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尖峰嶺探秘(原創圖文)

2020-12-03 光明雪原創圖文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種常見於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常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無疑是地球賜予人類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由於現時有超過25%的現代藥物是由熱帶雨林植物所提煉,所以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同時由於眾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淨化地球空氣的能力尤為強大,其中僅亞馬遜熱帶雨林產生的氧氣就佔全球氧氣總量的三分之一,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譽。

熱帶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淨化空氣,保證地球生物圈的物質循環有序進行。

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面還有高達150-180英尺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面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於陽光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陽光越多,密度就越大。

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資料,把潮溼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森林類型有清楚的區別。

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乾上可長出花枝。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雨林中的樹木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釐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巖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裡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說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質藤本植物隨處可見,有的粗達20~30釐米,長可達300米,沿著樹幹、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幹和枝椏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豔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種類的樹幹基部常會長出多姿多態的板狀根,從樹幹的基部2~3米處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展。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幹」,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幹或根頸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隻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人們認知。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建於1976年,面積約1600公頃,保護對象主要是熱帶原始雨林和棲息於此的組冠長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動物。在這片神秘的大森林裡生長繁衍著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動物種類。尖峰嶺地區目前尚保存了中國整片面積最大的熱帶原始森林,其植被的完整性和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位居全國前列,不亞於亞馬遜河,剛果河及東南亞熱帶雨林。公園森林覆蓋率96%,古木參天,藤蔓繚繞,溪水潺潺,雲霧繚繞,融大山,大海,大森林於一體,山高林密,周圍寂然無聲。位於海拔600米的南天池,四周天然林環抱,鳥語花香,年平均氣溫19°C -24.5°C ,盛夏涼風習習,空氣清新,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堪稱旅遊渡假的勝地。

尖峰嶺主峰1412米,林區最低海拔僅200米,千餘米高差的複雜地形,形成了七種植物生態體系,擁有維管植物2800多種,動物4300多種(含昆蟲),被譽為"熱帶北緣的天然物種基因庫"。

尖峰嶺森林生長著2億多年前的活化石樹蕨,中古生植物海南粗榧是一種比黃金貴幾十倍的珍惜抗癌植物,熱帶植物世界的"連生"、"絞殺"、"大板根"、"老莖生花"、"空中花園"隨處可見。植物的豐富帶來動物的繁榮。獸類20多種、鳥類150多種、蝴蝶品種被譽為"蝴蝶王國"的臺灣還要多100多種。聯合國專家考察後評價:這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第一項研究最理旅遊設施基本完善,具有一定的旅遊接待能力,目前推出"四海奇觀"生態旅遊線路和生態旅遊探險線路,置身公園可以領略四海奇觀,飛瀑流溪,奇花異草,珍禽鳥獸,溝谷雨林,金沙海灣,黎苗風情等風光。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世界頂尖級的旅遊資源」、「中國唯一山海相連的國家森林公園」、「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熱帶雨林」,擁有「雲海」、「霧海」、「林海」、「大海」四海奇觀。

