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懸而未答的10大遺留問題

2021-01-15 電影角

每當有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上映,你都會發現,看完他的電影並不意味著觀影體驗的真正結束。繼續剖析影片主題、探索其中的高概念已成了諾蘭影迷的樂趣所在。諾蘭正在重映的力作《星際穿越》也是如此。

8月上旬,這部電影再度掀起觀影熱潮,影片的主題和情節再度引起熱議。與《盜夢空間》和《記憶碎片》不同的是,《星際穿越》的故事在結尾時似乎已經圓滿結束,大部分重要元素都給出了清晰的解釋,幾乎沒有什麼模稜兩可之處。

但這並不意味著《星際穿越》沒有遺留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中不僅有些設想含糊不清,還有些情節語焉不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看看這部電影中讓人揮之不去的10個疑問。

很多人都在談論的一個問題是,庫珀影響了他的女兒和過去的自己,未來的人類幫助了過去發展程度不高的人類,這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悖論。如果他需要親自告訴自己去NASA,他怎麼會去NASA呢?

這是因為《星際穿越》把時間當作了一個牢不可破的閉合循環,許多科幻電影都是如此,這至少要比《回到未來》中馬蒂·麥克弗萊簡單地從時間線上消失更合乎邏輯。看看《終結者》和《十二猴子》,你會發現更多類似的時間穿越的例子。

既然這個不成問題,就讓我們繼續解決剩下的10個問題。

10.地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星際穿越》一開始,地球飽受蹂躪,生存環境惡化,沙塵暴籠罩著大地,莊稼正在慢慢地消亡,導致了大範圍的饑荒,人類回歸農業社會。

顯然,這些摒棄科學、告別戰爭的人類還沒有因為食物問題而達到電影《綠色食品》中的那種地步,但是,雖然我們知道庫珀和其他人去星際旅行的動機,但影片並沒有清晰解釋這些問題最初是怎麼發生的。

沙塵暴不會在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的常態,全球範圍內的農作物枯萎病必然是從某一地區蔓延開來的。這兩者有聯繫嗎?如果有,誰先誰後呢?沙塵暴和枯萎病很可能相互依存,但相比「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影片對此的解釋太少了。

約翰·利思高飾演的嶽父唐納德曾提及,曾經的消費主義生活是導致人類衰落的重要原因,暗示在某種程度上,影片中的生存困境是人類自己造成的,但是具體的細節不得而知。

所以,可能的答案是:鑑於科學被邊緣化,這一切問題的始作俑者似乎就是人類自己。

9.影片發生在什麼時候?

在看到電影一開始多災多難的地球時,有一個細節完全被忽略了,即當時的真實日期。大多數科幻電影都喜歡展現他們對未來的暢想——《星際穿越》致敬的《2001太空漫遊》就直接用片名給出了對於未來非常具體的想像。

這麼做最明顯的危險就是,當我們到了影片中的年份時(例如《回到未來2》中馬蒂·麥克弗萊造訪的2015年),一切看起來都有些愚蠢。諾蘭很可能知道他的電影經久不衰,所以故意含糊其辭,但這依然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我們知道,枯萎病已經影響幾代人了——庫珀的嶽父唐納德曾談到過在人類社會陷入困境之前的親身經歷,墨菲的老師則直接談到了20世紀的貪婪浪費,這意味著正是我們現在的行為導致了電影裡的災難事件。

以角色的年齡為參照,唐納德可能是60多歲,而庫珀是40多歲。鑑於唐納德對現在有著強烈的記憶以及新科技產品的密集使用,我們可以假設他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或2000年代,而庫珀則出生於本世紀20年代的某個時候。

這意味著在我們不久的將來,災難就將降臨,這部電影可能從本世紀50年代或6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下一個世紀。

8.科技設備都去哪了?

