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表達這個GFP,螢光肉眼可見

2021-03-02 植物科學最前沿




為全面更好的服務於植物科學領域老師同學,我們創建植物科學最前沿的姊妹號「植物科研圈」,該帳號在植物前沿解讀的基礎上,更加側重於植物領域相關招聘信息考研調劑信息等內容的發布,歡迎掃碼關注。

Scientific Reports曾在線發表日本學者題為「Generation of brilliant green fluorescent petunia plants by using a new and potent fluorescent protein transgen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綠色螢光蛋白基因,轉基因植物中肉眼就可以觀察到穩定基因的表達。

綠色螢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簡稱GFP)是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報告基因,是一個由約238個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從藍光到紫外線都能使其激發,發出綠色螢光,在植物研究中,通常需要各種顯微鏡來確定該基因是否表達,偶爾也會因為植物自發螢光導致假陽性的誤判。

在該項研究中,作者將CpYGFP突變類型eYGFPuv轉到植物中後發現,該蛋白不僅具有強烈的螢光,而且激發光位於不可見的紫外光譜區,轉基因矮牽牛結果表明其能夠發出強烈並且穩定的螢光,而且不需要任何濾光片,裸眼就能觀察到。此外,矮牽牛花可以經受長期的紫外光照射而不受損傷,發出的螢光也沒有任何的衰減。

編後語:日本學者好像很喜歡Scientific Reports這個雜誌,一些很有意義的結果都發表在該雜誌上,據說國內一些單位已經將該雜誌列為黑名單,如果是真的,相信該雜誌影響因子可能會逆轉。

相關報導:

【CC講壇】段康:創造一種發光植物(有想法並付諸實踐)

植物科學最前沿,專注於植物科學前沿進展、資訊、招聘信息的發布及方法軟體共享等。投稿及招聘請後臺回復「投稿」,均為無償;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ID:zwkxqy ;

