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也需要做核磁共振?有什麼意義呢?醫生是這樣說的

2021-01-12 網易

2021-01-08 14:20:06 來源: 養了個生

舉報

  影像檢查在目前很少見,大多數人在出現身體器官問題時通過掃描就可以判斷疾病。而在眾多的影像檢查當中,核磁共振是常見的一種,說起核磁共振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它主要是通過發射電波到身體內和輕質子產生信號,再通過電腦將這些信號處理轉化為圖像,使圖像清晰顯現出來,從而讓醫生判斷疾病。由於此項檢查對於身體內部實質性器官掃描非常準確,很多人懷疑自己存在腫瘤也需要做此項檢查。其實腫瘤患者是否需要做的磁共振因情況而異。

  

  腫瘤患者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

  當患者出現頭痛胸悶等疾病時,醫生一般會讓其先進行CT,在掃描CT後如果發現有異常病變,初步顯現出病變的輪廓壞死出血等情況,這時如果想做進一步檢查來明確疾病性質,就可以通過核磁共振掃描來更加明確判斷。

  又或者已經確定存在或者頭部轉移病灶等情況,通過核磁共振掃描也可以具體了解轉移的情況以及治療後的效果。

  

  腫瘤患者做核磁共振檢查有什麼意義?

  核磁共振通過掃描能幫助患者確診腫瘤的大小、範圍、性質,還可以顯示腫瘤的壞死程度以及血液運轉情況。另外大部分患者在初步判斷存在腫瘤時需要做活檢來具體檢查病變性質,這時做核磁共振就可以為最佳活檢部位提供依據。

  另外通過核磁共振持續觀察掃描可以讓醫生來評估身體組織,尤其是大腦對各種腫瘤治療方式的敏感性,進而制定治療方案,使治療達到效果。

  總的來說,核磁共振是繼CT之後在影像學上比較大的一個突破,它具有一些良好的特點。相對比X線以及CT它沒有輻射,對軟組織解析度較高,可以多方位多參數成像。因為腫瘤患者需要多次進行檢查來了解情況,而核磁共振就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核磁共振對於腫瘤判斷有一定作用,在懷疑自己存在腫瘤或者進行其他檢查有異常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做核磁共振檢查,但要注意並不是所有腫瘤都需要做核磁共振。而且它也有注意事項,在進行前了解清楚,在進行的過程中多加注意,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也避免傷害。

  #家庭醫生超能團##健康守護者#

  

