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回應「武漢8人被約談」:他們是可敬的

2021-01-10 觀察者網

29日晚,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與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對話,解答如何打贏這場病毒「殲滅戰」。

胡錫進:如何看待疫情拐點將要出現這一觀點?

曾光:我覺得這個判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高級別專家組提了兩個建議,一個建議把乙類傳染病列為甲類管理,武漢人不出去,外地人不進來。14天最長潛伏期,6天就有所變化了,過後幾天還要有變化,這個變化對全國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我們戰場分兩部分,一個是武漢以外,一個是武漢和湖北省。所以我想我們這個拐點的出現,就是武漢人的貢獻

曾光:意味著武漢輸出病例降低到最低,甚至降低到零。我覺得大概這麼說到正月十五,應該看到明顯的成效。現在是一個時機,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漢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我覺得應該有決心也有這個能力加以控制了。

胡錫進:網際網路上很多人都在議論,認為武漢的前期這個疫情通報晚了,行動採取的慢了,大家對此有些說法有些抱怨,您對此怎麼看?


曾光:第一個我能理解網友們的想法,但是包括我在內,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都是日新月異的,它不暴露出來你怎麼判斷呢?我兩次去武漢感覺就不一樣,我們只能根據他的表現我們來做出推斷。對它傳播力大小,我覺得這是科學認識的問題。

胡錫進: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有8名武漢市民他們當時就預警說,武漢出現了新的SARS,專家組當時知道這件事嗎?

疫情初期8武漢市民稱「出現SARS」被約談,曾光表示:這8個人是可敬的,我們事後評論,可以給他們很高的評價;他們是事前諸葛亮,但是科學講究相信證據,做出判斷得拿出依據。

曾光:與時俱進,根據病毒發展我們不斷調整我們認識,我們也不斷否定自己,我覺得這是個真實的過程。我覺得對我們來講的話呢,如果都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胡錫進:現在春運第二波很快就要到了,會有很多人乘上火車、飛機飛往全國各地,會不會出現第二波的疾病的爆發?

曾光:我們公共衛生工作就是這樣,不是在一個理想狀態下做的。公共衛生就要兼顧到社會客觀正常運轉,只要是我們要做最大程度上防範,及時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我覺得就是在動態中解決問題,而不是在理想的靜態中解決問題,那是不現實的,那不是公共衛生,公共衛生向來都是社會的。

胡錫進:大家坐火車、坐飛機回到工作地點該怎麼防護呢?發現疑似高燒病例,我車上有一個人,我坐在車上感染的概率有多高呢?

曾光: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規定,坐飛機是前三排後三排作為密切接觸者。不要過度反應,過度反應還有很多表現,比如聽說臨床大夫被感染,護目鏡應該給醫務人員的,老百姓沒必要戴護目鏡

曾光:我們流感大流行的時候,20%到30%得流感,因為是流感大家年年都來,大家就不覺得那麼恐怖了,所以大家現在就把它當成一種新的傳染病有一種恐懼感,人家問我怎麼看傳染病,現在要加緊防治。現在感染的話很多都是輕症病例,在武漢以外城市的發現有病例不是那麼重,SARS幾乎沒有什麼輕症病例,並沒有隱性感染的,潛伏期沒有傳染性所以這是我們不怕別人強大,我們最後圍殲它。

曾光:我們防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是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能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是他是傳染源。所以我們現在診斷標準全都變了,將來診斷標準又新增加的聚集性病例,我們診療方案診療標準已經第四稿了,說明什麼?病情變化的快,我們只在適應,只在跟著它賽跑。我確實覺得是這個認識問題不但得認識還得加緊認識,認識完了還不行,還得轉換成新一版的診療方案。

曾光:病整個弄清楚以後,其實沒有必要那麼恐懼,昨天一天出現26例死亡病例,其中有25例是在湖北省,只有1例在湖北以外,說明了什麼?我們就怕準備不足,我們不怕病例多我們讓它慢慢的出現,緩慢的均勻的出現對我們好防治,我們救治力量也足。甚至武漢可以不要外援,自己可能就能解決,但是大量病人集中出現了,如果你救治力量不足,搶救力量不足,隔離的措施不得利,就會造成疾病的倍增,就會造成現在的情況。

曾光:其他省要要爭取打個殲滅戰,武漢打個反擊戰。我的道理不是書本上的,不是模型推論的,我們是實戰經驗。

胡錫進:如果現在發現自己發熱是立刻去醫院還是先在家裡待著?

