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 螢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2021-02-08 3i生儀社

Q1:請問螢光模塊的作用是什麼呢?

A1:螢光模塊主要包括了螢光光源、螢光濾光塊等部件,主要為螢光觀察提供激發光,並對激發光和發射光進行過濾。

 

Q2:明美現在有復消色差物鏡嗎?

A2:沒有。

 

Q3:是不是所有螢光都是肉眼可見呢?

A3:可見光波段在400nm~700nm,這個波段內的螢光肉眼可見。

 

Q4:看螢光樣品時,背景光很強,是什麼原因?

A4:樣品背景很強的原因很多,比如自發螢光的成分多、抗體特異性不好、抗體濃度不合適、漂洗不徹底等等。

 

Q5:請問明美公司生產的螢光顯微鏡在光切片和超分辨兩方面目前有什麼產品嗎?

A5:暫時沒有。

 

Q6:能解釋一下量子點標記嗎?

A6:量子點標記是指使用量子點作為螢光標籤進行的樣品標記,量子點又稱半導體納米微晶,是一種較新型的無機螢光試劑,具有體積小、量子產率高、斯託克斯位移大、耐漂白等多種優點。

 

Q7:螢光染料本身在溶液裡會聚集嗎?

A7:溫度、濃度、pH值等因素都會影響染料的狀態,不合適的話會導致聚集。

 

Q8:sCMOS與CMOS的區別?實際使用中有什麼優勢?

A8:sCMOS在靈敏度、信噪比、解析度、讀取速度等方面性能都有提升。

 

Q9:是不是所有的顯微鏡都能升級螢光?

