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二十三秒 一座城 死與生

2021-01-09 搜狐網

文/綜合人民日報、法制晚報等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地震。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23秒內,百年唐山被夷為平地,242769人喪生,164851人傷殘……回溯40年前的震慟,為追索災難引燃的人性之光,為刻寫我們的家國記憶,為夯實全民族的責任與擔當,為不負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

  她,曾如此奪目

河北唐山灤縣巖山的日出 圖/CFP

  她,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灤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麗,選擇在此駐蹕,由此得名唐山。

  她,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京津,總面積13472平方公裡,城市總人口在1976年地震前已經超過了150萬,是河北省域中心城市和經濟中心。

1956年,唐山西山路小學校園

1962年, 唐山圖書館

1970年代,唐山新市區百貨商店

1972年的唐山火車站,中國第一個火車站,建於1882年

1976年,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生產東風5型內燃機車

  她,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素有「北方瓷都」之稱。地震前,唐山年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百分之一,是中國十大工業城市之一。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這裡的人們,也因豐厚的工業文明而安居樂業。

1970年代,地震前唐山普通家庭的一角

  「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史鐵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天氣怪異般的炎熱,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終於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凌晨3時的唐山,似乎一切都和往日一樣,夜闌人寂……

1976年7月28日當天的日曆

  楊玉芳,現年66歲,原唐山開平化工廠工人。在他的印象中,地震前日唐山異常悶熱。如果一切順利,他將在第二天與親戚介紹的女孩相親。當天夜裡入睡前,他還展望了一下未來——或許那個姑娘還和自己一見鍾情呢。

被震得面目全非的樓房

  趙金華,現年57歲,原唐山市木材公司工人。地震之前,令他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背著父母和奶奶,睡前問爺爺要了一支煙抽。在半睡半醒之間,他就聽見爺爺說了一句——「壞了,打仗了吧!」緊跟著,房子塌了下來。而那支煙,也是他最後一次抽爺爺的香菸。

大地震後,唐山一片廢墟

  高志宏,現年65歲,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退休職工。地震前為河北機電學院繪圖專業畢業生。她清楚地記得,地震前日天氣格外炎熱,夜裡十點天空還是通紅通紅的。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全家人因自己畢業歸來而高興不已。當晚,她還做了個美夢,夢見自己坐著火車去被分配的工作單位報到。只是,火車越來越顛簸……

大地震後,唐山一片廢墟

唐山地震後,新華路房屋幾乎全部坍塌

  是時,人正酣睡,萬籟俱寂。突然,地光閃射,地聲轟鳴,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數秒之內,百年城市建設夷為墟土。二十四萬城鄉居民歿於瓦礫,十六萬多人頓成傷殘,七千多家庭斷門絕煙……

大地震後被震彎的鐵路

大地震時的地縫

被震毀的唐山機車車輛廠全景

被震毀的唐山市勝利橋

地震中坍塌的大橋

開灤醫院

地震毀壞的河北礦冶學院(現河北聯合大學)

  「我們剛到唐山時,看到這座百萬人口的城市,除了孤零零的幾座建築,民房幾乎全部倒塌。」一位率部趕到唐山救災的將軍震驚了,儘管他身經百戰,無數次目睹殘酷場面。

  「活下去」在向死而生的日子裡,有著最堅強的力量。

  朗讀/央視新聞主播 潘濤

  《凌晨的噩夢》作者/李潤平

  我吃力地睜開了被血糊住的眼睛,竭盡全力地喊了兩聲:「我還活著!」一陣「呼隆咔嚓」巨大響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回來,我猛地睜開了眼,本能地坐了起來,也就在這一剎那,粗大的房梁帶著沉重的房頂呼嘯而落,房梁的中間部位,重重地砸在熟睡在宿舍中間的長條桌上的一個學員的身上,一股熱乎乎的東西噴濺了我一身。房梁的一頭重重地砸在了我的胯骨上。我陷入了極為痛苦的昏眩之中。

