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好毛巾,不要恐慌,這裡有一篇「核末日生存指南」

2021-01-10 觸樂

每天,各位讀者朋友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文字,都是編輯、記者和作家們在溫馨的書房或明亮的辦公室裡寫就的,要不然就是在五星級酒店或新聞發布廳當中,但本文卻非如此。本文原作者Rupert Goodwins一行人跑到了英國艾希克斯鄉下的一塊溼地裡,穿著鍋爐工人似的制服,探訪一處英國政府已經廢棄的核避難所,並且接受了核避難訓練。

雖然電影和遊戲中經常會描述世界被喪屍病毒毀滅的景象,但我們都知道那其實不會發生,然而核威脅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也許你對核武器不甚了解,甚至不如喪屍了解得詳細,可你知道喪屍並不存在,與此同時,在每時每刻都可能有顆核彈正在朝你家飛來。真正的世界末日也許就近在咫尺。

喪屍病毒一時半會應該還不會出現

下面就是一些核末日的小貼士,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歡迎來到避難所

■ 步驟一:找到核避難所

好在我們比較幸運,找到了一個避難所。

凱爾登秘密避難所(Kelvedon Hatch)建於20世紀50年代,在這座3層的地下掩體中有獨立的電力供應、水力供應和空氣淨化裝置。最初它被設計為核戰時的政府避難所,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退役後它被出售了,好在裡面的設施還算齊全。

避難所的地面上豎立著高高的信號塔主控中心裡擺滿了幾十年前的電子設備

在地表上,避難所被偽裝成了一個山丘上的小平房,雖然這種偽裝部分地被巨大的天線杆暴露了,但它仍舊是人類可靠的避風港。在裝備齊全的情況下,它最多可支持600人的生存長達3個月之久。在核戰中這些補給品很重要:我們學到的第一條是,如果沒有補給,你會在3天內死於脫水,或在3周內死於飢餓。

如果你沒有食物或水的安全來源,你可以喝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尿,但是不能超過3次,否則會導致中毒。看起來健康的動物肌肉可能可以安全食用,但其他部分最好不要吃。任何暴露在外的、被塵土和沙礫弄髒的東西都不安全,如果你能找到罐頭食品,那它是你最好的選擇。你可以用活植物的根莖作為淨水器,只需要把它栽進水裡就行。像向日葵這樣的植物能有效地吸收環境中的汙染物,但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所以你知道避難所的淨水晶片有多重要了吧!

《輻射》初代的故事就是圍繞淨水裝置展開的

你最好就待在避難所裡不要亂動。不僅因為那裡有食物,更因為它能防止外來者進入。核戰爭的最直接影響,甚至在核彈落下之前就會出現——社會秩序和法律的崩壞,人們因為求生本能搶奪食物和燃油,公路會陷入癱瘓,暴力也會在地表蔓延。

我們對此十分確信,因為在70和80年代,英國政府進行了3次核戰假想演習,假設英國被100到200枚核彈頭擊中。其結果是基礎設施大規模崩潰、國際局勢緊張,核彈落下後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無數的傷亡和社會性的混亂」,在戰爭開始後的頭幾天內就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死亡。

當然,倖存的人可能會想要吃了你。所以趕緊找到避難所。

《輻射4》序幕:奔向避難所,並目睹核爆的發生

■ 步驟二:待在避難所裡

一旦你進入了避難所——就待在那裡別出來。假設你沒有受到熱衝擊、初始輻射或來自核打擊的衝擊波的傷害,那麼你要面對的下一個敵人是輻射塵(Fallout),也就是那些被輻射汙染又被爆炸的衝擊波震飛到空中的塵土或其他廢物。

幽深的走廊儘可能避免了廢物飄進避難所避難所裡密集的床位增加了可收容的人數

阿爾法輻射在人體外部時並不危險,因為它很容易被空氣和你的皮膚所阻擋,但如果你吸入或食用了被阿爾法粒子輻射過的東西,會導致你的DNA的巨大破壞。貝塔射線更具穿透力,但只要有適度屏蔽,強度會大大減弱。最應該避免的是伽馬射線。

當然,好消息是,熱核武器造成的輻射半衰期還算比較短。時間每增加6倍,輻射強度就會變為初始值的十分之一——換而言之,7小時之後,輻射水平就會變為最開始的十分之一。兩周之後,輻射水平會降低至初始值的千分之一。14周後就只剩萬分之一了。