除了飢餓和令人窒息的沙塵暴之外,在《星際穿越》中不遠的未來,過去一個世紀發明的許多科技產品都被拋棄了。很大程度上這是有意為之,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的目光停留在地球上——宣稱登陸月球是騙局,摧毀太空探索的任何希望。

各種各樣的高科技設備都被認為是無用的——庫珀的妻子死於癌症,就是因為癌細胞沒有被及時發現。人類不再有使用科技產品的意識,或缺乏興趣而不懂得如何使用。不過並沒有徹底回到石器時代:汽車和自動化農業工具仍然在使用。

人類對某些科學技術缺乏興趣到底是怎麼回事?只保留了農業專用機器,可能因為它們才是最重要的,但這仍然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科技降級是自願的,還是隨著情況變得更糟而逐步進行的。

可能的答案是:隨著對基本作物依賴程度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放棄其他生活要素,轉而從事農業。NASA可能是第一批被拋棄的科學機構,然後是昂貴的核磁共振等醫療設備,畢竟這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

7.新的太陽系在哪裡?

永恆號載著主角通過蟲洞來到一個全新的、更具視覺震撼力的太陽系。一組行星繞著一個小的黑洞運行(因此被認為是穩定的),由於蟲洞的空間膨脹,沒有辦法知道這些新世界在宇宙的什麼地方。

毫無疑問,天文學家可以通過觀察恆星的結構,確定出某個位置,但現階段,我們無法得出結論。

我們只知道,那裡水的儲量非常豐富,遠遠多於我們的家園(太陽系只有地球一顆星球上有大量的水,而那裡至少有三個星球有水),但這並不能為其空間位置提供可靠的依據。

可能的答案是:除了它在我們的星系之外,目前沒有其他答案。一切都只是毫無具體根據的猜測。事實上,似乎連NASA自己都不知道太空人們要去哪裡。不過人類確實到了那裡:一旦他們進化成五維生物,就能把我們送到那裡。

6.為什麼湯姆變成了一個混蛋?

《星際穿越》的主人公通過對女兒的愛拯救了人類,但演員陣容中不乏那種缺乏善意的角色。曼恩博士被揭露是一個不顧大局的太空狂人,布蘭德教授則自行決定地球上每個人的命運。

他們在極端情況下,做出的決定遠遠超出了一個人應該負責的範圍。相比之下,更令人費解的角色是庫珀的兒子湯姆,他從一個可愛的孩子變成了討厭妹妹的鄉巴佬。

在星際任務出發前的場景中,湯姆扮演了一個相當次要的角色,一個循循善導的長子的形象,與相信幽靈的墨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他成長為凱西·阿弗萊克時,情況變得更有趣了——他最初保持著與永恆號的聯繫,但由於庫珀在外星待了幾小時,地球已經過了幾十年,一直沒有收到回復,所以他就放棄了。

在他失去了第一個兒子後,他和墨菲的關係惡化,當墨菲試圖救助他的第二個兒子時,結果他勃然大怒。那次的聖誕節一定過得很尷尬。

有人開玩笑說,湯姆之所以變得咄咄逼人,是因為庫珀對墨菲表現出了更多的感情,但他的性格轉變可能更多是出於成年後的遭遇。喪子之痛足以改變一個人,而墨菲拒絕回到農場,放棄了他們父親所做的一切,很容易使他們的關係惡化。

5.如果A計劃是個謊言,為什麼還要執行這個任務?

當庫珀飛向星空時,他的明確目標是為地球上的人類找到一個新家。但這被證明是一個彌天大謊,根據B計劃,一個由胚胎創造的新人類社會將會在新世界中繁衍,而那些在地球上的人將會死去,這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從地球大規模遷移出走似乎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相當令人揪心的轉折,將影片中保護物種的觀念置於自我之上,但這也引出了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如果這個計劃就是要開創人類的一個新分支,為什麼他們不一開始就把胚胎送去呢?在最初的12次偵察任務中,增加每個任務的太空人數量,給他們所有的胚胎,如果他們的星球最終適於居住,就可以直接建立殖民地。

當然,把更多的人送上了死亡之路,也大大增加了最初任務的成本,但肯定比幾年後把永恆號送出去要省事得多。

這個情節漏洞的唯一解釋可能是,由於NASA非常不受歡迎,為了讓人類朝著最終目標努力,需要維持著拯救地球人的幌子。

4.時間是如何在奇點中運作的?

