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縫插「綠」,生活更美好

2020-11-24 光明網新聞中心

  【城市綠道串起來美好生活】

  南京環紫金山綠道、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武漢東湖綠道……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各地城市綠道迎來不少遊客,人們在綠樹成蔭、光影交錯的綠道上享受假期的悠閒生活。近年來,許多城市通過綠道建設,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務市民休閒遊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讓百姓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引領綠色生活新風尚

  家住北京通州的齊先生,現在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周到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綠道騎行。「聞著花香,欣賞著湖邊的美景,甭提多舒服了。」齊先生笑著說,自從大運河森林公園環湖綠道建成後,他就和身邊的朋友一起加入到浩浩蕩蕩的綠道騎行大軍中。

  隨著綠道在全國各地規劃和建設,和齊先生一樣,熱衷於綠道騎行或漫步的市民和遊客越來越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建設綠道5.6萬公裡,其中2018年新增綠道1.4萬公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北京在節假日等高峰期,綠道旅遊接待人次就已達上百萬。

  根據住建部印發的《綠道規劃設計導則》,「綠道」是以自然要素為依託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遊憩、休閒等綠色開敞空間,以遊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

  隨著綠道建設的逐步完善,依託綠道開展的各種活動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浙江嘉興在環城綠道開展「跑步+撿垃圾+分類」活動,倡導「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廣東江門組織百餘名騎行愛好者沿濱江綠道一路宣傳節約用水理念;武漢東湖綠道的建設者重回綠道,組織百人快閃和迷你馬拉松活動。

  「綠道提供了自然優美的步行和騎行空間,讓人們享受健康舒適的綠色出行。綠道建設推動著綠色發展方式的形成,倡導著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綠色消費等新風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趙健溶說。

  鋪就致富小康幸福路

  綠道建設,不僅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休閒空間,同時也是一項很好的富民手段,為綠道沿線的人們帶來了就業和致富的機遇。「環湖綠道建成後,每個周末都有不少市民來遊玩體驗,我家的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紅火,現在每年毛收入30多萬元。」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村民姜海根說。

  近年來,淳安縣已經建成千島湖綠道150多公裡,綠道建成後,沿線村莊掀起了「綠道經濟」。姜海根說,綠道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起了民宿,靠旅遊過上了好日子。一條條綠道的背後,餐飲、住宿、景區等環節都被帶動起來,一整條產業鏈正逐漸發展完善,遊客也從過去的「下湖遊」變成了「上岸遊」。

  「綠道在浙江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增長極,千島湖綠道推動沿線各鄉鎮文旅融合步伐,目前沿線全年接待遊客17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總收入近200億元。」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張奕說。

  「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民生福祉」——綠道不僅串聯各類美麗空間,還「穿針引線」,串起了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文化生態與經濟建設的融合發展,匯入城鄉高質量發展的脈絡。通過綠道建設,多地推動了基礎設施向郊區和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加快了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實實在在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總結提煉綠道建設經驗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院長王磐巖說,在各地因地制宜系統規劃之下,綠道不僅連點成線,而且連線成片,形成網絡。「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擴張發展的過程中,綠道建設並不是千城一面,而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實現市、縣綠道網規劃全覆蓋,實際建成高標準綠道5800公裡、其他普惠性綠道7000多公裡;自2017年起,上海市連續三年將綠道建設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以每年建設200公裡的目標推進,形成了具有綜合功能的城市生態廊道;江蘇省南京市按照環山、順水、沿城、連景的綠道設計理念,初步構建了融合生態保護、休閒遊憩等多種功能的綠色網絡,截至2018年年底已完成綠道建設863公裡;福建省福州市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按照環城達山、沿溪通海、綠道串公園、順路聯景點的思路,建成濱河綠道400公裡,山地綠道175公裡,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一系列舉措,使得城市綠道環繞,真正讓市民們實現「抬頭見綠,出門見綠」。