曾光:我覺得武漢現在在調整,把這重心下到社區去,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對的,不要都到三甲醫院去,門診進不去大家人山人海的,大家怨聲載道。

胡錫進:如果在北京上海江蘇不是在武漢,一個人發現自己發熱了,這個時候他是去醫院好還是不去醫院好?

曾光:我覺得還是去醫院。因為在那兒都是病情初期,介紹流行病學史,我到底跟發熱病人接觸了沒有,我去過武漢沒有,去過湖北沒有,有來的去過武漢的人和我接觸沒有,這個接觸史還是很重要的,完了再說病。

胡錫進:現在你覺著我們大家去超市買菜買吃的,到商場去一趟以及坐地鐵是安全的嗎?

曾光:我覺得在北京還應該是安全的,公共衛生沒有絕對安全的,在北京戴口罩也不光是防新型冠狀病毒,你也防流感。戴口罩起兩個作用,一個確實有防範的作用,第二也有安定心理的作用。醫院應該綜合考慮,防病的基礎上,日常工作要做好不能放鬆。

胡錫進:非疫區來的其他地方到北京他們需要自我隔離嗎?

曾光:我覺得現在還沒看到有這種必要,我只代表我個人意見。不能完全封閉了,那種封閉我覺得是過度反應,傳染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損失不但是疾病的病死損失,也包括兩種損失,一種損失就是恐懼造成的,一種就是過度反應造成的,你這部分我們應該是可控的,不應該隨大流。