震後的廢墟

  我吃力地睜開了被血糊住的眼睛,發現在我的頭上方有一絲光亮,來自幾塊巨大的屋頂灰片塌落時形成的一個三角堆積的頂部有一個比拳頭還小的洞。借著這一絲光亮,我看到我的腰胯以下被房梁灰頂雜物實實著著地埋住,而且已經失去了知覺,我的左手被床板和椽子夾住,絲毫動不得。頭被一塊尖利的房頂碎塊砸破,雖然還嵌在頭皮上,但卻沒有了疼痛的感覺。

  這時,我聽到了遠處的嘈雜聲和近處的走動聲。我竭盡全力地喊了兩聲:「我還活著!……」

  別塌下來,千萬別塌下來……我感到了我右手還有知覺,沒有被重物砸壞,便小心翼翼地抬起了胳臂,慢慢地揚起了手,順著頭頂上的那絲亮光,輕輕地去摳那個洞。泥土刷刷地順著我的胳臂落下來,撒在我的臉上,眯在我的眼裡。我躲不開,索性合上眼。心裡默默地祈禱著,洞大一點,再大一點,頂別塌下來,千萬別塌下來……

震後的廢墟

  我不能大動,但是我把全身的力氣都用在我的手上,撕開葦笆,再去摳房土和灰片。我感到有東西滴在了我的臉上,是血珠,是我已經被灰片瓦礫磨破的手指滴出的血珠。一開始,我並不覺得疼痛,一心一意想摳大這個洞,可見了血,馬上就感到了難以忍受的劇痛。

  我認真地看了一下我的手,除了大拇指以外的4個指頭全都破了,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已經血肉模糊,指甲蓋也張口子了,只要再一接觸灰片,就像針扎得一樣。我想停下來,但不能,挖大這個洞,是我唯一的希望。

前往救援的解放軍

  「他活著,他活著!」我伸出的右手被一隻大手緊緊拽著,好像一鬆手就會失去我似的拽著。大了,我的手似乎能夠塞進這個洞。不能再大了,我真想摳下去,再摳下去,把土摳開,把灰片摳開,讓救人的人可以看到我,我也就能活了!但是,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此時,我的呼吸已經極度困難,意識也越來越模糊,終於在我感到死神就要降臨的時候,用力把右手擠出了洞外,尖利的灰渣又劃破了我的手背,血一滴一滴地掠過我的臉前,慢慢地,我感到滿眼都是血色,在血色之中,失去了自我……

救災現場

  「他活著,他活著!」一個沙啞的聲音在興奮地喊著,引來了更多的人。我的那隻伸出去的右手被一隻強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拽著,好像一鬆手就會失去我似的拽著。灰片、瓦礫、泥土在一層層地被扒開,我看到了一片綠色:是軍人!是七八個穿著綠軍裝的軍人在救我!

  房梁依然壓在我的身上,下身依然被埋得很嚴實,他們手頭上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們用肩扛,用手挖,他們臉上淌著汗水,手上滲著血水,奮力地扒著。我的左手鬆動了,我的上身鬆動了,我可以順暢地呼吸了。

醫療隊救治傷員

  我躺著,仰臉看用血水和汗水來拯救我的那抹「綠」。不住喃喃道:「謝謝,謝謝你們!」

  四五個人用椽子撬起了大梁,讓我往外爬,我也使勁地爬,但努力是徒勞的,我的下肢已經失去了知覺,胯部以下,對大腦的支配毫無反應!沒有辦法,他們只好又下到了坑裡,抱著我的頭,抬起我的腰,一點一點地往外拉我,又來了幾個年輕人,模模糊糊地認出是黨校的學員,還有不知道是哪裡的人,匯合在一起,我終於被大家齊心協力從瓦礫堆中房梁下邊挖了出來。

  一個大腿還淌著血的學員有意識地看了一下表,輕聲地說了一句:「現在是10點20分,他被埋了6個多小時。」我感激地看著這些奮力搶救我的人們,他們多數來自離黨校不遠的「嶽各莊兵營」。我躺著,仰臉看那些用血水和汗水來拯救我生命的人們。我緊緊抓住一位解放軍戰士的手,不住地喃喃道:「謝謝,謝謝你們!」

