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的始末——中美的較量

2021-01-13 金億桶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從香港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中途停留時被捕。據加拿大媒體報導,孟晚舟遭到正式逮捕前遭到海關的搜查和盤問,整個過程長達9小時。而且辯方提交的文件,加方人員早己準備以美國的引渡要求為理由拘捕孟晚舟,但沒有實時告訴她真相,期間並拒絕她致電聯絡家人。據此前報導,美國聲稱孟晚舟及華為公司違反了對伊朗的制裁,因此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要求,但是所有針對孟晚舟的指控到現在都沒有在法庭上得到證實。在公布的文件中,孟晚舟律師認為,在機場實施逮捕的行為侵犯了孟晚舟的憲章權利。

孟晚舟(Cathy Meng),漢族,1972年出生,任正非之女,中國香港永久居民,擁有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現任華為副董事長、財務長。主要負責華為公司的財務運營及管理,包括財務策略、風險管理、融資籌劃、稅務遵從等業務。

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作出裁決,批准孟晚舟的保釋申請。2019年1月29日,美國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請求。2019年9月23日上午,孟晚舟引渡案在卑詩省高等法院再次開庭審理。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法院宣布判決結果,孟晚舟未能獲釋。5月27日上午11時,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副首席大法官福爾摩斯(Heather Holmes)就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是否涉嫌「雙重犯罪」作出裁決。「雙重犯罪」在今年引渡聽證會上首次被提及,在長達23頁的裁決書中,福爾摩斯大法官拒絕認同孟晚舟一方的辯護論點,即「雙重犯罪」指控「本質上是政治性的」,孟晚舟「在加拿大不構成犯罪」,因此應立即中止引渡進程,還孟晚舟以自由。相反,他認定並原文引用了起訴方「孟案的本質是欺詐」意見,認為孟應對華為「涉嫌違反美國制裁條款和伊朗方面交易」負責,而這種「行為」會對加拿大境內的企業和個人利益構成侵害。儘管在裁決書中同時提到,裁決「不涉及評判在加拿大境內對孟的行為作出是否犯罪裁定有沒有合理性」,但裁決本身實際上已構成一種司法評判,即「加拿大司法體系未來將不會給孟晚舟引渡到美國構成實質性障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雙重犯罪」的概念並非自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途經溫哥華國際機場被逮捕時就已經凸顯的,而是直至2020年1月10日,才由加拿大聯邦司法部代理律師在向法庭所提交報告中首次正面提及。這個概念在10天後的引渡聽證會上,便「後來居上」,成為法庭辯論的主題詞,如今更儼然成為孟晚舟引渡成敗的關鍵。正因提出「雙重犯罪」概念並使之迅速成為「關鍵詞」的是加拿大聯邦司法部的代理律師,所以「雙重犯罪」事實上體現了加拿大聯邦政府對此案的態度,即「一方面要竭力強調所謂的『司法獨立』,另一方面則為可能的引渡掃平障礙」。孟晚舟反訴聽證會開庭日期會延遲

北美是「善訟」的社會。加拿大聯邦司法部的代理律師在1月20日重要聽證會前,不惜節外生枝、甘冒風險,就表明他們對在北美司法體系中勝訴抱有充分把握——事實上,如果法庭裁定孟晚舟不構成「雙重犯罪」,則孟晚舟完全有當庭獲釋的可能。不僅如此,即便5月27日的法庭裁決果真否認了孟的「雙重犯罪」,該代理律師方也會就此提起上訴,孟同樣很難迅速從加拿大脫身。涉事法庭認定「雙重犯罪」成立,並不意味著引渡程序已就此結束,孟馬上就會被引渡,從法律程序上,這僅僅意味著引渡程序的重啟:原定6月15日,卑詩省最高法院將開庭審理孟晚舟一方反訴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2018年12月1日逮捕她時「執法不當」一案。但這一訴訟不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引渡裁決的結果。下一次引渡聽證會按原定計劃,應被安排在6月15日的「孟晚舟反訴聽證會」之後,但鑑於疫情應對措施的幹擾和此次「雙重犯罪」裁定結果影響,具體開庭日期及後續法律程序長度都會較原計劃有出入。

孟是否會被引渡,法庭最終裁決結果,最早會在6-7月份出臺。但就目前看,「雙重犯罪」的法律認定,基本上已決定了加拿大暨卑詩省司法體系對孟晚舟引渡案的「判決基調」。如果判決為「引渡」,孟方還可以提起上訴,屆時將由加拿大聯邦司法部長裁定是否批准引渡,這是加拿大「司法獨立」體系中行政體系「超越」的唯一直接環節。

但像前面所說的,「雙重犯罪」概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本就是加拿大聯邦司法部代理律師的操作所致。很難想像,聯邦司法部長屆時對此案的態度會和自己部門的代理律師反著來。

