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海象》雜誌的這篇文章代表了加拿大知識階層的理性思考。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1月8日,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海象》在一篇名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

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川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對加拿大來說,釋放孟晚舟是最正確的事

《海象》雜誌創辦於2003年,是一本類似美國《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的加拿大主流雜誌。

作者克裡斯·斯科特在文章中觀點鮮明,他認為加拿大媒體將對孟晚舟案的關注與中國拘留兩名加拿大人聯繫起來,稱中國將加拿大人扣作人質是不妥當的。

「在這場不斷升級的國際對峙中,人們卻忽略了一個因素,那就是美國要求加拿大拘留和引渡孟晚舟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忽視這個因素將加拿大輿論討論的焦點引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斯科特這樣寫到。

孟晚舟被逮捕的時間正處於川普政府加劇與中國和伊朗的緊張局勢的同時,此時加拿大拘留了孟晚舟,並開始引渡程序。

孟晚舟於2018年12月被捕。來源:路透社

斯科特認為:「加拿大法庭已經變成川普的外交政策工具。而美國的政策,一部分並不符合加拿大的利益。過去四年間,加拿大政府一直小心翼翼,避免激怒川普政府,但是隨著美國新政府即將就職,加拿大的政治領導可以有機會重新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孟晚舟案。」

「對於夾在兩個互相競爭的超級大國之間的加拿大,釋放孟晚舟應該是最正確的事。」斯科特得出這樣的結論。

美國對孟晚舟的指控一直帶有政治性

文章還分析了美國要求引渡孟晚舟的法律背景和政治動機。

在美國,司法部高層決定是否發出引渡申請,而這些高層官員都是由總統政治任命的,總統也有權力隨時解僱他們。聯邦地區法院的案件中適用引渡的很多,但不會每一個都向他國發出引渡申請,哪一些案子最終會進入引渡流程,高度取決於司法部和政府對案件優先度的認定。

過去四年,川普屢次公然試圖在某些案件上霸凌和影響司法部的決策,已是眾人皆知。

「如果說是因為川普的影響才導致孟晚舟被捕,自己並不會感到驚訝。作者在文章中表示。

去年5月28日,在全球目光中,孟晚舟再次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但命運仍然沒有對她報以微笑。那次開庭前,她在卑詩省高等法院外的臺階上,拍下一張合影。來源:GJ

2018年,川普在外交政策上的兩個優先點是伊朗和中國。

5月,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然後開始進一步孤立伊朗。

11月,時任美國總檢察長宣布美國對中的新政策:由司法部採取激進措施來偵辦所謂的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案件。幾乎在同時,美國官員開始公開表示對中國網際網路供應商,特別是華為,對美國市場滲透而造成安全隱患的擔心。

美國聲稱孟晚舟的「違法」行為發生在2013年。那年仍是歐巴馬政府執政,而伊核協議已經籤署兩年。美國指控孟晚舟在向滙豐銀行申請貸款時隱瞞了與一家伊朗公司的關係。孟晚舟的法律團隊正在挑戰這一指控。

作者指出,即使孟晚舟曾經誤導過銀行,並且給他們造成了潛在的損失,美國司法部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為這樣層級的案件向他國發出引渡申請。然而,逮捕孟晚舟造成的「寒蟬效應」,可以進一步震懾考慮與伊朗進行生意往來的投資者,從而窒息伊朗經濟。

2019年10月1日孟晚舟再出庭,她佩戴電子腳銬,一襲紅裝配國旗徽章亮相,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來源:GJ

「逮捕孟晚舟正好發生在美國與伊朗激烈交鋒時,對伊朗進行經濟戰,川普違反了之前美國政府的承諾,而加拿大卻沒有譴責美國的背信行為,反而包庇甚至為之提供了便利。」斯科特這樣認為。

斯科特緊接著寫到:「孟晚舟案件遠遠超過了美伊衝突這一層面。從中美關係的角度看,還有很多其他的力量在較量。」

2018年12月11日,孟晚舟被捕10天以後,川普在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表示,作為中美貿易協議的一部分,他可以考慮協助孟晚舟獲釋,明確釋放了該案是政治事件。

將孟晚舟的命運與使中國做出貿易讓步聯繫在一起,讓人們覺察到,優先逮捕孟晚舟可能並不是因為案件本身,而是為了獲得政治優勢。

「中國是加拿大的戰略競爭者,對於加拿大來說,謹慎的做法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隱患。但拋開各種衝突,川普將逮捕孟晚舟當做交易的籌碼是否也可以算是另一種名義上的人質劫持。」斯科特承認,在5G、智慧財產權和信息傳播上,美國和加拿大對中國有類似的擔憂。

斯科特還認為在孟晚舟被捕後的兩年間,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副總理方慧蘭一直堅持的「是否引渡孟晚舟取決於加拿大法庭的裁決」的觀點,實質上是一種逃避。

加拿大不能再等待了!

