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家屬留下而醫生自己卻出去呢?

2021-02-12 生活小技巧小妙招

我們平時到醫院去時,常常會遇到要做一些檢測,比如:X光,CT,核磁共振等等。在很多人的眼中,X光,CT和核磁共振都屬於對身體有危害的檢測。於是,天然地會排斥這些檢測項目。其中,核磁共振算是被誤解最深的檢測項目了。如果是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有時候醫生會讓一些醫護人員,或者是家屬留在檢查室內陪著患者,而這個時候醫生往往會離開時檢查室,然後在工作室裡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測。於是,就有人認為醫生這樣做是很不負責任的體現,讓家屬和患者遭受輻射,自己卻離開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十分無知的。這是因為核磁共振檢測是需要醫生進行操作的,如果醫生不在工作室裡進行操作,這機器根本沒法自動完成檢測。

其次,醫生並沒有傷害患者家屬,核磁共振和X光、CT實際上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核磁共振並沒有會對人類造成傷害的電離輻射,那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在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了解輻射的本質說起。輻射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讓很多人天然會有一種恐懼感。如果輻射都是有害的,那生命可能不會出現,因為輻射無處不在,根本無法躲避。科學家發現:在宇宙中,凡是溫度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15度)的物體都會有輻射。而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無法達到。我們可以推導出,宇宙中任何的物體都不可能到達絕對零度,因為宇宙中任何物體都會有輻射。

舉個例子,我們人體的溫度在36~37度之間,這個溫度肯定是高於絕對零度的。因此,按照理論,人體也是有輻射的。那你可能要說了,如果人體有輻射,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呢?

物體向外輻射的其實是電磁波,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光其實就是電磁波的一部分,使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電磁波,被稱為可見光波段,它只佔電磁波整個家族的一小部分。而電磁波家族當中還有許多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波段。

人體向外輻射的電磁波屬於紅外波段,這種電磁波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如果我們能用紅外波段的探測器來探測,就能探測到人體向外輻射的電磁波,因此,人類事實上是有輻射的。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會知道,輻射是我們躲不掉的。所以,我們要正視輻射,而不是恐懼。輻射實際上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主要是粒子和高能電磁波,而非電離輻射主要是非高能電磁波。其中,電離輻射屬於對人類有害的輻射,而非電離輻射目前實驗下來的結果是主要對人類有加熱作用。

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就屬於非電離輻射,手機也屬於非電離輻射,其中手機的輻射能量要遠遠低於太陽光。電離輻射雖然對人體是有害的,但是也要看劑量。如果一次照射100msv的輻射,這裡是msv是單位,臨床上就會提高4.8%的患癌概率,如果單次照射低於100msv的輻射,在臨床上觀測不到任何提高患癌的風險。我們熟悉的CT和X光都屬於電離輻射,所以它們理論上是有危害的。那它們為什麼還要用呢?

實際上,CT和X光單次照射都遠遠低於100msv,我們可以列舉一些來看看:

胸部X光:0.2msv

頭部CT:2msv

胸部CT:8msv

腹部CT:10msv

PET-CT:30msv

所以,你看這些都是遠遠低於100msv的。不過,一般來說,如果是一個靠譜的醫生,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會去建議你做X光和CT。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的原理就是讓原子從高能級的狀態轉換為低能級的狀態,在整個過程中會發出無線電,這種無線電可以對檢查的人體部位進行繪圖。

核磁共振檢測實際上屬於非電離輻射,也就是屬於和太陽光、手機輻射一類的輻射,對人類的主要影響就是加熱作用,所以它對人類並沒有危害,也就不會危害到患者家屬的身體健康了,家屬或者醫護人員陪同一起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在使用核磁共振時,還是有一要注意的。整個檢查的過程中,利用到了磁場。因此,必須要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進行,如果不這樣操作,很多金屬部件就會在磁場作用下發生移位,比如:金屬牙齒或者起搏器。

不僅如此,如果不關門,甚至會把檢查室外的一些金屬物件也一起吸過來,那檢測設備也就廢掉了。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在工作室裡進行操作,要知道電腦的一些元器件也是金屬的。因此,操作室必須和檢測室分開,醫生也就沒有可能和患者在屋子裡進行檢測了。