圖片系作者原創,知識類信息取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探秘】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的神秘世界
    在海南西部,當夕陽最後一抹霞光投射在尖峰嶺主峰陡峭的巖石上時,這片中國現存緯度最低,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熱帶原始雨林散發著神秘的光芒。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尖峰嶺熱帶雨林的菌類形狀奇特。近日,李豔朋和同事帶領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開展科普活動,了解植物生長的智慧和植物在雨林的生存故事。踏著棧道走進熱帶雨林,一棵高大的「通天樹」盤殼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的根系發達,根部延伸出翼狀的結構,像一面板牆,最高的超過2米。「這是喬木的板根。」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熱帶雨林裡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形成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尖峰嶺林區,在鳴鳳谷偶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帶領著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熱帶雨林開展科普活動
  • 中國十大最美森林之一尖峰嶺熱帶雨林。山地探險、軍事野營的勝地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建於1976年,面積約1600公頃,保護對象主要是熱帶原始雨林和棲息於此的組冠長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動物。尖峰嶺熱帶雨林這片神秘的大森林裡生長繁衍著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動物種類。
  • 神奇的尖峰嶺
    行走在尖峰嶺鳴鳳谷棧道,鳥鳴蟬叫環繞耳際,各種形態的古樹和藤蔓縱橫交錯。今年年初,珍稀新植物種——尖峰嶺水玉杯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植物多樣性資源,也間接證明了森林生態環境優良,自然保護成效顯著。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尖峰嶺:「半棵」黃花梨老樹吐新綠
    這些年我幾乎訪遍了尖峰嶺,野生黃花梨屈指可數,就屬它的樹齡最大了。」8月26日,又一次走到這「半棵」黃花梨樹底下,在該試驗站紮根從事樹種研究工作已30多年的羅水興,毫不掩飾對這「半棵」黃花梨的疼惜之情。羅水興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在1975年,這棵野生黃花梨就生長於此,至2011年,該樹樹幹最粗部位的直徑已超過25釐米。
  • 海南尖峰嶺發現新的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文 | 海南日報 孫慧4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近日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此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區域內發現的尖峰水玉杯,為中國已知有分布的第6個該屬植物種,也是僅見於海南的特有植物種類。
  • 海南尖峰嶺:超百萬個植株將「立戶存檔」
    熱帶雨林的神秘面紗,已被緩緩掀開一角。8月25日,在尖峰嶺熱帶雨林的樣地裡,李豔明繫緊紅線,細分樣地的區域。8月25日,位於尖峰嶺的這片茂密次生林裡,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連穿行都十分費勁,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森林生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森林生態中心)的科研工作者們卻正琢磨著如何將它們準確劃分成1600個20米×20米的樣方格。「1600個樣方格加起來共有64公頃,到時候這裡將替代尖峰嶺另一個60公頃大樣地,成為新的『世界之最』。」
  • @瓊海市民,走進全球最大60公頃熱帶雨林樣地——植物科研的監測和發現有多難?
    這個讓科研人員「又愛又恨」的地方,蘊藏著豐富的熱帶雨林科研資源,也隱藏著危險和艱難。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尖峰嶺生態站」)的科研人員長期駐紮於此,在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大樣地裡進行數據採集和監測研究工作,也在這裡陸續發現了植物生長的秘密。植物科研的監測和發現有多難?跟著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的腳步,一起探訪植物科研的故事。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裡有哪些奧秘
    稀薄晨霧裡,新生的海南長臂猿恣意地享受大自然的清新氧氣;蟲鳴鳥叫中,千年的陸均松舒展著身軀迎接著又一縷朝陽……當你踏入這遮天蔽日的原始熱帶雨林,便仿佛進入綠野仙蹤般的奇妙世界。 海南熱帶雨林是世界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擁有眾多海南特有的動植物種類,是全球重要的種質資源基因庫,是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之一。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尖峰嶺發現「精靈燈籠」,專家建議列入瀕危級加以保護
    科研人員發現的尖峰水玉杯2017年,中國林科院研究員許涵和兩名外國專家一同前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的大樣地進行調查和取樣。許涵回憶,發現尖峰水玉杯的地方在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那裡人跡罕至,相當於是原始森林。「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到我們科考的大樣地,需要經過1個多小時的摩託車路程,還要再走20多分鐘的山路。」對於新物種的發現來說,最難的是確認過程。
  •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根據《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具體內容和責任分工,海南省林業局主要涉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遊、森林旅遊。熱帶雨林之於海南最重要的價值有哪些?「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是天然蓄水庫,是天然空調」,夏斐首先向媒體生動形象地介紹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代言。
  •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  該物種是由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發現的。尖峰水玉杯已完成拉丁命名:Thism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H.J. Yang and S.Q. Fang。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尖峰精靈燈籠)
    因為該物種首次在海南島尖峰嶺發現,是海南島熱帶雨林豐富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境的一個表徵,故而以地名尖峰嶺為種加詞「jianfenglingensis」來命名該物種。  這個新植物種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SCI刊物Phytotaxa的第429卷第2期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許涵研究員。
  • 海南熱帶雨林滋養傳奇
    」全媒體採訪團陸續走進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不時可遇見參天古樹,它們或是突破荊棘與藤蔓的束縛,肆意地往上開枝散葉,向世人展現著雨林秘境的深幽與精彩;又或是孤傲地挺直著軀幹,靜默無語地俯視著腳下的山澗、石壁,以及生靈百態,身上沉澱著歲月的印記。
  • 紮根尖峰嶺熱帶雨林,打造海南最具規模的有機熱帶水果種植基地
    北緯18度,被大家認定為地球上最神奇的地理區域之一,在這條絢麗的緯度線上,有大家熱愛的陽光大海沙灘,豐茂的熱帶雨林,在這條緯度上,還有一個神秘的亞洲亞馬遜,就是中國十大最美森林公園的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
  •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為展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多彩生境和大美風光,呼籲大家愛護自然,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廣東省林業局推出「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系列宣傳活動。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珊瑚礁。
  • 印象尖峰嶺 || 雨林漫步(46)
    海南尖峰嶺,某年12月,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