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上初中的時候,新開了一門英語課,那時對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來說,英語老師絕對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學校安排了一位數學老師教我們英語。他是個剛分配來的師範大專的畢業生,專業是數學,不過據他自己說,他在校時的英語成績是實在拿不出手的。
他的英語尤其是發音現在想想還真是不太敢讓人恭維。但這哥們教學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他認為哪個單詞不好發音的話,就會在黑板上那個單詞的旁邊寫上相應的漢字來代替音標。
比如孩子們(children)這個單詞,他就會在旁邊註上「球菌」。剛開始我們還很好奇,心想這老外怎麼把孩子稱作蘑菇呢?後來發現他的方法還真不錯,簡單易行,於是就開始發揚光大,結果打開每個人的英文課本,裡面滿滿的都是這種帶漢字音標的單詞。
我們現在知道,這在學習英語其實是一大忌,因為這會對正確發音造成嚴重的幹擾,從而形成一個發音的誤區。後來聽說他又轉回去教數學了,再後來聽人說這哥們厭倦了做一個普通的老師的日子,乾脆辭職回家開起了養豬場,發家致富去了。
雖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這個英語底子尤其是口語的底子也確實薄弱了些,關鍵是習慣了那些帶漢字的音標再想回復正路也確實有些吃力,這種人家通常所說的「聾啞英語」真要用到實踐的時候就會經常出現抓瞎的局面,尤其是出國之後,一不小心還真能鬧出一些笑話來。
記得剛到加拿大那天,在機場過海關的時候,那位英俊的白人大哥看完我的證件之後,就問我是不是有殘疾、精神之類的疾病,我聽著那一長串的問句,幾乎就沒聽懂幾個單詞,那位大哥看著我茫茫然的表情,估計是沒聽懂,就又重複了一遍。
我還是啞子聽雷,不知所云,可看看人家那懇切的眼神,想想人家必定不會充滿惡意吧,本著恭敬不如從命的原則,就一疊連聲說了幾個」Yeah,Yeah」。那位大哥先是愣了一會兒,然後又打量了我幾眼,估計是看出我還是沒明白他的意思,就特意放慢語氣笑著和我說你如果沒有聽懂我的話,要記得說No,而不是說Yes。
我一聽原來不是什麼好事,要聽我的否定意見啊,於是就比較尷尬的乾笑兩聲,向人家又重新說了No,然後那位大哥就很痛快的給我放了行。
安頓下來不久就要去辦理各種證件了,其中一個是健康卡。當場照完照片之後,那位女工作人員就按照慣例和我交代一些例行的注意事項,既然是例行的也就沒什麼打緊的事,我也是不管聽不聽得懂,一律點頭應承著。
最後她又問了我一句什麼,我依舊是沒聽懂,也依舊應承著。她看了我一眼,就問我你確定嗎,我一看她的表情,突然就想起機場海關那位大哥的囑咐,於是就趕忙說No,她就表示很理解的遞給我一張紙讓我回家再看。
我一看那張紙心裡可是嚇了一大跳,原來人家是問我死後要不要捐獻器官之類,這死後捐獻我倒也不排斥,可要是這麼稀裡糊塗的就捐了出去也的確是有點兒太冤枉了,這事兒想想還真有點後怕。回頭想想,這還真得感謝機場那位大哥提醒了一下。
再後來找工作的時候就老擔心自己的英語不行,說實話,衡量衡量自己英語口語的底子要想打心裡有點自信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有個哥們看出我的心思,於是就現身說法把自己的那點糗事當作笑話講給了我。
那哥們是學計算機的,他說當時他的英語水平比我現在好也好不到哪兒去,估計連面試都過不去。然後這哥們就在家搜集了大量的關於面試時主管人員可能會問的問題,又提前把答案背了個滾瓜亂熟,然後就開始投遞簡歷了。
很快就得到了面試的機會,面試過程也基本按照這哥們準備的套路進行著,關鍵是這哥們的專業背景比較強,所以有驚無險地就過了面試這關,接下來就等著上班了。
上班第一天,部門開會,不管是七嘴八舌也好,還是滔滔不絕也好。這哥們坐在那裡故作沉穩,其實啥也沒聽明白,還好別人的事和他無關,加上他又是新人,也不惹人注意,所以無需發言會議也就結束了。
接下來問題就來了,會上部門主管給每個人都布置了不同的任務,這哥們的麻煩就來了,他啥也沒聽懂回去怎麼幹活啊。著急歸著急,這哥們反應還算很快,他走到主管跟前說你能不能給我發一封郵件確認一下我的工作任務,因為我是新人,有個試用期的問題,有了這個書面的工作記錄,對我以後的考核是不是才會更加準確一些。
主管一聽就很痛快的答應了他。後來每次開完會主管都會給他發一封郵件確認一下他的工作任務,一直到試用期結束。當然試用期結束之後,他也就不再需要主管的郵件了,因為經過幾個月的磨合,他已經基本能夠搞定主管指定的工作任務了,因為所謂的工作任務其實也就是那些專業術語在那說來說去,這對一個本專業的人士來說還不算什麼難事。
當然這哥們的背景有些特殊,他的工作的專業性比較強,這樣對語言的要求相對來說就比較弱了一些。如果是要從事那些行政、人事之類的工作,這語言方面要是沒兩把刷子可就不太那麼容易對付了。
這是一個說著英語的國家,我們既然打算住在這裡,那麼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得按照人家的規矩來,否則你就只能永遠都和人家保持一定的距離。語言是一門藝術,學習語言就相當於學習了一門藝術,所以這事兒除了那些有天賦的人,對大多數人來說肯定不會是那麼容易的事兒。要想學好它,就非得有著那麼一股子的韌勁兒才行。(來源: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