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頭,方框眼鏡,西裝革履,這是王磊老師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今年6月,湖南衛視上線一檔綜藝《神奇的漢字》,何炅、杜海濤主持,集合了胡一天、仝卓、黃明昊等熱門明星。「漢字專家」之一,就是王磊老師。
目前,這檔節目微博話題閱讀高達15.1億,每一期王磊老師都會對漢字歷史上演硬核科普,不僅使何炅等一眾明星佩服得五體投地,也讓王老師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老師」。
在我們熟知的新媒體時代,顏值高,有才藝,專業水平高,似乎成了「網紅老師」的標配。而王磊老師幾乎佔了個遍。
對於這一標籤,王磊老師不以為然,在他看來,「貼標籤本身就是不理智的行為,任何行業也好,任何群體也好,都是有好有壞,也不能用一個刻板印象代表所有人。」
作為一名80後高中老師,他在傳統的教育行業原本就顯得有些「叛逆」;而他對歷史教學的創新踐行,更是顛覆了大眾的刻板印象。
01
王磊老師的童年,是在聽著評書演義,看著三國水滸中長大的。
與咖爺想像中書香門第、汗牛充棟的場景有些不同,王磊老師最忠實的夥伴是一隻老式收音機,電臺裡的評書大家則是他的歷史啟蒙老師。
「喜歡聽故事,更喜歡講故事,就愛上了歷史。」
歷史長河浩瀚無垠,學習歷史更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讓王磊老師的舉手投足,顧盼之間都有了書卷氣。
雖然在他自己心裡,本來是動若瘋兔的性格,卻總被人誤認為靜如處子。
「其實我本人是諧星體質」,如今已經從教10餘年的王磊老師一再澄清,他不是學霸。他認為,只有不是學霸的人,才能了解那些學不明白的人。
「成為一名老師,對我而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我就喜歡講話給別人聽。成為老師之後,講臺下就是我的學生,我給他們講課又教給他們知識,他們覺得很有意思能多記住一些,於我而言就很滿足了。」
在王磊老師看來,學習歷史是知其然,歷史教學是知其所以然,只有了解事物真正的規律之後,才能把它掰開了揉碎了,用最簡單的方式交給學生。
比如,王磊老師曾經提出一種「中西方時間軸類比法」,用聯想和對比的思考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像是黃河流域的炎帝、黃帝和蚩尤經過一場大戰融合成華夏的時候,古代埃及國王美尼斯也統一了埃及;當中國進入南北朝並立的時代,恰好羅馬帝國也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事實上,現在的王磊老師是一名瀋陽市教育研究院的歷史教研員,除了日常教學,研究歷史學科的教學也是他的本職工作。
對他來說,歷史的答案從來不是唯一的。學好歷史,也不僅僅只是為了取得一個好成績。
「學歷史除了讓你漲知識,更能讓你長見識,特別還能漲情商,讓你學會既能聽懂話,又能會說話,這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啊!」
為了學生能夠更輕鬆地學習歷史,更積極地接近歷史,王磊老師一直以來貫徹的理念是,「用段子的幽默,做好玩的歷史」。
也正因此,王磊老師在課堂上早已收穫一批又一批的迷弟、迷妹。而真正讓他開始走上「網紅」之路,還要從2017年參加《我是演說家》開始說起。
02
作為一檔國民綜藝,《我是演說家》曾捧紅了不少口才犀利、台風穩健的選手,但卻很少有人能有王磊老師的待遇。
他在節目中關於漢字的主題演講視頻《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曾經得到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紫光閣等多個央媒官方微博的爭相轉發,甚至火到海外,相關微博視頻播放量近1000萬。
關於一夜爆紅,王磊老師表示完全出乎意料。
「我覺得參加脫口秀節目,和我上課沒什麼區別。我一直把我的講臺當做我的舞臺,我底下那幾十個學生就是我的觀眾,你看無非就是講臺小了一點,觀眾少了一點,但是就算只有一個人在聽,我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
