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甜茶 影探
動畫片《菲夢少女2》,被停播整改。
原因離譜:
角色染髮,穿著花哨,遭家長舉報。
更具體的,咱看看湖南廣電局釋出的答覆函。
《菲夢少女2》於金鷹卡通頻道播出。
內容講述的是一群有音樂夢想的少女團結合作、歷經考驗、共同成長的故事。
傳遞的是迎難而上、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正能量。
親口認證,內容導向上沒有問題。
染髮穿著?湖南廣電也有解釋:
該片動漫人物多,人物頭髮染成不同顏色,是為提高角色辨識度,並非提倡。
穿著花哨,是因為出現日常服裝和舞臺服裝切換。
你看,句句在理,字字有據。
但,結論卻給人看傻了——
忽略對未成年的影響,限其停播整改。
改哪?
改發色?不是說角色辨識需要?
改穿著?不是說為了劇情服務?
這前後邏輯咋驢唇對不上馬嘴。
要是真改了,我眼就花了
我這才明白過來。
家長要的本就不是「改」,而是「禁」。
禁播、下架,別想翻身。
舉報之下,焉有完卵。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笑話成真
早在2013年,就有家長舉報《熊出沒》。
因為某片段中,10分鐘出現21句髒話。
其中包括「見鬼」、「臭狗熊」、「去死」、「笨蛋」等不雅詞語。
家長的訴求也是禁播。
另一封公開可查的舉報信,名為《我憤怒,我控訴,為了孩子,中央電視臺你不能這樣》。
文中舉報的是《虹貓藍兔七俠傳》。
甚至同期出現了另一篇文章,名為《超級鄙視!著名作家餘華真的是垃圾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的文學顧問》。
餘華的代表作包括《活著》《兄弟》,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卻因一部動畫遭人鄙視。
《虹貓藍兔七俠傳》何罪至此?
舉報信中寫道:
大量血腥廝殺場面、人物語言包括「去死吧」「你來送死」,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並要求:
以後再播動畫片,你們給我老老實實地審查,把那些垃圾、血腥、粗口統統給我刪除!給我的孩子一個純淨天空!
語氣之任性狂妄,要求之理所應當。
實在令人不適,同時也讓人困惑。
「送死」是粗口,打鬥是血腥。
可《虹貓藍兔七俠傳》講的本就是「俠」的故事。
刻畫人物,鬥志鬥勇,少得了這些嗎?
若是如此,《西遊記》的動畫片也不能看了。
不打不鬥,如何西天取經;
孫悟空最愛提的「妖精,我是你孫爺爺」,怕也要「嗶—」掉。
這四大名著之一竟成了糟粕。
無獨有偶。
《神廚小福貴》因為太過負能量曾被禁播;
《中華小子》因有幽靈鬼怪形象也曾被禁。
《喜羊羊與灰太狼》則是因有小孩模仿劇中情節烤火燒傷,被禁五年。
《黑貓警長》也因打打殺殺,遭到家長投訴。
有網友調侃:
《大鬧天宮》不能看,因為它提倡搶劫盜竊、奇裝異服、毀壞財物、蔑視規則。
《葫蘆兄弟》不能看,因為它袒胸露乳、拉幫結夥、虐殺野生動物。
以前我將這些話當笑話,現在卻笑不出來。
因為笑話成真了。
手遊不準染髮,《憤怒的小鳥》招誰惹誰了?
圖源:@windleaves
《菲夢少女2》的停播,讓我感到一陣惡寒。
當部分家長發現自己手中的權力無限膨脹。
可憑一己之私心私慾私好,決定一部動畫的生與死。
吹毛求疵,上綱上線到如此地步。
市場的選擇、大眾的喜惡,都將無法真實傳遞。
創作者風聲鶴唳,也別再談什麼國漫崛起。
屠刀將落。
它徵伐屠戮的範圍只會越來越廣。
>>>>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動畫如此,書籍尤甚。
半個月前,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遭質疑。
原因在於含有「自殺描寫」,會誘導未成年自殺。
作者楊紅櫻回應,這樣的質疑,實屬斷章取義。
原書來龍去脈:
馬小跳的媽媽逼其學鋼琴,但馬小跳十分拒絕,便對同學發牢騷想要自殺。同學告訴他幾種自殺方式,但馬小跳覺得下場太慘,都拒絕了。同學也鼓勵他,就算被媽媽逼著彈鋼琴也不要自殺,並幫他想了另外的方法。
漫畫版《天真媽媽》更一目了然
這不僅不是鼓勵自殺,還是反自殺。
楊紅櫻雖然冤但也無奈。
如今老版《天真媽媽》已全部收回,新版會做刪除處理。
同樣遭殃的還有楊鵬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
也是由於自殺描寫:
這天早晨,我早早地到了學校,爬到了教學樓的頂樓——第十四層的陽臺上,無比留戀地最後看了一眼那正在東邊冉冉升起的朝陽。我想那恐怕是我今生最後一次看到太陽了。
這本書孩子看不看另說,家長真的該好好讀讀。
書中有幾句「我」的心理描述,正是自殺的原因:
如果我本來就是一個老師、家長不喜歡的孩子,我想我會這一切很不在乎,我也不會那麼痛苦。
可是,我不是那樣的人,我是在獎狀和讚揚聲長大的,現實巨大的落差使我痛苦不堪,我得承認我的意志太脆弱。
《裝在口袋裡爸爸》現已全部下架。
但,家長不會以為這樣孩子心理就不會脆弱了吧?
