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應該是哺乳動物

2021-01-10 騰訊網

曾光表示,「海鮮市場裡存在違法販賣野生動物,但是一封閉市場,這些人把這些動物都拿跑了,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證據,到底是哪種動物?」但他透露,目前的判斷,「應該是哺乳動物,不是禽類。」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1月22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應該是哺乳動物,不是禽類」。而針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出現的「社區傳播」,他認為,「出現第三代、第四代傳播者,都有可能。」

國家衛健委1月22日通報,截至1月21日24時,收到國內13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40例,其中湖北省375例。死亡9例,均來自湖北。目前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197人,已解除醫學觀察765人,尚有1394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1月22日晚,湖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截至當日20點,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444例,17人死亡。其中,22日0點到20點,湖北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感染病例69例,武漢新增62例,死亡8例。

公開信息顯示,1946年出生的曾光,從上世紀80年代起,長期從事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對策研究。在2003年「非典」防控中,曾作為衛生部流行病學專家組組長赴廣東一線醫院調研,並以國務院「非典」督導組成員的身份參與北京聯合指揮部的防治工作,提出了關閉北京人民醫院等多項重要建議,被政府採納。

2003年4月28日,「非典」尚在十分嚴重的階段,曾光走進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做「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學防治「的講座。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公共衛生專家給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做講座。

2020年1月19日,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與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等一行人赴武漢實地考察疫情。

1月22日晚,曾光在工作間隙接受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他用沙啞的嗓音對記者表示「非常忙」,但仍然耐心回應了諸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關於當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通報表示,「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市衛健委接到報告後,立即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的病例搜索和回顧性調查。目前已發現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嚴重,其餘病例病情穩定可控。」

1月12日,武漢市衛健委在通報中首次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1月20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1月18日至19日,兩天內新增病例77例。在此之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人數上升速度明顯加快,除武漢外,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陸續出現確診病例。

曾光對封面新聞記者表示,近期確認人數的上升速度明顯加快,是因為「人和病毒鬥爭過程中,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他介紹說,一開始,新型冠狀病毒是環境傳播人的,人與人的傳播不是主要的方式。人類被傳播之後,再傳播的能力不太強,「現在是逐漸在增強。」

曾光強調,增強的一個原因是春運。「對它(病毒傳播)的影響很大。因為(防控)不單純是一個獨立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比較容易實現傳播。」

1月20日,在國家衛健委組織的高級別專家組媒體會上,曾光曾給出建議,「我們希望人群現在能不到武漢去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他還表示,「我自己覺得對武漢市來講,這個傳播進入了一種社區傳播的早期。別看100多例,相對於武漢1000多萬人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需要高度警惕。」

在1月22日國新辦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也表示,「專家研判認為,病例主要與武漢相關,已出現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

曾光解釋說,比如「在家庭內傳播、在機關單位傳播、在工廠傳播等,合起來叫社區傳播」,可以理解為「可持續傳播」。而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傳播者)都有可能。」 他同時強調,上述情況,「只限於武漢」。

曾光回憶,1月19日武漢之行中,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親自帶隊去溯源」。在1月22日國新辦發布會上,高福表示,「從現在來看,它(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就是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

曾光對封面新聞記者表示,這一結論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得出的。他透露,「海鮮市場裡存在違法販賣野生動物,但是一封閉市場,這些人把這些動物都拿跑了,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證據,到底是哪種動物?」但曾光透露,目前的判斷,「應該是哺乳動物,不是禽類。」

在1月20日的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媒體會上,鍾南山院士表示,「證實了有人傳人的傳染,也證實了有醫務人員的感染。 」

關於醫務人員感染,1月22日,武漢市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發生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為交叉感染。「是在腦神經外科的一個病人,而不是在傳染科。因為腦神經外科忽視了這位病人入院前有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做完手術後,病人出現發燒,1個醫生、13個護士被感染了。」

曾光表示,僅從對醫護人員的防護來看,現在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進步很大」。

談到醫務人員被感染,他還進一步指出,「這是一起偶然事件」,因為「過去都是在搶救過程中發生對醫務人員的感染。」而此次情況不同,「一個病人被感染之後,沒有發現被感染。換句話說,在潛伏期沒有表現出這些肺炎的症狀,手術之後才表現出來。醫務人員可能對他缺乏警惕,因為手術後病人也可能發熱,是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情況下(發生的)。」

曾光還特別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伏期為4至10天,平均潛伏期為7天。這起醫務人員感染表明,「在病人就診時,一定要高度注意,不論哪科就診,都要儘量問清楚他的接觸史。比如在我們這裡,就會問有沒有武漢的停留史?」