那麼初始輻射水平到底有多高呢?壞消息來了,沒人能知道,除非你真的去外面測量。核彈的爆炸位置、爆炸高度、盛行風向,以及天氣都是重要的而且也不可知的影響因素。

《廢土》,1988年

為什麼別人會讓你進入避難所呢?如果你能有一技之長,別人才會讓你進門。機械或電氣方面的維修知識、醫療或個人護理方面的訓練,也可能是出眾的身體素質——一切能證明你能派的上用場的能力都能為你在避難所裡贏得一席之地。我們確實受到了一些緊急醫療方面的訓練,但是畢竟是應急措施,對我們的期望也不能太高。

每個進入避難所的人都會接受簡單的醫療培訓

當你在避難所期間,不要生病,並且按照要求行事。如果你要當個刺頭,等待你的只有死亡。

避難所可以維持人類的日常生活,肯定要比暴露在野外好多了

■ 當你不得不離開時,再離開避難所

進入了避難所後,一旦眼前的危險結束了,你就可以思考如何在外面生存的問題了。我們接受了槍枝和自衛訓練——假設避難所裡有足夠的槍枝和彈藥,學習如何擊斃地表可能會出現的瘋狂食人者並不是件難事(喪屍生存指南或許在這部分有點作用)。自衛訓練難度更高,並且需要更多的練習:你可以現在就報個武術班,一年左右的訓練就能讓你這樣的能力。

當核彈爆炸後,你需要一些不會被電磁輻射幹擾的原始通訊方式

多數電子設備在核彈爆炸後會失效。同樣地,儘管網際網路「號稱能抵禦核攻擊」,實際上它還是會癱瘓,電力網絡和手機通信也同樣會陷入癱瘓。為了核末日做準備,你可以現在就買點步談機和蓋格計數器,以及太陽能充電器和充電電池。把無線電設備用錫密封起來有助於減少它被破壞的可能——高空核爆帶來的電磁脈衝就可能毀壞許多這樣的設備。

在核攻擊之後唯一能使用的通訊方式是短波無線電,所以如果你真想在核戰爭後重建人類文明的話,考個無線電通訊的執照會有幫助。《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裡就對核彈的EMP效應有所描述:在電離層核爆後,會散發出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流。當這些高能帶電粒子流擊中電子設備的時候會讓電子元件短路,並生成湧流而燒毀電子產品。

普萊斯發射的核彈在華盛頓上空遠距離爆炸,隨後帶來的電磁波讓交戰雙方的所有電子設備陷入癱瘓,真正來了一次「通訊基本靠吼」的原始體驗。當然需要的指出是,機械傳動或使用電子管的裝置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原始技術在核爆之後反而更有優勢。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的「第二個太陽」

近來有一個發明確實對核戰後求生有幫助,那就是無人機。雖然蓋格計數器不是無人機的標配,但如果你有相應的電工技能,可以把小型蓋格計數器安裝到無人機的遙感通信面板上。小型蓋格計數器的重量較輕,不會影響到飛行距離和高度,並且可以提供一個簡易的探測周圍環境輻射水平的方法,你同時還可以用無人機的攝像功能偵測是否有食人族。

當然,使用無人機也有可能會暴露你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小心謹慎。

其餘的野外生存技能——比如捕獵動物、潛行、定位、製作簡易武器等等——就不那麼實用了,除非你正單獨一人處在沒受到汙染的環境中,而且這種環境也不大可能在核戰之後還存在。如果你接受了領導力訓練,或你有一些紙質的色情讀物來以物易物,這兩樣都能派上大用場。瓶蓋應該會作為貨幣,但你要是有一副撲克牌就更厲害了。

避難所裡還模擬了核爆之後的交易狀態,你可以用瓶蓋換取一些東西

我們在凱爾登避難所的旅程結束後,我們被護送著走出了避難所,同時還模擬了被食人族攻擊的情景,最後我們吃了禮品店提供的晚餐後登上了回家的火車。

經過這次核避難訓練,我們中的每個人都十分確信,如果核末日真的到來,我們都活不下來。尤其是那些經歷了80年代的人——當冷戰的鐵幕還未消散,蘇聯仍然持有核威脅的時候——更加對此深信不疑。雖然那些日子已經過去了,但是核彈仍然存在:只要它們還存在一天,就有末日降臨的可能性。《輻射4》帶給我們的後啟示錄世界只是一個假想,我們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裡面有太多的野獸或高科技成分,是因為真正的核戰後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倖存者。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人們喜歡喪屍了吧。

