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由於其掃描速度快、組織解析度高、沒有創傷和輻射,近年來被廣泛用於對腦、肝、腎、子宮、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大血管病變的診斷。因此,「進行磁共振檢查時需要注意什麼」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先看檢查單。如果檢查項目包含「增強」「弓上血管CE-MRA」「灌注成像」「PWI」等字樣,則表明在檢查時需注入造影劑,需要先到放射科注射室打好留置針再進行檢查。若同時需要做MRI和CT檢查,且MRI為「增強」掃描,要先做CT。
再查著裝配飾。無論檢查哪個部位,患者都不要化妝、佩戴飾品,有紋身者需提前告知醫生。這是因為磁共振檢查會使患者體表溫度升高,紋身中的顏料溫度升高可能灼傷皮膚,如檢查時,皮膚有刺激感,需馬上停止。
檢查頭頸部者,要摘掉假髮、帶磁性的發箍及發卡,女性患者需脫掉帶鐵磁性物體的內衣;能取的假牙必須提前取掉,若不能取,則先嘗試檢查,檢查技師將根據圖像質量判斷能否繼續檢查。
檢查胸、腹部者,要提前脫掉帶有鐵磁性物體的內衣、塑形褲及帶有金屬拉鏈的衣裙;有些患者術後留置的造瘻袋封口可能為金屬,也需提前摘去;若檢查肝膽胰等上腹部,之前需禁食禁水6小時。
三種情況要叫停。在檢查時,機器會發出較大的噪聲,若遇到異常或緊急情況,可通過大幅度擺手、按緊急按鈕等方式提示技師。隨著磁共振檢查時間的延長,患者可能會感覺發熱,甚至出汗,這都是正常現象,若感覺局部明顯發熱、灼痛,為避免灼傷,需及時示意。注入造影劑時患者可能會有輕微脹痛、涼意,但若感覺強烈,則可能是造影劑滲漏。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情況也要及時示意。
做完增強等半小時。做增強核磁共振的患者,要在檢查後休息半小時,確認沒有頭暈、噁心、呼吸困難、皮疹等不適後,方可拔針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