相關焦點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家屬在裡面,醫生卻出去了?
    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患者家屬在裡面陪同,而自己卻出去了呢?做檢查的時候,做核磁共振的那間屋子被厚厚的大門緊閉著,並且上面還寫著「危險」的字樣,這就讓人心生害怕了,不是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的嗎,為什麼還用那麼厚的大門擋著,上面還寫著「危險」,並且醫生自己出去,卻留患者家屬在這裡陪同呢?
  • 憑什麼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輻射太大了?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歷:與做其他檢查不同,當需要做核磁共振的時候,醫生會要求有人陪同。這是為什麼呢?核磁共振的儀器室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有時候要檢查的部位不同或檢查部位多,檢查時間會比較長,再加上需要保持不動,這對於一些年紀較小或者年紀較大的患者來說,可能很難堅持,因此需要家屬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實話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我本人也曾做過磁共振檢查,還是比較了解的,來告訴你真相。在醫院裡面做各種檢查,需要家屬陪護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兒童或者有精神異常的患者,無法自行配合檢查的。做核磁共振檢查時,為什麼醫生在外面看,而家屬卻要在醫院陪護,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這樣來解釋解釋。1、我做磁共振的體驗10+年前吧,那時候在醫學院上大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說需要幾個志願者,大概是一個臨床試驗,試驗的方法就是用針扎某個穴位,過後給做頭顱磁共振,看有什麼變化,大概是這樣子。那時候感覺新鮮啊,從沒見過,欣然報名,也沒管那麼多,想想老師總不會害我們吧。
  • 核磁共振為什麼讓家屬陪同,醫生卻出去?難道是害怕輻射?
    核磁共振為什麼讓家屬陪同,醫生卻出去?難道是害怕輻射?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醫學技術也發展迅速,不需要開刀就能看清體內情況了解患者病情,藉助儀器進行觀察,利用影像學發現病灶,許多人都以為CT與核磁共振是一個檢查項目,其實不然,兩者有著明顯區別。
  • 核磁共振對人體有害嗎,為何醫生讓家屬陪同,而自己卻出去呢?
    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醫生安排好病人,準備開始時讓家屬陪同,自己卻出了核磁共振室,再想想那厚厚的電控門,很多人可能會想,難不成是因為害怕輻射?那麼為什麼還讓家屬陪同呢?實際上是我們想多了,核磁共振比起CT、X光檢查要安全得多。
  • 腫瘤患者也需要做核磁共振?有什麼意義呢?醫生是這樣說的
    而在眾多的影像檢查當中,核磁共振是常見的一種,說起核磁共振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它主要是通過發射電波到身體內和輕質子產生信號,再通過電腦將這些信號處理轉化為圖像,使圖像清晰顯現出來,從而讓醫生判斷疾病。由於此項檢查對於身體內部實質性器官掃描非常準確,很多人懷疑自己存在腫瘤也需要做此項檢查。其實腫瘤患者是否需要做的磁共振因情況而異。
  • 幽閉恐懼症,為什麼不能做核磁共振(MRI)檢查?
    今日門診遇到一名患者,說自己不敢做磁共振,已經努力嘗試過很多次,每次都是緊張、害怕到不行,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甚至還出現了小便失禁,無奈只好先暫時放棄檢查。為什麼會害怕做磁共振?難道是「磁共振恐懼症」?
  • 為什麼孕婦產檢時醫生不讓家屬陪同?不是刻意隱瞞,這3點很關鍵
    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為了確保胎寶的發育情況,以及孕媽自身健康問題,大家應該定期到醫院去做產檢。但很多孕婦會發現,在進行有些產檢項目時,醫生會拒絕家屬一起陪同。難道是要刻意隱瞞什麼嗎?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
  • 為什麼孕媽產檢時,家屬禁止入內?這些「原因」醫生不會告訴你
    很多孕媽產檢時會和老公或家人一起,但這些「家屬」往往被禁止入內,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產檢時有什麼秘密不能讓家屬知道嗎?為什麼「女的」也不讓進?等了好長時間終於排到詩妍,她正準備拉著老公一起進去,但卻被門口的護士阻攔了她們,指著門口的「家屬請勿入內」的牌子,不讓閨蜜進去。詩妍對此很不解,男的不讓進可以理解,女的為什麼也不讓進?難道這裡面真的有什麼「秘密」不能讓家屬知道?
  • 神經科醫生:為什麼我要你做核磁共振MRI而不是CT
    神經科醫生:為什麼我要你做核磁共振MRI而不是CT 趙桂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2017-02-20 11:00 來源