就像之前的《盜夢空間》一樣,《星際穿越》也展現了諾蘭對時間相對論的熱愛。這一次,不是夢境的深度,而是引力的強度,導致了時間的膨脹。

在造訪靠近黑洞的行星時,那裡的1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7年,因此在奇點中,這種效應應該會被放大。一定程度上似乎確實如此。庫珀在奇點中花了大約十分鐘時間幹涉時間,出來後地球上已過了五十多年,這種速度大體上符合科學理論。

但隨著他脫離線性時間,情況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從發現書架的那一刻起,庫珀就進入了第五維度的三維版本,這意味著時間對他來說根本沒有流逝,至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時間流逝。

不過這並非什麼情節漏洞,而是由於缺乏信息,導致奇點內的運行機制過於混亂。

可能的答案是:庫珀在第五維度內,但並不意味著他已經離開了三維空間——對他來說,時間仍在輕微地移動,這就是為什麼他能到達未來。但為什麼他會出現在土星附近呢?

3.第五維度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為的?

隨著庫珀把自己彈射到黑洞中,《星際穿越》真正進入了「幻想」部分——在經過了前面許多有根據的科學事實之後,《星際穿越》天馬行空地攜奇點躍入了未知世界。

而且,正如奇點內時間邏輯的不可捉摸一樣,庫柏在黑洞中經歷的確切原因也含糊不清

庫珀意識到那些一直在幫助人類的生物並不是外星人,而是來自遙遠未來的人類,他認為整個經歷都是由更高維度的力量精心策劃的,就像他剛剛幫助墨菲一樣。

這使得這次奇點之旅與《2001太空漫遊》中的星門驚人地相似:就像鮑曼並沒有走進巨石裡一樣,庫珀實際上也不在奇點之內。

由於塔斯能夠分辨出引力方程的關鍵,因此很明顯他們確實位於黑洞的中心,這意味著當你冒險進入黑洞時,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所以,第五維度可能既是自然形成的,又有人為的成分,至少在電影世界裡,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庫珀在未來人類的幫助下穿越奇點。不過這仍然存在很大爭議。

2.胚胎還會被使用嗎?

永恆號背後的真正動機是在外星星球上播種人類的種子,通過那些受精胚胎繼續繁衍人類,而犧牲掉那些仍在地球上的人類。

該計劃是基於引力方程無解的認知而制定的,但庫珀的奇點幹涉證明引力方程並非無解:他在黑洞內的一席科學廢話揭示我們可以以某種方式輕鬆擺脫地球的引力。

最後,當人類到達土星附近的蟲洞,準備前往他們的新家時,整個B計劃似乎已經沒有必要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胚胎不會被利用。布蘭德博士不知道塔斯是否成功地從黑洞獲得了任何有用的信息,所以就她所知,B計劃仍然是唯一的選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可能會盡她最大的努力來延續這個物種,創造出埃德蒙星球上的第一代人類(假設有技術可以單槍匹馬地完成這個任務)。

這就提出了另一個問題——B計劃在後勤方面如何運作?新人類在試管中生長?還是需要人類的子宮?如果是後者,為什麼只有一名女性被派去執行永恆號任務?

可能的答案是:即使她聽說到墨菲破解了引力方程,她也不太可能認為人類就此有救了——她會繼續利用胚胎,未來人類將會有兩個分支。

1.布蘭德博士為什麼還沒老?

影片的結尾發生在影片開場近一百年後,庫珀已經124歲了(事實證明,黑洞是抵禦衰老的最佳屏障),墨菲則成了一位老婦人。然而,在最後一個鏡頭中,布蘭德博士在埃德蒙行星上的樣子和她在整部電影中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

如果我們假設這個鏡頭發生在墨菲懇求庫珀去找她的同時,那麼這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時間線混亂。黑洞在新星系中對時間膨脹的影響尚不清楚,但由於埃德蒙的行星比曼恩的更遠,地球和新世界之間的時間流逝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

