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了,你懷著興奮的心情,仔細研究這個「小傢伙」,寶寶出生的第1天,你對這個小傢伙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生命當中的第一次。對於新手媽媽而言,照顧寶寶的「第一次」通常會緊張又興奮。你知道嗎?寶寶出生第1天,你最不該做錯這2件事哦。
【1、擦掉胎脂 】
初生時,新生兒皮膚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的胎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等組成的,具有保護皮膚、防止感染等作用。生後數小時,胎脂開始逐漸被皮膚吸收,一般不要人為地用水洗去或用紗布等東西將它擦去。
寶寶身體小,脂肪不多,自身保溫的功能不完善,散熱比較快,這對寶寶來說是比較危險的,而這層胎脂,可以讓皮膚散熱慢,對於保持體溫有很大的作用。
胎脂對於早產兒或是低體重兒的意義更大,媽媽可不要因為這層胎脂看起來髒髒的,就給寶寶擦掉哦,這樣做容易讓寶寶皮膚保溫能力下降,更易遭到感染侵襲。
另外,新生兒皮膚嬌嫩,擦胎脂不當,也容易損傷局部皮膚,受損的皮膚接觸到水之後容易引起感染。如果不小心讓寶寶的皮膚受損,媽媽要告訴護士,慎給寶寶洗澡,就算要洗也必須聽醫生的。
【2、餵配方奶】
一般生產後第一天,媽媽的分泌母乳還不多,家人總擔心寶寶餓著,於是就給寶寶加了配方奶。這個做法是很不提倡的。
近些年來,我國嬰幼兒過敏人數急劇增加,有1/5的新生兒遭遇到過敏的困擾,嬰幼兒過敏發生率高達41.42%,預防過敏,嬰兒的第一口奶非常關鍵,早期接觸過敏原(牛奶蛋白,即配方奶),容易導致過敏性疾病,而看起來不起眼的溼疹、腹瀉、哮喘等過敏症狀,一旦發生,將無法治癒。
★產後儘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初乳富含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腸道功能發展,並提供免疫保護。嬰兒出生後第一口食物應是母乳,母親分娩後,應儘早開奶,讓嬰兒反覆吸吮乳頭,獲得初乳並進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嬰兒出生時,體內具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滿足至少3天的代謝需求,開奶過程中不用擔心新生兒飢餓,可密切關注嬰兒體重,生後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堅持純母乳餵養。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等輔助因素,有助於順利成功開奶。
開奶期間,堅持只餵母乳
通常媽咪生產後3-4天會出現生理性乳漲,很多媽咪一邊忍受乳房脹痛的痛楚,一邊給害怕餓著寶貝餵上配方奶。並不是所有媽咪都會開奶不順,那些儘量讓寶貝早接觸、早吸吮,以及在出生頭幾天頻繁、有效的讓寶貝吸吮乳房的媽咪,會避免或減輕乳漲的發生。千萬不要急著讓護士衝配方奶,即便發生生理性乳漲,哺乳還是可以繼續進行。
【眾說紛紜「第一口」,你不能犯錯哦】
觀點1:先餵水
寶貝出生就可以餵點白開水,可以清理寶貝口腔,培養吞咽功能,促進代謝,有利於體內胎糞等穢物的排洩。
專家:這種觀點沒有根據。寶貝出生當時,如果口腔內有明顯的異物如胎糞或血水等,當時就會被清除乾淨,為的是避免被吸入肺內,引起吸入性肺炎;少量分泌物被吞入消化道,就沒有影響了。吞咽功能是與生俱來的,是每一個寶貝的本能。應通過正常哺乳以促進腸道蠕動而排出穢物。
觀點2:先餵母乳再餵配方奶
即使媽咪還沒有奶水,也應先讓寶貝在兩邊乳房各吮吸3~5分鐘。吮吸母乳可以提高泌乳素,促進母乳分泌。如媽咪奶水還未下來,可給寶貝餵配方奶。
專家: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堅持讓寶貝吸吮母乳的原則,每次餵哺時兩邊乳房各吮吸3~5分鐘,如果奶水未下來,以代乳品餵養。由於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建議用部分水解蛋白的奶粉代替母乳進行最初的餵養,直至能全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