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們磁共振壞了哇,都沒喊我「屏氣、呼吸」呢?原來……

2021-01-15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56歲的李婆婆,最近老是頭痛,到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醫生開了核磁共振檢查單。讓李婆婆「氣憤」的是,她躺在核磁共振床上,直到醫生說檢查完了可以下來了,她都沒有聽到機器說「吸氣、屏氣、呼吸」,她覺得是機器壞了,可醫生卻笑著告訴她:機器沒壞,檢查也做完了!

全套生命感知系統

好處一: 病人無需再憋氣

說到這次檢查,李婆婆就覺得好笑。

李婆婆身體一向不好,經常進醫院,各種檢查如數家珍,已經久病成醫了。這一次頭痛,她料到會做核磁共振,但是這次的機器有點「扯拐」。李婆婆說,機器把自己把裡送的時候,她就已經做好「吸氣、屏氣」的準備,但沒想到機器一直都沒下命令,最後醫生居然告訴自己「做完了」,還出具了報告。

面對李婆婆的疑問,放射科主任付兵向她解釋,「這是我們最先進的3.0T磁共振,病人不需要屏氣機器就可做檢查的。」付兵說,李婆婆的疑問不是沒來由的,以前的核磁共振只有在病人閉氣不動時才能掃描成像,否則病人一動就可能出現「運動偽影」,圖像就會花。但現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剛剛投用的核磁共振,是西南地區第一臺3.0T核磁共振(VIDA),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強大的生命感知系統,更加智能化,「以前是人配合機器,現在是機器配合人。」

好處二:戴金牙不影響成像 機器能自動排除磁場幹擾

以前常有病人遇到這種情況,做了核磁共振,但成像卻出現「偽影」,就像某個部位用紙板擋住一樣看不到。醫生的解釋是,這是由磁場幹擾導致的,而磁場存在於任何地方,比如外界的桌子、椅子,也有可能是人身上戴的項鍊,亦或是人身體內不能說清的因素。而有了磁場的幹擾,圖像不清就會影響醫生的診斷,而這種情況還沒辦法解決。

但現在的這一臺核磁共振,它有著強大的抗磁場幹擾系統,能自動去除金屬偽影,幫助醫生更好地做出判斷。

好處三:自動識別人體解剖結構

付兵說,這臺核磁共振比其他核磁共振更節省醫生的體力,也更方便病人。他打個比方說,以前某個病人要做頸部掃描,醫生要幫助病人擺放體位,把頸部位置顯露在機器可視範圍內,有時體位不好擺要擺好幾次,「現在,無論病人高矮胖瘦,只需要往機器上一躺,醫生按一下鍵,機器就能自動識別檢查位置,病人滿意度大大提高。」

強大的技術支持

好處一:幫助醫生和家屬做出術前判斷

一提到做腦部手術,作為家屬都會問:醫生,有好大風險?這個風險,可能是下不來手術臺,可能是術後運動功能、語言功能等受限。醫生雖然很理解病人,但往往很難給到一個較為準確的回覆。

而現在,如果腦部腫瘤的病人在手術前接受這臺機器檢查,醫生不僅能準確判斷出腫瘤的大小、位置,還能判斷出它與運動功能區、語言功能區、感覺功能區等的關係,判斷切除腫瘤後是否會對病人的這些功能造成損害以及損害的程度。

好處二:挖出一些「未知」的關聯

近些年,有一種疾病引起了醫生的關注。

一些20-40歲的年輕女性,反覆發生視覺、感覺、運動等功能障礙,並且進行性加重。但1.5T以下的核磁共振,就算檢查了也判斷不了,因為多數1.5T以下磁共振不具有這個功能,即使有這功能圖像並不清晰。這給醫生的診斷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但現在,醫生發現,高端3.0T的核磁共振能對腦白質纖維清晰成像,能看清聯繫視覺、聽覺、運動等功能區相對應的纖維受損情況,就像能排查出哪些線路中斷了一樣,從而幫助醫生分析病情進行診斷。