「加拿大不能再等待了!」文章最後,斯科特指出美國對孟晚舟的指控一直帶有政治性,特魯多政府也應該把其看作政治案件。川普政府已經被美國選民所拋棄,並馬上要下臺,加拿大的領導者們應該停止幫助川普與中國和伊朗對抗。現在還不晚!

川普和特魯多(右)。來源:GJ

《海象》雜誌的這篇文章代表了加拿大知識階層的理性思考。由於政治操作孟晚舟案,中加兩國關係陷入冰凍期,並不符合兩國利益。由於美國對加拿大的影響巨大,加拿大政治人物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採取迴避姿態。

這篇詳細剖析了引渡案最終仍需要政治解決的機制。在美國新舊政府交替的關鍵時刻,加拿大的領導者應拿出勇氣,充分考慮自身的利益,釋放孟晚舟,重啟與大國平等交往的外交風貌。

撰稿 深海獺

編輯 王若弦

相關焦點

  •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1月8日,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海象》在一篇名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 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川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 「孟晚舟無罪釋放」謠言出爐及傳播路徑分析
    導讀:「孟晚舟無罪釋放,最快四天可以回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外國政要屢屢以怨報德,醜態百出的時刻,很多中國人的社交媒體終端被這樣一條「好消息」提點和刷屏。根據聞海大數據顯示,孟晚舟在網絡上的知名度遠不及只會「摳圖+瞪眼」的」小花「、」小鮮肉「,一條」無罪釋放「的新聞為何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孟晚舟何許人也?「無罪釋放」前所涉何罪?在「釋放」新聞刷屏的同時,為解開這些疑問的搜索量迅速躥升。
  • 華春瑩談孟晚舟被捕兩年: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釋放孟晚舟
    華春瑩進一步表示,我們再次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釋放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國。 (原標題:華春瑩談孟晚舟被捕兩年: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釋放孟晚舟)
  • 被孟晚舟「無罪釋放」謠言忽悠?這三招幫你免交智商稅
    今天(5月28日)凌晨,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認定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孟晚舟重獲自由夢碎。不過,昨天一大早到晚間,一則「孟晚舟被無罪釋放」的新聞刷爆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甚至有自媒體大V將此事拔高到「國家實力」層面,自嗨到令人髮指。
  • ...下周裁決「孟晚舟案」 加媒:若「雙重犯罪」不成立將被當庭釋放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加拿大法院下周裁決「孟晚舟案」 加媒:若「雙重犯罪」不成立將被當庭釋放【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據多家媒體報導,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21日表示,將在下周三(27日)就中國華為公司高管孟晚舟案的
  • 加拿大拒絕釋放孟晚舟後,又做出一錯誤決定
    原本兩國之間有著很不錯的關係,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過程,但是自從孟晚舟事件之後,我們已經看到了加拿大方面所擁有的醜惡嘴臉。 在最近的採訪當中,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還表示,本國不會在孟晚舟事件上屈服於中國的壓力,但是我們並沒有給過任何壓力。要知道孟晚舟並沒有觸犯任何加拿大法律,卻被對方無理拘押超過700天。這些事實都在表明,美加執法部門濫用程序,非法審訊問孟晚舟。
  • 全球媒體對孟晚舟事件都怎麼說?他們也不能忍!
    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轉載、引用。對於加拿大逮捕孟女士的理由,據媒體報導,紐約東區檢方申請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的理由,是其涉嫌違反了針對伊朗的制裁禁令。華為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而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本身就違反國際法。
  • 孟晚舟現在現狀如何?得知狀況後,網友:美國打的什麼算盤?
    華為如果沒有美國的阻止,現在應該已經崛起了。但是美國這個龐然大物擋在前面,想要跨過這一步真的是難上加難。在華為發展的順風順水的時候一度的遭到了美國的無禮對待,一直持續到了今天。雖然現在我們國人對華為是持支持的狀態,也向美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但是美國採取的是對華為技術上封鎖的措施,跟華為一直合作的晶片,只有美國能夠製造出來。一時間讓華為束手無策。
  • 法國版「孟晚舟」案當事人揭露美國陷阱
    文/板橋近日,彭博社記者在社交媒體上傳了兩張採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任正非的辦公桌上,正擺放著一本中文版《美國陷阱》。該書主要講述了法國電力巨頭阿爾斯通前高管皮耶魯齊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歷,以及美國如何利用司法武器打擊他國商業競爭對手。
