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磁共振時,身體發熱正常嗎?這5個問題,不妨順帶搞清楚

2021-01-09 家庭醫生在線網

身體有問題時通過相關檢查就能了解情況,在目前比較常見的影像檢查,有B超、CT、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很多人聽說過,但對它卻並不是了解,其實核磁共振對身體傷害並不大。但對於核磁共振的這些問題如果了解清楚,對檢查結果更好。

核磁共振檢查身體發熱是正常現象嗎?

一般這種情況是正常現象,因為在檢查的過程中通過無線射頻脈衝作用,皮膚表面的溫度會逐漸上升,甚至有人會感覺在檢查的過程中體溫上升有發熱現象,但其實這種情況屬於正常,並不會帶來影響和傷害,不用過於擔心。

關於核磁共振的哪些檢查要了解清楚?

一、檢查過程中噪音比較大?

由於核磁共振是通過運行磁場來進行檢查,在操作的過程中會讓身體接受比較大的噪音,聲音高達80分貝,因此在檢查的過程中可以提前佩戴耳塞或者使用耳機,容易受到驚嚇的人需要有心理和身體準備,或者家人陪同做此項檢查。

二、一次檢查的時間有多長?

一般一次核磁共振檢查的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但也有可能根據其他原因而延長檢查時間,所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時間因人而異。

三、檢查前感覺焦慮該怎麼辦?

有些患者在檢查的過程中或者檢查前會恐懼或者焦慮,其實在這個時候不要讓自己想過多,在檢查的過程中不要睜開眼睛,讓自己想像一些喜歡並且有趣的事情能緩解焦慮。

四、檢查前能化妝嗎?

確切來說做核磁共振檢查是不能化妝,因為化妝品中含有激素,這種物質會讓磁場發生反應導致檢查結果受影響,因此在檢查當天化妝品要避免使用。

五、身體有金屬植入物品有影響嗎?

一般有心臟起搏器、人體瓣膜、胰島素本泵等身體存在金屬物品時都不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在強大的磁鐵場下這些金屬會受到吸引導致移位引發嚴重後果,因此在身體存在金屬種植物前要告知醫生,讓醫生根據情況來決定是否可以進行。

