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嶺:超百萬個植株將「立戶存檔」

2020-09-05 中國日報網

始建於1956年,是海南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海南島西南部,位於東方市和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

保護區總面積20170公頃,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幾乎沒有哪一種陸地生態系統,會比熱帶雨林裡的物種關係與層次結構更為複雜。

僅只是放眼總面積達2萬多公頃的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有著熱帶半落葉季雨林、熱帶常綠季雨林、熱帶山地雨林等多種植被類型,以及2000餘種維管植物。

如此大基數、多種類的生態系統裡,植物究竟如何共存在一起,又會呈現出怎樣的動態變化規律?

為解答這一問題,科研工作者們用了一種「笨方法」:將尖峰嶺林區劃分成一個個小網格,再從網格節點處取樣進行連續長期定位觀測,甚至拉出一個總面積達 60公頃的樣方,為近50萬株植物逐個進行編號「立戶存檔」。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單個面積最大的、已經搭建好的森林動態監測樣地。

這註定是一項漫長而枯燥的系統工程,持之以恆的動態監測卻也為摸清森林生態系統的規律提供了大量科學數據,甚至得以發現更多新物種。

熱帶雨林的神秘面紗,已被緩緩掀開一角。

8月25日,在尖峰嶺熱帶雨林的樣地裡,李豔明繫緊紅線,細分樣地的區域。 李天平 攝

為64公頃雨林裡的每一個植株「上戶口」

汽車在泥濘土路間顛簸前進,不過十餘分鐘,前方便已無路可行。扛上數十斤重的塑料管、測繩、全站儀等裝備,幾個身著迷彩服的身影跳下車,一路攀巖爬坡,鑽進了密不透光的叢林裡。

8月25日,位於尖峰嶺的這片茂密次生林裡,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連穿行都十分費勁,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森林生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森林生態中心)的科研工作者們卻正琢磨著如何將它們準確劃分成1600個20米×20米的樣方格。

「1600個樣方格加起來共有64公頃,到時候這裡將替代尖峰嶺另一個60公頃大樣地,成為新的『世界之最』。」森林生態中心李豔朋博士的言語中透露著興奮,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測量劃定樣方格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還將採集樣地裡每一棵胸徑1釐米以上植株的種名、胸徑、高度、生長情況及相對坐標,並為其掛上鋁製標籤。

鋁製標籤上是一個由8位數字組成的編號,前4位代表樣方號,後4位代表植株序號,合起來便成了一個「身份證號」。在未來一年多時間裡,李豔朋和同事們將為這塊64公頃大樣地裡每一棵胸徑1釐米及以上的植株「上戶口」,今後只需查詢編號,便能迅速鎖定它們每一個個體的具體位置及生長信息。

植物的生長信息當然不會一成不變。每隔5年,科研工作者們都要對大樣地裡的植株進行一次複查,新樹長出來就上「新戶口」。這些不斷滾動更新的植株信息,加上其相關的地形、土壤、凋落物等數據,即可勾勒出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長期動態變化規律。

64公頃大樣地的監測對象,是一片歷經數十年砍伐、數十年自然恢復的次生林。李豔朋說,他們期待能依託該樣地弄清熱帶雨林遭到人為幹擾後的恢復軌跡,為之後的熱帶雨林恢復改造項目提供更多科學依據。

8月25日,俯瞰黃昏時分的尖峰嶺熱帶雨林。 李天平 攝

從數百萬條野考數據中探尋雨林奧秘

因提供土壤氮源,豆科植物過去一直被廣泛認為是植物界的「最美鄰居」。但不久前森林生態中心許涵研究員卻打破了這一「人設」,認為豆科植物和它的鄰體植物在氮資源利用方面是先「利己」後「利他」,並非典型的「利他主義」。

為這一有趣科研成果提供數據樣本的,是2012年底完成建設的一塊60公頃大樣地。這塊位於熱帶山地雨林典型分布區的大樣地,擁有尖峰嶺物種最為豐富、群落結構最為複雜森林植被類型。

