會衰落,但我們沒有衰落,仍然在繼續前進。我們公司已經建立程序規章,再也不用依靠某個人。就算我自己哪天不在了,公司也不會改變前進軌道。」
這正如《時代周刊》對任正非的評價:任正非是一個為了觀念而戰鬥的硬漢。
華為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實際上,國內會賺錢的民營企業有很多,但真正做到短時間內領跑世界的只有華為。
個人認為,其中最關鍵的核心有兩點:
一、使命感。
華為是一個真正有民族使命感的企業,這是華為能夠科技創新的力量源泉。
我國有很多企業會賺錢,但卻缺少民族使命與時代使命感。觀察一下這些企業就會發現,他們分明就是大型倒賣公司而已,沒有自己的東西。原因在於這些公司的目的就是賺錢,有沒有自己的東西,企業自身根本就不在意,只要能賺錢就行。這本質上是缺少使命感。
二、利益共享的思想。
華為公司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並且可以預言,一定會越來越強大,將來會超越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華為公司與其他所有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全民利益共享。而這個思想才是真正代表了社會前進方向的思想。
世界上其他企業無不是儘可能壓低底層員工的薪資,以獲取公司最大利潤。而華為卻不是,公司只佔少部分利益,大部分利益讓公司所有員工共享。
從社會文明的進化方向看,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的分工越來越精細,那麼合作必然越來越密。則人類利益共享是必然。
利益共享並不是簡單的個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雙贏,而打壓拋棄另一部分企業和個人。利益共享應該體現在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互惠互助。也將是社會發展到較文明階段的必然思想,華為率先領悟應用了這種思想。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打壓華為是不可能成功的,它違反了社會進化的方向。所以可以斷言,美國最終會失敗。
我國有很企業學習華為。但是,這些企業壓根兒就不可能學習成功。因為他們骨子裡不可能像華為這樣做,這些企業管理者內心是拒絕的。所以,他們學習華為也僅僅是學習華為的管理經驗。但是,華為離開了這兩點,管理經驗與世界上其他任何企業都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西方企業追求的是先進管理,但管理是有天花板的。
管理制度並不是越精細越好。因為所有的管理都是人來做的,而人作為生命最基本的體現就是情感。管理越精細離情感就越遠。所以,當精細管理達到一個程度後,效率必然就會降低。用我國的哲學思想來看就是「物極必反」。
所以,華為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世上所有的企業。
03 從華為事件反思我國的教育
一、教育不宜精細化管理
管理越精細,偏離人的情感越遠。
我國的教育中規則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細,這是與生命發展規律相背的。因為規則是社會化的產物,而人卻是獨立的個體,作為個體的人追求的是自我,是反規則的。所以,對於人的管理必須是居於人的情感而不是規則。
教育更是直接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的立足點就是情感。因此,教育用企業精細管理模式來管理是錯誤的。管理越精細,教育效果必然越差。而事實也證明如此。我國現階段教育出來的人,知識可能是有的,但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卻丟失太多。
相反,觀察美國,雖然企業管理精細,但是教育卻是包容的,並沒精細化對學生的管理。
二、教育缺少了使命與精神
現在我國的教育主要是關注學生成績,而學生成績是代表自私的一面。而缺少了教育學生承擔民族富強與時代發展的使命感。
現在的教育僅僅是教育學生進入社會後會掙錢,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必然心胸狹隘,格局不高。
這也正是我國14億人口卻出不來高科技人才的根源。
人只有有了使命感,才會真正去思考如何用知識和思想改變民族、改變時代。這樣才可能出現理論創新。否則,只知道掙錢,就只會關注應用,而不會關注理論發展。
現在美國害怕我國強大之後,替代了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拼命打壓我國,扼制我國發展。
我國現在迫切需要理論創新人才,來推動我國的生產力發展與超越。
但只有改變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