在喪屍面前,人類還是有反抗餘地的

■ 核武器用戶指南

核彈頭有兩種基本模型:裂變和聚變。裂變就是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子,同時也會帶來輻射。這種過程會產生一些能量以及一些新元素,還有一些中子。

中子是所有核武器的關鍵。自然界中的中子碰撞到物體上的時候會消失,完全無害,但如果你有足夠的高純度鈾或鈽,它們在衰變時產生的中子就會碰撞到相鄰的其他原子上,引發鏈式反應。隨著衰變的不斷進行,釋放中子的速率也越來越快,釋放的能量隨之劇增。當能量達到臨界值,系統將失去控制——原子彈就爆炸了。

隨著爆炸將會帶來兩個效應:大劑量的輻射,包括了巨量的中子脈衝,這會殺死大量的生物;以及熱能的釋放,包括大量的過熱強輻射性物質。

聚變則是讓兩個較輕的核子融合成一個較重的核子。不是所有的反應物都會轉化成產物,剩餘的一些質量將會根據質能方程轉化成能量。如果是在氫聚變成氦的過程中,則還會產生自由的中子。聚變相較裂變來說條件更苛刻,因為起爆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一旦它成功發生,也將會釋放更大的能量。

早期的基於裂變的原子彈是由美英兩國的科學家在曼哈頓計劃中製造出來的,在廣島和長崎轟炸中被應用於實戰。第一枚落下的「小男孩」用的是槍式機制,需要將低臨界態鈾轟擊到另外的3塊低臨界態鈾上引發爆炸;第二枚「胖子」則使用了內爆式機制,使用炸藥將外圍的低臨界態鈽向中心聚攏,使其密度增加達到超臨界引發爆炸。

特勒-烏拉姆構型氫彈的設計示意圖。在第一級原子彈爆炸之後產生的能量用來壓縮第二級的氫元素從而產生更大的爆炸。彈頭的外部是空腔

聚變核武器也被稱作熱核武器或氫彈,其工作原理是一開始使用裂變來提供引發聚變的能量。這項研究最初在曼哈頓計劃期間開始,但是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第一個成功的熱核反應是1951年的「常春藤邁克」實驗,爆炸當量約為10兆噸TNT炸藥,相當於原子彈破壞力的500倍。有史以來最大的氫彈爆炸實驗是蘇聯的伊萬級氫彈,於1961年引爆,爆炸當量約為50兆噸,這已經大大超出了戰爭所需要的破壞力。

「恐怖伊萬」名不虛傳

聚變武器比裂變武器能產生更多的中子,聚變過程本身並不能產生大量放射性元素,但如果你的目標是長時間用輻射汙染一片區域,可以通過覆鹽——將氫彈覆上其他元素,例如鈷——來生成大量的具有很長半衰期的放射性產物。這項技術能最經濟快捷地殺死地球上所有生命。好在還沒人想要這麼去做。

相反,可以縮小裂變規模來製造所謂的中子彈,讓爆炸和汙染效應降低,中子釋放量增加。雖然人們普遍認為中子彈不會產生太多的物理傷害——因為它主要依靠中子通量殺死生物——但它的爆炸當量仍然在1萬噸TNT左右。好在作為一個平民你應該碰不上中子彈,這玩意只會應用在戰爭前線和應對反導系統。

截至2015年,世界上約有1萬枚熱核彈頭仍然服役,已經比60年代中期的最高點——3萬枚要少一些了。美國和俄羅斯擁有大約4000枚核彈頭,包括陸基、潛艇、空中飛彈以及空中炸彈。此外,蘇聯在冷戰期間裝備過搭載核飛彈的列車,美國還研製出來更奇葩的核火箭筒:發射者甚至都不能逃出核彈的爆炸範圍,會當場斃命。

「合金裝備」系列對核彈發射裝置也有描繪,其標題中出現的「Metal Gear」就正是一種高機動性、高隱蔽性且具有很強單兵作戰能力的核彈發射機甲。《輻射3》中首次出現的Fat Man則是一種類似於現實生活中核火箭筒的小型核彈發射器,《輻射4》中還出現了Fat Man的加強版MIRV,可以一次發射8枚小型核彈頭——遊戲中對核彈的描繪,可遠遠比現實生活中要時髦多了。

