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戴連第飽蘸真情撰碑文(組圖)

2021-01-09 搜狐網
  戴連第在向記者介紹相關情況。戴連第向記者介紹他書寫的畫卷。戴連第當年創作碑文的手稿和修訂稿。唐山抗震紀念碑。

  本報記者 劉超 文/圖

  人物簡介

  戴連第,出生於1948年,中共黨員,副教授。現任唐山師範學院中文系黨總支書記,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書法家協會會員,唐山詩詞學會常任理事、副會長,唐山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特聘研究員。參與了唐山抗震紀念碑碑文的起草和修訂工作。

  1976年的大地震,顛覆了整個唐山,毀滅了無數生命。為了緬懷在地震中消逝的靈魂,為了紀念為災後重建而做出貢獻的英雄,一座傾注了悲憤和感激、執著和火熱的抗震紀念碑拔地而起。

  走過她,誰都不忘滿懷深情地誦讀那篇飽含了從地震走來的唐山人特有情感的紀念碑碑文。30年過去了,記者有幸重訪了曾參加紀念碑碑文撰寫和修改工作的大地震倖存者—————戴連第。

  目睹了大地震的整個過程,親歷了大地震帶來的慘痛和無奈,戴連第和其他參與者一起呈現給人們一篇飽含激情的抗震紀念碑碑文。

  遺憾:為救鄰居失去家人

  1976年的大地震前,28歲的戴連第剛到唐山市委辦公室工作兩年多。地震發生時,戴連第的第一個孩子剛剛出生。「地震了!」睡夢中的戴連第被妻子的一聲大叫驚醒,而當時兩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都爬起身撐在了孩子的上方。

  說話間,房頂已經沒了,牆體、石頭、木頭瘋狂地砸了下來。等到睜眼看時,戴連第已經被砸進了炕洞,腰以下被石頭埋著,頭上還流了血。而當他抬起頭時,發現妻子後背上壓著半山倒下來的磚牆,身體緊緊護著孩子。戴連第用僅露的那隻手,幾次拼盡力氣,最終把牆從妻子背上推開。

  夫妻二人從廢墟中爬出來時,看到遠近的房子全都平了,呼救聲四處響起。戴連第讓妻子看著滿臉灰塵的孩子,自己準備去救母親一家。

  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在他走後不久就呼吸困難,後來發燒不退。「由於當時大家都忙著救人,根本顧不上給孩子治病,不到兩天,孩子就匆匆離開了世界。」說起孩子,戴連第的眼睛向窗外看去,閃出了一抹淚光。

  好不容易找到了母親家住的胡同,卻看到各家都有爬出的或仍被埋著的人,聽到高喊救命求援,戴連第停住了腳步,扒出了四五個人後,才趕到母親家中。

  趕到家時,戴連第看到母親和姐姐家的兩個小外甥女已經從廢墟中掙扎脫險。而年僅13歲的小妹妹和姐姐家的大外甥女卻還沒出來。

  戴連第立刻鑽進了塌房,發現大外甥女的臉已經被憋得變了形,他拼命地掏掉她胸口處的土石,又費了很大勁才把她拉出來。可當他再挖小妹妹時,卻怎麼也拉不出。

  當時,小妹妹已經沒了知覺。戴連第只好爬出來,砸開房頂,大範圍地掏挖,這時才發現,小妹妹的背上不僅有房頂厚牆,一個檁子還戳穿了她的腳。「當我把她抱在懷裡時,她的鼻子、嘴中已經溢出了黑血,估計是上壓下擠時間過長給憋死的。」

  見證:碑文寄託無限哀思

  1985年,唐山市委市政府為紀念抗震救災鬥爭,決定10周年時建設一座紀念碑,並向全市徵集碑文的初稿。那時,已經在市委工作了10年的戴連第剛剛決定留校任教。知道要徵集碑文,戴連第興奮不已。由於自己親身經歷了地震,並參加了救災的全過程,戴連第立即投入了創作碑文的激情之中。

  「真是飽含著一腔悲憤一氣呵成的。」戴連第說,他連夜創作了一篇1200字文白相加的初稿和一篇400字的四言誄文。果然,戴連第創作的文白相加的文稿被選中,市委決定將這篇文章作為碑文初稿的基礎,吸收其他各稿的精華進行修改起草正稿,戴連第也應邀參與了碑文的起草加工直到定稿的整個過程。

