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飯
一
木星,大眾普遍對它認知就是一個「大塊頭」,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整個太陽系中除太陽外所有天體加起來的總和的2.5倍。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木星,英文名稱「Jupiter」,Jupiter是羅馬神話中統領神域和凡間的眾神之王,古老的天空神及光明、法律之神,也是羅馬十二主神之首。可知,木星的地位在發現它時就註定是一個「大佬」級別的存在。
木星距離太陽7.8億公裡,距離地球6.5億公裡,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氣態巨行星。在木星中,從遠處觀望,看到的是色彩斑斕的帶狀的彈珠,彈珠裡有個美麗的大紅斑,像個眼睛在凝視著地球,我們驚嘆這等奇觀的同時,也會驚訝於紅斑竟能容下一個地球。
木星
二
木星之於地球,只是一顆距離地球6.5億公裡的閃亮的星星,之於太陽是最大的孩子,之於整個太陽系,就是歷史的撰寫者。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的行星由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顆都是由巖石組成的類地行星;隨後就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都是體積巨大,由氣體組成的氣態巨行星;類地行星和巨行星中間有由各種彗星、小行星組成的小行星帶。
木星是太陽的第一個兒子,50億年,太陽形成伊始,木星就在「猥瑣發育」,吸收了太陽形成時的大部分殘骸,而同時在發育的還有另外幾個氣態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是他們的個頭始終沒有木星大。
太陽系
當木星形成後,太陽系的巨行星都逐漸向內遷移,此時的運轉方式呈螺旋式運動,但是當木星遷移到了1.5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即1AU=1.5km)處,土星進入了木星的3:2的平運動共振,於是它們倆就帶著外面的兩個巨行星一起向外遷移。
所謂平運動共振就是軌道共振,在宇宙的天體運動中,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一個簡單的整數比的關係,同時也會受到一個周期性引力拉扯,在木星自外向內靠近太陽時,由於土星的與木星的軌道共振,使得有一個引力的拉扯,從而向外運動,至此形成一個穩定的1:2的軌道共振關係。
目前的研究認為,地球上的水要得益於木星自內向外遷移的過程中,穿過小行星帶,把許多富含水和冰的彗星和小行星衝入太陽系內層,為地球帶來了水。
木星至今在現在的軌道運行了45億年,而地球也從襁褓中一直發展至現在的文明,除了要感嘆生命的偉大之外,還要感謝木星的庇護。
土星
三
通過天文學家對銀河系中其他恆星的行星系統中會發現很多「超級地球」的出現,它們比地球大許多,保守估計其大氣中會含有很多有毒氣體,所以可能不會存在生命。而這些「超級地球」的出現,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一個新的行星替代演化模型,推演出是因為木星的「失敗」。
也就是說,木星的成功,才會有現在地球的出現,而在這45億年,作為老大哥的木星,也始終守護著太陽系內層的四顆類地行星。
木星的質量很大,引力也很大,至今,木星仍舊牢牢掌控著那一群小行星,除此之外,對於由太陽系外而來的不明物體,木星強大的引力場也會將它們收為囊中,與其這麼描述,更為形象的說是那些從太陽系外飛來的小行星會由於木星的引力場而使得它們撞向木星。
地球與「超級地球」
四
在1994年,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了「天體撞擊」事件,「伽利略」號探測器,觀測到來自太陽系外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的場面,這次的撞擊事件相當於6萬噸TNT爆炸的威力,可想,如果直面地球而來,會是何等慘痛的場面。或許人類會像6500萬年前的恐龍一樣,消失在地球文明的長河中。
這次的彗星撞木星的天文奇觀,作為內太陽系中「太空吸塵機」的木星,從此聲名大振。而同樣有研究指出,由於它的強大引力可吸掉不少彗星和小行星,木星發生彗星撞擊的機率是地球的2000至8000倍。
我們感嘆著木星的強大,地球猶如一個弱小的小花,活在木星的臂膀之下,使得地球文明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
我們難以想像,沒有了木星的庇護,小行星帶會混亂如同什麼樣;
沒有了木星強大引力場的屏障,地球會遭到多少次彗星的碰撞;
也難以想像,沒有了木星的披荊斬棘,也不會有地球在安穩的環境中長大。
銀河系
木星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強大,據統計,目前發現木星有79顆衛星,可知地球只有月球一顆天然衛星,換句話說,木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小的「太陽系」了,在電影《太空漫遊》中,木衛二是有生命存在的,畢竟在木衛二中,有氧、水、大氣層,當然是否真的存在,仍待科技的進一步考究。
我是三飯,腦子不動就會壞掉;下期預告:你關注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