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暖心的醫生叔叔陪出生4天的寶寶做核磁共振

2020-11-25 華聲在線

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陳道朋醫生趴在狹長的核磁共振檢查床上為患兒擠壓呼吸氣囊。 長沙晚報通訊員 餘毅龍 攝

長沙晚報1月20日訊(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周蓉榮)早產兒要做核磁共振,醫生低頭趴在狹長的檢查床上為患兒擠壓呼吸氣囊……連日來,這張照片流傳在湖南省人民醫院醫生和病友的朋友圈中,引起強烈的共鳴。

早產兒華華(化名)出生才4天,因為患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多種疾病,無法自主呼吸,在病房需要上呼吸機。然而,做核磁共振檢查是禁止呼吸機進入的,因此只能使用呼吸氣囊。為了保證患兒檢查過程中的安全,該院新生兒科醫生陳道朋低頭趴在狹長的核磁共振檢查床上為患兒擠壓呼吸氣囊,這一趴就是十幾分鐘。檢查結束後,陳道朋全身僵硬,在同事的幫助下才能下地行走。

「核磁共振檢查是無創檢查,時間長,噪音很大,對運動和金屬幹擾敏感。陳道朋為了不幹擾到患兒檢查,用相同的姿勢趴十幾分鐘,確實不容易。」該院放射科技師餘毅龍表示。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第1天,最不能做的兩件事!
    寶寶出生了,你懷著興奮的心情,仔細研究這個「小傢伙」,寶寶出生的第1天,你對這個小傢伙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生命當中的第一次。對於新手媽媽而言,照顧寶寶的「第一次」通常會緊張又興奮。你知道嗎?寶寶出生第1天,你最不該做錯這2件事哦。
  • 憑什麼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輻射太大了?
    男子陪別人檢查,卻被吸入核磁共振儀後喪命!《印度快報》曾報導過一出發生在醫院的慘劇,一名男子陪同親戚做核磁共振檢查,當他帶著一個打開的氧氣瓶進入掃描室的一瞬間,就被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入儀器內。被搶救出來之後發現,由於吸入過多的純氧,該男子已經死亡。當時男子的親戚也在場。
  • 貼了4個暖寶寶做核磁,差點出大事!醫生:做核磁,美女「事」最多
    前不久,32歲的沙沙(化名)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當時腰上、肚子上貼了共4個暖寶寶,幸虧放射科醫生及時發現,要不可能被磁共振機器「強吻」呢!其實大家對磁共振的誤解多多,疑問多多,讓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醫生帶您了解真正的核磁共振。
  • 核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放射科醫生告訴你真相
    在被醫生建議去做核磁共振後,有的人會糾結很久:「這東西不會有核輻射吧?」「多做幾次不會得癌吧?」對於核磁共振,大家的疑問有很多,誤解也不少。放射科專家,帶你了解真實的磁共振。但部分早期的外周動脈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需要對檢查的安全性進行評估;裝有心臟起搏器心臟搭橋、神經刺激器、顱內有銀夾、眼球內金屬異物者、曾做過動脈病手術(動脈瘤術後)、心臟手術並帶有人工心瓣膜、裝有胰島素泵等患者不能做核磁共振成像。因此,檢查前,要跟醫生說明病史。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實話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我本人也曾做過磁共振檢查,還是比較了解的,來告訴你真相。在醫院裡面做各種檢查,需要家屬陪護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兒童或者有精神異常的患者,無法自行配合檢查的。做核磁共振檢查時,為什麼醫生在外面看,而家屬卻要在醫院陪護,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這樣來解釋解釋。1、我做磁共振的體驗10+年前吧,那時候在醫學院上大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說需要幾個志願者,大概是一個臨床試驗,試驗的方法就是用針扎某個穴位,過後給做頭顱磁共振,看有什麼變化,大概是這樣子。那時候感覺新鮮啊,從沒見過,欣然報名,也沒管那麼多,想想老師總不會害我們吧。
  • 什麼時候出生的寶寶有福氣?還真有些講究,這個時間娃出生最福氣
    寶寶什麼時候出生最有福氣,有人說說「女孩子子時出生,男孩子午時出生」,這只是老人的一種說法,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寶寶子時出生還是午時出生,跟寶寶未來的命運,很多時候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是寶寶的出生時間不同,還真是福氣不同。
  • 寶寶出生第一天,爸爸問哪裡可以熱奶?醫生怒斥:有沒有常識!
    寶寶出生後,新手爸媽們難免手忙腳亂,有些生產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的父母尚且如此,就更別說哪些一點準備工作沒做的了。但即便再忙亂,也要懂得基本的常識,下面這位爸爸,就因為沒有常識而被醫生怒斥。
  • 凌晨時候寶寶出生概率更大?白天出生和晚上出生的有區別嗎?