就在今天上午,華為方面對此判決發聲,稱對判決表示失望,「我們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們也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公正判決和自由。」並稱「孟女士的律師團隊將不懈努力,確保正義得到伸張」。這也展示了當事方的立場——要尋求公正判決和確保伸張正義,而不會接受偏頗「裁判」。到頭來,該案判決是否經得起法律層面的多維審視,是否摻雜了「濫用其雙邊引渡條約對他國公民採取強制措施」的意味,顯然也需置於法律框架下考量。

眼下孟晚舟引渡程序遠未走完,理論上最終結果的出臺也尚需時日,但鑑於時下複雜國際形勢及各方政治的角力,孟晚舟案也許會陷入「持久戰」的漩渦,有關方面應有相應的準備和應對,據理力爭,維護權利。

「孟晚舟」事件,牽動著很多國人的心,加拿大在美國的利用下,非法拘禁孟晚舟女生,孟晚舟女生身份的特殊性不免讓人聯想到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反映出現階段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發展逐漸失控,開始不失餘力地利用各種手段打壓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打壓中國製造2025。可以說美國發起了新時期的「冷戰」,面對來自美國全方面的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應該抱團取暖,切記各自為戰,被美國逐漸瓦解,成為美國的附庸;我相信中國政府會有統籌各方面的資源為中國高科技發展提供便利,任何國家的發展壯大都會面臨別國的打壓;當年日本也一樣被美國無情打壓,日本被迫向美國妥協了,一紙廣場協議把日本牢牢束縛在美國的牢籠下,成為美國的附庸。不要幻想美國會對中國手下留情,當然短期內面對美國科技的封鎖,會對我國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會有倒下的風險,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勢必要突破封鎖。當面「兩彈一星」都可以製造出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終有一天會迎來高科技的井噴發展。

