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個國家風土人情、表達習慣的不同,即使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小夥伴在國外也經常鬧出笑話,特別是在於語言表達這方面,海外有人的習慣和我們可謂是天差地別。今天,小易給大家總結了幾個初學者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後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可千萬別再犯這種「低級錯誤」。
·「我喜歡狗」≠「I love dog"
「I love dog」的正確翻譯應該是「我喜歡吃狗肉」,如果你僅僅想表達你喜歡狗這種生物,就千萬不要用這種表達方式啦,會讓對方大跌眼鏡的。沒有單複數的dog是不能用來形容生物的,我喜歡狗的翻譯應當是「「I love dogs」,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說「I'm a dog person」。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black dog」除了黑色的狗之外,更經常用來表達「抑鬱」;「Play cat and mouse」則不是「貓鼠打架」的意思,而是表達一種欲擒故縱、曖昧不清、你追我趕的狀態;當別人對你說「You're a sick girl"時,也別急著生氣,這並不是「你有病」的意思,而是稱讚你是個很酷的女孩……諸如此類,很多英語短語不能僅憑直譯去猜測意思,要結合當地習慣和語境去理解。
·表達重點的差異
中英文在表達重點的方式上差別也很大,最突出的一點在於,英文中,重點是一開始就提出來的,而中文中,重點是放在最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I like the girl on the podium in red, blue eyes, long hair」,在句子的一開始,就提到了「I like the girl」,可以很明確地清楚對方想要表達的是他喜歡這個女孩,怎樣的女孩呢?之後才用一大串詞語來修飾。那麼這句話用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我喜歡那個穿著紅衣服、有著藍色眼睛、長頭髮的女孩子——重點傾向於放在最後,修飾詞全部提前。
在這一點上,中英文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
在英文中,還有一句比較出名的話是「You are the last person I want to see in my life」,這句話直譯過來是「你是我生命中最後一個想見的人」,聽起來還頗有幾分浪漫和至死不渝。但是實際上呢?它表達的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反而和我們的「就算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會跟你談戀愛」有一些相似——它正確的意思應該是「你是我最後一個不得不見的人」,一般用以表達,我特別不想見你,到死都不想見你,如果非得見,那就最後一個見吧。是相當嫌棄、討厭對方的表述,這也是因為中英文中對於重點順序的把握不同。
·常見的英語錯誤
在初識英語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對李雷和韓梅梅最初的一段對話有很深的印象: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and you?"
「I'm ok."
但是在國外的日常中,面對「How are you?",「I'm fine」卻不是一個很常見的回答,這種回應就類似我們中國的——「嗨,最近怎麼樣?」「還沒死。」雖然你也表達了自己活得好好的,但總歸有一些話中有話的意味,在國外的這種回答,往往會引來提問方關切地詢問。面對這種寒暄性質的招呼,你可以回答「Fair to middling」或者「So-so」,都是「還行」的意思,如果你實在過得不怎麼樣,也可以回答「I feel terrible」等。 當然,在國外「How are you?"也是一個比較禮貌而正式的詢問,一般關係比較好的人打招呼都會使用「How’s it going? or How are you doing?」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我們在國內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在國外卻幾乎沒有地方會使用的英語單詞,比如「hamburger」,在美國的所有餐廳裡幾乎都遍尋不著,他們最常使用的只有「burger」或者「sandwich」,更有趣的是,他們沒有「雞肉漢堡」的說法,他們統一都認為漢堡只有牛肉的,所以也不會有「chicken burger」這個詞組,如果你想吃雞肉漢堡,得說「chicken sandwich」。
除了這些比較常見的差異外,在縮寫和標誌方面,中國和大部分英美國家也有很多差別,就拿最簡單的WC來說,在國內,WC常見於用來標誌廁所,本身也是通過Water Closet這個單詞簡化而來,不過,雖然Water Closet是純正英語單詞,但是在英美等國家,如今卻幾乎沒有地方使用這個縮寫,而是一般用TOILET、Bathroom、Restroom(AmE)等較文雅的詞。
總之,如果只是紙上談兵,中英美之間的差異可能根本無法體會到有多大,只有真正去了的小夥伴才會詫異文化差異居然如此之大。
最後,有關於雅思的任何疑問,都可以來易世英語找我們的老師諮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