    寶寶們都趕著凌晨出來吸收精華?疑惑的我打開了身邊的手機,開始了相關資料的查詢。然後看到了這些說法:1、 催產激素作用在孕後期的時候,在孕媽媽的腦垂體內,會釋放催產素,這是一種會促進子宮收縮的激素,能夠為寶寶的出生做準備。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家屬留下而醫生自己卻出去呢?
    我們平時到醫院去時,常常會遇到要做一些檢測,比如:X光,CT,核磁共振等等。在很多人的眼中,X光,CT和核磁共振都屬於對身體有危害的檢測。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家屬在裡面,醫生卻出去了?
    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患者家屬在裡面陪同,而自己卻出去了呢?做檢查的時候,做核磁共振的那間屋子被厚厚的大門緊閉著,並且上面還寫著「危險」的字樣,這就讓人心生害怕了,不是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的嗎,為什麼還用那麼厚的大門擋著,上面還寫著「危險」,並且醫生自己出去,卻留患者家屬在這裡陪同呢?
  • 腫瘤患者也需要做核磁共振?有什麼意義呢?醫生是這樣說的
    而在眾多的影像檢查當中,核磁共振是常見的一種,說起核磁共振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它主要是通過發射電波到身體內和輕質子產生信號,再通過電腦將這些信號處理轉化為圖像,使圖像清晰顯現出來,從而讓醫生判斷疾病。由於此項檢查對於身體內部實質性器官掃描非常準確,很多人懷疑自己存在腫瘤也需要做此項檢查。其實腫瘤患者是否需要做的磁共振因情況而異。
  • 280斤「胖媽」產女後續:寶寶情況平穩 一天喝奶200毫升
    相關新聞:280斤重產婦生二胎寶寶 過程驚心動魄 爸爸溫柔地看著自己的女兒。攝影:申勇   紅網長沙12月15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周瑾容 梁輝)近兩天,體重280斤的產婦在湖南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順利生下二胎寶寶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一組醫護人員組成「人肉梯隊」,你抱著她,我撐著你,為坐著麻醉的產婦提供支撐的照片更是讓大家對醫護人員紛紛點讚!   寶寶出生後就被送入新生兒科,醫護人員也給了這個特殊的寶寶更多的關注。
  • 出生前已排除家族傳遞致癌基因突變 首例「無癌寶寶」在長沙誕生
    人民網長沙9月24日電 (記者 林洛頫 通訊員 董雷)今天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院長盧光琇教授發布消息,稱國內首例在胚胎階段就接受基因篩檢,排除家族中傳遞的癌症致病基因突變的嬰兒在長沙誕生,並稱其為「無癌寶寶」。
  • 寶寶出生體重如何估計?出生幾斤重的寶寶最聰明?
    而今天呢,我們也來聊聊寶寶的體重這個話題:寶寶出生體重如何估計?出生幾斤重的寶寶最聰明?寶寶出生體重如何估計?寶寶的出生體重,真的可以估計嗎?有的媽媽可能對此心存疑慮,但寶寶出生體重,確實是可以估計的。臨床上,醫生通常用臨床測量和超聲測量這兩種方法來估算胎兒體重的。
  • 寶寶出生後需要做哪些基本的身體檢查?新生兒太難了!
    我們寶寶出生後,第一天就做了身體檢查,之後每天都有醫生來查看。新生兒出生後的身體檢查很重要,可以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況,及時地發現寶寶先天性及後天性的問題,比如身體畸形、黃疸。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和媽媽子宮裡的環境完全不同,他的身體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狀況。
  • 做核磁共振可以帶隱形眼鏡嗎?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
    而有很多人對核磁共振檢查不了解,甚至有些在檢查時會佩戴隱形眼鏡,又擔心隱形眼鏡會帶來影響,但其實帶隱形眼鏡檢查沒有什麼影響。  做核磁共振可以戴隱形眼鏡嗎?  確切來說佩戴隱形眼鏡做核磁共振並沒有什麼,因為目前的隱形眼鏡材料大部分是水凝膠和矽水凝膠,這兩種物質並沒有含金屬成分和鐵質成分,所以在檢查的過程中並不會影響,也不會導致檢查結果錯誤而給身體帶來影響,並且在目前也沒有報導指出佩戴隱形眼鏡做核磁共振檢查有不良反應。  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
  • 寶寶什麼時候出生最聰明?婦科醫生:這3個時間出生,說明生對了
    就拿最常見的「生辰八字」來說,幾乎成為了每個中國人的參照,來判斷自家的寶寶出生時間到底是好是壞。 那麼,怎樣才算「最佳出生時間」呢?拋開傳統觀點,婦科醫生指出,如果在這三個時間出生,說明生對了哦!
  • 核磁共振對人體有害嗎,為何醫生讓家屬陪同,而自己卻出去呢?
    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醫生安排好病人,準備開始時讓家屬陪同,自己卻出了核磁共振室,再想想那厚厚的電控門,很多人可能會想,難不成是因為害怕輻射?那麼為什麼還讓家屬陪同呢?實際上是我們想多了,核磁共振比起CT、X光檢查要安全得多。
  • 闢謠:孩子出生後,真的不用做這項檢查?產科醫生:不做可能致聾
    今天,她來辦住院了,準備明天做剖宮產手術。剛想問她病史的,她卻不慌不忙的在手機上敲打出一段文字:「醫生,等孩子出生後,請幫他做耳聾基因檢測,謝謝!」二胎的她,依然很重視這項檢查,因為她不想讓孩子重蹈自己的「悲劇」。原來,她父母都是正常人,但才四歲的她,因為生病去診所打了一針抗生素後,從此,她的世界變安靜了,她變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