總的來說,核磁共振在目前比較常見,但它卻是一項沒有輻射的檢查項目,對於核磁共振的這些問題要了解清楚,畢竟很多人對它不了解,也容易因為錯誤認知導致檢查發生意外,讓身體受傷害。因此了解清楚採取正確措施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也能得到最準確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搞清楚這5個問題 選購空調不是什麼難事兒
    搞清楚這5個問題 選購空調不是什麼難事兒 2018年07月30日 09:58作者:李伏勝編輯:李伏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眼下正是三伏天,
  • 做核磁共振可以帶隱形眼鏡嗎?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
    核磁共振,一項通過磁場掃描身體內部問題的檢查,在臨床上比較常用,它屬於無創檢查,也沒有輻射不會帶來傷害
  • 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這6個要點,不妨事先了解
    磁共振檢查是一項比較常見的檢查,許多人都知道,當身體的內部器官發生問題時,需要進行相關檢查以幫助查明問題。目前,常見的內臟檢查項目包括X射線、CT和磁共振檢查。人們並不陌生它們,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做磁共振之前需要注意些什麼,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吧。
  • 核磁共振、X光對孩子身體有傷害嗎?聽聽專家的解答
    醫院就診會有各種各樣的檢查,在放射科就有核磁共振、x線、CT等等,很多人會擔心做這些檢查會不會有輻射,特別是對於小朋友的健康是否有影響?核磁共振、超聲(b超)檢查是完全沒有輻射的,這兩個檢查是完全不用擔心的,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影響。
  • 核磁共振能查出什麼疾病?檢查時,要謹記這4個問題
    不過核磁共振價格相對較高,使這種方式應用量相對較少,這就使很多人對核磁共振一知半解,那麼核磁共振能查出什麼病?一起來看。核磁共振檢查範圍很廣:1.可檢查心腦血管疾病,對血管、心臟、大腦等部位成像較為清晰,可以直觀判斷這些部位病變情況。
  • 做核磁共振注意啥
    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由於其掃描速度快、組織解析度高、沒有創傷和輻射,近年來被廣泛用於對腦、肝、腎、子宮、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大血管病變的診斷。因此,「進行磁共振檢查時需要注意什麼」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先看檢查單。
  • 做核磁共振檢查不得不知這5件事
    核磁共振主要應用於腦、脊髓、心臟、血管、腹部、生殖系統、肌肉和骨骼等的檢查。在做核磁共振檢查前,最好了解以下5件事:1.檢查前應摘掉所有的飾品檢查過程中強大的磁場,會吸附所有的金屬物件,這可能會導致被檢查者受到傷害,所以在檢查前,須摘掉身體上配戴的所有首飾,包括頭部和腳上的飾品。
  • 核磁共振檢查很實用,遺憾的是,這4類人不能做,檢查時注意兩點
    核磁共振目前是比較常見的一項影像檢查,通過磁場運行掃描來了解身體實質性問題,對於大腦以及骨骼和軟組織來講,在檢查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核磁共振在檢查時會運行磁場,所以不會帶來輻射,也不會造成傷害,也正因此很多人認為身體有問題時就可以做核磁共振,卻不知以下這幾類人要避免做核磁共振,以免帶來傷害。
  • 核磁共振非常清楚,副作用又小,為什麼還要做對人體傷害的CT?
    當然我們這只是很通俗淺表的解釋一下,真正的影像學原理要比這個複雜的多,看到很多人用很專業的成像原理名詞解釋來說這個問題,那些專業的成像原理估計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聽的應該都是雲裡霧裡的吧! 既然會同時存在臨床上面的使用,那麼CT和核磁共振一定是各有優勢的。我們換一句話說CT 一定有磁共振無法替代的優勢。
  • 體溫測出來剛好37.5℃,需要去發熱門診嗎?
    A:體溫測出來剛好37.5℃ B:體溫36.5℃、10分鐘後37.5℃ C:測耳溫37.5℃、測腋下36.5℃ …… 怎麼辦?需要就醫嗎? 先別急!
  • 「提醒」為什麼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總算搞清楚了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坊間的這段對話"你知道嗎?據說,睡覺時身體抖一下,都是身體在長個兒""我有點缺鈣了,昨晚神經系統向我發送了一條抖動彈窗""大腦擔心你睡著睡著就不行了,想測試一下身體是否還活著,所以動彈一下。"
  • 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文/圖 碩寬最近一些年,中國加速引進核磁共振掃描儀,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於調整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2020年,我國超導核磁共振掃描儀保有量達到10713臺。不少人認為,核磁共振比CT清楚,是診斷疾病的「神器」,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給自己做核磁共振。本文就談談核磁共振究竟是怎麼回事。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曾光:傳染病溯源「不清楚是正常,搞清楚一定是例外」
    談及備受關注傳染病溯源問題,他直言,傳染病來源「不清楚是正常的,搞清楚一定是例外」。我是搞實戰的,從事醫學55年了,從事公共衛生41年,擔任首席專家19年。1985年時,我剛負責全國傳染病疫情報告,那時候我們的報告落後到什麼程度?難以想像。我們每個月只能看到上個月的疫情數據。開年會的時候,大家拿著算盤來開會,算上個月的疫情匯報數據。
  • 做核磁共振時,體內不能有金屬這事您知道嗎?
    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使核磁共振在臨床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做核磁共振時,醫生會提前詢問患者體內是否含有金屬支架等,這是因為金屬物品會對核磁共振設備和人體產生傷害。
  • 憑什麼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輻射太大了?
    關於核磁共振的一些澄清對於核磁共振,大家的疑問不僅僅在於家屬是否能夠陪同、是否會有輻射等,還有傳言說「放了支架,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裝了鋼釘,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孕婦、嬰幼兒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那麼,這3個說法是正確的嗎?
  • 什麼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檢查什麼
    什麼是核磁共振?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醫學影像診斷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運用更加的全面精確,安全穩定。那麼,核磁共振檢查什麼?核磁共振檢查對人體有危害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體內不能有金屬?
    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使核磁共振在臨床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做核磁共振時,醫生會提前詢問患者體內是否含有金屬支架等,這是因為金屬物品會對核磁共振設備和人體產生傷害。
  • 是身體的問題嗎?這3點因素,不妨一看
    其實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年齡階段,都是會有這種一打哈欠就流眼淚的情況,但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發生的機率比較多一些,而流眼淚主要是由眼睛裡的淚腺所分泌而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的眼睛一直保持一這種溼潤的狀態,就不會讓我們的眼睛感覺到乾澀而不舒服,所以有著一定的保護效果。
  • 核磁共振和CT有什麼區別嗎?原理不一樣
    原標題:核磁共振和CT有什麼區別嗎?   人們很難能做到吃五穀雜糧而不生病,或者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到正規醫院去做詳細的檢查。如果我們的大腦或者是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很多醫生都會安排患者做CT或者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