《合金裝備5:幻痛》中的Sahelanthropus不僅具有發射核武器的能力,甚至自身也是核武器《輻射3》中的「胖子」小型核彈發射器

如果你住在北半球一個重要的軍事城市或軍事地區,你現在要麼已經被瞄準了,要麼也可能在幾個小時之內被瞄準。這些現代彈頭的產量一般在0.5至100萬噸左右,是落在長崎的「胖子」威力的25至50倍。

美國在1954年3月1日試驗的氫彈「喝彩城堡」產生的蘑菇雲,這也是美國首次成功實驗可投入實戰用的氫彈。氫彈設計當量是500萬噸,但實際引爆時測得的當量約為1500萬噸,足足是預期的3倍之多。直到現在這都是美國在大氣層內試爆的最大核彈

■ 用戶體驗

核武器爆炸時會產生火球、輻射、熱和光脈衝,以及壓力波。最常使用的核彈頭,也就是裝備在三叉戟飛彈上的0.5兆噸核彈頭,可以達成以下的破壞效果:半徑為1公裡的火球;壓強達到20psi(磅/平方英寸)時形成半徑約為1.7公裡的空氣震爆(能百分之百殺死人類並且破壞主要建築結構),壓強為5psi時形成半徑為3.5公裡的震爆;爆炸半徑2.3公裡內可以的輻射水平可導致百分之九十的人類死亡,半徑8公裡內的熱/光脈衝能導致人類三度燒傷或致盲。

在《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中美軍所經受的核彈爆炸大約就是這個當量級,也可能要小一些,玩家所扮演的保羅·傑克遜下士真實地遭受了這樣的核爆攻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爆炸掀起的巨大氣浪將處於數公裡外的直升機掀飛。保羅·傑克遜和他的戰友們在掙扎了數分鐘之後因為身體的燒傷和致命的輻射劑量而死亡。

《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中「浩劫之後」一關核彈爆炸後的場面

如果這個當量的核彈在倫敦市中心爆炸,即時傷亡人數將達到120萬左右。如果當時有10km/h的西南風,那麼它將推動強度為每小時100拉德的輻射,留下一條120公裡長的痕跡,經過東安格利亞地區(East Anglia),直到洛斯託夫特(Lowestoft)。人體承受的致死輻射總量約為1000拉德,所以如果真的有核彈爆炸了,做好防護措施,並且趕緊躲進附近的避難所。

倫敦核爆示意圖:如果你身處兩個圈之內,可能已經死了

如果你看到了爆炸產生的蘑菇雲,而且自己的身體還很完整,沒有失明或燒傷,你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來確定你是否已經受到了危險的輻射量。

閉上一隻眼睛,手臂伸直,豎起大拇指。如果大拇指完全覆蓋蘑菇雲,那麼你可能還狀態良好,並且應該立即向爆炸的反方向撤離。如果你的大拇指蓋不住蘑菇雲,那只能祝你好運了。所以《輻射4》開頭處主角進入避難所時的產生的巨大蘑菇雲,如果放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已經給主角造成了致命的身體損傷(當然,在豎起大拇指測試的過程中你已經死了)。同樣地,《德軍總部2:新巨人》中BJ在用核彈炸掉羅斯威爾之後的「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戲碼在現實中也是不存在的。但是這是遊戲,所以請不要在意這麼多細節。

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看到這麼大的蘑菇雲,估計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一命嗚呼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最後,新版的谷歌地球上可以模擬核爆對地球的影響,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親自去嘗試一下「核平」帶給你的是怎樣的感受。

原文刊載於:https://arstechnica.com/gaming/2017/11/im-a-nuclear-armageddon-survivor-ask-me-anything/,編譯時有改動。

