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平:華為事件,中國人應有的兩個立場

2021-01-09 東方網

  

  今天,無論有雪沒雪,都是「大雪」,有點冷。

  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事件,輿論持續,依然熱。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接受採訪時表明,他在「習特會」之前,已獲知司法部門抓捕孟的計劃,並告知白宮。同時他還說,他不知道川普是否知情。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否認此事的政治含義,他也事先知道此事。很顯然,這件事,辯白不涉及政治,就是一種明顯的政治託詞。孟晚舟是在「習特會」的當天被扣的。

  我認為,面對這件全球關注的事件,中國人應該有兩個明確的不含糊的立場。

  第一,態度堅決,立即放人。

  這一點,中國駐加使館已有聲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有說法,作出澄清,立即放人。我相信,中國的公眾,也贊同這一態度,這一立場。從昨天到今天,看看各大平臺的洶湧如潮的留言,就清楚無誤了。我們應該相信政府,相信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多說。

  對這件事,我的觀點,昨天已經表達:

  美國太過分了。一個中國公民,在第三國轉機,被美國要求拘捕了。這種「跨國追捕」,這種張狂,讓人坐不住。中國政府應該要有明確的態度。而且,這個態度要快,要狠。中國人講禮儀謙讓,也可以忍辱負重,但不是說,誰都可以騎在我們頭上拉屎,凡事總有分寸吧。以禮相待,禮尚往來,前提是一個「禮」字。

  我今天重點要講的,是第二個立場:拒絕謠言,理性平和。

  我們知道,關於孟晚舟事件,外交部發言人強調,至今沒有更多的信息,包括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官方信息。同時,由於「報導禁止令」的原因,美加司法部門也沒有透露任何信息。華為公司也表態,他們的經營一直遵守相關國的適用法律規定。也就是說,有關孟晚舟的被扣信息,目前沒有任何授權的披露信息。

  然而,這兩天,各種所謂的內幕消息滿天飛。比如說,有關孟的身份問題。還有所謂的伊朗反對派出賣孟晚舟的說法,有聲有色。有些人,似乎就是CIA的人,說得天花亂墜。還有人,將前幾天去世的科學家張首晟與華為聯繫起來,編織了一個十分離奇的故事,所謂的「陰謀論」大行其道。

  我是從事多年網際網路媒體工作的人。我也查了這兩條信息的境外主要來源。說實話,這些媒體的背景,實在不敢恭維。從傳播特性看,聳人聽聞的事情,總是很受歡迎,這也迎合了公眾的好奇和獵奇的心態。不奇怪的。

  但是,全球媒體關注的重點,並不是這兩條未經證實的信息。西方的多家媒體,對孟晚舟事件有評論,他們評論這件事的前提,都是兩個字,「震驚」,或者是「吃驚」,並相信此事,不僅僅針對華為,它對中美關係和全球經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彭博社的一則報導,引用了一位美國諮詢公司的分析主管安德魯·吉爾霍姆先生的話,他說,「此次逮捕的時機和方式都是令人震驚的」。另據路透社報導,中美貿易關係剛在G20會晤後現出一線緩和曙光後,短短數日後即被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消息扼殺,投資者擔憂中美關係可能惡化,避險情緒迅速回升。

  一家境外媒體還評論說:華為被調查可能是川普的一張牌,這張牌遲早要出。只是孟晚舟現在被拘留恐怕並不是川普想要的結果。這張牌打出的時間不對。有媒體還說,美國政府改正錯誤的時間窗口有限,希望他們有所作為。

  全球的財經類媒體關注此事對金融的影響,有評論指出,美方若處置不當,引發中國報復,可能會拖累全球經濟和股市。也就是說,全球的媒體,並沒有在炒作前述的兩條信息。他們表達的,則是更多的擔憂。

  可以說,綜觀全球媒體的報導內容,絕大多數的媒體相當理性。因此,在此敏感的時刻,中國人應有的立場,也應該是在表達強烈不滿的前提下,理性平和,靜待下文。「戰狼式」解決問題的方式,那只是電影表現的手法而已。

  我比較贊同《環球時報》的評論立場。一是表達不滿,強烈的不滿。同時,我們也要表明,「中國是有力量的,我們克制使用自己的力量,但美方切忌得寸進尺,迫使中國釋放更多反制能力。希望川普總統約束美方一些人不斷升級針對中國的敵意做法,不要讓那些人綁架了中美關係」。《環球時報》還說,「美國用流氓手段打壓華為,需冷靜應對。事情目前處在法律層面上,在華為有充足能力應訴的情況下,我們要避免好心幫了倒忙」。