也正因此,王磊老師把他的課堂開到了更廣闊的「舞臺」——
去年,他和「華雲文化·九點學問」合作出品首檔音頻節目《老王撩歷史》,人氣、口碑俱佳,目前第二季已完美收官;
一年過去,系列叢書《老王聊歷史·先秦成語大會》和《老王聊歷史秦漢懸疑檔案》相繼上市,與音頻節目一脈相承,內容上則更加有趣、豐富。
比如,大家都以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表達愛情的堅貞,但並不知道這本是兩個戰士之間男人的約定;形容秦始皇殘暴不仁的「焚書坑儒」,在歷史中被「坑」的都是道士,並沒有幾個儒生……
再比如,《繼承者們:扶蘇為什麼非死不可》中,深入分析了公子扶蘇手握三十萬精銳軍團,卻不起兵反抗搏一把的原因;在《權力的遊戲:李斯為什麼鬥不過趙高》中,「顛覆」了歷史上趙高「猥瑣卑微的死太監」的形象,指出趙高其實文武雙全,還有女兒……
就連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鮑鵬山都忍不住稱讚,「許多人覺得灰色的歷史,在作者的筆下卻顯得生動有趣。」
看似信手拈來的歷史故事,卻是王磊老師在研究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反覆推敲的結果。而這背後的工作量,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沉重得多。
「早起蹬車上班,完成各種聽課調研寫報告出題組織活動,利用休息時間構思下稿子,下班回家吃完飯開始寫,抽空再錄個音,然後充實的一天就過去了。」
雖然形容得輕描淡寫,但這還不過是「網紅老師」日常裡的冰山一角。
從去年開始,王磊老師開始收到很多綜藝節目的邀約,慢慢地從講臺後走到了舞臺前。
在成為《我是演說家》第四季季軍和最具人氣獎得主後,他在騰訊視頻獨家節目《恕我直言》中擔任「直言家族成員」,與蔡康永、江疏影等眾大咖同席,以歷史辯真言。
此外,他還在江蘇衛視《一站到底》中擊敗多名選手躋身「名人堂」。
而讓更多觀眾記憶猶新的,則是他在湖南衛視王牌綜藝《快樂大本營》中給「快樂家族」和佟麗婭、尹正等明星上的「說名解字」課。
節目播出以後,許多網友找到王磊老師的微博,留言說也希望能給自己解析一下名字,讓王老師哭笑不得,大喊自己「真的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而是歷史專業的」。
「歷史有些東西我們提煉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是很有趣的。如果永遠是照本宣科,任何東西都可以枯燥無味,但如果你有一雙能夠發現趣味的眼睛,用通俗的語言去講解,就可以把歷史變得很生動。這就是我一直努力的事情。」
最近,王磊老師又去「兼職」做了一回「語文老師」——在湖南衛視《神奇的漢字》擔任漢字專家,為觀眾解讀漢字文化之美。
03
《神奇的漢字》是一檔全民漢字挑戰節目,由劉偉工作室(代表作《快樂大本營》)、劉建立工作室(代表作《漢語橋》)聯袂打造。
節目採用紅藍兩隊競賽的形式,由明星帶隊,通過「漢字組裝」、「找出錯字」、「水落石出」等比賽環節,引導觀眾感受漢字的神奇魅力。
接到節目的邀請時,王磊老師的第一感覺是「壓力山大」:「畢竟不是自己原始的研究領域,只能一邊學習一邊給別人講,真怕自己什麼地方講得不夠嚴謹。」
為了補足功課,王磊老師每天都要窩在書房大量閱讀有關文字學的書,翻得最多的就是《說文解字》。
好在文史不分家,中國漢字就很好地說明了這種關係。
王磊老師表示,自己主要負責一些文字中的外延性知識,換句話說,就是講解漢字背後的歷史故事和典故。
於是,他在節目中經常掩飾不住自己「出題大魔王」的本色。
比如漢字讀音。
唱了很多年的《徵服》,卻不知道那英其實應該念那(nā);喜歡了很多年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卻不知道紀曉嵐應該讀紀(jǐ)。
同樣經常被誤解的還有漢字本身,「王」和「玉」就是其一。