解放軍指戰員在搶救災區受傷的群眾

飛機轉運傷員

在沒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況下,解放軍戰士用雙手撥開重物救人

  地震發生後,10萬多名人民子弟兵星夜兼程,捨生忘死,挽救了唐山1.64萬人的生命。唐山人對解放軍的感情,已深深地融入血液、浸入骨髓。

救出在開灤總醫院樓下被埋八天七夜的礦工

一位女性被埋13天後奇蹟生還

救援醫生為受傷的女孩處理傷口

  每三個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中,就有一個由廢墟中生還,唐山市區有幾十萬人在互救中重獲新生。

解放軍某部的醫務人員在護理地震後第二天出生的嬰兒

  一夜之間,整個唐山市有4200多個孩子成為孤兒。他們當中一部分被父母原單位撫養、安置,一部分被親屬或好心人收養。很多地震中的嬰兒都是吃著百家奶長大的,名叫「震生」。

臨時地震棚

  震後初期,人們自己動手撐起各式各樣的窩棚。後來,在各路部隊官兵幫助下,先後修建近200萬間簡易房屋,歷經大地震災難的唐山人得以溫暖越冬。

災區送水車

地震發生幾天後,解放軍仍在努力尋找尚存的生命

地震造成大批傷殘人員

  「站起來」在重建家園的歲月裡,有著最堅定的信念。

位於唐山市中心廣場的「唐山地震紀念碑」 圖/CFP

  紀念碑建於震後十年,由4根獨立的、直指蒼穹的混凝土碑柱組成,猶如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徵著人定勝天。碑柱四周,是8幅花崗巖浮雕,象徵著全國四面八方的支援,講述著唐山人民在全國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事跡。這裡儼然是唐山的地標。

  震後的唐山,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生產生活:震後不到一周,數十萬群眾衣食得到解決;震後不到一個月,供電、供水、交通、電信等生命線工程初步恢復;震後一年多,工農業生產全面恢復。

  幾乎與改革開放同時,1979年,唐山拉開了全面重建大幕。儘管當時國家經濟實力薄弱,仍為恢復建設新唐山投資43億多元。到1986年,重建任務基本完成。

2016年7月27日,航拍城市新貌 圖/CFP

  據《唐山市志》記載,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北省的支持下,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鐵道兵和河北省各地市,以及省屬、部屬建築企業,陸續來到唐山支援建設。從震後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單位總人數達11萬多人,竣工房屋建築面積1056萬平方米,佔唐山市恢復建設竣工面積的50.9%。

  1990年,唐山市成為中國首個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聯合國人居中心的頒獎詞指出,「向唐山市政府頒獎是為了嘉獎1976年地震後唐山規模巨大的建設和卓著的成就,這是以科學和熱情解決住房、基礎設施和服務問題的傑出範例。」

一位市民在遇難者紀念牆前訴說對親人的思念 圖/CFP

  高達7.28米的紀念牆上,密密匝匝地刻著大地震中24萬遇難者的名字。金色字體在長達500米的黑色牆體上一字排開,莊嚴而肅穆。

  對於很多唐山人來說,不知道震亡的親人究竟長眠何處,而紀念牆恰好承載了哀思,又像一種淡淡的安撫,療慰著時空那頭的傷痕。

一位男士在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前追思親人

  國外的衛生組織專家曾預言,由於生理、心理和治療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癱傷員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40年過去,唐山地震3817位截癱傷員中尚有960人健在,比預言的時間延長了一倍還多。

  「我問自己,除了雙腿不能動,並不比別人缺少什麼,我能不能把破碎的自己,一點點重新拼湊起來?!」一位倖存者如是說。

2016年7月27日,唐山市地震遺址公園 圖/CFP

  「我從不敢承認現實、不接受現實,到面對現實、改變現實,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唐山這座城市站起來了,我也沒有趴下,成為一個在精神上站立的人。」這,是震後倖存者的集體意志。

  地震四十周年前的一個傍晚,孩子們依舊在碑下追逐,老人們依舊坐在石階上乘涼,飯後消遣的人們往來不絕,落日把高懸於半空、寫著的「唐山抗震紀念碑」的不鏽鋼匾額打成金色,初上的華燈逐漸在這座城亮起。