  前幾天,中美兩國的元首,剛剛見了面,也有了一個比較理性的談判。說實話,中國人是有讓步的,表現出中國人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合則兩利,鬥則兩傷。我們也希望兩家的政治家,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解決問題。

  我也希望,美國人不要有「老子天下第一」「我怕誰」的霸凌心態,這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一直主張,中美應該改善關係。因為兩國都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對全球穩定,負有責任。但是,這一基點,不決定中國可以處處退讓。

  鬥而不破,這是境界。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鹿野| 是誰在孫楊事件上偽造了《檢察日報》的立場?
    這篇隱含了《檢察日報》對相關事件態度的文章。甚至相當一部分媒體還不顧《檢察日報》第6版的相關評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的聲明,在轉載同時加上「《檢察日報》發文評論孫楊事件」之類的字樣,刻意誤導讀者認為這三篇文章是代表《檢察日報》立場的。筆者不明白,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種膽子,竟然公然在孫楊事件上偽造《檢察日報》的立場?這種做法的影響是極為惡劣的。
  • 原來,這才是華為事件的真相!
    今天,網絡上關於「華為李洪元事件」的批評鋪天蓋地,華為官方做出了回應,稱華為有權利也有義務舉報涉嫌違法事件,一下子更是火上澆油,整個輿論譁然。 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春節期間我去了拉美。以前都跑的是大國體會還不足,這次跑的都是小國,深刻體會拉美員工的艱難。兩個相鄰國,應該一腳就邁過去了,因經濟落後,沒有直達飛機。
  • 華為起訴美國政府16個部門:起因孟晚舟事件
    據外媒報導稱,華為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據起訴書顯示,華為控告美國政府16個部門故意拖延公開多份涉及孟晚舟被捕案的文件,而這些文件包括美國多個部門之間就此案相關的通信記錄,以及美國執法人員在加拿大實施拘捕行動前與加拿大騎警及加邊境服務局的通信記錄,這些文件將可能證明拘捕孟晚舟的背後存在政治動機。
  • 不「和稀泥」 也當警惕預設立場
    這背後,固然有該案件涉及較為敏感的醫患糾紛的原因,但更為主要的是判決書中所表明的「不能和稀泥以求平穩結案」的立場。  司法裁判要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和稀泥」,是司法裁判的應有之義。拋去該案本身不去討論,該裁判文書的突然走紅,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在當前司法實踐中,特別是涉及民生等重大敏感案件時,仍存在一些為求平穩結案的「和稀泥」現象。
  • 關於華為事件的終極推演 - Huawei 華為 - cnBeta.COM
    經過一天的時間,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華為官方也開始發聲,但是卻並未直接回應任何問題。對此,芯智訊也再度梳理了相關信息,對於大家關心的華為事件的未來發展進行了一番推演。
  • 孟晚舟事件中美國佬的真實目的是肢解華為?
    2018年12月,在美國當局的要求下,美國佬的鷹犬在機場將華為財務長,任正非的女兒兼得力幹將-孟晚舟逮捕。現在已經是2020年6月,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半有餘,孟晚舟依舊滯留在加拿大,無法回國。關於事件的起因與經過,媒體已經解讀的非常透徹,我們就不再贅言。今天和各位聊一聊,美國佬背後的套路。
  • 聯想突然發文,詳細澄清當年華為投票事件
    從2018年5月開始,你大概在無數自媒體上見過類似於「聯想一票之差讓華為輸掉5G標準」的文章,儘管聯想早已澄清過相關事件自身並無問題,也得到了華為的公開背書,但類似的攻擊卻在整整一年時間內絡繹不絕。過去,出於對大局和行業發展的考慮,儘管聯想承受了遠超想像的巨大名譽和經濟損失,但我們始終不願意過多地談及細節。
  • 蘋果爆「綠屏門」 網友卻為華為「鳴冤」 洋品牌一定比國產好?
    值得一提的是,該事件其實已經在網上流傳已久,起初只在蘋果用戶社群之間流傳,比如蘋果iPhone12貼吧、虎撲社區等。隨後,越來越多的蘋果用戶開始發現自己的手機屏幕存在明顯的泛綠情況,但是仍舊有不少網友不相信相關事件確實存在,甚至不少蘋果用戶認為該事件是友商「抹黑」。
  • 中國人吃大豆真的是巴西雨林消亡的最大成因嗎?西瓜視頻破謊言
    事實上全球各國也確實做出了實際行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中國,都通過各自的方式去保護雨林,雖然這些行動最終都毀在巴西自家的管理不善上,但不可否認所有人都為保護雨林行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隨著前段時間巴西雨林大火的燃起,社會上突然流傳出一些「中國人吃大豆是導致亞馬遜雨林消亡的罪魁禍首」的言論,這無疑是對我國的惡意抨擊,那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小獸向大家娓娓道來。
  • 聯邦快遞「誤送」華為快遞文件的背後是菱鏡事件的延續
