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博華/人民日報
2015-07-22 12:42 來源:澎湃新聞
幹部「能上能下」,似乎「能下」才是問題,「能上」從來就不是。如無明顯過失,因名聲不好、能力不強、履職不佳而被勸免的幹部,極少。往往是換個崗位,或者掛個虛職,養著。「費厄潑賴」始終是不成文的規矩,「能下」,更多是一種善意的提醒。這是問題的一面。
其實,
「能上」同樣是個問題,而且可能比「能下」更突出而又更容易忽視。上,意味著職務提升、事業成功、社會肯定等等,身心俱爽,無比欣喜,豈有不能之理。正像吃白麵餃子,總是比吃糠咽菜來得愜意,吃得順溜。人往高處走,怎麼都舒坦。
然而,事物變動不居。正如,盈與虧、浮與沉、聚與散、用與藏、泰與否等等,往往相反相成,所以上與下,是不確定的。「下」,有時是「上」的準備;而「上」,可能是「下」的開始。所謂一帆風順、青雲直上,跡近於鬼話,信不得;倒是突然從上位跌落的各色人物實在太多,且「上賓」到「下囚」轉換之快,不可思議。有人說,為官乃是高危職業;這恐怕也是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
有的幹部德薄才淺,本不夠「上」的條件,七弄八弄地混上來了。這樣的人眼看著玄玄乎乎,多半還得下去,弄不好就得出大事。有的幹部對「上」壓根就沒有正確認識,上得越快,爬得越高,就愈懸。被重用時,就已鑄成大禍。幹部被任或者被免,原因可能十分複雜。如果說,「能」是一種耐受力,「下」可能確有壓抑的感覺,但「上」則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更多的考驗更多的要求,愜意中有沉重。
有人以為,當官才好撈天下,官越大就應該撈得越多;抱有這樣想法的人,上任伊始恐就埋下禍患。或者以為,當官是一種奇妙的體驗,那種鼻孔朝上眼朝天的感覺真好,又或者以為領導就是剪彩、赴宴、念稿、畫圈,不用動腦子,不必花心思,則遲早稀裡糊塗毀了前程。坦率地說,有的人處下時表現還不錯,就是不「能上」。不能上竟而上了,少有不敗落的。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其實,退不易進更難。「能上」否?恐怕至少要捫心三問。一問何為上?這固然是職務提升,但更是德才的進步。自我要求更高,自我約束更嚴,而且真有「兩把刷子」,這才讓人真心佩服。二問為何上?為人民服務是領導幹部的本分。如果想歪了,想混個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混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註定要走向自己的反面: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三問如何上?是靠能力靠業績靠人品,還是靠吹拍靠賄賂靠結夥,做法決定了為官的走向。靠後者發達的往往兇多吉少。
記得有個材料說,解放初周谷城與毛主席談到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主席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周說「成功也是失敗之母」。主席問什麼意思,周說:「成功者易於驕傲、腐敗。」主席沉吟了一下,周連忙說「毛主席例外」,而主席說:「你講得對!」主席的沉吟和感慨,周谷城的直率和深刻,顯示出他們的過人之處。多少人未曾敗給清貧和困苦,卻十分輕易地輸給了得意和成功,這不能不使我們想到,越是上的快、上的高,就越需要夾起尾巴,執事恭敬,待人謙和,處事謹慎,存心正派。否則,是福是禍還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幹部提拔,官員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