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3192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投資淨收益5396.18億元,佔淨利潤總額的28.23%。投資收益成為上市公司拉動利潤的一大利器。在這三千多家上市公司裡,非投資類上市公司佔絕大部分。
中報披露完美收官,面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上市公司業績成績仍較優異,近九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但淨利潤的構成中,投資收益的貢獻不可忽視。
例如主營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的上海萊士,其業績下滑的主因是受證券投資業務影響。公司表示,上半年持有和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而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合計-13.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7.7億元,導致2018年半年度業績虧損。類似的公司還有蘭州黃河、西部礦業等。
這些非投資類的上市公司,利用大量資金進行投資的原因是什麼,投資收益對淨利潤的貢獻度怎樣。本文將對上半年上市公司投資淨收益情況進行多維度分析。
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資金進行理財、證券以及其它對外投資獲取收益,最早可追溯至A股市場成立之初。從近十年數據來看,參與投資的公司數量及投資金額整體呈上升趨勢。
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深振業A投資了中洲控股、天健集團等14隻股票,合計2.04億元。2008年至2013年,參與證券投資的企業數量逐年上升,證券投資金額也逐年增加,2013年990家公司證券投資金額達5913.34億元。2014年參與證券投資公司數量及投資金額均達到高峰,投資金額超過9400億元。
2015年以後,參與證券投資的公司數量及投資金額均大幅下降。2015年參與投資的上市公司數量有460家,僅佔市場總數量的16.43%,投資金額較上一年也減少近40%。雖然2016年及2017年投資金額有一定上升,但參與投資公司數量仍不高,且對美股、港股及三板股的投資金額較大。2018年上半年,269家公司證券投資金額3559.69億元。較2017年相比,前者投資額不超過後者的半數。
市場表現上,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滬指大幅下跌外,自2009年至2014年底,滬指上漲77.65%;而2015年年初至2018年6月30日,滬指下跌11.97%。結合投資金額,參與投資公司數量變化來看,投資金額與上證指數漲跌幅有一定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上漲行情中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意願強烈,而市場行情萎靡時,上市公司的證券投資情緒較弱。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也成為近年來的一種主流投資方式。據數據寶統計,購買理財產品的記錄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洋河股份和南山鋁業分別購買13隻和1隻理財產品,合計金額25.3億元。
2017年,有近1/3的上市公司認購了1.37萬億元的理財產品。而2018年1月1日至6月31日,1155家公司認購理財產品金額也有0.86萬億元,佔去年半數以上。
從近年來的財報數據來看,上市公司投資帶來的收益顯著。
2008年,1300多家公司的投資淨收益額為2058.71億元,佔當年總利潤的25.96%。而近來年,隨著新股發行加速,上市公司數量增加,投資收益總額也不斷增長。2015年投資收益超過9000億元,較2014年大幅增長54.54%;2017年上市公司投資收益首次突破萬億元;2018年上半年,3192家上市公司的投資淨收益總金額超過2017年的半數。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以來,從投資淨收益在淨利潤總額的佔比來看,這一比值有逐漸上升趨勢,2015年上市公司近四成的淨利潤來自於投資收益,2016年及2017年這一比值均超30%。
數據寶統計發現,自2010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投資收益與淨利潤之間的相關性達到0.93,毋庸置疑的是投資收益的增加會大概率帶動淨利潤的增加,投資收益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帶動利潤的利器。
數據寶統計顯示,除非銀金融、銀行及房地產這些以投資為主的行業外,投資淨收益額過百億的有5個行業。
規模最大的是汽車行業,151家公司共獲得330.67億元的投資淨收益;其次是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行業,分別獲得投資淨收益180.79億元和162.19億元。另外商業貿易和化工行業投資淨收益額也超過百億元;投資淨收益額最低的是國防軍工及休閒服務行業,均不超過10億元。
從投資淨收益對淨利潤的貢獻度(投資淨收益/淨利潤)來看,14個行業的投資收益貢獻度超過20%。其中綜合、通信、商業貿易及汽車行業的投資收益超過淨利潤的50%。值得一提的是,傳統行業的農林牧漁,上半年獲得投資淨收益31.29億元,對淨利潤的貢獻度達40.42%,這主要得益於行業內新希望、羅牛山、天邦股份及中糧糖業等對外投資獲得了大額收益。
從投資淨收益同比增長的20個行業來看,商業貿易板塊投資淨收益翻倍,達117.37%,採掘、休閒服務、家用電器和醫藥生物行業的投資淨收益增幅均超30%。淨利潤增幅方面,商業貿易上半年淨利潤增幅最大,達55.41%,其餘4個行業淨利潤增幅均超過20%。事實上,上述20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上半年的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
進一步對淨利潤增長速度進行分析發現,扣除投資收益後,有17個行業的淨利潤增幅小於原淨利潤增幅。如綜合、商業貿易及通信,扣除投資收益的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5.97%,13.04%和-86.42%,而原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56%、55.4%和-69.04%。
上述17個行業中,有3個行業原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但是扣除投資收益後的淨利潤同比下滑,分別是綜合、電子及傳媒行業。這說明在投資收益的帶動下,這些行業的淨利潤得到較大改善。
3192家有投資收益的上市公司中,投資淨收益為正的有2688家,除非銀金融、銀行及房地產行業外有2504家,佔比近八成。其中上半年投資淨收益超過10億元的有31家,過億元的有262家。上汽集團投資淨收益高達170.87億元,位居首位;中國石化、蘇寧易購及廣汽集團投資收益均超過50億元。
投資背後往往蘊藏風險,有成功必然也有失敗的情形。數據寶統計顯示,499家公司的投資淨收益為負數,拖累上市公司淨利潤。其中計算機行業有46家,化工行業有39家,醫藥生物行業有36家。
值得一提的是,非銀金融行業也有4家公司上半年投資淨收益虧損,分別是中國銀河投資淨虧損超3億元,安信信託虧損0.72億元,渤海金控虧損0.54億元,鴻特科技虧損103.98萬元;另外,房地產行業有25家公司投資淨虧損,合計虧損3.42億元,包括金科股份、金融街、雲南城投等。
相關資料表明,傳統行業存在產能過剩,技術創新慢,儀器人工成本高,資產回報低等問題,若利用好閒置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會在一定程度帶動企業的經營發展。
從投資收益對淨利潤的貢獻度來看(不考慮非銀金融、銀行及房地產行業),2504家投資收益為正的公司中有346家公司的貢獻度超過50%,154家的貢獻度超過100%(上半年盈利),60家貢獻度超過200%,這說明這些企業的投資淨收益已遠遠超過其淨利潤。
這其中包括騰達建設、中遠海控、博暉創新等,其中騰達建設的投資淨收益對淨利潤貢獻度高達7655.74%,後2家公司的貢獻度超過20倍。從行業分布來看,傳統行業公司數量較多,機械設備、商業貿易行業公司數量居前。
數據寶統計顯示,77家公司投資淨收益同比增加,且今年上半年淨利潤扭虧為盈(不考慮非銀金融、銀行及房地產行業,含7家去年上半年投資收益為0的公司),計算機、機械設備及建築材料行業公司居多。
例如輕工製造行業的美利雲去年上半年虧損349.87萬元,今年上半年盈利2511.01萬元,其中投資淨收益1064.5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77家公司中投資淨收益增幅超過淨利潤增幅的公司共有46家。具體來看,重藥控股上半年投資淨收益同比增長75054.84%,淨利潤同比增長67.39%;新築股份上半年投資淨收益同比增長548.85%,淨利潤同比增長135.19%;易成新能、韓建河山、海航創新也同樣上榜。
數據寶 張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