  震後,西方媒體曾一度斷言,唐山將從地球上被「抹掉」。而今日唐山,一切正如所註解的碑文所寫:「如劫後再生之鳳凰,奮翅於冀東之沃野……以告慰震亡親人,旌表獻身英烈,鼓舞當代人民,教育後世子孫。」

  「唐山,就是一座永遠不會趴下的城市。」

相關焦點

  • 紀念唐山大地震40年:23秒,24.2萬人遇難,死與生(組圖)
    一位男士在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前追思親人  國外的衛生組織專家曾預言,由於生理、心理和治療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癱傷員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40年過去,唐山地震3817位截癱傷員中尚有960人健在,比預言的時間延長了一倍還多。  「我問自己,除了雙腿不能動,並不比別人缺少什麼,我能不能把破碎的自己,一點點重新拼湊起來?!」一位倖存者如是說。  「我從不敢承認現實、不接受現實,到面對現實、改變現實,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唐山這座城市站起來了,我也沒有趴下,成為一個在精神上站立的人。」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願逝者安息 生者無畏
    中新社唐山7月28日電 題: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願逝者安息 生者無畏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紅日初升,透過淡淡霧靄,照亮了黑色牆壁上的一排排鎏金名字。陽光拉長了紀念牆的背影,紀念牆下,花環相映,輓聯相接。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位於唐山市南湖東側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天未亮就有市民陸續趕來悼念。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造成242769人遇難。
  • 唐山地震30周年祭:更痛勝地震者
    感謝唐山作家張慶洲,在歷經多年艱難波折之後,終於能將這本《唐山警世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呈現在我們面前;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京城的出版社「無法通過審稿」的情形下,於2006年年初,用良心和睿智出版了這本「警世錄」。這是最好的「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  沒有遺忘,仍舊疼痛。  什麼是疼痛?柔石說,連眼淚都沒處流的人,這才是人間最痛苦的人。
  • 唐山大地震43周年祭 大唐大地震是幾級地震、唐山大地震時間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唐山,大地震!24.2萬人遇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為孤兒。天津是僅次於唐山的重災大城市,遇難24296人,重傷21568人,市區房屋有62.4%受損,郊區為56.8%,直接經濟損失達39.2億元。今日,此刻,緬懷被地震奪去生命的死難者們!一起祝福今天的唐山!
  • 7月28日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足球小將》作者高橋陽一的60歲生日;世界肝炎日;恐龍學家誕辰180周年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1976 中國24萬名同胞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難。2005 中國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程思遠逝世。1976 3時42分,河北唐山發生7.8級強烈地震,地震持續23秒,唐山市被夷為一片廢墟,共造成死亡24.2萬多人,重傷16.4萬多人。2004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在北緯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建成。
  • 唐山地震40周年——大數據幫助人們更深刻地認知地球
    &nbsp&nbsp&nbsp&nbsp40年前,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一場7.8級大地震襲擊唐山,頃刻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24萬人罹難,16萬人重傷,100多萬人受傷,損失慘重,舉世罕見......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戴連第飽蘸真情撰碑文(組圖)
    1976年的大地震,顛覆了整個唐山,毀滅了無數生命。為了緬懷在地震中消逝的靈魂,為了紀念為災後重建而做出貢獻的英雄,一座傾注了悲憤和感激、執著和火熱的抗震紀念碑拔地而起。  走過她,誰都不忘滿懷深情地誦讀那篇飽含了從地震走來的唐山人特有情感的紀念碑碑文。30年過去了,記者有幸重訪了曾參加紀念碑碑文撰寫和修改工作的大地震倖存者—————戴連第。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發了以下消息: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 天津、北京市也有較強震感。據我國地震臺網測定,這次地震為7.5級……中國在幾天後再次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芮氏7.8級。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2020-05-14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山大地震後,西方媒體一度斷言,唐山將從地球上被「抹掉」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頃刻間將一座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夷為平地。我在軍教片裡見過廣島的浩劫——一顆原子彈毀了一座城市,瓦礫遍地,人燒得不像樣子……可我們的唐山比廣島厲害得多,一個早晨幾十萬人喪命啊!」
