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帖子:原本細思極恐的解剖學原來也可以這麼藝術 看來我對醫學的認識太「qiou」了
紅網時刻12月6日訊(記者 劉力)12月5日,30幅風格各異的人體器官手繪圖在網絡上引起網友關注。每個手繪圖都有相應的作品名稱和詳盡的解釋。如「三叉樹之戀」描繪的是人體解剖學中的三叉神經;「心意」描繪的是心和腦的綜合體,心意體現出心與腦的密切聯繫;「問渠那得清如許」將大腦描繪成是一個透明的玻璃容器,脊髓和周圍的神經系統是潺潺流動的水。缸滿水清,整個神經網絡是清澈的,是生機勃勃的,而這一份勃勃生機的關鍵便在於那源源不斷的、補充進來的水滴。
這些手繪圖源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舉辦的第一屆解剖學繪圖比賽,比賽的評委會已經從徵集到的60幅解剖學繪圖中遴選了30幅進入大眾評審投票階段。
參加比賽的?煜華同學所提交的一幅作品是「心臟解剖臨摹圖」,她告訴記者,這幅作品從構思到成稿耗費了她兩周的時間,每次繪畫前都要保持好足夠的精力才能將作品完成好,為了保證作品的細緻和逼真,?煜華在給作品鋪色時,根據解剖學的實際走向來填色。繪畫過程中,她體會到比賽的宗旨是要將同學們的藝術、醫學和興趣相結合,可以磨鍊自己的性子,陶冶身心,為今後繁忙的臨床醫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活動負責人陳旦副教授向記者表示,人體解剖學是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之一,學校希望通過解剖學手繪圖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繪圖的過程一定能加深學生們對所繪解剖結構的認識和理解,以點帶面地促進解剖學的學習效果,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大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間交流的機會。
問渠那得清如許。作者:歐陽紫?U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句詩是本作品的創作主題。在畫作中,大腦是一個透明的玻璃容器,脊髓和周圍的神經系統是潺潺流動的水。缸滿水清,整個神經網絡是清澈的,是生機勃勃的,而這一份勃勃生機的關鍵便在於那源源不斷的、補充進來的水滴。
花與骨。作者:劉彤
作品靈感源於《櫻花樹下埋著屍骨》,所以想讓骨骼開出花來,一面是生命的凋零一面是生命的盛放。骨骼選用了芭蕾舞側位伸展的姿勢,一腿微微抬起,腰部挺直,造成尾椎骨部分的偏轉,一方面是希望骨骼帶點曲線來和花朵呼應,另一方面,芭蕾動作的優雅與花朵的嬌嫩構成一體。全畫運用針管筆和原子筆,希望以線構成一體兩面的美。
我思故我在。作者:靳新桐
笛卡爾曾說過,我思故我在——當我使用理性來思考的時候,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思想並非空中樓閣,它需要『我』作為基礎。人的肉體比世界上任何的機器都要精密高級,我們不斷研究探索,似乎也只是窺見了其奧秘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驚嘆於先哲的智慧,驚嘆於思想玄妙的美。而永遠驚嘆不夠的,通常是看不見的美:錯綜走行的血管、複雜交織的神經,層疊收展的肌肉,完美的解剖學結構下,微觀物質的碰撞開出了思想的野濫縷菊(花語為睿智)(身體大部分為臨摹)。
Prime Factory。作者:劉子齊
心臟在人體這臺精密運作機器中就像是一間不停歇的「發電站」,源源不斷地把「電能」輸送到每個角落。本作品以心臟冠狀面解剖以及心腦供血關係為基礎,大膽地進行創意化重造,簡練直觀地展示了心腦血液循環過程。說明:本作品心臟部位的部分結構創意來自app「Homo Ma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