  在戴老師家中,記者不僅有幸目睹了戴老師當年創作碑文的手稿和修訂稿,還拜讀了戴老師那篇從未公開的四言誄文。戴老師拿出他親自書寫的畫卷,深情誦讀了這篇四言誄文。「歲交丙辰,國遇災星。未已幫禍,疊殞偉人。唐山何堪?強震驟興。數秒孽作,蕩然一城。……墮我棟梁,摧我精英;奪我父母,夭我幼嬰;志者未酬,冤者未申;孕者未呱,戀者未婚。……所幸新朝,唯黨是望。社會主義,民之依傍。震之未久,舉國急遑。慰問書至,泣謝中央。星夜赴難,紅星領章。白衣天使,救死扶傷。……唐山不滅,永立冀東。」

  戴老師介紹,紀念碑稿進行了反覆修改,吸收了眾家之長,還曾赴京請北師大等語文專家進行升華潤色。1986年的4月16日,凝聚了多方心血的紀念碑碑文最終敲定。

  溫情:夫妻收養三個女兒

  地震時,戴連第妻子的姐姐家夫妻倆雙雙震亡,他們三個未成年的女兒頓時成了孤兒。作為姨父姨母,戴連第夫婦以一種「趕上什麼事算什麼事」的坦然心態,決然擔當起了撫養三個外甥女的重擔,讓成為孤兒的三顆幼小心靈又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戴連第回憶說,當他扒出妹妹後,立即趕到了妻子的姐姐家,發現三個孩子安然無恙,這讓他心裡一陣慶幸。但是孩子們的父母卻被隔壁倒塌的樓房深深地掩埋,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希望。

  三個孩子中大的11歲,兩個小的只有8歲。當時,可以將她們送給孩子的伯父伯母照看,也可以讓人領養,還可以送石家莊的育紅院,但最終夫妻倆還是決定,他們要將三個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撫養,這樣既對得起死去的親人,也不給孩子再平添一份離散的苦澀。

  震後,戴連第夫妻又有了一個女兒,四個女兒從小就像同胞姐妹一樣共同生活。就這樣,一家老少靠著戴連第夫妻倆微薄的工資和孩子的撫恤費支撐。

  從簡易棚,到搬新居、住樓房,整整7年;到姐仨最後一個成家,又整整8年;從姐仨先後有了孩子,到小女兒成家,又整整15年。30年的風風雨雨,儘管日子過得拮据,但一家人永遠沒有缺少的就是溫馨與歡樂。

  說起自己的四個女兒,戴連第非常自豪。他將當年寫給到哈爾濱上學的大女兒的一首詩給記者看,「長女將遠足,千裡就西賓。絮絮叮嚀語,牽牽父母心。如今學難求,量力謹用功……清風明月夜,無須淚沾巾。但起思家夢,便向歸鴻尋。」拳拳父女之情讓人感動不已。

  在一次女兒的回信中,一句話讓戴連第至今還記得:「老姨夫,我真想叫您一聲:爸爸!」這是孩子的真情流露,戴連第明白,「但我深知地震時孩子們已經懂事,她們擁有值得驕傲的親生父母,儘管我和妻子盡了一段做父母的責任,但我們沒有權利讓他們忘掉自己的真實身世。」戴連第夫婦沒有讓孩子們改變稱呼。

  而今,四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工作,過著幸福的生活,戴連第夫婦倆非常欣慰。更令他們驕傲的是,三個「女兒」的反哺之情,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孩子對自己親生父母的程度。

  唐山抗震紀念碑碑文

  唐山乃冀東一工業重鎮,不幸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時四十二分發生強烈地震。震中東經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緯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級七點八級,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度十一公裡。是時,人正酣睡萬籟俱寂。突然,地光閃射,地聲轟鳴,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數秒之內,百年城市建設夷為虛土,二十四萬城鄉居民歿於瓦礫,十六萬多人頓成傷殘,七千多家庭斷門絕煙。此難使京津披創,全國震驚,蓋有史以來為害最烈者。

  然唐山不失為華夏之靈土,民眾無愧於幽燕之英傑,隨遭此滅頂之災,終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餘震頻仍,倖存者即奮掙扎之力,移傷殘之軀,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譜成一章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先人後己、公而忘私之共產主義壯曲悲歌。