相關焦點

  • 孟晚舟事件背後:總有一些勢力,不希望看到中美關係向好
    孟晚舟事件確實影響極大。一方面,以華為在中國企業界的地位以及孟晚舟本人的特殊身份(她是華為老總任正非的女兒),這一事件幾乎必然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則是外媒對孟晚舟被捕原因的一些猜測,比如有外媒猜測,孟晚舟被捕是因為美國指控華為違反對伊朗的貿易制裁。當下,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正在進行中,在這樣敏感的時間點上出了這樣的么蛾子,全網關注是必然的。
  • 華為風暴|一文看懂 華為孟晚舟案始末
    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的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的引渡案,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將於當地時間周三(5月27日)作出關鍵裁決,裁定孟晚舟的案件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孟晚舟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引發涉及中、美、加三國外交角力的孟晚舟案已延續一年多,如何發展至今?
  •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1月8日,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海象》在一篇名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 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川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 掩蓋真相誤導公眾絕不會改變孟晚舟事件政治性質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在20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加總理涉孟晚舟事件言論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報導,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日前在被問及是否對加拿大邊境機構逮捕孟晚舟一事感到後悔時稱:「加拿大遵守了與我們最親密盟友的長期引渡條約,我該對此感到後悔嗎?絕不。」
  • 華為起訴美國政府16個部門:起因孟晚舟事件
    而造在9月28日上午,孟晚舟在溫哥華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出庭,孟晚舟的律師以加美雙方涉嫌「程序濫用」為申訴理由,要求法庭中止對孟晚舟的引渡程序。據了解,孟晚舟的律師所訴的程序濫用涉及三個分支:第一,是美國總統川普等人的言論表明,所謂的引渡案是被高度政治化的政治事件;第二,加拿大執法機構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逮捕孟晚舟的過程中,存在程序濫用的行為;第三,美國提交的《案件記錄》和《案件補充記錄》中存在誤導性內容,是對美加引渡程序的濫用。
  • 媒體: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1月8日,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海象》在一篇名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川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 孟晚舟案事件始末
    根據網上的消息,在一次法庭上,孟晚舟坦然說道:事關尊嚴,我不會讓華為和中國蒙羞。這句話蘊含的力量與氣魄可想而知,充分表達了她絕不妥協的決心。在流離500多天之後,孟晚舟事件也陸續出現一些消息。今天閒暇時,小編給大家捋一捋這件事。先說本質,再談情緒。
  • 透過現象看本質——孟晚舟事件觀察
    孟晚舟 腳上帶著電子追蹤器看到這個消息,氣憤異常,冷靜下來思考,這個事件的結果卻也在意料之中。為什麼,因為這本身就不是單純的法律事件。而是政治事件。我們也都知道,加拿大這麼做,是因為他背後的主子美國沒點頭。寄希望於加拿大良心發現,跟它的美國主子對著幹,也是不可能的!
  • 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加拿大被扣 孟晚舟為什么姓孟不信任
    12月6日上午,華為官方發布消息:近期,我們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美國正在尋求對孟晚舟女士的引渡,面臨紐約東區未指明的指控。 「關於具體指控提供給華為的信息非常少,華為並不知曉孟女士有任何不當行為。
  • 孟晚舟案再次恢復聽證會 案件或許將拖數年之久
    而造在9月28日上午,孟晚舟在溫哥華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出庭,孟晚舟的律師以加美雙方涉嫌「程序濫用」為申訴理由,要求法庭中止對孟晚舟的引渡程序。據了解,孟晚舟的律師所訴的程序濫用涉及三個分支:第一,是美國總統川普等人的言論表明,所謂的引渡案是被高度政治化的政治事件;第二,加拿大執法機構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逮捕孟晚舟的過程中,存在程序濫用的行為;第三,美國提交的《案件記錄》和《案件補充記錄》中存在誤導性內容,是對美加引渡程序的濫用。
  • 孟晚舟事件即將落下帷幕!時間已經確定,滿足一個條件即可回國!
    文 | 小塔孟晚舟事件說到華為,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國內科技企業的巨頭之一,不止在手機行業做到了數一數二的,在5G研發領域更是做到世界聞名。很多人認為華為的「516事件」,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才是打壓的開端,其實不然,真正對華為打壓的開始是在孟晚舟被捕事件。在2018年12月1日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加拿大轉機時,被當地警方非法扣留。而加拿大警方到現在一直沒有給出一個合適的理由,表面上來看是單純的聽從美國方面的調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方面一直也在想辦法將孟晚舟引渡到美國。
  • 從孟晚舟事件看華為崛起,與教育反思
    昨天,孟晚舟沒有釋放,全民悲憤。作為一個老師,我想從教育角度談一談這件事給我的啟示。01 關於孟晚舟被捕事件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被加拿大警方抓捕。實際上,美國是預謀已久,早就在監視孟晚舟的行蹤。美國沒有任何證據,就是亂扣的一個莫須有的帽子。美國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打壓華為,限制中國科技發展。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北京在與華盛頓的較量中頻頻得分》一文,對中美近日的對抗進行了分析。對中國來說,本月將是很好的一個月。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把重達兩公斤的月球樣本安全帶回地球。
  • 孟晚舟事件中美國佬的真實目的是肢解華為?
    2018年12月,在美國當局的要求下,美國佬的鷹犬在機場將華為財務長,任正非的女兒兼得力幹將-孟晚舟逮捕。現在已經是2020年6月,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半有餘,孟晚舟依舊滯留在加拿大,無法回國。關於事件的起因與經過,媒體已經解讀的非常透徹,我們就不再贅言。今天和各位聊一聊,美國佬背後的套路。
  • 徐世平:華為事件,中國人應有的兩個立場
    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事件,輿論持續,依然熱。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接受採訪時表明,他在「習特會」之前,已獲知司法部門抓捕孟的計劃,並告知白宮。同時他還說,他不知道川普是否知情。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否認此事的政治含義,他也事先知道此事。很顯然,這件事,辯白不涉及政治,就是一種明顯的政治託詞。孟晚舟是在「習特會」的當天被扣的。
  • 孟晚舟案最新進展:再次開庭 孟晚舟事件起因真相是什麼?
    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6月15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開庭聽證。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顯示,美國司法部提交的用於要求引渡的《起訴案件記錄》中,指控孟晚舟的唯一關鍵證據是由滙豐銀行提供的;但是美方對這份證據的總結遺漏了重大信息,甚至存在故意誤導的行為。備忘錄指出,2012年12月,滙豐銀行因其自身的違法行為,包括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向美國司法部支付了一筆19億美元的罰款,並與美國籤署了一份《暫緩起訴協議》。
  • 請問中方如何看待孟晚舟事件的前景?
    【華春瑩談孟晚舟被捕兩周年】在12月1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兩年前,孟晚舟女士在溫哥華被加拿大警方任意拘押,中加關係因此遭遇嚴重困難。請問中方如何看待孟晚舟事件的前景?
  • 孟晚舟案迎來重大逆轉,幕後黑手浮出水面
    據環球時報7月25日報導,當地時間23日,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向加拿大法院申請中止引渡。據悉,在加拿大法院公開的最新文件中顯示,孟晚舟的律師團隊指出,美國政府在孟晚舟一案中充當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國政客們企圖把孟晚舟當作未來中美「貿易爭端中的談判籌碼」。
  • 華春瑩談孟晚舟被捕兩年: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釋放孟晚舟
    請問中方如何看待孟晚舟事件的前景?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事實已經充分證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美國政府炮製這一事件不是出於什麼法律原因,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阻撓中國的科技發展,加拿大政府扮演了美方的幫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孟晚舟沒有違反任何加拿大法律,卻被無理拘押至今,我們對此表示憤慨,也再次予以強烈的譴責。」
  • 中美半導體領域的較量
    只要美國不放棄它要「稱霸」及主導世界的理念,中美之間無法避免有一場實力的較量。VdYEETC-電子工程專輯表面上看美國與中國的實力相差懸殊,尤其在半導體業領域中,美方擁有兩個「殺手鐧」,包括如EDA工具與IP及半導體設備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