森林生態中心副研究員周璋認為,這塊連片面積大、保存完好的原始雨林,為他們進一步探索熱帶雨林的群落特徵、物種空間分布格局、物種多樣性共存機制等內容,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場所。

484640個植株,62科155屬290種植物,這是尖峰嶺生態站團隊為60公頃大樣地首次摸出的「家底」,但一塊大樣地顯然並不能完全反映出海南熱帶雨林的平均狀況。

1983年至今,科研工作者已設立13個固定樣地和164個公裡網格樣地,覆蓋尖峰嶺腹地1.6萬公頃熱帶雨林,建立起從點到面的區域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也探尋到不少雨林奧秘——

遭採伐後的熱帶雨林,特有植物種類會略有增加,但後續自然更新中消失的可能性較大,且土壤恢復需要50年左右時間;與世界其他主要熱帶地區相比,海南熱帶雨林年淨碳匯能力明顯更強;熱帶雨林對颱風暴雨具有良好的調節功能……

將數百萬條數據從野外採集回來,經過分析、歸納與比較驗證後,科研工作者們找到森林生態系統的不少規律,甚至自2011年以來,還發現了尖峰黴草、尖峰馬兜鈴、樂東馬兜鈴、海南線柱蘭、海南樺、雪影薹草和尖峰水玉杯等7個新植物種類,佔海南近15年新發現植物物種的1/15。

「我們去年剛完成60公頃大樣地的複查工作,64公頃大樣地如今也已完成三分之一的前期樣地測繪工作,今年10月即可啟動第一輪摸底調查,預計共將為超百萬個植株『立戶存檔』。」在周璋看來,他們的工作就是嘗試弄清楚樣地裡每棵植株的一生是如何變化的,並藉此揭開更多的雨林謎題。(本報尖峰嶺8月30日電)