  地震之後,黨中央、國務院急電全國火速救援。十餘萬解放軍星夜馳奔,首抵市區,捨死忘生,排險救人,清虛建房,功高蓋世。五萬名醫護人員及幹部民工運送物資,解民倒懸,救死扶傷,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贈款,數十萬噸物資運達災區,唐山人民安然度過缺糧斷水之絕境。與此同時,中央慰問團親臨視察,省市黨政領導現場指揮,諸如外轉傷員、清屍防疫、通水供電、發放救濟等迅即展開,步步奏捷。震後十天,鐵路通車;未及一月,學校相繼開學,工廠先後復產,商店次第開業;冬前,百餘萬間簡易住房起於廢墟,所有災民無一凍餒;災後,疾病減少,瘟疫未萌,堪稱救災史上之奇蹟。

  自一九七九年,唐山重建全面展開。國家撥款五十多億元,集設計施工隊伍達十餘萬人,中央領導也多次親臨指導。經七年奮戰,市區建成一千二百萬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萬平方米廠房及公用設施。震後新城,高樓林立,通衢如織,翠蔭夾道,春光融融。廣大農村也瓦舍清新,五穀豐登,山海闢利,百業俱興。今日唐山,如劫後再生之鳳凰,奮翅於冀東之沃野。

  撫今追昔,倏忽十年。此間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著如斯真理:中國共產黨英明偉大,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人民解放軍忠貞可靠,自主命運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親人,旌表獻身英烈,鼓舞當代人民,教育後世子孫。特製此文,鐫以永志。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願逝者安息 生者無畏
    中新社唐山7月28日電 題: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願逝者安息 生者無畏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紅日初升,透過淡淡霧靄,照亮了黑色牆壁上的一排排鎏金名字。陽光拉長了紀念牆的背影,紀念牆下,花環相映,輓聯相接。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位於唐山市南湖東側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天未亮就有市民陸續趕來悼念。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造成242769人遇難。
  • 唐山地震30周年祭:更痛勝地震者
    感謝唐山作家張慶洲,在歷經多年艱難波折之後,終於能將這本《唐山警世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呈現在我們面前;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京城的出版社「無法通過審稿」的情形下,於2006年年初,用良心和睿智出版了這本「警世錄」。這是最好的「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  沒有遺忘,仍舊疼痛。  什麼是疼痛?柔石說,連眼淚都沒處流的人,這才是人間最痛苦的人。
  • 7月28日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足球小將》作者高橋陽一的60歲生日;世界肝炎日;恐龍學家誕辰180周年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點擊圖片可全屏觀看,喜歡可分享點擊圖片可全屏觀看,喜歡可分享出生人物1840 英國古生物學家代表作《月上重火》《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去世人物1750 德國作曲家巴赫逝世(1685年出生) 。代表作《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1937 抗日英雄佟麟閣、趙登禹殉國。
  • 紀念唐山大地震40年:23秒,24.2萬人遇難,死與生(組圖)
    一位男士在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前追思親人  國外的衛生組織專家曾預言,由於生理、心理和治療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癱傷員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40年過去,唐山地震3817位截癱傷員中尚有960人健在,比預言的時間延長了一倍還多。  「我問自己,除了雙腿不能動,並不比別人缺少什麼,我能不能把破碎的自己,一點點重新拼湊起來?!」一位倖存者如是說。  「我從不敢承認現實、不接受現實,到面對現實、改變現實,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唐山這座城市站起來了,我也沒有趴下,成為一個在精神上站立的人。」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二十三秒 一座城 死與生
    地震之前,令他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背著父母和奶奶,睡前問爺爺要了一支煙抽。在半睡半醒之間,他就聽見爺爺說了一句——「壞了,打仗了吧!」緊跟著,房子塌了下來。而那支煙,也是他最後一次抽爺爺的香菸。大地震後,唐山一片廢墟  高志宏,現年65歲,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退休職工。地震前為河北機電學院繪圖專業畢業生。
  • 唐山大地震43周年祭 大唐大地震是幾級地震、唐山大地震時間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唐山,大地震!24.2萬人遇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為孤兒。天津是僅次於唐山的重災大城市,遇難24296人,重傷21568人,市區房屋有62.4%受損,郊區為56.8%,直接經濟損失達39.2億元。今日,此刻,緬懷被地震奪去生命的死難者們!一起祝福今天的唐山!
  • 《1976年大地震》天津首發 收錄逾百篇回憶文章
    地震的震中位置位於唐山市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害。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前夕,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1976年大地震》一書,今天首次與廣大讀者見面。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的強烈地震波及天津,給這座沿海城市帶來巨大的災難。據《天津通志》記載,在這場大地震中,天津市死亡24345人,重傷21497人,67%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39.2億元人民幣。
