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40周年——大數據幫助人們更深刻地認知地球

2020-12-0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40年前,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一場7.8級大地震襲擊唐山,頃刻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24萬人罹難,16萬人重傷,100多萬人受傷,損失慘重,舉世罕見......

&nbsp&nbsp&nbsp&nbsp值此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之際,我們整理了全球百年的地震數據,加以可視化呈現,以此祭奠唐山大地之殤。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祝福那些劫後重生的人們,歲月會抹去悲傷,也會給予力量!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全球百年地震數據可視化

&nbsp&nbsp&nbsp&nbsp通過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系統將100年來全球發生的每一次地震按照震中位置、地震震級和地震時間進行了可視化呈現。系統中光亮的面積大小代表著地震的震級強弱,亮度越大震級越強,亮點密集的區域意味著該地區地震之頻繁。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地震成因一目了然

&nbsp&nbsp&nbsp&nbsp通過可視化系統可以一目了然:地震大多發生在板塊邊界上,全球最大的兩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是全球六大板塊間的接觸帶。這也印證了那個眾所周知的科學常識:地球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持續性餘震清晰可見

&nbsp&nbsp&nbsp&nbsp通過可視化系統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主震發生之後,相當一段時間內,會陸續發生一系列持續性餘震,持續時間可達數天甚至數月,並隨著時間推移,在次數和強度上逐漸減弱。如果說地震是天災,人類憑藉現有的科技尚顯無力,那麼對於餘震的防範和處置,我們是能夠人為幹預,將損失降到最小的。

&nbsp&nbsp&nbsp&nbsp地震多髮帶一覽無餘

&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百年的地震數據同時呈現,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光亮清晰而刺目。可以看到,世界80%的地震都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等處於重災區。其次是從印尼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藏地區到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歐亞地震帶。印度尼西亞這個夾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的國家,我們會想起2004年12月那場8.9級地震並引發的海嘯。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中國地震分布情況

&nbsp&nbsp&nbsp&nbsp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雲貴川藏地區;西北甘肅、青海、寧夏地區;華北太行山、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廣東、福建等地。西部地震頻度高,東部地震影響大。