參考資料: 《什麼情況下腫瘤需要做磁共振檢查?腫瘤醫生的答案來了》今日頭條 2020.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腫瘤患者也需要做核磁共振?有什麼意義呢?真相終於揭曉
    而在眾多的影像檢查當中,核磁共振是常見的一種,說起核磁共振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它主要是通過發射電波到身體內和輕質子產生信號,再通過電腦將這些信號處理轉化為圖像,使圖像清晰顯現出來,從而讓醫生判斷疾病。由於此項檢查對於身體內部實質性器官掃描非常準確,很多人懷疑自己存在腫瘤也需要做此項檢查。其實腫瘤患者是否需要做的磁共振因情況而異。腫瘤患者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實話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我本人也曾做過磁共振檢查,還是比較了解的,來告訴你真相。在醫院裡面做各種檢查,需要家屬陪護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兒童或者有精神異常的患者,無法自行配合檢查的。做核磁共振檢查時,為什麼醫生在外面看,而家屬卻要在醫院陪護,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這樣來解釋解釋。1、我做磁共振的體驗10+年前吧,那時候在醫學院上大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說需要幾個志願者,大概是一個臨床試驗,試驗的方法就是用針扎某個穴位,過後給做頭顱磁共振,看有什麼變化,大概是這樣子。那時候感覺新鮮啊,從沒見過,欣然報名,也沒管那麼多,想想老師總不會害我們吧。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家屬留下而醫生自己卻出去呢?
    其中,核磁共振算是被誤解最深的檢測項目了。如果是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有時候醫生會讓一些醫護人員,或者是家屬留在檢查室內陪著患者,而這個時候醫生往往會離開時檢查室,然後在工作室裡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測。於是,就有人認為醫生這樣做是很不負責任的體現,讓家屬和患者遭受輻射,自己卻離開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十分無知的。
  • 核磁共振到底輻射大不大?會不會有害健康?醫生一次說清
    最後核磁的運動偽影嚴重,也就是被檢查的人需要一動不動地躺在機器裡,否則的話會因為活動造成不真實的影響幹擾,因此對於嬰幼兒和老邁的失能老人這些沒自控能力的患者在進行檢查時多需要輔助使用鎮定劑。接下來解釋一下很多患者的疑惑:「為什麼已經拍了CT還要拍核磁共振呢?」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家屬在裡面,醫生卻出去了?
    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患者家屬在裡面陪同,而自己卻出去了呢?做檢查的時候,做核磁共振的那間屋子被厚厚的大門緊閉著,並且上面還寫著「危險」的字樣,這就讓人心生害怕了,不是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的嗎,為什麼還用那麼厚的大門擋著,上面還寫著「危險」,並且醫生自己出去,卻留患者家屬在這裡陪同呢?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另外,腫瘤的基因突變在藥物、免疫系統、內部競爭壓力等環境因素影響下,會隨機發生多種變異。因此,每個腫瘤患者的疾病都是不同的,而且,同一個腫瘤患者,其病情也會發生進展。隨著基因組學和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給精準醫療提供了工具和基礎。在腫瘤的治療中,同病異治,因病而異,才能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獲益。 4、什麼是腫瘤早篩?有什麼作用呢?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憑什麼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輻射太大了?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歷:與做其他檢查不同,當需要做核磁共振的時候,醫生會要求有人陪同。這是為什麼呢?核磁共振的儀器室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有時候要檢查的部位不同或檢查部位多,檢查時間會比較長,再加上需要保持不動,這對於一些年紀較小或者年紀較大的患者來說,可能很難堅持,因此需要家屬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 什麼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檢查什麼
    什麼是核磁共振?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醫學影像診斷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運用更加的全面精確,安全穩定。那麼,核磁共振檢查什麼?核磁共振檢查對人體有危害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核磁共振和CT有什麼區別嗎?原理不一樣
    原標題:核磁共振和CT有什麼區別嗎?   人們很難能做到吃五穀雜糧而不生病,或者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到正規醫院去做詳細的檢查。如果我們的大腦或者是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很多醫生都會安排患者做CT或者核磁共振。
  • 神經科醫生:為什麼我要你做核磁共振MRI而不是CT
    這些患者中有很多沒做過影像學檢查,或只做了一張顱腦CT或頸椎CT或腰椎CT的,經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檢檢查,為了確定或排除某些疾病,我經常開出磁共振(MRI)。對中樞神經系統多發病變,無論是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血管炎、結節病、視神經炎、淋巴瘤、膠質瘤等的診斷和鑑別診斷,MRI具有決定性意義。當MRI平掃不能清晰顯示病灶時,甚至需要增強MRI。對一些特殊部位,甚至要做局部的MRI。如視神經炎的患者要做視神經MRI、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必要時要做可清晰顯示三叉神經和血管關係的MRTA。有時候CT片子拿來了還得再做一張MRI。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惡性腫瘤的確診需要足夠充分的證據,醫生從不會僅憑臨床診斷或影像學檢查就給患者「下判決書」。 一般來講,腫瘤的診斷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分別為臨床診斷、影像診斷、手術診斷、細胞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
  • 杭州醫生做核磁共振出意外 整個人被吸到患者身上
    說到核磁共振技術,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它是一種醫學影像新技術,可以使診斷更精確有效。但是,您聽過做核磁共振檢查,人卻被吸到儀器上的事情嗎?蕭山一位王阿姨,在醫院做核磁共振時,就發生了這件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照片中的這一幕,發生在杭州蕭山區中醫院。
  • 核磁共振有輻射,不能做?醫生忠言:三類人真不適合,別自找麻煩
    核磁共振、CT和X射線作為放射科的三大法寶,很多人一聽到放射,最先就是想到輻射,但是核磁共振,一聽就是輻射比較大的,但是作為磁共振的成像方法是利用氫原子在磁場中的作用,發生共振之後產生信號經過處理之後得到的圖像,所以不是平常大家以為的輻射。而且磁共振比其他的檢查相比有很多的優勢,首先磁共振是無創檢查,也就是不需要在患者的身體增加其他的創傷,可以降低對病人的傷害。
  •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腫瘤會不治而愈,醫生說有三種可能性
    我們經常聽說這樣的事情,某某在哪個醫院診斷為癌症,醫生說已經是晚期了,沒有治療價值了,回去等死吧。患者回去以後,該吃吃, 該喝喝,沒想到活了幾十年,啥事都沒有。這種情況存在嗎?我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可以說是萬裡挑一,甚至是十萬分之一的概率。今天曾醫生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人癌症可以「不治而愈」。
  • 揭秘質子重離子醫院物理師:腫瘤患者看不見的「醫生」
    如果說質子放射方法治療腫瘤中不可或缺的硬體是質子重離子治療設備,那麼醫學物理師就是腫瘤放射治療中不可或缺的「軟體」,他們甚至從未出現在患者眼前,卻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是國內首家、全球第三家的質子重離子醫院,在這裡,「物理師」這一崗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患者如符合治療指徵,放射專科醫生、放射物理師、治療師和放射診斷專家就會共同就腫瘤的具體部位和腫瘤周圍組織結構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評估,如果物理師投了「否定票」,那麼患者就不能接受質子重離子治療。
  • 科普:X光、CT和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舉兩個例子說明一下醫生怎麼通過「黑白色差」判斷病情:一、比方說某患者小腿出現明顯骨折,那他骨折處對X光的吸收量就與周邊骨幹呈現出明顯對比,骨折處就會出現一條明顯的黑色裂痕。再者,醫生也會通過白色「畫成」的骨幹是否有異常變形做判斷。
  • 核磁共振的原理是什麼?接地氣的回答在這兒!
    上海某家醫院一個患者做核磁共振檢查時將輪椅推進去了,結果輪椅就被「強吻」了。當時新聞一出來,關於核磁共振的原理、禁忌症、注意事項等科普知識撲面而來。說實話,看了許多科普文章,小編除了了解一些注意事項,對核磁共振原理卻始終沒弄明白。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小編決定自食其力,搞清楚核磁共振的原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小編終於找到了一個特別特別接地氣的解答。
  • 核磁共振為什麼讓家屬陪同,醫生卻出去?難道是害怕輻射?
    核磁共振為什麼讓家屬陪同,醫生卻出去?難道是害怕輻射?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醫學技術也發展迅速,不需要開刀就能看清體內情況了解患者病情,藉助儀器進行觀察,利用影像學發現病灶,許多人都以為CT與核磁共振是一個檢查項目,其實不然,兩者有著明顯區別。
  • 核磁共振和CT比,有什麼區別?醫生透露:有這4個明顯「缺點」
    核磁共振和CT比,有什麼區別?醫生透露:有這4個明顯「缺點」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核磁共振和CT這兩個醫學範疇的東西,其實他倆屬於影像學檢查。其實這兩者相比,核磁共振有點多,重要的是還沒有輻射,這時候有人就會疑問,那為何還要採用CT呢?對此,小編就帶大夥來了解兩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