    事件回顧:華為上周五表示其通過聯邦快遞從日本寄往中國的兩個包裹,被轉運至美國。而且,該快遞公司還試圖轉運另外兩個由越南寄往華為亞洲其他辦公地址的包裹。這些操作均未經授權。華為提供了聯邦快遞包裹追蹤記錄的圖片。
  • 華為事件的背後:我國還有哪些尖端科技受制於人?
    國內面對這些事件算是有心無力,只能默默在精神上支持華為,無法提供實質性的科技援助。我們國家雖是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但現代科技起步較晚。18世紀60年代,國外就開始了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而那時的我國還在大清的封建統治下,內憂外患,正是那年圓明園遭受了滅頂之災。
  • 孟晚舟事件是美國打壓華為的一個下恥的手段,一切的起因是華為的5G...
    2020-12-18 09:27:52 來源: 高琪娛樂站 舉報   孟晚舟事件是美國打壓華為的一個下恥的手段
  • 從孟晚舟事件看華為崛起,與教育反思
    01 關於孟晚舟被捕事件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被加拿大警方抓捕。加拿大是按照美國的要求逮捕孟女士並準備引渡到美國的。理由是華為「隱瞞華為和伊朗的業務往來」和「對滙豐銀行欺詐」以規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 中國人從不怕封鎖,華為亦如是
    美國商務部在當地時間5月15日,發布了兩條有關華為的消息:一,延長華為臨時許可90天。二,計劃升級對華為的管制措施,國外公司只要用美國技術、軟體、設備等給華為生產晶片也將受到管制,需先得到美國批准。此次美國出臺的限制,短期內將對華為造成切實影響,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美國上述要求,只要涉及到美國的技術和軟體,任何晶片設計工廠、製造工廠不能為華為提供服務。就算是華為用自己設計的晶片,也不能使用美國相關的技術和軟體。這意味著,華為將在其設備終端生產上,遇到全方位的困難。
  • 華為暢享20 SE在華為商城正式開啟預訂
    打開APP 華為暢享20 SE在華為商城正式開啟預訂 杜躍 發表於 2021-01-08 15:31:51 1月8日,華為暢享20
  • 華為風暴|一文看懂 華為孟晚舟案始末
    ●事件經過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時被捕,疑似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禁令,向伊朗出售「敏感科技」,並「以假帳資料掩護」。2018年12月6日:華為公司聲明證實孟晚舟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美國正在尋求引渡孟晚舟,華為並不知曉孟有任何不當行為;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議向美加兩國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立即恢復孟晚舟的人身自由2018年12月7日:華為發公開信批美國政府打壓,中國外交部稱孟無違反法律,加方則稱司法獨立,「扣留孟晚舟無政治動機」2018年12月8-9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美加駐華大使麥家廉和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
  • 華為CFO孟晚舟保釋聽證後 加拿大人對美國很惱火
    華為CFO保釋聽證後,加拿大人對美國很惱火) 張曉萌 攝當地時間10日,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繼續召開對華為CFO孟晚舟女士的保釋聽證會。
  • 華為對中國有什麼貢獻?兩個故事,告訴你華為有多厲害
    近兩年來,由於華為手機的異軍突起讓任正非和他的華為變得家喻戶曉起來,雖然不少華人對於華為的印象還停留在手機品牌上,但是華為不只有手機業務,它還是世界領先的電信公司之一,為不少國家提供電信設備和通信設備,是目前世界上5G通信設備的領先者。
  • 從國家安全角度反思美國封殺華為、中興事件
    近期,中國網絡通信運營商華為、中興遭到美國眾議院封殺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理由依舊是陳詞濫調——「可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雖然美國政治和經濟上的真正動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得不承認美國拿「國家網絡安全」說事,顯得冠冕堂皇。  在資訊時代,信息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得到了全世界各國的公認。
  • 中國人是外星人的祖先?中國古代5大UFO事件或是
    在當今各種外星人的事件總是紛至沓來,不過誰也不敢確定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而早在中國古代就有很多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記載,這也讓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是外星人的祖先,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就隨小編來一探究竟吧!中國人是外星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