付兵說,檢查技術的提升離不開檢驗設備的升級換代。對老百姓來說,他們對醫療技術的期望是越來越高,對檢查檢驗的需求也越來越精細,這不僅僅是對臨床醫生的考驗,也是對檢查科室的考驗。不斷提升的檢查技術,最終的受益人一定是老百姓。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款「秒級」磁共振加速技術ACS雲端首發
    人民網上海6月4日電 近日,聯影舉辦雲端技術發布會,重磅發布全球首款「秒級」磁共振加速技術——ACS智能光梭成像。這一技術將人體全身各部位完整序列成像時間從數十分鐘縮短到100秒內,磁共振掃描由此跨入「秒級」成像時代。 磁共振是最常見的影像診斷方式之一。
  • 磁共振有輻射危害嗎?為何醫生會離開,反而部分親屬被要求留下?
    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磁共振到底是怎麼回事?眾所周知,我們的人體由分子原子組成,再加上人體內無處不在的氫原子,所以磁共振的關鍵就在於人體的「氫原子」這個點上。這個時候,我們在強磁加入射頻脈衝,就導致相同頻率的氫原子會產生共振,共振可以使得低能原子變成高能原子,反之亦然,當射頻脈衝結束時,氫原子就會恢復至原先的狀態,這個時候,接收器就能接收來自氫原子的各種數位訊號,然後再由極其轉化成圖像模式。
  • GE醫療發布全流程「MR+AI」平臺,優化磁共振兩大核心問題
    「很快我們的全系列磁共振產品也會搭載這項技術,用AI賦能全線產品,為推動磁共振AI生態發展奠定基礎。」為什麼鮮有「磁共振+AI」?相比於CT、X線等成像設備,由於成像原理、成像過程以及影像處理的複雜性,讓AI技術在磁共振成像領域的發展和應用相對滯後。
  • 大孔徑磁共振|孔徑大,用途廣
    近日,以「創新科技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如火如荼的舉行中,期間朗潤醫療正式推出集最新科技成果於一體的大孔徑磁共振自2004年全球首款70cm大孔徑磁共振推出以來,大孔徑技術在磁共振上的運用越來越受到青睞,分別運用到1.5T和3.0T的平臺上。
  • 人正常可以屏氣30秒以上,為什麼勒頸幾秒鐘就不行了?
    呼吸動作,實現了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通過呼吸,一方面可以使空氣中的氧進入我們體內,參與機體的新陳代謝;另一方面可以排出機體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由於呼吸主要受呼吸中樞的控制,因此不管你願不願意,身體都要完成呼吸動作,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
  • 磁共振報告半月板「損傷」代表什麼含義?大多數人絕對想不到
    今天坐門診,來了一位中國礦大的學生,個子很高,神情非常的緊張,問了我一句:郭醫生,我的半月板壞了,膝蓋還能好嗎?我是籃球特招生進的大學,我是不是以後都不能打球了?說完把他的膝關節磁共振報告交給了我:半月板1度損傷,關節少量積液。我說你不用擔心,你平時訓練量大,半月板1度損傷和關節內有少量積液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
  • CT/磁共振報告上的「腦萎縮」到底是什麼病?腦科醫生為您解答
    「我平時好好的,沒有任何不舒服,怎麼就『腦萎縮』了呢」、「腦萎縮是不是就是要痴呆了?」、「這個『老年性腦萎縮』是不是老年人都有?一般多大年紀會出現?」  老年性腦萎縮  在臨床上,很多老年人的CT/磁共振報告上會有「老年性腦萎縮」的結論。那麼這個老年性腦萎縮是什麼意思呢?
  • 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為什麼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磁共振?
    磁共振是放射科的三大法寶之一,但人們卻是唯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磁共振檢查的費用高、用時長,還在於人們認為磁共振檢查有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這是真的嗎?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磁共振、CT和X線被稱為放射科的三大法寶。一提到放射,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輻射。
  • 磁共振有副作用嗎?教你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
    教你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有副作用嗎?磁共振檢查雖然是大多數人體檢項目中常見的一項,但是如果是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還是應該要儘量避免。接下來,就來教你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檢查,快來一起看看吧。
  • 廣州磁共振無磁攝像頭大概什麼價格
    其磁共振無磁攝像頭大概什麼價格目的,是保持數字影像顯示的標準性和一致性。校準的對象,主要是顯示器上各個像素的亮度值(一般用ftL即英尺流明數),其次是空間畸變(如畫一直線結果顯示成一曲線。液晶顯示器的磁共振無磁攝像頭亮度並不是很穩定.它的亮度會隨溫度不同而改變.現在有些顯示器內部有傳感器(Sensor),能偵測顯示器的亮度變化而自動調整.這樣就可以節省很多的人力。另外液晶顯示。