相關焦點

  • 我國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獲「吳楊獎」特殊貢獻獎,他這樣說
    55年醫學經歷,41年公共衛生職業生涯;從SARS暴發到新冠病毒猖獗流行,在重重迷霧中率隊調查,在關鍵時刻提出對策建議,在實戰中培訓現場流行病學隊伍……在今天舉行的吳階平—保羅 · 楊森醫學藥學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這位「超期服役」的老疾控人榮獲「吳楊獎」特殊貢獻獎。
  • 中國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來肥做學術報告
    有獎評新聞   安徽市場報1月23日訊 1月2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應邀在合肥為市縣區四大班子領導及市直各部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做學術報告
  • 曾光:疫情發生時專家組去武漢時,沒見到省市主要負責人
    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間,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對於封城這一決策,曾光教授表示,封城的決定不是某個人提出的,是專家組共同討論的結果,對於封城,專家組的觀點是一致的,包括鍾南山院士在發布會上的結論,也是代表專家組的意見。曾光教授表示,應對冠狀病毒,國內有三次經驗,一次是2003年的SARS之戰,一次是2009年的甲流,再就是這次的新冠病毒。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疫情發生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
    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間,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對於封城這一決策,曾光教授表示,封城的決定不是某個人提出的,是專家組共同討論的結果,對於封城,專家組的觀點是一致的,包括鍾南山院士在發布會上的結論,也是代表專家組的意見。曾光教授表示,應對冠狀病毒,國內有三次經驗,一次是2003年的SARS之戰,一次是2009年的甲流,再就是這次的新冠病毒。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
    10月20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並以「新冠肺炎防控與公共衛生改革」為題,為南開大學師生解析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原因,分享了他對我國公共衛生改革的諸多思考。     南開大學副校長王磊出席報告會並向曾光致送了「南開公共衛生講堂紀念證書」。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應該是哺乳動物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月22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應該是哺乳動物,不是禽類」。而針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出現的「社區傳播」,他認為,「出現第三代、第四代傳播者,都有可能。」
  • 曾光:當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省市主要領導,是遺憾
    2020.03.24 17:11【曾光:當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省市主要領導,是遺憾】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
  • 武漢「解封」後會出現病毒擴散嗎?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回應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當時參與建議了武漢的封城舉措。在這個英雄城市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後,曾光教授如今又見證武漢「解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很有感觸地說,「武漢的封城、『解封』,不管對武漢這個城市,還是對於其他地區來說,都可以說是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 衛健委高級專家曾光:返程人口流動將衝擊疫情發展
    新京報訊(記者 倪兆中 楊峰 蔣鵬峰 實習生 關可馨)2月21日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地人員返城、流動,將對疫情的發展形成巨大的衝擊,他預測湖北省外的確診病例可能再上升。2月21日晚,曾光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預測湖北省外的確診病例還可能再上升。
  • 衛健委專家曾光科普直播:「感染病例上升勢頭很快會逆轉」
    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抖音、今日頭條上進行了首場直播,分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併科普相關防疫知識。超過30萬人觀看了這場直播,相關短視頻內容在抖音播放量超過1600萬次。
  • 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至於為什麼首先在武漢率先發現了疫情?
  • 曾光:今天報出來,我認為是好事
    曾光:我這樣看,首先全國疫情分成兩個戰場,一個是湖北以外各省市,這個戰場甚至說可以延伸到國外,另一個是武漢,這兩個戰場的形勢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先看一個流行病學上的係數,武漢這個係數甚至大於6。什麼概念呢?這個係數為2,就是1個人傳2個人,2個人傳4個人,4個人傳8個人。係數為5,1個人傳5個人,5個傳25個…125個,是這樣傳播的。
  • 獨家| 武漢封城建議者:向武漢人民致敬,向援助武漢的人致敬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鳳凰網財經連線中回憶起武漢封城,當時高級別專家組是1月18號到的武漢,1月19號研判疫情,那時武漢的病人據統計不到300人,但是如果經歷春運,500萬人離開武漢,情況會非常危急。對於武漢封城的決定,曾光向鳳凰網財經透露,當武漢疫情爆發時,自己首先提出了封城的建議,隨後專家組經過討論達成一致。
  • 中疾控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
  • 曾光:武漢的戰役是在敵我界限不清的前提下開始的
    「如果疫情拐點出現,武漢人有很大的貢獻」4個月前,《環球人物》記者曾採訪曾光,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作為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曾光喜歡用打仗來形容自己和流行病的每一次交手,他說自己是個「老戰士」,無論何時都得繃緊一根弦。
  • 曾光訪談:健康人攜帶H7N9病毒的科學價值
    《北京日報》採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談健康人攜帶H7N9病毒的科學價值。  問:北京發現了健康攜帶者,有什麼意義?  曾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北京市發現首例健康人攜帶病毒,對病毒研究是新的進展,不僅對北京,對全國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新病毒的自然史、將來的防控措施都有價值。  健康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對於流行病學調查意義重大。健康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提示未來防疫舉措的方向。
  • 曾光:這既是「天災」,又是「人禍」
    從全球新冠變化趨勢來看,北京時間2020年3月6日全球確診病例數超過10萬,從10萬增長到100萬(2020年4月3日)用時28天;100萬到200萬(2020年4月15日)耗時12天,200萬到300萬(2020年4月28日)13天;接下來從300萬到400萬(2020年5月9日),400萬到500萬(5月20日),都僅僅相隔12天;但從500萬到900萬,平均每百萬增長只用時8天;
  • 衛健委流行病專家曾光解讀疫情反彈:再停止春運是因噎廢食
    出品|鳳凰網財經《封面》採訪嘉賓:曾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記者|陳琳 製片人|武辰 宣發統籌|葛瑤文|朱揚新年將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持續蔓延一年之久且仍在肆虐。
  • 曾光談喀什疫情:需要儘快完成流行病學調查才能看清疫情走勢
    中新社記者採訪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對此進行解讀。【解說】曾光指出,此次疫情與過去幾次疫情有一些不同之處,首先它發生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其次,出現大量無症狀感染者,但卻沒有一例確診病例,這都需要後續進行大量調查研究。
  • ...揚州大講壇」開講——首講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
    首場講座邀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以《新冠防控新常態與公共衛生改革》為題開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鍇竑,副市長宮文飛、餘珽,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鳳才等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