&nbsp&nbsp&nbsp&nbsp例如唐山,處在我國的環渤海地震帶上,這個地震帶上南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擠壓頻繁,造成太平洋板塊內部的破裂。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東長期擠壓的能量瞬間爆發造成。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此全球百年地震數據可視化系統製作者,數字冰雹公司副總丁冬表示:「大自然面前,人類渺小而脆弱,地震災難在現有的人類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希望我們的地震可視化系統能夠幫助管理者挖掘地震規律,及時採取相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傷亡。同時也希望,通過可視化技術和產品,幫助各個領域的管理者認知規律,高效決策。」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二十三秒 一座城 死與生
    1970年代,地震前唐山普通家庭的一角  「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史鐵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天氣怪異般的炎熱,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終於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
  • 唐山地震30周年祭:更痛勝地震者
    感謝唐山作家張慶洲,在歷經多年艱難波折之後,終於能將這本《唐山警世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呈現在我們面前;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京城的出版社「無法通過審稿」的情形下,於2006年年初,用良心和睿智出版了這本「警世錄」。這是最好的「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  沒有遺忘,仍舊疼痛。  什麼是疼痛?柔石說,連眼淚都沒處流的人,這才是人間最痛苦的人。
  • 唐山大地震後,西方媒體一度斷言,唐山將從地球上被「抹掉」
    唐山大地震後,西方媒體曾一度斷言,唐山將從地球上被「抹掉」。然而,唐山堅毅地從瓦礫中站立起來了。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願逝者安息 生者無畏
    中新社唐山7月28日電 題: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願逝者安息 生者無畏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紅日初升,透過淡淡霧靄,照亮了黑色牆壁上的一排排鎏金名字。陽光拉長了紀念牆的背影,紀念牆下,花環相映,輓聯相接。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位於唐山市南湖東側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天未亮就有市民陸續趕來悼念。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造成242769人遇難。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唐山大地震40餘年以後,為什麼還會出現5級餘震?
    #河北唐山市發生5.1級地震#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治區發生5.1級大地震。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一個正常的起伏。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但是當時震級比較大,再加上唐山本身的地質構造,結果造成了餘震起伏」。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發了以下消息: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 天津、北京市也有較強震感。據我國地震臺網測定,這次地震為7.5級……中國在幾天後再次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芮氏7.8級。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回憶:當時的北京飯店是啥情況?
    大家不知所措,大多數人都慌亂地從自己住宿的客房往外狂跑,人們紛紛奔向了北京飯店前寬闊的停車大廣場。一時間,停車廣場裡是人聲鼎沸,黑壓壓的人群一片,聚集了上千位的中、外賓客。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外國人,夾雜著不同的語言,他們都在大聲喊叫和相互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 誰的唐山大地震?——災害記憶圖示與社會變遷
    特別是2010年,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不但在國內票房不菲,而且被翻譯成為日語,成為少數能在日本主要院線上映的中國影片。這足以表明,唐山大地震的記憶依然在不斷被喚起和重構。  筆者從2003年到2012年之間,一直在調查有關唐山大地震的記憶問題。
  • 唐山大地震"漏報"真相:一段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唐山大地震只是一場不可抗拒的天災。然而,2005年一位叫張慶洲的唐山人發表了一篇報告文學《唐山警世錄》。在書中人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在唐山大地震這場劫難之前,中國的部分地震專家和民間監測點都曾經上報過地震預報,但卻由於沒有引起當時有關部門的重視,才使得唐山人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受了一場滅頂之災。
  • 地震預測有多難?唐山大地震原來是這麼回事!
    這就是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它的破壞程度,相當於同時投下了四百顆投在廣島原子彈的爆炸威力!驚恐的人們從夢中醒來,四散奔逃,哭喊呼救,一時間哭喊之聲劃破了唐山這座城市夜晚的寧靜!而遠在百裡之外的北京,也感受到唐山大地震這次災難的餘震!北京市內,還是有數幢老舊房屋同時倒塌,就連故宮漢白玉巨龍,也被震裂。唐山大地震這次災難發生之後,世界各國地震監測準確地發出了地震警報。
  • (唐山大地震·反思)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十幾秒的地動山搖,唐山24萬生靈塗炭,16萬人滴血負傷。人類雖然無法制止大地震,但預報預防減少人員傷亡是可行的,因為之前已經準確地預測出了這場地震,只是有了「預測」之後沒有能夠「預報」。
  • 紀念唐山大地震40年:23秒,24.2萬人遇難,死與生(組圖)
    1990年,唐山市成為中國首個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聯合國人居中心的頒獎詞指出,「向唐山市政府頒獎是為了嘉獎1976年地震後唐山規模巨大的建設和卓著的成就,這是以科學和熱情解決住房、基礎設施和服務問題的傑出範例。」  高達7.28米的紀念牆上,密密匝匝地刻著大地震中24萬遇難者的名字。金色字體在長達500米的黑色牆體上一字排開,莊嚴而肅穆。
  • 唐山大地震42周年:地震前發生4個詭異現象,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42年前的今天,即公元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11秒,中國河北省唐山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持續約23秒,造成24萬餘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地震之後,整個唐山被夷成廢墟,導致四千多個孩子無家可歸。
  • 為什麼唐山大地震的餘震「遲到」了近44年?
    唐山地震2020年7月12日早6點半許,河北唐山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給當地人們造成恐慌,各種傳言在街巷間蔓延開來。然而地震專家的解釋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他們判斷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地震的餘震,於是有些人開啟了吐槽模式:「你怎麼不說那是盤古開天地的餘震呢?」唐山古冶區的5.1級地震到底是不是餘震?餘震跟主震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科學的問題還是要用科學來解答。
  • 回憶唐山大地震,地震前有多個預兆,當時的人們為什麼沒反應
    回憶唐山大地震,地震前有多個預兆,當時的人們為什麼沒反應文|小劉人文說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人民無法忘記,也是全國人民無法忘記的日子。這裡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因為是凌晨時分,僅僅23秒,因為這場地震喪生的達到24萬多人,將近17萬民眾受傷。看過《唐山大地震》的人們肯定記得那個劇照,烏黑的空氣,一個小女孩站在廢墟上,深情呆滯,這對於幼小的孩子可能是世界末日般的打擊,多少人因為這23秒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麼在這場地震之前,有什麼預兆呢?為什麼當時的人們沒有反應?
  • 時隔44年,重溫電影《唐山大地震》,往事歷歷在目
    殊不知,早前取材於《唐山大地震》真實故事的電影,以令人吃驚的故事和照片給觀眾們帶來了教材一樣的地震自救式專業知識。 電影是44年前根據唐山大地震事件改寫的。 影片《唐山大地震》敘述了在唐山地震中,張鵬舉(曹衛宇飾)和範剛(張晞臨飾)領著挖礦工們在地底數千米逃生自救,在黑暗中摸索互幫互助,受困十多個小時後總算返回地面,與家人相抱。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明顯地震災害。
  • 唐山大地震43周年祭 大唐大地震是幾級地震、唐山大地震時間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唐山,大地震!24.2萬人遇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為孤兒。天津是僅次於唐山的重災大城市,遇難24296人,重傷21568人,市區房屋有62.4%受損,郊區為56.8%,直接經濟損失達39.2億元。今日,此刻,緬懷被地震奪去生命的死難者們!一起祝福今天的唐山!
  • 當年唐山大地震的震源尋找過程
    這一刻,沒有任何人能向他們解釋眼前發生的一切,更沒有人能擔保他們的安全。高文學不敢看路邊那些人的眼睛。當年他在清華大學、地質學院以及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攻讀地質專業的時候,不是沒有接觸過世界上那些著名大地震的史料。然而,那些震例、數據都沒能像今天這樣使他的心受到如此強烈的衝擊。自然的災難。人類的災難。他看見了一個不安的世界,看到了一顆顆戰慄的心。
  • 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相當於11個唐山大地震,餘震還震了3年
    然而一提到危害性較大的地震,中國人可能會想到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因為一個是被拍成了影視劇給後人的印象比較深刻,一個是距離現代生活比較接近的一個時間點,所以這兩個地震中國人無法忘卻。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可不是唐山大地震或者汶川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