  • 珠海香洲區人民醫院引進高端磁共振設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為了進一步提高醫院影像專業診治水平,近日,珠海香洲區人民醫院新購置了一臺飛利浦公司1.5T磁共振機,經過安裝調試,目前正式投入使用。今年65歲的市民趙阿婆是一名康復科患者,長期左膝關節疼痛,聽說該院新引進了一臺磁共振設備,檢查更精細、清晰,她主動與醫生溝通,想使用磁共振替代CT檢查。綜合評估後,前往放射科進行了左膝關節磁共振掃描,並在兩個小時後取到了詳細的診斷報告,阿婆和家屬都非常滿意。
  • 上海磁共振兼容性消毒儀大概什麼價格
    上海磁共振兼容性消毒儀大概什麼價格噴水把陽光房物體的熱量帶走降溫,並且可以達到自動清洗陽光房玻璃頂面的功能。降溫可以起到一時的作用,但因為噴水之後水會蒸發,蒸發的過程會帶走物體表面的一些熱量,隔熱效果大減。
  • 上海專家完成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術 打破傳統禁忌
    >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日電(陳靜 胡楊)記者2日獲悉,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了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MRI AutoDetect)功能的起搏器,該起搏器具有可「一鍵開啟」的「核磁模式」,開啟後的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制接受磁共振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大大節省醫生和患者的時間
  • 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
    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據統計,50%-75%的患者在置入起搏器後有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檢查時會發生參數紊亂、電極穿孔甚至死亡風險。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後,隱藏功能就打破傳統禁忌,「一鍵開啟」14天核磁檢查「窗口期」。
  • 聚焦磁共振新技術新應用 ——第二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8)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2月20日-21日,由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北京波譜學會、《波譜學雜誌》舉辦的「第二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iCMR 2018)」成功舉辦,近1000人報名參會。
  • 磁共振室裡硬幣威力跟子彈一樣 強磁場會讓金屬變「瘋狂」
    「上海的事件中,幸好病人沒在輪椅上面,否則人都會飛起來。」他說,假如輪椅前面站了人,那種衝擊力堪比車禍。  中山醫院磁共振科主任楊天和說,硬幣是最容易遺漏的金屬物之一。在磁共振機房裡,一枚小小的硬幣會像子彈一樣飛起來,「啪」的一聲,打到人身上可能會受傷。他說,從他看到的文獻報導情況來看,全球因攜帶金屬物品進入磁共振機房而致死的不下10例。
  • 家裡鬼哭狼嚎喊打喊殺招來警察 沒想到是個大男人哭著在打蜘蛛
    ,我只能自己打,所以我想都沒想就把手邊洗漱臺上女兒的尿不溼拿起來朝著那個蜘蛛打下去...」 「喏,你們看,尿不溼上還殘留著當時打蜘蛛的痕跡呢!」
  • 我院引進廊坊市首臺「3.0T高端超導磁共振」
    這是廊坊市首臺3.0T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統,搭載了Dot智多星平臺,超音速全身靜音平臺,自由呼吸掃描技術 此醫療重器的引進,使我院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三臺超導磁共振,其中包括一臺「3.0T超導磁共振」儀器的縣級醫院。
  • 市一醫院完成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術...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了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MRI AutoDetect)功能的起搏器,該起搏器具有可「一鍵開啟」的「核磁模式」,開啟後的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制接受磁共振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大大節省醫生和患者的時間。
  •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歷,一邊答道。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皮膚科門診外的宣傳欄上,該院皮膚科特色醫療介紹的第一條赫然寫著:「我科採用生物共振儀,可對400多種過敏原進行無創檢測及脫敏治療。」這是從2003年開始引進中國的一種德國檢測設備,至今活躍在國內多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