就在6月月底,山西通報一起六年級女孩墜樓自殺案。
記者採訪家長,家長將女孩獎狀塑封成冊,哭喊孩子何其優秀,全程強調成績:
「語文沒低過85分。」
「數學還行,99分。」
我理解父母心情最悲痛。
但這樣無形的壓力,留給孩子喘息的空間何其窒息。
圖源:微博用戶
被迫下架的不止《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與《天真媽媽》。
還包括《狼王夢》與《青銅葵花》。
《狼王夢》豆瓣評分9.0,熱評寫著:
「你知道那是我熱愛一切動物的年紀裡讀完要哭的書。」
《青銅葵花》豆瓣評分9.1,一位準媽媽寫下:
「返璞歸真的力量,真善美的體現!」
仁者看仁,淫者見淫。
因前者有動物交配描寫;後者有父親給女兒洗澡描寫(單親家庭,女兒年幼)。
兩者均被質疑涉黃。
有質疑不可怕,我們可以辯論,可以探討,可以引導。
偏偏選擇了一刀切。
舉報一個便下架一個,投訴一個便整改一個。
不審視作品全貌,不調查大眾意見。
既懶又惰,確實省心省力,但也是暴力。
圖源:網絡
>>>>一團馬賽克
不可否認,面向兒童的文學影視作品不同於其他。
兒童辯識能力有限,模仿能力又極強。
家長擔心,能理解。
但不該用如此粗暴的方式。
有模擬,有預言。
��
《黑鏡》第四季第二集——《方舟天使》。
單親家庭裡的母親,視女如命。
自女兒年幼,便在她腦內植入程序。
通過觸摸平板,可查看女兒所處位置、女兒看到的一切。
並對女兒看到的血腥、殘暴、色情等一切負面信息打碼。
外公突發疾病,她只能看到一團馬賽克;同學打架受傷,她只能看到一團馬賽克;甚至狂吠的狗,流血的手指,她看到的只有馬賽克。
母親選擇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也選擇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了解世界。
自殘、早戀、吸毒......
直至最後,女兒砸毀平板,砸傷母親。
母親血流滿面,在女兒眼裡也只是一團馬賽克。
她從不與女兒溝通,只會操控。
不教給女兒愛的能力,也不教給女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母親想讓女兒做方舟上的天使。
但也是母親親手造就了末日來臨、獨上方舟的絕境。
讓孩子生活在完全無菌的環境,雖乾淨,但窒息。
我們常說「堵不如疏」。
網絡普及發達,孩子接受信息迅速,思想早熟。
見識面甚至遠超成年人的想像。
愛的教育。性的教育。死亡的教育。
請及時主動地教給孩子。
而不是一昧強求於、苛責於影視文學作品。
>>>>*****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
「我們只是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學校教育失敗、社會教育失敗的東西。40年前它是武俠小說。30年前它是香港電影,20年前它是網絡,10年前它是遊戲,5年前是智慧型手機。」
今天,它是一切。
當綜藝字幕必須要給「死」字打碼。
當所有的歌詞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當遊戲裡打出的血變成綠色或灰色,死亡成了揮手byebye。
這樣做是否真的必要?是否真的有意義?
不管不顧。
我們打著為未成年好的旗號,恭迎舉報大時代來臨。
上有審查,下有自我閹割。
社會的菱角像被磨圓,我們怕未成年磕到碰到,卻率先給他們蒙住眼睛。
成年人無視「不喜歡某個作品,就關閉退出」的常識。
要求影視文學作品必須是「無害」的。
文化能活動的空間因此不斷緊縮。
書、電影、音樂本是為數不多可以拓寬普通人生活邊界的事物。
如今卻也只能在方圓之地舞蹈。
越舉報越低質,越緊縮越沒營養。
點點舉報,救救孩子。
抱歉,這真的救不了孩子。
救孩子的只能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我想起昆汀講他讀小學時便看了《教父》《日落黃沙》《生死狂瀾》。
原標題:《它被舉報下架後,我真的慌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