  「我國綠道建設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城市用地緊張、後續管理不足等問題。」對此,王磐巖建議,城市綠道建設應注重協同,通過集約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聯城市各類公共空間資源。

  《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新增綠道2萬公裡的目標。據了解,住建部將繼續完善綠道工程建設標準,推動形成連接城市生態要素的綠道網絡。「我們要進一步總結提煉地方的綠道建設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促進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趙健溶說,要通過引導各地依託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讓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光明日報記者 邱玥)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8日 01版)

[ 責編:石佳 ]

相關焦點

  • 讓紅色更紅、綠色更綠、生活更美好,陽新龍港鎮—— 奏響紅與綠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立足紅,著眼綠,在新時代的發展徵途上,今日龍港紅綠輝映,早已「換了人間」。(一)「龍山記載光榮史 港水流傳幸福歌」,7月12日下午,在夕陽溫熱的光輝裡,龍港紅軍街青石板鋪就的街面上,來往行人從容安詳。紅軍街又稱龍港老街,亦稱革命舊址一條街,全長800多米,有12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 秉今日之責,海南綠建生物與您共「塑」美好生活!
    無論國際風雲變化,人民的美好生活依舊是中國不變的追求!12月1日起,《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我省正式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以此,海南進入代塑綠色環保時代!秉今日責任之行,「塑」可持續美好明天!
  • 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第四集《綠 生態》
    在未來已來的時代,智能科技如何讓這種平衡更加高效的到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第四集《綠 生態》,將於2021年1月4日在CCTV4—13:00持續播出,本集將邀請中國科學院傅伯傑院士作為科技代言人,帶領觀眾深度解讀人與自然的關係,了解中國獨特的生態觀,重點展現鮮為人知的智能科技成果在環境保護中所產生的驚人貢獻,以及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綠色生態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 「正能量」圈粉讓生活更美好,時代更美麗!
    正能量圈粉,讓生活更美好,時代更美麗!  嫦娥五姑娘,華龍一號,「奮鬥者」號是大氣磅礴正能量;守山大叔,甜野男孩則是平民的淳樸純正正能量;《三明後生仔》呢,更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大眾審美正能量。  越是地方美好的,越是唱到群眾心坎的,越是被大家公認的。《三明後生仔》MV 上線後,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轉載,人民日報、新華社微信公號均單篇推送,閱讀量很快超 10 萬 +。在新浪微博、抖音、B 站等多個平臺圈粉無數,還被福建日報、東南衛視、福州日報等多家當地媒體積極轉發。其中,學習強國平臺在首頁「這裡是三明」板塊重點推薦。
  • 未來已來,科技讓智能生活更美好
    智能家居曾幾何時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純粹想像中的概念,而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波高過一波的智能熱潮,智能家居行業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並日益滲透到平常百姓的生活中。
  • 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
    科技與自然深度融合,首次入圍《2020影響中國人生活方式TOP10》榜單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此外,《越科技 越自然》新書也隆重首發,該書從「回歸本源」「通往智慧」「創造可能」三個維度,探討科技與自然、科技與文化、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並以松山湖科學城為樣本,探討中國科技創新如何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助推力。活動期間,參會領導嘉賓還分別以「越科技 越自然」「科技+美學」等角度,進行了科學主題分享與深度對話,共同探討創造美好生活的路徑。
  • 生命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大會以「科學促進美好生活」為主題,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生物技術與經濟、衛生政策等領域,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66位中外院士在內的400餘位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 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新年首播