  • 杭州一女子做磁共振,結果把醫生嚇壞了!
    本文轉自【健康杭州】;近日,臨安區第三人民醫院,一位做核磁共振的張女士(化名)突然叫喊起來:「啊呀!我的眉毛...啊!不對,我的睫毛怎麼飛走了!」 這可把CT室的醫生嚇壞了。醫生靠近一看,機架上粘著一個像是黑色毛毛蟲一樣的物體,正是張女士的假睫毛。 可是,常規的假睫毛都是塑料的,應該不至於會被磁體吸引,那為什麼張女士的假睫毛會被吸走呢? 原來張女士是一位愛美人士,她當天用的是一種新型的美妝神器——磁睫毛。什麼是磁睫毛?
  • 核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放射科醫生告訴你真相
    在被醫生建議去做核磁共振後,有的人會糾結很久:「這東西不會有核輻射吧?」「多做幾次不會得癌吧?」對於核磁共振,大家的疑問有很多,誤解也不少。放射科專家,帶你了解真實的磁共振。誤解3:放了支架,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大量文獻和臨床實踐已證實,近5年做過血管支架手術,術後半年都可以做核磁檢查。
  • 杭州醫生做核磁共振出意外 整個人被吸到患者身上
    說到核磁共振技術,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它是一種醫學影像新技術,可以使診斷更精確有效。但是,您聽過做核磁共振檢查,人卻被吸到儀器上的事情嗎?蕭山一位王阿姨,在醫院做核磁共振時,就發生了這件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照片中的這一幕,發生在杭州蕭山區中醫院。
  • 我已經做了腦電圖,為什麼還要做核磁共振檢查呢?
    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患者和家屬的提問!就診時最重要的是向醫生詳細講述發作時的情況(利用癲癇日記規範記錄能讓醫生快速全面了解病情-有視頻資料最好),這是任何檢查都不能代替的,輔助檢查中最重要的是腦電圖。下面就講講癲癇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
  • 核磁共振到底輻射大不大?會不會有害健康?醫生一次說清
    首先說一下,這個核,是原子核的核,進一步說,是氫原子核的核,不是扔出去炸出一朵蘑菇雲的核彈的核。氫原子核成像。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裡的水分子成像。表 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做個比喻吧:核磁共振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身體,讓身體裡的水分子振動,再平靜下來,然後感受裡面的振動。和CT類似,核磁共振也是把人切成許多的薄片,然後取一片一片的薄片出來看,因為核磁的成像速度在骨科輻射檢查三兄弟中最慢,所以並不適合急診。
  • 核磁共振有輻射,不能做?醫生忠言:三類人真不適合,別自找麻煩
    其次,核磁共振速度快、清晰度高、解析度好,醫生可以更加直接的觀看到病人身體內的情況,幫助醫生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法。最後,也是最讓人誤解的地方,核磁共振是沒有輻射的,不用擔心傷害健康。那磁共振檢查的效果比較好,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做的呢?當然不是的,以下的三種人群不適合做磁共振,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 醫生,你們磁共振壞了哇,都沒喊我「屏氣、呼吸」呢?原來……
    這一次頭痛,她料到會做核磁共振,但是這次的機器有點「扯拐」。李婆婆說,機器把自己把裡送的時候,她就已經做好「吸氣、屏氣」的準備,但沒想到機器一直都沒下命令,最後醫生居然告訴自己「做完了」,還出具了報告。面對李婆婆的疑問,放射科主任付兵向她解釋,「這是我們最先進的3.0T磁共振,病人不需要屏氣機器就可做檢查的。」
  • 長沙暖心的醫生叔叔陪出生4天的寶寶做核磁共振
    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陳道朋醫生趴在狹長的核磁共振檢查床上為患兒擠壓呼吸氣囊長沙晚報通訊員 餘毅龍 攝 長沙晚報1月20日訊(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周蓉榮)早產兒要做核磁共振,醫生低頭趴在狹長的檢查床上為患兒擠壓呼吸氣囊……連日來,這張照片流傳在湖南省人民醫院醫生和病友的朋友圈中,引起強烈的共鳴。 早產兒華華(化名)出生才4天,因為患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多種疾病,無法自主呼吸,在病房需要上呼吸機。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體內不能有金屬?
    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使核磁共振在臨床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做核磁共振時,醫生會提前詢問患者體內是否含有金屬支架等,這是因為金屬物品會對核磁共振設備和人體產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