來源:海南日報

相關焦點

  • 海南尖峰嶺發現新的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文 | 海南日報 孫慧4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近日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此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區域內發現的尖峰水玉杯,為中國已知有分布的第6個該屬植物種,也是僅見於海南的特有植物種類。
  • 降真香山海複合型產區之海南尖峰嶺
    海南降真香化學成分定性分析5.從沿海至林區腹地的最高海拔(尖峰嶺頂,1412.5米)約15千米的水平距離內,年平均氣溫從濱海的25℃降低到最高海拔區域的17℃~19℃,年平均降水量從1300毫米增加至3500毫米,隨海拔高度的變化,生態水熱狀況發生了一系列的垂直變化,以水熱係數2.0作為乾旱與溼潤的指標來劃分,那麼海拔68米試驗站氣象站範圍的乾旱期為5個月左右,海拔514米的南中氣象站區域則為3個月左右,海拔的天池氣象站區域為2
  • 目前僅見於海南!尖峰嶺發現「精靈燈籠」,專家建議列入瀕危級加以保護
    這是在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尖峰水玉杯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的專家在海南野外科考時發現了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許涵回憶,發現尖峰水玉杯的地方在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那裡人跡罕至,相當於是原始森林。「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到我們科考的大樣地,需要經過1個多小時的摩託車路程,還要再走20多分鐘的山路。」對於新物種的發現來說,最難的是確認過程。
  • 【探秘】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的神秘世界
    在海南西部,當夕陽最後一抹霞光投射在尖峰嶺主峰陡峭的巖石上時,這片中國現存緯度最低,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熱帶原始雨林散發著神秘的光芒。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尖峰嶺:「半棵」黃花梨老樹吐新綠
    這些年我幾乎訪遍了尖峰嶺,野生黃花梨屈指可數,就屬它的樹齡最大了。」8月26日,又一次走到這「半棵」黃花梨樹底下,在該試驗站紮根從事樹種研究工作已30多年的羅水興,毫不掩飾對這「半棵」黃花梨的疼惜之情。羅水興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在1975年,這棵野生黃花梨就生長於此,至2011年,該樹樹幹最粗部位的直徑已超過25釐米。
  • 神奇的尖峰嶺
    行走在尖峰嶺鳴鳳谷棧道,鳥鳴蟬叫環繞耳際,各種形態的古樹和藤蔓縱橫交錯。今年年初,珍稀新植物種——尖峰嶺水玉杯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植物多樣性資源,也間接證明了森林生態環境優良,自然保護成效顯著。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  該物種是由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發現的。尖峰水玉杯已完成拉丁命名:Thism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H.J. Yang and S.Q. Fang。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尖峰精靈燈籠)
    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在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
  • 印象尖峰嶺 || 雨林漫步(46)
    海南尖峰嶺,某年12月,旱季。
  • 海南發現11個特有新物種 一起來認識它們!
    11月14日下午,位於海口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下稱熱科院)召開「海南特有新物種發布會」,向外界宣布發現海南新記錄種85個,其中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這11個新物種是: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盾葉胡椒、尖峰嶺胡椒;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定安耳草。其中,五種新物種的名稱使用了海南發現地的地名。
  • 中國十大最美森林之一尖峰嶺熱帶雨林。山地探險、軍事野營的勝地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建於1976年,面積約1600公頃,保護對象主要是熱帶原始雨林和棲息於此的組冠長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動物。尖峰嶺熱帶雨林這片神秘的大森林裡生長繁衍著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動物種類。
  • 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旅遊超級吸引物
    根據日前出臺的《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2020—2021年)》(下稱《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3月24日下午,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斐向媒體發布了落實重點:「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打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超級吸引物,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加強對國家公園的推介宣傳。」
  • 熱帶雨林尖峰嶺探秘(原創圖文)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建於1976年,面積約1600公頃,保護對象主要是熱帶原始雨林和棲息於此的組冠長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動物。在這片神秘的大森林裡生長繁衍著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動物種類。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尖峰嶺熱帶雨林的菌類形狀奇特。近日,李豔朋和同事帶領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開展科普活動,了解植物生長的智慧和植物在雨林的生存故事。踏著棧道走進熱帶雨林,一棵高大的「通天樹」盤殼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的根系發達,根部延伸出翼狀的結構,像一面板牆,最高的超過2米。「這是喬木的板根。」
  • 獨家整合|海南森林旅遊,登山、觀鳥、探險帶你一次玩個夠!
    在接下來的1年時間裡,海南將推出上千場活動、眾多優惠以及豐富的旅遊主題產品、主題套餐,為國內外遊客呈上一桌豐盛旅遊消費大餐,助推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南海網推出系列整合,宣傳推介海南國際旅遊消費年活動中的13項旅遊消費業態,推介海南旅遊,敬請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親水運動季打造雨林探險特色賽事
    ,藉助賽事平臺,將遊客引到海南島山區,拉動區域旅遊消費增長。  近年來,隨著海南旅遊轉型升級,海南島雨林旅遊發展正在興起,親水運動季抓住此機遇,推出雨林探險系列活動,將活動地點分別設在樂東尖峰嶺、昌江霸王嶺以及瓊中等地。  「有別於往年,今年我們策劃親水運動季時,便計劃將其覆蓋到海南各個市縣。但如何將海南山區獨具雨林特色的市縣納入到親水運動季的範疇中,我們一直都在思索。」
  • 海南已連續5年發現新物種~
    不僅個頭小,它們的運動還非常迅速,很難捕捉。 目前全球一共發現了17個獨立種瞼虎,海南已知共有兩種,一種是海南瞼虎,是科學家Barbour在1908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尖峰嶺研學探秘熱帶雨林——植物原來這麼聰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譚琦 文/圖植物怎麼傳播種子?氣生根有什麼用?熱帶雨林裡的空中花園是如何形成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尖峰嶺林區,在鳴鳳谷偶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帶領著尖峰嶺職工子弟小學的學生們走進熱帶雨林開展科普活動
  • 暢遊海南,喝著椰子吃著雞,帶你領略與眾不同的海南個個美上天
    園中耐看的是「超級混血寶貝」獅虎獸,獅虎獸的存活是個奇蹟,它成活率大約是五十萬分之一,而且受孕率是十萬分之一。沿著東寨港北上,在文昌市鋪前灣海岸以北4千米左右的約10米深的水下有一個叫「仁村」的古村莊因地震沉陷,形成現在的72個「海底村莊」,有時間可以順路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