在金文裡面,兩個字就非常相似;到了小篆,為了區分二者,「玉」多加了一點,但是放在偏旁裡面,又不放這個點。凡是比較珍貴的東西,像「珍珠」、「珊瑚」等,這些字的偏旁其實是「玉」。
最吸睛的,莫過於王磊老師在節目中科普漢字的冷知識。
漢代的美女標準?——答案:愁眉、啼妝、折腰步、齲齒笑;
歷史上的火鍋狂人是誰?——答案:乾隆皇帝;
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答案:中國宋代一種叫「乳糖真雪」的甜品;
……
每一期節目都會選取一個漢字作為主題,由專家對主題漢字加以解釋引申後,邀請與主題相關的漢字愛好者參與。
如「孩」字主題,選手均為少年兒童;以「買」字作為主題,則邀請了「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等。
讓王磊老師印象最深的一期,是中外的夫妻檔,「畢竟一群外國人來參加漢字競技類節目,也實屬是為難他們了,不過這也證明了漢字以及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
正如王磊老師曾在《我是演說家》中所說的,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廣泛採用的意音文字,也是唯一一個一脈相承至今不曾斷絕的古文字。
「漢字在被創造的時候,它的構造就代表了一層含義,一個道理,一種文化,甚至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一種精神。」
不僅學識博古通今,解讀風趣幽默,動不動還語驚四座,難怪王磊老師被網友笑稱為「神奇的漢子」。
04
參與錄製《神奇的漢字》,比預期還要辛苦。
王磊老師表示,經常微信語音對稿子三四個小時,直接嗓子幹啞,手機沒電,「因為大家都要確保知識的嚴謹。」
對他來說,這也是自己的一個再學習的過程,而且通過節目還認識了更多的專家和朋友,主持人何炅就是其中一位。
事實上,兩人從去年的《快樂大本營》就有過交集。在「說名解字」課上,王磊老師解讀「何炅」的名字和太陽有關,「炅」指的是「像太陽那樣明亮的火」。
難怪何老師總給人一種溫暖和明亮的感覺呢。
這一次的相處,也讓王磊老師被他再次圈粉:「何老師在圈內的好名聲真不是白來的,業務水平一級棒,人品更是非常非常非常nice!」
對於王磊老師在節目中的硬核科普,何老師也總是驚嘆:「王老師,你真的什麼都知道!」
除了「博學」,王磊老師還有一個人盡皆知的標籤——「寵妻」,就連錄製節目也不忘撒狗糧。
比如,《神奇的漢字》中有一期提到古代的美妝達人。
王磊老師引用《古今談》:魏文帝曹丕的妃子,專門用紫色的粉來抹臉,和現代美妝博主教你用紫色的隔離粉來中和暗黃的臉色無異。
為啥要用紫色呢?王磊老師說,在色彩學當中,紫色和黃色就是互補的——「作為一個每天要為太太的化妝品付帳的丈夫,了解一點兒也是應該的。」
對於同為老師的妻子,他形容兩人的關係屬於「早戀晚婚」。結婚後,平時工作再忙,每天回家也要一起吃飯做家務聊天,出門之前回家之後都要「愛的抱抱」。
兩人之間還曾有過一個「君子協議」,出差時間不能超過3天。不過,因為錄製《神奇的漢字》經常往返兩地,最久要出差一個禮拜,無奈之下只能「破戒」。
「她會理解我,因為她知道我做這些事雖然很累,但是也很開心。」
王磊老師表示,這就是職業和事業的區別,老師是他的職業,傳遞知識是他的事業,「當一個人醉心事業時,是不需要督促的,哪怕是上個廁所,坐趟地鐵,都可以在腦子裡完成很多事情。」
他認為,老師最大的作用不一定是傳播多少知識,因為知識如大海,永遠不會見底,好老師應該是個引路人,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動力自己去追求知識,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因此,王磊老師也不會放鬆學習的腳步,下一步他打算「撩」魏晉南北朝,「因為這段瘋狂亂世裡奇葩太多,可說的有趣知識點也很多。」
看來在歷史這條路上,「網紅老師」王磊從他不經意間拐了個彎開始,仿佛找到了新的目標,終會越走越遠,也會越走越好。
「網紅有什麼不好,只要你不誤導他人,只要你是傳播善良,那不是越紅越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