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7日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新聞社國是論壇主辦的第三屆進博會「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慧醫療論壇」上表示,數位化已成為中國防疫「工具箱」裡的重要工具,但同時也需要培養更多具有「醫學偵探」能力的人。
談及備受關注傳染病溯源問題,他直言,傳染病來源「不清楚是正常的,搞清楚一定是例外」。
以下為發言實錄摘要:
今天參加這個會議,有兩個關鍵詞:智慧醫療、數位化公共衛生。
我認為公共衛生和醫療是兩回事。公共衛生側重於疾病預防和控制,醫療側重於治療。就像雄鷹的兩個翅膀,醫療和公共衛生是「兩翼齊飛」,共同達到健康的目標。
我是搞實戰的,從事醫學55年了,從事公共衛生41年,擔任首席專家19年。1985年時,我剛負責全國傳染病疫情報告,那時候我們的報告落後到什麼程度?難以想像。我們每個月只能看到上個月的疫情數據。開年會的時候,大家拿著算盤來開會,算上個月的疫情匯報數據。
非典以後,中國採用傳染病數據網絡直報,連鄉鎮衛生院都可以第一時間把報告報到國家疾控中心,他所在的省縣市都可以共享這個數據。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數位化成為防疫「工具箱」裡的工具之一。過去我們只是報發病和死亡病例數據,現在,數位化手段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危險因素,例如人的聚集、人的移動軌跡,可以發現到過高危地區的人和密切接觸者。
但是我要強調,數位化只是其中一件工具,不能代表一切。比如,公共衛生、流行病領域,還需要培養更多具有「醫學偵探」能力的人。
其他國家在數位化方面提的比我們早、比我們先進。但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為什麼中國做得好?因為中國具有舉國體制下防控傳染病的經驗,能夠很好地利用數位化。
大家都非常關心的溯源問題,到底第一病例是從哪來的?
傳染病是從哪來的,不清楚是正常的,搞清楚一定是例外。因為傳染病是自然界中演化而來的,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動物,只有它演變得越來越強,最後侵犯到人類,在人類中傳播起來,我們才發現它,這時候你才想到回顧它的歷史。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朱曉穎
責編: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