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吳嘉老師怒懟教務辦規定「學生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
中南大學要求老師對學生的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請問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嗎?吳嘉老師站出來發聲
我們發現許多的學校明確要求學生學業成績必須符合正態分布。在實踐操作中,教學管理者也將學生學業成績的分布呈正態奉為至寶,並作為衡量教師教學及期末考試試卷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如果班級學生的學業成績呈正態分布,就認為該課程期末考試試卷難易度適中,教師的教學效果好;如果呈偏態分布,就會認為試卷的難度偏易或者偏難了,進而認為試卷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好。
那麼,我們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否必須一定符合正態分布呢?根據本科院校教學實際,過分地去追求學生的學業成績呈正態分布,會不會給本科課程教學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我們的成績就沒有一種偏態分布的可能了麼?是否要一口咬定,一刀切下,只有正態分布是永恆的真理,作為自然中更常見的偏態分布在人類身上竟然失效?
偏態分布是與「正態分布」相對,分布曲線左右不對稱的數據次數分布,是連續隨機變量概率分布的一種。可以通過峰度和偏度的計算,衡量偏態的程度。可分為正偏態和負偏態,前者曲線右側偏長,左側偏短;後者曲線左側偏長,右側偏短。
一般來講,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班級規模
學生學業成績分布受考試人數的制約,且正態分布是基於大樣本統計的。如果班級人數比較多,如幾百個學生,乃至成千個學生,成績有可能呈正態分布。但當教學班級規模比較小,只有幾十個學生時,成績分布就可能不符合正態分布。
因此,在實際的學生成績統計過程中,學生學業成績的分布應考慮教學班級規模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論,都呈正態分布。
2、學生的學習時間及學習效率
學生投入的學習時間及學習效率是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正如布魯姆所認為的:學生如果能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有效地學習,幾乎都可以完成課程學習,並達到掌握的程度。因此,成績分布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時間及學習效率,如果學生都投入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學習效果好,掌握了學習的內容,學業成績分布應呈負偏態分布,反之,成績分布有可能呈正態或者正偏態分布。
3、教師和學生的能動作用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能動活動,其目的在於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積極有效組織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在整個班級形成你追我趕,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班級中,原本落後的學生能縮小與優秀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甚至超過,因此,學生成績分布不能機械地追求正態分布。
一方面,學校要求學生這也掌握那也掌握,要學的很多,但是到考試給成績的時候,這不行,那不行,是否和開設課程的初衷相悖了呢,開設這門課不就是希望大家都學到東西麼。
強行正態分布的幾大危害:
(一)不能正確反映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果
正態分布是用以描述學生學習成績總體分布的一種數學模型之一,其作用是區分每個學生在班級所處的位置,即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而不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最佳的教學效果以及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佳成績。
此外,在實際操作中,為了使學生學習成績遵從正態分布,在成績考評時,總要不斷地調整試題難度和評分標準,甚至任意更改學生的分數,至於試題難度和評分標準是否與教學大綱及預期教學目標相符合,則很少考慮。因此,這種按正態分布的要求所獲得的成績,是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真正成果的。更不用說通過期末考試,來實現衡量學生達到課程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的程度,有效促進教風與學風建設的功能。
(二)不利於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有些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課程要求精心制定教學大綱,選擇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但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和其他老師所教課程的考試成績,都被強制性的按照比例分成不同的等級,符合正態分布,這樣直接掩蓋了高水平教師與低水平教師之間教學效果的差異。
所以,強制要求成績分布滿足正態分布不利於發揮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主動性,不利於教學改進,從而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不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學生學業成績符合正態分布,並事先規定各個成績分數段的比例,如成績優秀的學生人數不能超過學生總人數的10%,成績不及格的學生也必須有,也需要達到學生總人數的 10%,這樣的規定,會極大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正如布魯姆等人研究發現,學生成績的正態分布具有高度的延續性, 「一些學生在每個學期考試得到 A 等或 B 等,而其他學生則一次又一次地被定位 D 等或 F 等」。所以,無論學生多麼刻苦、多麼努力,也總是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得到他應該得到的好成績。特別是學習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他們會總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已經不可能再提高。
總結
正態分布是我國大規模選拔性考試追求的一種理想成績分布曲線,為我國選拔優秀人才提供了科學依據。但對成績分布符合正態分布的應用應該把握好「度」,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無條件的濫用。
一句話,不能只從形式上關注成績分布曲線的形態,而應更加重視挖掘學生成績分布所反饋的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信息。理性看待學生學業成績分布曲線,客觀分析學生和教師分別在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希望這樣耿直,敢為學生發聲的老師多一些。
同時也希望在制定規則之前,多深入學生或者說是群眾了解一下意願。
有些事情不能一拍腦門就決定,更多需要深入群眾了解意見,這樣制定出的規定才能更好的反映民心。
引用毛選的一段話: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於「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