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遠山墨雨
在昆明城市周邊有很多山,一座連著一座,群山連綿、山巒起伏,森林是一個神奇的天然大寶庫,融合聚集了很多豐富的物產。
參天大樹、枝蔓藤條相間,花草魚蟲、溪流山澗薈萃,不同元素的組合,讓山野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在不同季節去徒步爬山,我們都會邂逅一些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2021第一天,群裡照例會組織以「爬官升、走金盆」為主題的徒步迎新活動,我們從地鐵6號線機場前站出發,一路經過花箐谷、嚴家莊、龍潭村、關聖廟、金盆村,然後北上小石橋村、過馬刺溝、到達富家村結束活動。
活動區域位於昆明城區東部、東北部,大部分路段屬雙龍街道、後面路段屬松華壩街道,這是群裡的經典線路、雙龍街道是昆明驢友喜歡的地方,所以今天線路的前段是我們熟悉的地方,我們已走過很多次;
後段的線路我們走得不多,對馬刺溝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今天走過之後,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這個森林密布、溪水清幽的地方,有熱帶雨林之感,行走其間,讓人心曠神怡。
到達崑曲高速公路旁的關聖廟、金盆村以前的路線是我們走過很多次的部分,也是群裡每年徒步迎新活動的核心內容,每次都會走到。後段的部分我們轉向北走,將松華壩街道的富家村定為徒步的終點,而在往年的線路中,我們的終點是雙龍鄉。
從金盆村出發,從崑曲高速公路橋下穿過,沒走多遠就到達小石橋村了,再向北走2公裡左右,我們就進入了馬刺溝。在地圖上查詢看到「馬刺溝」是山峰的名字,在多山的雲南,一座山連著一座山,我們是很難分得清它們的邊界的。
與它的名字有幾分相似,馬刺溝的道路很平緩,在兩邊森林密布的高山之間,有一條相對緩和的斜坡小道,年復一年的落葉已將小道鋪上了厚厚的一層,滿眼褐色、與泥土融為一體,不知名的小草頑強地生長,生機勃勃的綠意點綴在落葉腐土之中;
走在山間,軟軟的落葉小道很養腳,瀰漫著植物香氣、泥土味道的空氣很清新,寬闊的防火道樹影斑駁、松針搖曳,神清氣爽的感覺讓人心醉沉迷。
有眼尖的夥伴發現了地裡的一抹紅色,吸引大家紛紛駐足觀看:醒目的大紅色花瓣硬實、很有質感,花瓣間穿插分布著黑點白色相間的小圓球,像小動物的眼睛……
開始只看到一叢、一簇,紅色的硬質花瓣緊貼地面生長,被落葉覆蓋,不顯山、不露水,卻很獨特;走著走著,越來越多紅色的花兒出現在眼前,似花非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記錄。
有友友說這是野薑,花開之後、葉子枯萎之後,野薑就留下這樣的驚豔了。果然,在距離成片的紅色花兒不遠處,我們都發現枯萎變黃的野薑葉子,有友友刨開一棵紅花的根部看看,發現它埋在土裡的根部與我們家常食用的生薑頗有幾分相似。查詢後知道,除了叫做野薑,它還有其他名字,比如蘘荷、陽荷。
其實,我們與這種植物並不是第一次相見,只是在不同的季節,它有著不同的形狀。
記得有一次9月份爬山,我們就遇見過野薑花,它那時的模樣和現在很不相同:長長的綠葉寬闊綿長,直立的花枝頂立端頭,白色的小花兒自然垂吊,一串一串的像小燈籠一樣。
查詢過姜花的花語是:「用純樸的愛意,溫暖你的心靈」。不同季節走進山野,我們看到了它們不同時期的樣子。
當我們走到谷底時,發現還有一條小小的溪流陪伴左右,彎彎曲曲、蜿蜒曲折,與山路相向而行。冬日裡的溪流水量不大;卻很清澈,沿著河道緩緩流動;沿著河道有一根粗大的水管,或許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沿著馬刺溝北行,是通往白邑的方向,那裡是昆明水源保護區。
林深樹高、密林幽幽,我們沿著這條幽靜的林中峽谷行走了數公裡。冬日的陽光特別溫暖,透過樹葉的間隙照射下來,光線特別明亮,像是舞臺上的追光燈一樣,在地面打出一道一道深淺不一的樹影,很是好看。
抬頭看天,湛藍如洗,映襯著高大挺拔、粗壯厚重的大樹,還有藤蔓纏繞的浪漫,視野裡的景致讓我們不由得產生一種錯覺,仿佛進入了熱帶雨林一般。
2021新年第一天,我們徒步迎新,走過昆明城東北部的馬刺溝,那裡森林密布、溪水清幽,像熱帶雨林一般;「馬刺溝」這個有趣的名字因此進入了我們的記憶庫存。新年徒步,我們走過了馬刺溝,這是一次不錯的體驗。
(照片拍攝於2021年1月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