相關焦點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綠色螢光蛋白(GFP),知幾何?
    由於具有自發螢光等特性,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GFP作為一種報告分子,在檢測蛋白表達、蛋白和細胞螢光示蹤、研究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和構象變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螢光蛋白的幫助下,外科醫生可精確移除腫瘤。 GFP的螢光性質特殊,具有諸多優點而備受關注。  易於檢測,靈敏度高。GFP螢光反應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輔助因子,只需紫外光或藍光激發,即可發出綠色螢光,用螢光顯微鏡甚至肉眼就可以觀察到。
  • RUBY——可見光下裸眼無損觀察植物遺傳轉化和基因表達
    目前,已有多種報告基因系統,如螢光蛋白(GFP、RFP和CFP等)、β-葡糖醛酸糖苷酶(GUS)以及螢光素酶(LUC)被開發出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系統一方面必須藉助特殊儀器設備(螢光激發器)或昂貴的底物(X-Gluc和螢光素等)才得以觀察,另一方面難以較好應用到對大型植物的研究中。
  • 新系統實現可見光下裸眼無損觀察植物遺傳轉化和基因表達
    目前,已有多種報告基因系統,如螢光蛋白(GFP、RFP和CFP等)、β-葡糖醛酸糖苷酶(GUS)以及螢光素酶(LUC)被開發出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系統一方面必須藉助特殊儀器設備(螢光激發器)或昂貴的底物(X-Gluc和螢光素等)才得以觀察,另一方面難以較好應用到對大型植物的研究中。
  • 肉眼可讀取的近紅外螢光可視化技術!
    螢光可視化技術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一種方便識別、能檢測不同環境及生物分析物的首選工具,螢光可視化技術(FV)正迅速發展。目前,FV主要是基於在可見光波長下具有螢光響應的螢光探針而設計的。儘管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此類探針仍然存在可見光響應的固有問題,如強自體螢光、較大的背景噪音、較差的穿透性等,這是該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轉化最大的阻礙。
  • 讓植物發出可見光需要幾步?
    在本周 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中,由合成生物學家 Karen Sarkisyan 和 Ilia Yampolsky 博士主導,共 27 位科學家參與,通過基因技術創造出可以持續發出可見光的植物。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技術具有實用價值,並可用於美學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創造發光的花和其他觀賞植物。
  • 肉眼可見!這個5月,彗星來了
    不過,它的亮度不可能跟太陽「比肩」,「按照原來的預報,它的亮度確實可能非常亮,遠遠亮過肉眼可見的程度。不過,它的亮度想要接近太陽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它的軌道與地球相距甚遠,所以也不可能有機會撞到地球,不能稱之為『末日彗星』」,朱進解釋。
  • 超越GFP?我們對新型的螢光蛋白 CagFbFP滿懷期待!
    然而現在,來自莫斯科物理和技術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學家與來自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家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螢光蛋白。除了在紫外線和藍光照射下發光外,這種新分子非常小,在高溫下穩定。螢光顯微術是一種依靠激發螢光來研究活組織的方法。在暴露於特定波長的雷射輻射之後,一些蛋白質發射不同波長的光。這種誘發的"發光"可以使用特殊的顯微鏡進行分析。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將這種螢光蛋白附加到其他蛋白上,使後者在顯微鏡下可見,並觀察它們在細胞中的行為。
  • Q&A —— 螢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A1:螢光模塊主要包括了螢光光源、螢光濾光塊等部件,主要為螢光觀察提供激發光,並對激發光和發射光進行過濾。 Q2:明美現在有復消色差物鏡嗎?A2:沒有。 Q3:是不是所有螢光都是肉眼可見呢?A3:可見光波段在400nm~700nm,這個波段內的螢光肉眼可見。 Q4:看螢光樣品時,背景光很強,是什麼原因?A4:樣品背景很強的原因很多,比如自發螢光的成分多、抗體特異性不好、抗體濃度不合適、漂洗不徹底等等。
  • 肉眼可見!這個5月,彗星來了,它很可能處於爆發模式
    「按照原來的預報,它的亮度確實可能非常亮,遠遠亮過肉眼可見的程度。不過,它的亮度想要接近太陽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它的軌道與地球相距甚遠,所以也不可能有機會撞到地球,不能稱之為『末日彗星』」,朱進解釋。「它也很可能處於爆發模式,前幾天開始突然的增亮,目前已經達到肉眼可見的亮度。 」朱進介紹,這顆彗星目前還在從南天向北運動。對於北京的觀測者來說,大概再過數天就會在凌晨的時候看到它出現在東邊的低空。此後的幾天內,它在天亮之前的高度會逐漸升高,穿過雙魚座。5月22日前後的早上,它會和C/2019 Y4彗星相遇在英仙座非常接近的區域。
  • 肉眼可見!
    肉眼可見!天文專家介紹,今明兩日(9月25日和26日),土星和木星將與一輪盈凸月連續兩晚上演「雙星伴月」的好戲,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感興趣的公眾憑藉肉眼就可在西南方天空目睹到這幕奇特天象。肉眼可見!》
  • 科普丨螢光反應與螢光增白劑
    最典型最常見的螢光是物質吸收光屬於紫外光譜,釋放的光屬於可見光譜,因而在紫外線下我們可以見到可見光下見不到的光。什麼是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性助劑,是一種無色的有機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光(波長範圍在300~400nm之間),再發射出人肉眼可見的藍紫色螢光(波長範圍在420~480nm之間),與基質上的黃光互補而具有增白效果。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太陽系內的天體除了太陽和月球之外,太陽系中肉眼可見的天體還包括六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天王星。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7月份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吸引了許多天文愛好者的目光並頻頻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它就是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因為NEOWISE彗星如今正掛在夜空之中它可是自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之後北半球23年來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明亮彗星01NEOWISE彗星6800年一次的回眸即使距離地球一億多公裡
  • 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哪幾個?
    可以的,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四個,其中仙女座和三角座星系在北半球較為容易看到,而大、小麥哲倫星系在南半球較為容易看到。在北半球,最容易看到的是仙女座星系,它距離我們254萬光年。不過,肉眼並不能看到它的細節,只能看到一團雲霧一樣的東西。即便用口徑150毫米的天文望遠鏡目視,也只能看到明亮的光斑,諸如旋臂這樣的細節都是無法看到的。我們平時看到的仙女座星系照片都是通過長時間曝光拍攝到的,所以才能看到豐富的細節。仙女座附近就是三角座,三角座星系就位於仙女座星系的不遠處,仙女座的奎宿九差不多在這兩個星系的正中間(天球上的位置)。
  • 今晚,肉眼可見
    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  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
  • 今晚,肉眼可見!
    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
  • 今晚,肉眼可見!
    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  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
  • 華南農大「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圓滿結束
    接下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陳貽竹研究員以「用正確測定的葉綠素螢光參數來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光合行為」為題,詳細介紹了植物光合行為的一些基本概念、葉綠素螢光參數的生物學意義和測量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舉例進行了說明。
  • 哪些河外星系肉眼可見?星雲都是星系嗎?
    儘管如此,我們在地球上直接能用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僅有4個,而且都在本星系群中。在這四個星系中,北半球的人們最容易看到的是仙女座星系,它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但這個星系距離我們超過250萬光年,所以它用肉眼看起來只是一團不起眼的暗淡光斑,需要在觀測條件非常好的郊外才能看到。
  • 螢光增白劑,你真的了解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螢光增白劑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害處,含有螢光增白劑的化妝品一時間引起廣泛關注。那麼,螢光增白劑真的那麼可怕嗎?螢光增白劑是什麼我們不妨先來認識一下螢光增白劑。它是一類螢光染料,在染料索引(Colour Index,簡稱C.I.)中屬於單獨的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