  • 誰的唐山大地震?——災害記憶圖示與社會變遷
    特別是2010年,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不但在國內票房不菲,而且被翻譯成為日語,成為少數能在日本主要院線上映的中國影片。這足以表明,唐山大地震的記憶依然在不斷被喚起和重構。  筆者從2003年到2012年之間,一直在調查有關唐山大地震的記憶問題。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唐山大地震消息晚發三年內幕
    新華網7月27日電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24萬人死亡,但這一數字的「解密」卻在三年之後。作為這篇「遲到新聞」的記者,原新華社副總編輯徐學江近日披露了當初發出這條消息的來龍去脈。  1979年11月,作為新華社記者的徐學江應邀參加在大連召開的全國地震會商會議暨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
  •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
    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汶川大地震一月祭汶川大地震發生整整一個月了。唐山———汶川,兩場地震,一個爆發於平原腹地,一個釋放於川西山區。一個突襲於黑夜,一個肆虐於午後。一個7.8級,一個8.0級,無論是強度、烈度、破壞力還是波及範圍,汶川大地震都大大超過唐山大地震,乃新中國成立以來之最。然而,歷經兩大史上最強地震,中國人深深體會到,最大的不同還是大災後面站立著的祖國。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發了以下消息: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 天津、北京市也有較強震感。據我國地震臺網測定,這次地震為7.5級……中國在幾天後再次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芮氏7.8級。
  • 唐山大地震43周年,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地震與防治經驗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河北唐山豐南(東經118.2°,北緯39.6°),天崩地裂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也使24萬多人陷入了永久的沉眠。這場新中國歷史上損失最大的地質災難,至今已經43年了。我們中國位於地震帶上,自古以來地震多發,造成破壞嚴重。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地震的呢?在古代社會,地震會造成多大破壞呢?
  • 唐山地震40周年——大數據幫助人們更深刻地認知地球
    &nbsp&nbsp&nbsp&nbsp40年前,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一場7.8級大地震襲擊唐山,頃刻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24萬人罹難,16萬人重傷,100多萬人受傷,損失慘重,舉世罕見......
  • 中國近些年有哪些大地震?——記唐山大地震44周年
    幾個小時後的44年前,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 。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2020-05-14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山大地震前後的靈異事件(1)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紀念版》全景式記錄了當時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種種表現,追溯了地震前後撲朔迷離的事實與現象,反思了人類在現代化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終極問題。    唐山八中教師吳寶剛、周萼夫婦: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頭賣鮮魚的突然增多。他們只是奇怪,多少日子裡難得買到新鮮魚,為什麼今天特別多,而且價格非常便宜。
  • 唐山大地震黑色記憶:幾秒鐘留下慘烈景象(圖)
    震後鳥瞰一九七六世界不能忘記唐山抗震紀念碑碑文(節選)唐山乃冀東一工業重鎮,不幸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時四十二分發生強烈地震……是時,人正酣睡,萬籟俱寂。跟歷史上多次大震之後一樣,唐山也下起了大雨,廢墟中開始一片片地滲出血紅的水,慢慢匯成一條條血的小河,這是那些蒙難者殘損的屍體流出的血。人們的意識已被噩夢擊碎,因為唐山歷史還不曾有過破壞性的地震。
  • 70年代河南發生的驚天水災,死亡人數堪比唐山地震卻很少有人知道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7.8級強地震,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災難過後人們積極重建家園,還修建了唐山地震博物館。2010年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也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場天翻地覆的災難和人們的反抗不息的精神。
  • 【歷史上的今天】唐山大地震
    一、關於地震速報  關於地震大唐山的速報,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十分的困難。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地震臺網實現了自動速報、自動發布和精準推送,當唐山大地震發生時,由于震級大、地震臺站少,這對當時技術系統來說是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