    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聯合出品的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將於2021年1月 1日—6日率先在CCTV4每日13:00播出,並在央視頻、優酷等同步上線播出。
  • 月星力推「美好生活體驗官」 無死角感受美好生活
    中國財富網訊 近日,月星集團啟動了「全球誠邀『美好生活』共創者」大型招聘活動,涉及高級決策執行層、高級經營管理類、高級運營管理類和高級專業人才等百餘個崗位,其中,「美好生活體驗官」職位引發廣泛關注。
  • 智慧賦能美好生活 2019美好生活創造者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本屆論壇峰會延續了「助力美好生活」的思路,以「智慧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引入更具時代前瞻性的議程設置。不論是近年來不斷翻紅的「國潮」文化,還是強勢崛起的IP跨界,整個潮經濟大趨勢,正在快速襲來。此外,峰會還討論了新時代下如何幫助企業進行品牌構建,贏得新一代消費者;在5G、AI、VR等技術新產業環境下,企業需要做哪些部署和準備,引入怎樣的新力量才能激發企業變革,產生實質性的價值等話題。
  • 2020世界空間周|衛星,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自2000年起,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被定為世界空間周,以慶祝空間科學技術對改善人類生活水平的貢獻。今年世界空間周的主題是「衛星,讓生活更美好」。那麼,衛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它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呢?人造地球衛星是人類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的一種太空飛行器,幾乎佔太空飛行器發射總數的90%。
  •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必須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創造更美好的旅行生活方式,專訪ITO創始人——陳曦先生
    「我們認為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們想要創造更美好的旅行生活方式,於是有了ITO這個獨立設計師品牌,I就是independent獨立、T就是travel旅行、O就是original原創,這就是我們的品牌基因。」陳曦先生回答道。
  • 美大集成灶讓居家生活變得更美好,年末優惠活動不容錯過
    美大集成灶讓居家生活變得更美好,年末優惠活動不容錯過 2020年12月15日 10:55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美好的一天從清晨開始,而一天的好心情往往來自於一日三餐
  • 讓民眾生活更美好 進博會見證中國開放決心
    進博會釋放出的溢出效應,不僅見證中國開放決心,更讓民眾享受到高質量商品。無論令人大開眼界的黑科技產品,還是時尚而實用的新潮展品,都與民眾息息相關。當前,民眾的消費體驗正從大眾化轉向個性化,更加追求品質化消費。進博會猶如一座橋梁,讓一批批優質商品通過這座橋梁跨入中國市場,走進百姓家中,與百姓需求實現對接。從這個角度看,進博會適應了民眾消費升級的訴求,也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不斷嚮往的需要。
  • 公園環抱 綠水縈繞 讓生活更美好[圖]
    家住商務中心區合鑫中央公園小區的周女士激動地說:「我今年春天剛從老城區搬到商務中心區,來到這裡後感覺路更寬了,環境也在一天天變好,生活配套也在一天天變得方便,可唯獨就是家的旁邊沒有一座可供休閒娛樂的公園。我們家有老人孩子,晚飯後如果能到公園裡散步娛樂,那簡直是太棒了。」自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開工以來,周女士幾乎一有時間就和朋友打聽公園的建設情況,對她來說,有一個公園旁的家才是完美的家。
  • 【霍爾果斯·民生】美好環境讓健康生活更美好
    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鄉赤哲嘎善村組織30餘名志願者,發揮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對全村環境衛生髒、亂、差等不良現象集中整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兩旁的雜草,巷道的垃圾統統進了垃圾箱,乾淨整潔的環境讓大家生活更愜意
  • 十年後,你將親自見證如此美好的生活
    白之禪語 | 紅之生活 | 綠之自然 | 藍之宇宙 | 金之奇幻大家好!地球未來的美好還要靠現在的你們去努力創造。地球揚升這近十年的時間,地球人類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去幫助地球揚升,協助地球的能量與物質環境共同成長。想要揚升到四次元,所有的人類必須要手拉手,心連心,一起建造同一個家園,不再有國家之間利益的糾紛,不再有特權以及限制的存在。
  • 生活的美好,源自於內心!(深度好文)
    文/飛魚生活的美好,來自生命的芬芳。人生不是欲取欲求,自然花開花謝,生活有舍有得。成長有剝奪有增添。就讓那些委屈的淚水;茫然的取捨;失敗的迷茫;離散的失落;苦澀的回憶,隨風飄散。心存善念,方得始終;心有平常,笑看悲歡;問心無愧,踏實自然;你若盛開,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