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疑似中南大學軟體學院一名吳姓教師在朋友圈吐槽,「教務辦要求自己將50名學生成績從90分改成80分」,以符合「正態分布」。此事被傳至知乎討論區,引發熱議。
中南大學吳嘉副教授朋友圈截圖
澎湃新聞從學生處證實,內容為吳老師在朋友圈所發。1月14日上午,中南大學黨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學校已組織相關部門去了解、調查具體情況。
據中南大學官網信息,上述吳姓教師系中南大學軟體學院特聘副教授,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助理教授,IBM算法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無線網絡、軟體工程、大數據研究、醫療信息學。
「我是老師,不是行政辦考核的工具。18級軟體工程的孩子們,我很喜歡!答卷很好,我不可能給地方!什麼分數要服從正態分布,抱歉,我只在意學生!同學們喜歡可以擴散。」網傳截圖顯示,吳姓教師疑在朋友圈中稱,「給多少90分以上的人,是試卷的結果,不是教務辦定的指標;什麼時候開始,教務辦開始幹預教學老師的工作了,讓我把分數改掉——我改誰的成績?把50個學生從90分改成80分?理由是啥?成績不服從正態分布?」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正態分布」,又稱「常態分布」,即正態曲線兩頭低、中間高,左右對稱。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則表現為中等成績佔最多數,其餘成績以中等成績為中軸,向兩側逐次降低。
澎湃新聞從學生處證實,上述朋友圈內容屬實,不少學生轉載到了QQ空間。「我們目前還沒收到怎麼回應的具體消息,我們也不太清楚。」1月14日上午,中南大學黨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學校方面今天上午已經關注到此事,目前學校已組織相關部門去了解、調查具體情況。至於學校是否存在「正態分布」的打分規定,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應該會有一個調查結果的」。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澎湃新聞,正態分布是一個很理想的情況,985高校學生本身就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如果正常打分,一個班級的分數呈現正態分布的可能性只有5%,倘若前述教師所述屬實,「管理部門這種強制性正態分布的做法,是機械的、不科學的」。「當然,之所以(管理部門)會這麼做,是因為可能存在老師給出的分數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顯得不真實。」儲朝暉認為,想解決這個問題,引入新的評議制度和評價機制都可以解決,但是強制正態分布不合理。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高校課程考試成績的「正態分布」以及與此相關的分數膨脹、消費主義學生觀和自由選課問題,一直是世界高等教育領域和考試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長期存在爭論。所謂「正態分布」並非嚴格的曲線吻合,僅僅是指考試得高分和低分的學生相對少些。國內高校上世紀九十年代逐步注意到課程教學和考試的這個維度,並開始在高校課程考試和管理中有所關注。
「這有它的合理性,」盧曉東認為,在自由選課的制度背景下,假設某高校其他所有教師嚴格要求學生、在考試中挑戰學生時,但是特別有一位老師給每個學生的分數都很高,那麼下個學期,就會有很多學生選他的課程,而不選擇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有些高校雖未明確規定「正態分布」,但卻有「優秀率」和「不及格率」的要求,讓學生的考試成績趨向均衡。
盧曉東坦言,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考試中考題難易程度和挑戰程度的問題。他建議教師出考題要具有相當的難度和挑戰度。
(澎湃新聞記者 薛莎莎 何利權 實習生 鄧歡 段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