原作者:Rupert Goodwins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

相關焦點

  • (幻迷慶典)今天4月2日了,不要恐慌……
    日曆翻到了9102年的4月2日,這又是個屬於科幻迷狂歡的大日子,「42」這個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答案讓我們的心一路狂放不羈地飄向了一部堪稱偉大的科幻經典——《銀河系漫遊指南》(又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 不要恐慌,因為宇宙的終極答案是42
    這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開篇——主人公沒能成功捍衛自己的房子,地球也沒能成功捍衛自己的生存。主人公被裝扮成地球人的外星好友搭救,遇到了聰明但憂鬱沮喪的機器人、刻薄毒舌的銀河帝國總統和另一位倖存的地球人。自此,一趟荒謬的星際旅程就此展開。
  • 「核末日食譜」:蘑菇和海藻是最佳的核災難食物
    沒有陽光照射,饑荒會蔓延全球,人類將如何生存呢?一種「災難食譜」,可以在世界末日來臨之際拯救人類。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密切關注印度和巴基斯坦動態,因為這兩個國家正在不斷地擴大軍事核武器力量。一份研究報告預測稱,未來某些國家很可能爆發全面核戰爭,可能引爆250枚10萬噸級當量核彈,每枚核彈的當量都是當年投放在日本廣島「小男孩」原子彈6倍以上。
  • 太空漫遊者特斯拉:一輛遵守《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搖滾跑車
    特斯拉跑車的內部屏幕上寫著「Don’t Panic」(不要恐慌),它來源於系列科幻小說《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它被西方科幻迷譽為「科幻聖經」。在這部由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創作的科幻小說中,主人公在地球毀滅後與身為外星人的朋友一同踏上太空之旅,能夠幫助他們的只有一本名為《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書,封面上用大而友善的字母寫著的正是這句忠告:「Don’t Panic」(不要恐慌)。這簡短的一句忠告,需要離開家園、探索未知的太空漫遊者銘記始終。
  • 這裡有一篇乾貨寫作指南請收好!
    今日看點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者是想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的小夥伴來說,如何寫好一篇學術論文是困擾很多學子的一個實際問題。近日,中傳文產雲書院邀請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教授宋朝麗老師做客直播間,她從自己的寫作經歷出發,詳細介紹一篇優秀論文的誕生過程。乾貨滿滿,不容錯過!
  • 什麼材料的毛巾好 毛巾材料介紹
    什麼材料的毛巾好 毛巾材料介紹 2017-05-31 10:24:36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材料的毛巾好?
  • 珊瑚魚裡的貴公子——毛巾神仙魚
    在野外,毛巾是一種隱居而害羞的魚,喜歡靠近洞穴和縫隙,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尤其是海綿和海鞘等。如何挑選毛巾神仙魚嘗試找到一個健康的幼魚(8-10CM,能在背鰭上看到它的眼點)。幼魚比成年魚更容易適應環境。避免魚太小或太瘦,因為它們在隔離檢疫期間更難開口。成年魚在過渡期也比較難配合你的訓餌,主動食用你已準備好的食物,或者會出現其它侵略行為。
  • 不知道怎麼選毛巾?看看這個比普通毛巾好用太多,Q彈柔軟吸水強
    大家好,我是所長,是整天買各種新奇好物找小雷做白老鼠的硬核剁手黨。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思維差異有多大?就拿一件日常小事來講好了。女生天生心思細膩,對待事情規整有序。洗臉有專用的洗臉巾,洗澡有浴巾,洗澡有擦腳巾,以及幹法巾等等。
  • 洗臉巾和毛巾的區別 毛巾好還是一次性洗臉巾好
    洗臉巾和毛巾的區別 毛巾好還是一次性洗臉巾好 2019-08-20 10:18:09 來源:全球紡織網 洗臉巾和毛巾的區別,毛巾好還是一次性洗臉巾好
  • 《銀河系漫遊指南》40 周年,BBC 又錄了一版廣播劇