所以在庫珀犧牲自己之後,布蘭德和墨菲之間的時間應該是同步的,這意味著這位女太空人現在應該已經70多歲了。

當然,在黑洞彈弓的作用下,時間膨脹的可能性會讓她的衰老速度變慢,而且布蘭德的形象也可能只是庫珀自己的想像,但由於沒有得到證實,這一切都只是推想。

可能的答案是:這是剪輯刻意為之,只為了同時呈現多個時間線。布蘭德博士可能已經建立了一個移民點,至於是否有更多的人和她同住,我們依然不得而知。

你對《星際穿越》還有什麼疑問?對於本文的問題,你還有其他的解釋嗎?請在下面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平行宇宙中的「星際穿越」
    波折剛接到《星際穿越》的編劇工作時,喬納森其實對宇宙科學的了解並不多,但他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啃各種書本,惡補了《星際穿越》裡的科學知識。開始著手編寫劇本大綱後,喬納森和索恩常常在一起吃午飯,兩個人喜歡邊吃邊聊,而且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當碰到一些稍微棘手的問題時,喬納森總是催促索恩多想想:「為什麼?如果是那樣又會怎麼樣?」
  • 科學家如何吐槽《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問題?
    (特別提醒:本文有劇透,慎入)從電影角度講,《星際穿越》呈現了非常「諾蘭風」的視覺奇觀和感人的情感線,同時還不忘再次探討了一把人性的黑暗面,可說是一部有較高觀賞性的大製作影片。但其中佔有很大戲份的硬科幻部分的合理性引發了很大爭議,比如天文學家、科普作者、科普書籍《來自天空的死亡!》(Death From the Skies!)
  • 當前標籤:星際穿越
    2020-08-14 10:33:2618691 據貓眼電影消息,《星際穿越
  • 《星際穿越》熱映話題足 社交網絡引發星際效應
    》已於11月12以2D/中國巨幕/IMAX2D格式登陸內地市場,目前正在各大院線熱映。該片上映後連續六天問鼎票房榜冠軍,持續佔據各大熱門話題討論榜單,由此引發的「星際效應」以威猛之勢迅速襲卷全國。  效應一:引爆全民觀影狂潮  11月12日《星際穿越》登陸內地市場,首日以32%的排片收穫4300萬人民幣,勇奪當日票房榜冠軍。11月17日,影片上映六天繼續以近三成比重佔據各大院線排片之首。
  • 平行宇宙中的「星際穿越」
    當碰到一些稍微棘手的問題時,喬納森總是催促索恩多想想:「為什麼?如果是那樣又會怎麼樣?」整個故事經過了喬納森大面積修改,在琳達和索恩最初的劇本大綱基礎上,又融入了許多新的創意和想法。從2007年10月開始,美國編劇們希望從網絡等新媒體的劇作收入中得到分成,但製片方卻不願意讓利,雙方為此一度僵持不下。
  • 揭秘星際穿越7大科學硬傷:人無法在黑洞中存活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向全世界的影迷呈現一場驚心動魄的星際之旅。一時之間,這部影片成為票房戰場上的最大熱門之一同時也成為影迷,尤其是科幻迷的討論話題。在獲得無數人喝彩的同時,這部科幻巨製也因為科學硬傷遭到一些人的批評,尤其是科學家。
  • 《星際穿越》大鑑賞
    正如電影《星際穿越》所顯示的那樣,如果我們的星球越來越糟,總有一天它將不再適合植物生長、人類繁殖,莊稼將會消失,而剩下的生物將因缺氧窒息而死或餓死。本片由我們所熟悉的諾蘭執導並擔任編劇,從《記憶碎片》到《蝙蝠俠》系列再到後來的《盜夢空間》,再到我們今天看到的《星際穿越》,諾蘭的電影展示了時間故事的獨特敘事和人物刻畫的微妙。每一個都令人印象深刻。
  • 星際穿越:穿越蟲洞的未來
    《星際穿越》是克裡斯多福諾蘭在2014年執導的科幻電影,劇中穿越蟲洞、穿越時空的設定,十分有未來感。故事即從人類尋找新的居住地發想,當沙塵暴四起,植物病毒蔓延,全球糧食危機,地球的人類該如何生存?放棄地球,到外太空在找一個適合生存的基地嗎?
  • 【精析】看《星際穿越》必懂的18個天文物理及理論問題
    《星際穿越》同時做為目前有史以來最科學的科幻電影~當然也是很強的燒腦大片…下面我將較詳細的為大家分析一下整部電影所涉及的天文物理及理論問題的燒腦問題!有人說《星際穿越》是學霸看的電影,也有人說是理科生看的電影…看完本帖你不論不是學霸還是理科生都能看懂此片!
  • 星際穿越好看嗎 所有導演都在解決時間問題
