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成首個面向衛星應用「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

2020-07-30 中國新聞網
中國建成首個面向衛星應用「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

葉面積指數地面觀測網絡全國布設站點圖。(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

葉面積指數地面觀測網絡全國布設站點圖。(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9日發布消息說,該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近日建設完成國內首個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首次實現對全國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範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彌補了傳統地面測量方法在時空解析度上的不足。

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支持下,中科院空天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開展葉面積指數地面觀測網絡系統建設工作,在全國規劃布設15套中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葉面積指數無線傳感網絡系統,其中定點測量系統14套、移動測量系統1套,覆蓋農田生態、森林生態、草原生態等主要生態系統類型,後續還將不斷完善提升觀測布局。

中國建成首個面向衛星應用「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

部分已安裝站點儀器實物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海北站、千煙洲站、廣州站、禹城站。(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

該葉面積指數地面觀測網絡系統項目自2018年底開始建設,目前已完成15個站點的儀器布設,全部站點儀器運行正常,並經受住了北方極寒、南方高溫高溼天氣的考驗。截至2020年7月,項目已獲取有效原始數據共計1200萬餘條。

中科院空天院介紹,葉面積指數(leaf area index)是指單位地表面積上方植物單面葉面積之和。在田間試驗中,葉面積指數是反映植物群體生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控制著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植被蒸騰、碳循環、降雨截留等陸面過程,其大小直接與最終產量高低密切相關。同時,葉面積指數也是全球生態研究的重要輸入參數,在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

中國建成首個面向衛星應用「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

部分已安裝站點數據採集節點分布圖,左為合肥站、右為廣州站。(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科學家便開始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全球及區域尺度的葉面積指數產品生產,並取得巨大的進展,但由於缺乏持續的大範圍和長時間地面觀測,葉面積指數產品真實性驗證成為長期困擾科學家的難題。

中科院空天院表示,針對這一難題建設的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地面觀測網絡系統,其所積累的豐富數據,將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精準農業等領域的科研與實踐產生重要影響。相關領域用戶可登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共性技術支撐服務網」申請使用數據。(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建成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科研人員已建成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可彌補傳統地面測量方法在時空解析度上的不足,其數據將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精準農業等領域的科研與實踐產生重要影響。
  • 我國首個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建成
    近日,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支撐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國內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首次實現對全國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範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彌補了傳統地面測量方法在時空解析度上的不足。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地表面積上方植物單面葉面積之和。
  • 我國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建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近日建設完成國內首個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首次實現對全國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範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所謂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地表面積上方植物單面葉面積之和。
  • 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建成
    來源:人民日報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國內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首次實現對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範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 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地表面積上方植物單面葉面積之和。
  • 國內首個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建成
    近日,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支撐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國內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首次實現對全國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範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彌補了傳統地面測量方法在時空解析度上的不足。
  • 國內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建成 已獲1200萬條數據
    圖集 圖為部分已安裝站點儀器實物圖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國內首個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
  • 甘肅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在肅南縣建成
    中國甘肅網10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甘肅省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近日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設完成。該中心的建成對完善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氣象觀測網絡、提高衛星遙感為主的生態氣象綜合應用能力及助力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起到積極作用。據了解,前期,肅南縣局聯合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祁連山北麓腹地海拔1800至2800米之間建成三處生態氣象監測站,用於監測大氣溫度、區域降水、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地表溫度(LST)等10餘項生態氣象監測要素。
  • 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建成
    長徵 二號丙運載火箭點火起飛(田媛 攝) 此次發射的海洋一號D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衛星成功入軌後,與2018年9月7日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 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中國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在西太平洋建成
    中國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在西太平洋建成 (1/4) "← →"翻頁
  • 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專用衛星「深圳造」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文 吳鎧峰/圖)昨日,「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京師一號(全球變化科學實驗衛星系統)在深圳包裝入箱,預計今年9月發射升空。衛星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服務國家北極航道開發和環境保護。
  • 歷時3年跨越4600公裡,中國建成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計劃在未來 5-6 年後發射一顆中高軌衛星,實現 24 小時全天的星地量子通信。」作為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參與者之一,中國科技大學陳宇翱教授如是告訴 DeepTech。1 月 7 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首個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地面跨度 4600 公裡,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 全球首個!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潘建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 瑞安市建成溫州首個立體氣候梯度氣象觀測站
    近日,瑞安市建成溫州地區首個立體氣候梯度氣象觀測站。該站的投用,將提升瑞安市生態氣象監測分析預警、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生態保護等技術水平,進一步強化瑞安市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積極推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發展。
  • 衛星技術:百億藍海的智能化農業革命,商業變現或成未來大考?
    隨著成本下降以及定期從小型、成本較低的軌道衛星系統收集大面積陸地圖像的能力增強,衛星技術在精準農業上的應用越來越多樣化。由於具有覆蓋面積廣、重訪周期短、獲取成本相對低等優勢,衛星遙感技術對大面積農業生產的調查、評估、監測和管理具有獨特作用。
  • 赤峰建成首個城外全自動氣象觀測站
    赤峰建成首個城外全自動氣象觀測站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11月01日11:01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董煥軍 季颺報導
  • 剛剛發射成功 我國海洋觀測衛星網絡又添「新兵」
    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衛星搭載的AIS艦船自動識別系統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的能力,DCS分系統可以接收、存貯和轉發海域中的浮標測量數據,有效提高數據精度。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打造中國首個民用海洋衛星星座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趙竹青)11日2時31分,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
  • 國際應用加速落地 全面建成的北鬥將開啟多大市場
    據統計,近10年來,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約20%,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人民幣,下同),2020年將有望超過4000億元。外界對北鬥應用頗為關注,全面建成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又將開啟多大的市場?
  • 高景一號雙星發射 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建成
    這是2018年我國首次航天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正式建成。  2016年12月,高景一號01、02星發射成功。相比01、02星,高景一號03、04星進行了星地一體化的圖像質量優化設計,圖像幾何質量將大幅度提升。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