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中南大學教師怒懟教務辦,網友反應一邊倒
現在,有很多大學要求,學生的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注意,不是大學成績「呈現為」正態分布,而是「要求」教師打出的成績實現正態分布。如果學生成績不符合正態分布,教師將無法錄入成績,這一規定令無數學生與教師苦不堪言。
近日,中南大學的吳嘉老師就站出來為學生發聲,怒懟學校教務辦:我不是行政辦考核的額工具,學生答卷很好,我不可能給低分!什麼見鬼的分數要服從正態分布,抱歉,我只在意學生!
另外,吳嘉老師還提出靈魂拷問:知道什麼叫正態分布嗎?隨機數大量統計後的規矩。每個課程是隨機數嗎?想得出來,到底懂不懂啊,各位搞人文社科的行政們?就這?不能給學生太多高分?怕學生到一線找到好工作,所以分數要低一點?
不得不說,吳嘉老師的一番話酣暢淋漓,令人大呼過癮。對此,網友們的反應也一邊倒地支持吳嘉老師。不過,可以想像得到,當這些話被傳播出去後,吳嘉老師必定會面臨極大的壓力。很快,吳嘉老師做出回應,稱年終事務太多,自己壓力倍增,一些不當言論引發了大家討論。
吳嘉老師的話我們能理解,他還是那個滿滿正能量的老師。現在,我們再回到問題的關鍵,學生的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這個規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嗎?
一、規定出現的背景
所謂的成績服從正態分布,指的是學生中,中等成績佔最多數,其餘成績以中等成績為中軸,向兩側逐次降低,也就是俗稱的「兩頭小、中間大」。
這種規定為什麼會廣泛存在於各高校呢?浙江大學教務處的老師曾經給出過解釋:本意是為避免教評學中教師給學生評定學生成績打高分的現象(有些課程學生成績極端化,以90分為原點、5分為半徑),引導師生注重教學、脫離功利。
比如,有些通識課教師給分沒有限制,會導致很多學生選擇這門給分多但其實自己並不感興趣的課,這種情況下,評教時的「好」老師,並不完全是有師德,善於教書育人的老師。那些抱著「功利心」選課的學生,也往往會因為有更好的成績,所以可以享受更多的資源。
二、規定合理嗎?
從出現的意義來看,學生成績符合正態分布是有一定意義的,相比於沒有限制的給分,這個規定確有可取之處。不過,此規定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就像吳嘉老師說的那樣,一門課程的樣本數太少,不可能都會符合正態分布。試想一下,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怎麼可能都符合正態分布呢?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教學班級規模、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教師和學生的能動作用等多種原因有關,絕對不能用正態分布一概而論。
其次,如果不被幹擾,學生的成績不會出現正態分布,教務辦便強行要求教師給學生們打出正態分布的分數,這怎麼打?部分全校公選課及大類課程還能理解,專業課也要求正態分布?在我看來,教育的人工幹預降低了成績的隨機性,再加上小樣本的統計偏差,這是非常沒有必要的!
最後,我們不應該只從形式上關注學生成績分布曲線的形態,而更應該重視挖掘學生成績分布所反饋的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信息。然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一味地追求成績正態分布,強制要求教師按此打分,為了結果去強制過程,沒有意義!
成績符合正態分布,直接關係著教師、學生與學校行政三方的關係,處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爭議,這一點值得所有高校注意!成績必須服從正態分布,中南大學教師怒懟教務辦,網友反應一邊倒!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