    星際穿越好看嗎 所有導演都在解決時間問題時間:2016-06-03 21:51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在女作家的筆觸下,人類的生命時間是這樣的: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 《星際穿越》最強攻略終極篇:高精尖問題你問我答(乾貨)
    而您,我的父親,在生命那悲哀之極我求您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奧特曼)Q3:飛船真的可以穿越蟲洞和黑洞而毫髮無損嗎?時空在扭曲的地方壓力和引力是非常非常大的,假設飛船可以毫髮無損的通過有點脫離硬科幻了吧?
  •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via 欺負小熊貓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6. 電影中涉及哪些自然科學原理?又有哪些大膽的藝術加工(不完全符合科學原理)?據我所知,藝術加工是:1、真正蟲洞存在與否未確定,且目前假說理論認知上,穿越蟲洞時蟲洞應該會坍塌。
  • 《星際穿越》臺北輕鬆登頂
    臺北周末票房三部影片上榜:《星際穿越》《愛上九號球》《傑莎貝爾》,其中《星際穿越》以2190萬票房輕鬆登頂。《消失的愛人》票房受到較大衝擊落至第二。《星際穿越》臺北首周狂砍2190萬票房登頂時光網訊 上周臺北電影周末票房榜迎來三部上榜新片,分別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星際穿越》、臺灣本土喜劇片《愛上九號球》以及好萊塢恐怖電影《傑莎貝爾》。
  • 全球科幻電影票房大比拼,《流浪地球》票房超越《星際穿越》
    《阿凡達》不僅是科幻片的票房冠軍,也是全球影史票房總冠軍,這個冠軍紀錄至今未被打破。《原力覺醒》20.68億該片對非《星球大戰》迷不是特別友好,即使像歡喜君這樣中學時代讀過原著的半吊子星戰迷來說,也覺得比較無感,只是星戰在北美是一個相當有存在感的大IP,它的粉絲基礎真不是蓋的。中國觀眾對這個題材興趣缺缺。
  • 看169分鐘的《星際穿越》中場休息,觀眾:再也不用擔心「憋尿」了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諾蘭果然是人們傳說中的「救市英雄」,他的新片《信條》還未上映,一部老片《星際穿越》就給復工以來的中國院線點燃一把最旺的火。8月2日,169分鐘的《星際穿越》復映首日,截至當天晚8點,據貓眼票房數據顯示,該片當天票房達到1850萬元,票房佔比38.9%,成為從7月20日到現在最賣座電影。不過問題也來了,該片放到第129分鐘會中場休息5分鐘,這讓剛感受「新規」的觀眾有些許「尷尬」。
  • 穿越星際遨遊太空 必玩太空科幻遊戲盤點
    1《星際穿越 Interstellar》     前些日子,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燒腦電影《星際穿越》一上映,就成了大家口中熱議的話題。小編精心為大家挑出一些太空相關的科幻遊戲,讓大家在太空遊戲裡感受星際穿越的樂趣。
  • 《星際穿越》:第一個真正的電影黑洞
    新上映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吸引了無數影迷的目光,片中對近距離觀察時黑洞呈現的景象進行的準確描述讓影迷們津津樂道。拍攝過程中,《星際穿越》創作人員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取經。在視效小組的齊心努力下,《星際穿越》成為科幻片史上對黑洞的呈現最具有科學準確性的影片。
  • 星際穿越3
    星際穿越3遊戲是一款科技範十足的手機遊戲,遊戲畫質高清細膩,遊戲畫面流暢精緻,模擬了月球的眾多星球,玩家可以讓太空飛行器在宇宙中飛行!玩法十分簡單,有利於幫助玩家近距離的了解飛行器的發射和飛行!
  • 科普講座「星際穿越」的科學問題——黑洞、白洞和蟲洞
  • 專家解讀蟲洞理論 「星際穿越」真的可行嗎
    ■俞陶然正在熱映的美國影片《星際穿越》,引發公眾對理論物理學的興趣。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黑洞,蟲洞、五維時空這兩個概念對許多人來說仍較陌生。為此,記者採訪了著名科普作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客座研究員卞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