相關焦點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疫情發生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
    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間,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對於封城這一決策,曾光教授表示,封城的決定不是某個人提出的,是專家組共同討論的結果,對於封城,專家組的觀點是一致的,包括鍾南山院士在發布會上的結論,也是代表專家組的意見。曾光教授表示,應對冠狀病毒,國內有三次經驗,一次是2003年的SARS之戰,一次是2009年的甲流,再就是這次的新冠病毒。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秋冬季疫情不會捲土重來
    昨天,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他表示,局部地區疫情反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只是「火星」,不會出現疫情在全國大面積反彈的情況。並且,對於治癒出院後「返陽」的患者也不必過於擔憂,因為這類患者的傳染性很低。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春節可放心返鄉 過年少聚集少串門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12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9例,本土病例5例。如何看待近期我國局部地區疫情出現小幅反彈的情況?明年春節假期人們還能否返鄉過年?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記者昨日在京對話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春節可放心返鄉過年但少聚集少串門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12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9例(上海10例,北京2例,四川2例,黑龍江1例,江蘇1例,山東1例,廣東1例,雲南1例),本土病例5例(黑龍江4例,四川1例)。其中,新增吐魯番市高昌區無症狀感染者4例。如何看待近期全國局部地區疫情出現小幅反彈的情況?今年春節期間我們還能不能安全地返鄉過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浙江的P3...
    文 / Sarah2020-02-03 12:09:21來源:FX168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浙江的P3是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在P3已經分離到8株病毒,其中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現在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防控?會否重複SARS疫情?鍾南山:呈現人傳人特點
    1月20日下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防控情況,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高福、李蘭娟、袁國勇、曾光等就公眾關心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疫情發展到什麼階段?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預計疫情2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金 喆 每經編輯:陳俊傑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到訪武漢後宣布: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最近兩天,鍾南山接連發布專家組的研究進展。2月11日,鍾南山在接受路透社長達90分鐘的採訪中表示,中國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望很快減緩,預計峰值會在2月中下旬出現,疫情可能會在4月份結束。當天晚上,鍾南山團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的文字材料也指出,研究顯示所有患者潛伏期的中位數是4天。
  • 曾光:當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省市主要領導,是遺憾
    2020.03.24 17:11【曾光:當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省市主要領導,是遺憾】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
  • 衛健委專家曾光科普直播:「感染病例上升勢頭很快會逆轉」
    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抖音、今日頭條上進行了首場直播,分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併科普相關防疫知識。超過30萬人觀看了這場直播,相關短視頻內容在抖音播放量超過1600萬次。
  • 曾光:疫情發生時專家組去武漢時,沒見到省市主要負責人
    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間,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對於封城這一決策,曾光教授表示,封城的決定不是某個人提出的,是專家組共同討論的結果,對於封城,專家組的觀點是一致的,包括鍾南山院士在發布會上的結論,也是代表專家組的意見。曾光教授表示,應對冠狀病毒,國內有三次經驗,一次是2003年的SARS之戰,一次是2009年的甲流,再就是這次的新冠病毒。
  • 國家衛健委專家曾光:高度懷疑「鑽石公主號」郵輪是氣溶膠傳播
    2月1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發文解讀《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其中提到關於氣溶膠傳播的修正,很可能是來自日本「鑽石公主號」。
  • 鍾南山:新型冠狀病毒正在爬坡,但傳染性沒有SARS那麼強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1月20日下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防控情況,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高福、李蘭娟、袁國勇、曾光等就公眾關心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我國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獲「吳楊獎」特殊貢獻獎,他這樣說
    「可以說是臨時參戰,國家緊急需要我,我覺得義無反顧,就算是退休的老將也得出馬。」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曾光這樣說。在疫情期間,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頻頻在媒體發聲,也因此進入公眾視線。「武漢『解封』後病毒會擴散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方案第六版及時出來了……請大家關注以下三點……」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74歲的曾光還開通了個人微博,幫助人們答疑解惑。
  • 新型冠狀病毒確定人傳人,在家在外我們如何保護自己?
    圖源央視新聞  1月20日晚上,在《央視新聞》的《新聞1+1》欄目中,主持人白巖松連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表示,該病從發病到目前為止還不到一個月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已經完成了分離病毒,確定病毒類型
  • 曾光:國外真的在群體免疫嗎?中國的防疫會陷入被動嗎?
    群體免疫就是一個理論,轉化成實踐是行不通的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在做客中新網直播時說,群體免疫的觀點是一種理論,當這種理論化成實踐的時候是非常可怕的。群體免疫說白了就是讓病毒傳播吧,最後70%、80%的人都得過了就安全了,疫苗也不用打了。
  • 曾光:武漢的戰役是在敵我界限不清的前提下開始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後,曾光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頻繁在媒體發聲,成為熱點人物。74歲的他還開通了微博,為公眾釋疑解惑。1月31日,《環球人物》記者就此次疫情採訪了曾光。
  • 智地有聲:曾光|從SARS到新冠,我國疫情防控優勢在哪裡?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出席「2020新華網思客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網發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是百年不遇的大事件,它已經超出部門的應對能力了,關鍵在於中國的舉國體制應對。
  • 衛健委高級專家曾光:美國希望新冠肺炎向流感的方向發展
    在直播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談到了中美之間防控疫情的差異,並闡述了其對海外及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美國是否找到一條適合於他們的路,現在還不好說。畢竟新型冠狀病毒不是流感,美國有全世界最強大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他們在世界公共衛生領域長期處於引導的地位,有很多優秀的專家,他們的經驗也很豐富。」
  • 曾光:疫情第二階段或持續1~2年甚至更長,或需要重視公共衛生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19日在人民政協報主辦的一場主題座談會上表示,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中國現在出現疫情頻發和多發的情況,疫情第二階段可能會持續1~2年甚至更長。
  • 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究竟是哪種野味帶來的災難?
    導讀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戰役裡,醫者逆行堅守,科學也在前行溯源。1 月 20 日,鍾南山院士指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具體是什麼動物,還不清楚。1 月 21 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幾個研究機構在線發表論文,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