  • 加拿大傳來一個聲音,孟晚舟案迎來重大轉折,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加拿大傳來一個聲音,孟晚舟案迎來重大轉折。在最新一次開庭中,來自加方政府不同部門的兩個證人承認自己的行為有不合規不合法的部分,這部分證言被法庭聽取並承認。法庭認為孟晚舟律師可以就這些證據申請終止引渡,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我們距離真相越來越近了,而孟晚舟重獲自由的可能性也在變大。
  • 孟晚舟被羈押兩周年:華為發聲將繼續支持其尋求正義和自由
    在華為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被「軟禁」在加拿大兩周年之際,華為加拿大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表示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正義和自由。 聲明稱,2018年12月1日,華為CFO孟晚舟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因美國政府提出的引渡令被捕。
  • 孟晚舟近況:24小時處於監控下 需佩戴定位追蹤器
    華為孟晚舟一案,再度迎來關鍵節點。華為財務長、創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2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出席引渡聽證會。法庭將會在這一程序中,決定是否將她引渡到美國。這是孟晚舟自2018年12月在加拿大機場被捕以來首場引渡聽證會。當天,孟晚舟出席聽證會,但由辯護律師代為發言,不作親自答辯,旁聽席上有100多人出席。
  • 孟晚舟出庭時身邊總是圍著一群人,這些人是什麼身份?
    在裁決當天,孟晚舟妝容得體,絲毫沒有慌張,出現在法庭上的時候,孟晚舟是面帶笑容的,她身邊的隨行人員很多,除了那些記者,許多人可能要問了:「孟晚舟身邊的這些人是誰?」為了女兒孟晚舟,任正非可謂是下了大本了,為她聘請了世界頂尖的律師團隊,從孟晚舟被捕到現在,孟晚舟聘請律師的花費已經達到了數億元。
  • 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曾保密身份20年,被認為是華為接班人
    在今年的3月份,任正非不再擔任華為的副董事長,由他的女兒孟晚舟接任,孟晚舟是華為的CFO和常務監事,但在這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孟晚舟的身份,只知道她叫孟晚舟,不知道她是任正非的女兒。直到2013年,她是任正非女兒的身份才被曝光。
  • 孟晚舟引渡案將於8月17日恢復聽證會,法院希望在明年5月之前結案
    鈦媒體註: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孟晚舟引渡案」有了進一步消息。中國日報還援引加拿大《環球郵報》周二報導,前司法部長艾倫·洛克和前聯邦最高法院法官路易絲·阿伯接受該報採訪時說,特魯多政府現在擁有合法權力將華為高管孟晚舟釋放,但他們不願意這麼做,主要是因為特魯多仍然對去年對蘭萬靈(SNC-Lavalin)一案的政治幹預感到尷尬。
  • 特魯多就華為孟晚舟引渡案發表講話,孟晚舟律師團隊真實身份浮出水面
    近日,加拿大19名前政要聯名致信總理特魯多,要求終止華為CFO孟晚舟引渡案程序並將其釋放,給加拿大一個「重塑對華戰略」的機會。特魯多25日拒絕了這項要求,稱政府對於針對中國採取何種措施持開放態度。 他表示,儘管他尊重這些前任官員,但對他們的主張並不認同。
  • 華為CFO孟晚舟保釋聽證後 加拿大人對美國很惱火
    隨著孟晚舟案10日的庭審結束,越來越多的加拿大媒體和網友開始關注這起案件。儘管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其中沒有涉及政治層面的參與,但不少加拿大人已經對這件事的政治效應,以及其後可能會對中加關係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他們在為孟晚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認為加拿大不應被美國「操縱」。
  • 孟晚舟案1月將有新動作,加拿大反應激烈,我外交部發出嚴正警告
    孟晚舟提出引渡申請 據環球網報導,孟晚舟的律師團隊表示,在2021年1月份的時候他們會正式的向法院申請,要求法院對於保釋條款進一步的放寬。
  • 「孟晚舟」事件的始末——中美的較量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從香港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中途停留時被捕。據加拿大媒體報導,孟晚舟遭到正式逮捕前遭到海關的搜查和盤問,整個過程長達9小時。而且辯方提交的文件,加方人員早己準備以美國的引渡要求為理由拘捕孟晚舟,但沒有實時告訴她真相,期間並拒絕她致電聯絡家人。
  • 華為風暴|一文看懂 華為孟晚舟案始末
    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的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的引渡案,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將於當地時間周三(5月27日)作出關鍵裁決,裁定孟晚舟的案件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孟晚舟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引發涉及中、美、加三國外交角力的孟晚舟案已延續一年多,如何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