A9:取決於顯微鏡型號,具體諮詢該型號廠家,理論上擁有無限遠光學系統的都可以。


相關焦點

  • 倒置螢光顯微鏡的使用
    所以,在醫學科研型研究生的實驗教學中,掌握倒置螢光顯微鏡的使用至關重要,只有正確的使用和妥善的管理倒置螢光顯微鏡,才能發揮它的功能和提高使用率,使之更好地為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倒置螢光顯微鏡的正確使用倒置螢光顯微鏡是用於高端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多功能顯微鏡,其結構複雜且價格昂貴,因此,要想醫學研究生正確掌握倒置螢光顯微鏡的操作使用規範,教師得首先在示範倒置螢光顯微鏡的實際操作之前,開設學習倒置螢光顯微鏡基本知識的課程,介紹倒置螢光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再
  • 如何選擇倒置顯微鏡與螢光顯微鏡?
    在細胞培養及相關衍生實驗中,顯微鏡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器。目前,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顯微鏡,選擇一款符合需求又適用的顯微鏡是一個挑戰,下面為大家介紹倒置顯微鏡和螢光顯微鏡的原理,便於大家選擇。倒置顯微鏡組成和普通顯微鏡一樣,主要包括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光學部分。
  •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的應用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正在不斷改變我們對細胞內部結構及運作的認識。不過在現階段,顯微鏡技術還是存在著種種不足,如果人們希望顯微鏡能在生物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對其加以改進和提高。
  • FRET & FLIM的原理和應用講座 Q & A(Part1)
    2020年6月11日,細胞生物學平臺邀請Leica生命科學部北區應用經理王怡淨博士進行了題為「螢光共振能量轉移和螢光壽命的原理和應用」的專題講座,主要介紹了
  • 什麼是倒置螢光顯微鏡及其主要應用領域是哪些
    倒置顯微鏡具有在培養瓶或培養皿內進行顯微觀察的特點,可以觀察不經染色的透明活體 ; 落射螢光顯微適用於螢光顯微術。該儀器特別適用於對活體細胞和組織、流質、沉澱物等進行顯微研究,是生物學,細胞學,腫瘤學,遺傳學,免疫學等研究工作的理想儀器。可供科研、高校、醫療、防疫和農牧等部門使用。倒置螢光顯微鏡是由倒置顯微鏡和落射螢光顯微鏡組成。
  • 螢光顯微鏡的原理部件及其激發方式
    螢光顯微鏡與普通光學顯微鏡不同,它不是通過普通光源的照明觀察標本,而是利用一定波長的光(通常是紫外光、藍紫光)激發顯微鏡下標本內的螢光物質,使之發射螢光,所以,螢光顯微鏡
  • 螢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
    螢光探針Real-time qPCR中最常用的螢光探針為TaqMan探針,其基本原理是依據目的基因設計合成一個能夠與之特異性雜交的探針,該探針的5'端標記螢光基團,3'端標記淬滅基團。正常情況下兩個基團的空間距離很近,螢光基因因淬滅而不能發出螢光。
  •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作為一種高效的光學「分子尺」,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免疫分析、核酸檢測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在分子生物學領域,該技術可用於研究活細胞生理條件下研究蛋白質-蛋白質間相互作用。
  • 徠卡顯微鏡的基本原理與製備過程案例分析
    在徠卡顯微鏡中待觀察樣品被製成薄膜狀,利用入射電子束與它作用後的透射電子作為信號,依靠電子透鏡將其聚焦成像,並經多級放大,最後在螢光顯微鏡或照相底片上給出所要的圖像。總之,徠卡顯微鏡的基本原理無非是如何控制並利用這三類透射電子,尤其是其中的彈性散射電子。
  • 螢光光譜基礎,螢光光譜儀的原理和應用
    其中TCSPC具有靈敏度高、測定結果準確、系統誤差小的優點,是目前最流行的的螢光壽命測定方法。  4.什麼是螢光量子產率?  螢光量子產率(φf)是螢光物質另一個基本參數,它表示物質發生螢光的能力,數值在0~1之間。螢光量子效率是螢光輻射與其他輻射和非輻射躍遷競爭的結果。
  • 螢光檢測器原理
    .螢光檢測器原理--簡介  螢光檢測器(Fluorescence Detector,簡稱FLD)是 高壓液相色譜儀常用的一種檢測器。2.螢光檢測器原理  螢光檢測器是一種專用型檢測器,靈敏度在目前常用的HPLC檢測器中最高,工作原理是:用紫外光照射某些化合物時它們可受激發而發出螢光
  • 第四節 螢光顯微鏡檢查法
    第四節 螢光顯微鏡檢查法   一、螢光顯微鏡   螢光顯微鏡是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基本工具。它是由光源、濾板系統和光學系統等主要部件組成。是利用一定波長的光激發標本發射螢光,通過物鏡和目鏡系統放大以觀察標本的螢光圖像(圖3-15)。
  • 光學顯微鏡基本知識
    微機四、 光學顯微鏡的分類光學顯微鏡有多種分類方法:按使用目鏡的數目可分為雙目和單目顯微鏡;按圖像是否有立體感可分為立體視覺和非立體視覺顯微鏡;按觀察對像可分為生物和金相顯微鏡等;按光學原理可分為偏光、相襯和微差幹涉對比顯微鏡等;按光源類型可分為普通光、螢光、紫外光、紅外光和雷射顯微鏡等;按接收器類型可分為目視、數碼(攝像)顯微鏡等。
  •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和結構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和結構 下圖為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原理結構示意圖。
  • 北京大學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解碼大腦
    5月31日,北京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重量僅2.2克,可佩戴在動物的頭部顱窗上,實時記錄數十個神經元、上千個神經突觸動態信號。其橫向解析度可達到0.65微米,成像質量與商品化大型臺式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可相媲美,遠優於目前領域內主導的、美國腦科學計劃核心團隊所研發的微型化寬場顯微鏡。
  • 谷歌《Cell》論文:光學顯微鏡+深度學習=螢光顯微鏡
    隨著包括圖像質量自動評估算法和協助病理醫師診斷癌組織在內的機器學習技術在顯微鏡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谷歌因此考慮是否可以結合透射光顯微鏡和螢光顯微鏡這兩種顯微鏡技術來開發一種深度學習系統,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兩者的不足之處。
  • 宗偉健:新一代微型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多圖)
    對於螢光成像技術在神經科學中應用,離不開雙光子螢光顯微鏡(Two-photon Microscopy,簡稱TPM)1。目前,大多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研究主要還是在離體培養的細胞體系中研究。然而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大腦的功能研究的整體性和原位性顯得更加關鍵:僅研究分離的神經元無法解釋神經系統的功能和規律。換句話說,必須要求神經元處在其正常生存的大腦環境中才能使其正常運轉。
  • 顯微鏡製造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螢光顯微鏡市場規模將擴大「圖」
    顯微鏡的產生標誌著人類開始進入原子時代,現已廣泛地應用於生物、化學、物理和冶金等各項科研活動中。顯微鏡按照顯微原理可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首創,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這是由於螢光物質被激發之後、釋放光子之前,電子經過弛豫過程會損耗一部分能量。具有較大Stokes位移的螢光物質更易於在螢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螢光顯微鏡是利用螢光特性進行觀察、成像的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等各領域。
  • 前沿顯微成像技術專題之:光片螢光顯微鏡 (1)
    光片螢光顯微鏡的誕生大家知道,傳統的寬場螢光顯微鏡通過物鏡將激發光聚焦,同時收集樣品的螢光信號成像。與傳統寬場螢光顯微鏡相比,光漂白和光毒性更加嚴重。總之,光片螢光顯微鏡從設計原理上,大大降低了激發光對活體樣品的光毒性和光漂白,天生具有光學切片能力,使用高量子效率的CCD或sCMOS探測器,是大視野,高速,高解析度三維活體顯微成像的理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