  • 時隔44年,重溫電影《唐山大地震》,往事歷歷在目
    殊不知,早前取材於《唐山大地震》真實故事的電影,以令人吃驚的故事和照片給觀眾們帶來了教材一樣的地震自救式專業知識。 電影是44年前根據唐山大地震事件改寫的。 影片《唐山大地震》敘述了在唐山地震中,張鵬舉(曹衛宇飾)和範剛(張晞臨飾)領著挖礦工們在地底數千米逃生自救,在黑暗中摸索互幫互助,受困十多個小時後總算返回地面,與家人相抱。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明顯地震災害。
  • 誰的唐山大地震?——災害記憶圖示與社會變遷
    特別是2010年,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不但在國內票房不菲,而且被翻譯成為日語,成為少數能在日本主要院線上映的中國影片。這足以表明,唐山大地震的記憶依然在不斷被喚起和重構。  筆者從2003年到2012年之間,一直在調查有關唐山大地震的記憶問題。
  • (唐山大地震·反思)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十幾秒的地動山搖,唐山24萬生靈塗炭,16萬人滴血負傷。人類雖然無法制止大地震,但預報預防減少人員傷亡是可行的,因為之前已經準確地預測出了這場地震,只是有了「預測」之後沒有能夠「預報」。
  • 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今天的唐山地震,我們應該明白什麼
    今天得知唐山再次發生地震,這次地震不由得讓我想到三十八年前唐山發生的大地震,唐山地震的爆發是我新中國建國以來遭受的最大的災害,這種災害像饑荒一樣可怕。一座工業城市盡在23秒內變為廢墟,至今會想起來都十分不適,今天的地震再次發生在唐山,唐山這座英雄的城市不要害怕,祖國和人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一起抗震一起加油。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回憶:當時的北京飯店是啥情況?
    四十年後,據當年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北京飯店抗震救災工作的客房服務員安國等人回憶:唐山大地震後,因北京飯店中樓建於1917年,西樓建於1954年,這兩座樓的房屋比較老舊,為保證住在其中的各國外賓的人身安全,北京飯店領導動員住店外賓,一、願意回國的回國。二、願意住在1973年新建的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北京飯店東樓的,我們可以安排調換到東樓客房。
  • 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災難片《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由馮小剛執導的一部以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的電影。電影由華誼兄弟公司出品,由馮小剛執導,再由徐帆、張靜初、陳道明、李晨、陸毅、張國強、王子文等知名演員參與演出。電影改編自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講述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發生的地震,將唐山市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一位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也讓倖存者陷入一個難以彌合的情感困境,但一家人終究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重逢且釋懷。
  • 唐山大地震黑色記憶:幾秒鐘留下慘烈景象(圖)
    人們也將永遠銘記這組帶血的數字———藍光閃耀中災難發生24萬人是個悲哀的整體,28年前,災難帶走了他們的生命、情感……北京時間1976年3時42分53.8秒,唐山上空電光閃閃,驚雷震蕩;大地上狂風呼嘯。在強烈的搖撼中,這座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在頃刻間夷為平地。
  • 唐山大地震43周年,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地震與防治經驗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河北唐山豐南(東經118.2°,北緯39.6°),天崩地裂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也使24萬多人陷入了永久的沉眠。這場新中國歷史上損失最大的地質災難,至今已經43年了。我們中國位於地震帶上,自古以來地震多發,造成破壞嚴重。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地震的呢?在古代社會,地震會造成多大破壞呢?
  • 1976年,大地震前夕的唐山
    1976年,大地震前夕的唐山唐山得名源於一個女人的死亡,這個人是唐王李世民心愛的老婆曹妃。話說645年,李世民打朝鮮得勝回朝,走到唐山這個地方,忽然之間,曹妃死了。但這裡的空氣品質不是非常好,今年的一到八月份,唐山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榜第167位。而很多人們對唐山熟悉,是源於1976年的那場大地震。今天我們介紹的,是大地震前夕的唐山市容市貌。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一場7.8級地震,瞬間造成有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遭受滅頂之災,24.2萬人死亡,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