    「不要恐慌。」這行出現在《銀河系漫遊指南》封面上的大字,最初是以聲音的形式被觀眾熟知的。很快,它也將以聲音的形式再被我們聽到一次。2018 年,為紀念廣播劇《銀河系漫遊指南》播出 40 周年,BBC 決定邀請原版人馬重新錄製了一版新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廣播劇。在廣播和電視版本中扮演 Arthur Dent 的西蒙·瓊斯也將以聲音再次出鏡。
  • 家裡的舊毛巾千萬不要隨便扔,這樣改造一下,既省錢又實用!
    大家千萬小心,不要把熱水袋貼近皮膚,不然會被燙傷的喲!舊毛巾就可以為保護我們不被燙傷。毛巾的中空縫隙可以有效地分散熱量,讓熱水袋的溫度沒有那麼的高,自然就會減少燙傷了。用舊毛巾做熱水袋套的方法也很簡單,將毛巾包裹住熱水袋,然後剪去多餘的部分,沿著熱水袋邊緣縫合,留下中間熱水袋口的一個小孔就可以啦!
  • 科普不要人為的製造恐慌:談談氨甲環酸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也有個別的醫療同行,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不夠慎重,在對相關專業知識了解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發表了一些不夠專業的言論,人為的增加了恐慌。比如有些醫生宣稱:牙膏內添加氨甲環酸,會導致牙膏使用者有患血栓風險,等等。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還有醫生大v則宣稱:牙膏裡氨甲環酸那點量根本起不到止血作用,加和不加根本沒區別。
  • 克蘇魯世界生存指南
    Cm生存指南調查員篇:一、生存謹慎對未知事物的謹慎是你成功存活的重要因素,那些看到什麼都要上去動一動的熊孩子早已成了一灘不可名狀的東西,當你發現盒子中裝著三八面體的時候你不要關上蓋子也不要送去失物招領,而是應該點上一圈蠟燭然後有多遠跑多遠。畢竟,有句話說得好
  • 這裡有一份喪屍樂園生存指南
    到了第二部裡,喪屍們進化得更完整了,以前那種智能低下、行動緩慢的喪屍有了更多分類:最低級的「荷馬」、有智慧的「霍金」、行動敏捷的「忍者」,以及最高級的「終結者T-800」。《喪屍樂園2》的主角四人組怎麼樣才能在喪屍的包圍圈裡活下來,不被人家咬上一口,好像變更難了。不過,續作的主角四人組倒還是一樣的搞怪逗趣,一路上打喪屍、談戀愛都沒少。
  • 毛巾32股是什麼意思 毛巾32股的質量好嗎
    毛巾32股是什麼意思 毛巾32股的質量好嗎 2019-07-04 15:32:58 來源:全球紡織網 毛巾32股是什麼意思?毛巾32股的質量好嗎?
  • 美國超級日全食即將 這裡有一份觀看拍攝指南
    如果你現在仍不清楚此次超級日全食,那不要錯過這份日食觀看、拍攝指南。如果你想知道日全食帶中某一位置日全食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可以。若是說2016年裡11年一遇極光大潮已是難得的天文現象,那美國超級日全食簡直是拼盡美國人民的RP值、天佑川皇,這是99年來第一個橫跨美國全境的日全食。同時日全食出現時機非常好,夏季雷雨即將結束並轉為南下,北美季風(亞利桑那季風)暫停,容易產生風暴的高速氣流還沒從加拿大南下,迎接日全食是少雲、乾燥的天氣,非常適合觀看日全食。
  • 這裡有你不容錯過的末日生存遊戲!
    這裡主要介紹《求生之路2》四人合作扮演求生者,在沿途打敗喪屍前往安全室直到救援的到來。遊戲模式分為:戰役模式PVE刷圖,對抗模式4人4鬼相互對抗阻止對方達成目的,生存模式計時生存賽活下來才是贏家,前三者是第一代延續下來的舊模式,後來還有清道夫、寫實、突變模式。果妹個人比較推薦多人組隊玩,一起開黑刷喪屍特別爽!
  • 無捻毛巾和割絨毛巾有什麼區別
    無捻毛巾和割絨毛巾有什麼區別 2017-08-10 10:10:17 來源:全球紡織網 無捻毛巾和割絨毛巾有什麼區別?割絨毛巾更舒適更柔軟。
  • 小小一條毛巾,每天握握就能降血壓?|降血壓|高血壓|毛巾|手握|血管...
    :手握毛巾可以降血壓嗎?和問題一起出現的還有一篇介紹「握毛巾降血壓」的文章,文章提到「握緊-放鬆」的毛巾動作可以產出大量一氧化氮,從而讓血管擴張,起到降低血壓的效果。一條毛巾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流傳文章提到的「手握毛巾降血壓」出自日本NHK健康節目《老師沒教的事》,日本大學醫學部綜合健診中心教授久代登志男進行專業指導[1]。
  • 科研小萌新之——實驗室必備「生存指南」
    當你在實驗室裡做著實驗唱著歌,忽然這裡發生一下爆炸,那裡點燃幾個儀器,再飛濺出一些腐蝕有毒的液體,那後果可是相當的嚴重。以上情景可不都是學霸姐姐的腦補,隨便搜一下,就有很多類似的觸目驚心的新聞: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某實驗室爆炸,3名學生死亡。2018年11月,南京中醫藥大學某實驗室發生爆炸,當時身處實驗室內的多名師生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