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嶺地理坐標為18°20′–18°57′N,108°41′–109°12′E。
2.尖峰嶺地區年太陽輻射能量北部125.6千卡/平方釐米·年;東部126.9千卡/平方釐米·年;南部141.17千卡/平方釐米·年;高山119.0千卡/平方釐米·年。太陽輻射充足。
(尖峰嶺主峰日出)
(尖峰嶺主峰日出)
(尖峰嶺主峰日出)
3.尖峰嶺主峰是海拔1405米,山體主要由長英質花崗巖構成。花崗巖屬於酸性(SiO2>66%)巖漿巖中的侵入巖,這是此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巖石,多為淺肉紅色、淺灰色、灰白色等。
4.尖峰嶺自然保護區水體呈弱酸性,pH6.81, 這與保護區的各類型土壤均呈弱酸性是一致的。根據海南降真香化學成分定性分析報告顯示,海南降真香的化合物類別之有機酸、鞣質、生物鹼、黃銅均為陽性。因此,尖峰嶺產區的降真香色偏紅紫,所產紅土降真香較多。
5.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受海陸、地形的交替影響明顯,屬於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季明顯。據海拔氣象站資料,尖峰嶺地區年均氣溫24.5℃,≥10℃年積溫9000℃,最冷月平均氣溫19.4℃,最熱月平均氣溫27.3℃,乾濕兩季明顯。從沿海至林區腹地的最高海拔(尖峰嶺頂,1412.5米)約15千米的水平距離內,年平均氣溫從濱海的25℃降低到最高海拔區域的17℃~19℃,年平均降水量從1300毫米增加至3500毫米,隨海拔高度的變化,生態水熱狀況發生了一系列的垂直變化,以水熱係數2.0作為乾旱與溼潤的指標來劃分,那麼海拔68米試驗站氣象站範圍的乾旱期為5個月左右,海拔514米的南中氣象站區域則為3個月左右,海拔的天池氣象站區域為2個月左右。尖峰嶺地區有明顯的山地垂直氣候變化現象,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遞減約0.6℃。 隨著海拔的升高,海南降真香載體之兩粵黃檀的葉片大小、葉形、厚度會產生變化,累積養分以抵抗不良的環境。一般來說,低海拔的葉形較尖、厚度相對較薄;而生長於海拔400-600m的兩粵黃檀其葉形較橢、較大,厚度相比低海拔的要厚。尖峰嶺產區的吉鉤藤(海南降真香母體之兩粵黃檀)喜陰,攀援大樹、石頭生長以爭取光合作用,生長環境晝夜溫差大,所產降真香味涼甜。
6.海南尖峰嶺地區的土壤類型比較複雜,隨海拔和小氣候的變化,其土壤類型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尖峰嶺的森林土壤從低到高依次為:熱帶稀樹草原土(熱帶稀樹草原)、褐色磚紅壤(熱帶半落葉季雨林)、黃紅色磚紅壤(熱帶常綠性季雨林)、磚紅壤性黃壤(熱帶山地雨林)及黃壤(山頂苔鮮矮林)。
7. 尖峰嶺形成於地殼運動。尖峰嶺林區山體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海南降真香載體吉鉤藤,為豆科亞種蝶形花科檀屬植物。多數分布生長於稀少草原、次生林、灌木林和熱帶半落葉季雨林。稀樹草原,年均氣溫25°C,年降雨量<1300mm,分布位置:海拔30-80m的南部及西南部山前海成階地;熱帶半落葉季雨林,年均氣溫24.5°C,年降雨量<1634.3mm,分布位置:海拔100(80)-250(400)m的西側丘陵或河谷。
8.尖峰嶺產區的降真香,生長於河谷兩側。易受南海來襲的颱風影響,風折受傷結香。
尖峰嶺擁有北回歸線以南的燦爛日照,有裹挾大洋能量的滾滾季風,有清澈甘甜的連綿豪雨,有蘊涵膏腴的火山灰層。這生命的溫床耗費無數匠心,造就出滾滾濤濤的熱帶林海。在海南的萬千榛莽中,一脈靈根藏身其間,它釀造了濃鬱萬年的馨香,寫就了尖峰嶺香文化的浪漫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