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但近視3600度卻有些「聳人聽聞」。在昨天南京明基醫院舉辦的第七屆超高度近視病友會上,記者就見到了一位曾經3600度超高度近視的患者張先生。醫生通過手術,在他的眼睛裡放入了一個微縮版的「小眼鏡」,幫助他成功恢復了視力。
特殊的患者:近視3600度 驗光儀器都沒法測
接受記者採訪時,張先生戲言,自己曾經的眼鏡片厚度可以「防彈」。家住南京雨花臺區的張先生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近視500多度,此後半輩子都戴著眼鏡。
「從小我就是個近視眼,本以為成人之後,近視的度數不會再增加,誰知道眼鏡片卻越來越厚。」張先生說。最終,張先生的眼鏡度數定格在了3600度。
「我一直靠著配眼鏡改善視力,可是當我到了五十歲之後,我發現儘管眼鏡配到了最高的度數,但已經沒辦法矯正視力了。」
張先生說,最讓他痛苦的就是出門,「我一般都不怎麼敢自己出去,因為出門對於我來說是件特別麻煩的事情,連公交車是哪一路都分不清」。
「我女兒在英國,我的一個心願就是有一天治好了眼睛也能走出國門,去看看女兒,也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張先生無奈地說。
3600度這個數字不僅讓張先生成為了醫院的「重點保護對象」,就連專業檢查視力的驗光儀器都「鬧」起了「罷工」。
「2500度以上的患者得靠我們專業的驗光師來手動進行『檢影驗光』,以此來確認最終的近視度數。」明基醫院眼科主任劉文斌解釋,「檢影驗光」是醫學上的一種客觀驗光方法,驗光師手執檢影儀對患者進行檢查,檢影儀發出的光帶會在患者的眼底形成一條反光帶,當反光帶和光帶達到醫學上的「中和」範圍時,便完成了檢影檢查。此後,再對患者進行插片檢查,便可以確認患者的近視度數。
神奇的手術:眼內植入「小眼鏡」 視力恢復了!
由於張先生近視度數實在太高,劉文斌主任為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關鍵就是要往張先生的眼睛裡植入一個人工晶體。我們在張先生的眼睛上開了一個0.7毫米的切口,把人工晶體放進去,相當於往他的眼睛裡放入了一個『小眼鏡』。」
劉主任解釋,放入張先生眼中的人工晶體的度數是個「負數」,通過人工晶體來中和超高度近視的度數,從而保證最佳的視覺效果。術後第二天,張先生的視力便達到了0.6。
「拆了紗布那一刻,我看到了醫生的模樣,看清了家人的樣子,當時我高興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張先生激動地告訴記者。
眼睛近視多少度才是上限?
明基醫院眼科主任劉文斌解釋,近視1200度以上就可以算作超高度近視的範圍,超高度近視大多為先天性,小部分為後天發育性。
劉主任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四十歲之後,眼部睫狀肌的調節功能不斷衰退,視物開始模糊,這時大腦會指揮睫狀肌不斷地加強調節,試圖去看得更清楚,這樣越是看不清越是本能地過度地調節的結果就是:過度的調節及牽拉會進一步損傷玻璃體、視網膜等眼內組織,導致玻璃體渾濁、黃斑變性、視網膜脫離等病變的發生。
但劉文斌透露,3600度並不是他所治療過的患者中近視度數最高的,「前年有一位3950度的患者到我這兒進行了手術治療,但目前尚沒有接待過4000度以上的患者」。
近視度數會無限增長嗎?
儘管超高度近視通常伴有「家族性」,85%的患者都是因為家族遺傳才患上超高度近視,但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張先生的病例較為特殊,在他的家庭中,並沒有其他的超高度近視患者。
「按理來說,近視度數是沒有上限的,患者的度數有繼續增長的可能。但會伴隨一系列的併發症。」劉文斌主任解釋,超高度近視的患者有可能出現眼底病變、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等併發症,一旦出現這些併發症,就有致盲的風險。
而且,超高度近視一般伴有弱視,裸眼視力差的問題,「眼底病變的因素是存在的,患者在低視力的狀態下生活,生活質量會大打折扣」。
延伸閱讀:
去年,福建漳州小夥小郭也因為3600度的近視而成為新聞人物,還刷新了福建的近視度數記錄。他7歲那年戴上了他這輩子第一副眼鏡,當時左右眼的近視度數都是2500度,初中升至2800度,高中時右眼鏡片度數達到了3200度,即便戴上眼鏡之後,左眼視力也只有0.2,右眼視力更是僅僅0.12。
小郭當時也接受了同樣的手術,植入了「小眼鏡」。
小郭的家族倒是有超高度近視的普遍現象:「我叔叔姑姑的小孩裡面,有兩個接近2000度,兩個2000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