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

2020-08-14 光明網

中新網8月14日電 綜合報導,全球變暖趨勢不斷發展,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年裡,可能已經減少多達一半以上。

據報導,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最高大的山脈,其中的庫克山海拔約3724米。因為有高山冰川等自然景觀,這裡是知名電影《魔戒》和《霍比特人》的拍攝取景地。

英國利茲大學與紐西蘭國家水與大氣研究所(NIWA)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繪製了從小冰河時代末期(大約400年前)到2019年的南阿爾卑斯冰川流失圖。

據報導,這項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的研究,利用電腦模擬、實地標記及歷史記錄來收集數據,分析了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三個時間段內的體積變化情況:小冰河期到1978年,1978年到2009年,2009年到2019年。

研究發現,自小冰河期以來,冰川流失速度已經翻了一番。考慮到各種誤差,保守估計,從小冰河期到2019年,南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有大約41%到62%的冰已消融。

研究的主要作者、利茲大學的卡裡維克博士表示,「這些發現量化了紐西蘭冰川流失的趨勢。因氣候變化以及其他影響,冰川流失變得更明顯,且流失加速的情況可能只會更糟。」

卡裡維克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南阿爾卑斯山冰川融化形成的水已經超過臨界點。未來,我們必須制定對策,以減少冰川融化後流入河流的水量,因為這會影響當地的水供應、景觀穩定性和生態系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
    因為有高山冰川等自然景觀,這裡是知名電影《魔戒》和《霍比特人》的拍攝取景地。考慮到各種誤差,保守估計,從小冰河期到2019年,南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有大約41%到62%的冰已消融。紐西蘭的冰川正在迅速的退化。
  •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圖)
    中新網8月14日電 綜合報導,全球變暖趨勢不斷發展,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年裡,可能已經減少多達一半以上。據報導,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最高大的山脈,其中的庫克山海拔約3724米。
  • 全球變暖導致紐西蘭冰川大量融化《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
    ​央視財經(記者 譚麗)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全球變暖趨勢不斷發展,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年裡,可能已經減少多達一半以上。據報導,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最高大的山脈,其中的庫克山海拔約3724米。
  •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魔戒》取景地面臨消失,網友:全球變暖很可怕
    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全球變暖趨勢不斷發展,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年裡,可能已經減少多達一半以上。紐西蘭庫克山國家公園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報導,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最高大的山脈,其中的庫克山海拔約3724米。
  • 紐西蘭冰川驟融,大量遠古「生物」重見天日,是喜?是憂?
    目前,全球變暖趨勢不斷升高,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一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400年裡,已經融減了一半以上。紐西蘭有大量冰川融化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境內最高大的山脈,最高的
  • 紐西蘭400年冰川消融,剩餘冰川活不過本世紀
    全球暖化越發嚴重,英國研究團隊發出警告,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過去400年已經失去超過一半的冰河覆蓋區!魔戒》和《霍比特人》在此取景。早在去年4月份,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稱:冰川使全球海平面在1961年至2016年之間平均上升了約
  • 紐西蘭冰川驟融,大量遠古「凍屍」重見天日,是喜?是憂?
    目前,全球變暖趨勢不斷升高,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一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400年裡,已經融減了一半以上。紐西蘭有大量冰川融化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境內最高大的山脈,最高的
  •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北極升溫正在釋放遠古生物?
    如今全世界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南北極地區產生的影響也更加的強。在8月,根據紐西蘭科學報告指出,雖然全球變暖的趨勢不斷發展,應該科學研究團隊發出警告,紐西蘭的冰川融化已經出現了「超負荷」的模式,融化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狀態。
  • 全球冰川若迅速消融,中國這些地方恐被淹沒,或許就有你在的城市
    答案顯然是不行的,然而全球變暖帶來的無疑就是冰川融化。全球冰川若迅速消融,中國這些地方恐被淹沒,或許就有你在的城市,我們都知道,全球95%以上的冰川在南北極,而如今因為氣溫升高,像是北極地區,冰川融化,大量的北極熊與其他生物失去了棲息地。
  •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現場考察發現,「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蓋「被子」為什麼會讓冰川減緩消融?給冰川蓋的「被子」到底什麼樣?「蓋被子」的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的冰川保護行動中嗎?
  • 冰川消融速度超出預計,以最壞情況做打算,我國恐有大城市被淹沒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島嶼,同時這個島嶼常年都被大量的冰雪覆蓋。而且根據目前格陵蘭島的冰川總量來看的話,和2000年每年損失的冰川數量要比增加的多了500億噸。而目前根據科學家們的推論,在2100年的時候格陵蘭島的冰川消融可能會讓地球的海平面上升10釐米到12.5釐米。
  • 為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現場考察發現,「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而且,現在地球正處於相對溫暖的間冰期,冰川的生成、堆積和侵蝕作用等都相對較弱。」王飛騰說,從1960到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整體處於消融退縮狀態,特別是自1985年以來,山地冰川消融加速。
  • 白色警鐘已敲響:冰川消融或讓古老病毒重見天日
    ​冰川消融對於整個地球影響重大,目前不斷出現冰川消融白色警鐘!消融原因是什麼?將產生哪些影響?一起來看看!01什麼是冰川消融談到冰川消融,大家會想到海平面上升,冰川正在減少。冰川消融是由冰的融化和蒸發引起冰川消耗的現象,它是冰川物質消耗的主要方式。
  • 減緩冰川消融 我國首次給冰川「蓋被子」效果顯著
    2020-10-19 14:38:4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全球大多數冰川快速消融。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尤為敏感。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
  • 冰川消融,人類環保的警鐘已經敲響!
    根據專家研究表明,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冰川正在不斷消融!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冰川面積已經減少了12442.4平方公裡,佔冰川總面積的20.6%,這說明我國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幾十年間,我國冰川整體萎縮了12442.4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20.6%。這數據著實令人心驚!大型冰川的退縮都是從小型冰川開始的,由點及面,由面連成片。
  • 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後: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近日,四川省阿壩州達古冰川風景區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科學實驗:給冰川蓋被子。科研人員用5-8毫米的土工布蓋住500平米的冰川,試圖減緩冰川消融速度。如果試驗結果理想,這項技術將成規模地推廣使用。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燃燒空前增加,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會產生溫室效應:像一個蓋子一樣阻止地球熱量向外釋放,導致地球熱量增加,全球變暖。
  • 給冰川「蓋被子」!科研人員運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
    人睡覺冷要蓋被子,可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居然說要給冰川蓋被子,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在過去幾十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大部分的冰川都在快速地消退。位於四川阿壩州的達古冰川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
  • 為減緩冰川消融,中科院科研團隊給冰川蓋上500平米「被子」
    黃仕海 攝太陽的直接輻射是引起冰川消融的主要熱源之一。王飛騰提到,由於風中常攜帶灰塵,所以冰川表面常常比較髒,而消融時雜質也會更加聚集,使得冰川表面顏色變深,從而吸收更多的太陽光熱。王飛騰帶領的團隊尋找冰川「表面最髒、消融最嚴重的地方」,給冰體蓋上一層「被子」。「被子」面積為500平方米,由十塊5米寬、10米長的白色土工布拼接而成。
  • 新疆天山一號冰川消融「加速度」 50年後可能徹底消失
    中科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站長李忠勤面色凝重。 連日來,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20多名科研人員再次登上末端海拔3800米的一號冰川,測量冰川物質平衡、厚度、溫度、運動速度和冰川末端變化數據,並採集大量樣品。 經過初步測量,一號冰川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一年間,東、西支分別退縮約7.2米和6.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