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高精度3D列印僅需數秒,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日本...

2021-01-13 前瞻網

奈及利亞或出現又一種新冠變種 尚不清楚是否致病性更強

據最新消息報導,除了英國和南非之外,奈及利亞或出現又一種新冠變種。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John Nkengasong)說,有關這種明顯的新變種的警報是基於兩三個基因序列。雖然這種變異病毒傳播迅速,病毒載量更高,但目前還不清楚它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奈及利亞疾病控制中心和非洲傳染病基因組學卓越中心將分析更多的樣本。

新加坡發現首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 並無證據表明已在社區傳播

新加坡發現首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新加坡確認了首例感染英國新冠病毒變種病例,新加坡衛生部周三晚些時候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B117病毒株在社區內傳播。」這裡指的是可能更具傳染性的新型英國變異病毒株。這名感染了變異病毒的患者於12月6日從英國來到新加坡,在抵達新加坡時已被隔離,並於12月8日檢測呈陽性。她的所有密切接觸者都已被隔離,並在隔離期結束時檢測呈陰性。

美專家:輝瑞疫苗引發過敏反應概率高於其他疫苗

2020年12月25日獲悉,美國「曲速」行動政府項目科學顧問蒙塞夫·斯拉維(Moncef Slaoui)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輝瑞公司的新冠病毒疫苗可能會導致比預期更多的過敏反應。斯拉維說,人們對輝瑞疫苗產生過敏反應的頻率「高於其他疫苗」。截至22日,他已經接到6人出現過敏反應的報告。報導稱,多名專家此前也表示,雖然輝瑞疫苗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會出現過敏。美國疾控中心表示,大多數美國人都應該接種疫苗,如果此前他們對其他疫苗或者注射療法有著嚴重的過敏反應,應在接種前詢問醫生,並在接種後進行15分鐘的觀測,以確保沒有不良反應的出現。

四分之三的新冠治療試驗將孕婦排除在外

近日,一項發表於《柳葉刀-全球健康》的研究,對國際臨床試驗註冊的數據進行了回顧,表明孕婦是最需要安全有效COVID-19治療的人群之一,但她們被大多數臨床治療試驗排除在外。研究人員分析了10個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國際臨床試驗註冊的數據。結果顯示,在2020年4月和7月兩個時間點所查到的註冊的COVID-19臨床治療試驗中分別有80%(124/155)和75%(538/722)的試驗都明確排除了孕婦。而如果繼續在臨床試驗中排除孕婦,將無法確保孕婦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孕婦患重症COVID-19的風險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韓國核聚變裝置在1億℃下運行20秒 打破世界紀錄

「韓國太陽」KSTAR在實驗中成功在1億度下運行了20秒,與2019年8秒的成績相比,提升了兩倍有餘。除KSTAR外,目前還沒有在1億度或更高溫度下能運行10秒以上的聚變裝置,此次實驗也打破了世界紀錄。KSTAR的目標是到2025年之前,在1億度及以上的溫度,成功運行300秒以上。

是否排放入海?日本福島核汙水處理方案或延期決定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關於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汙水淨化後的處理水處置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24日透露,很可能要到2021年年初以後決定方針。在福島一核狀況相關記者說明會上,經產省負責人稱:「難以在年內決定方針」,並就今後預期表示「在最終無論如何都有人會反對的情況下,希望看清哪個時機決定最為恰當」。

高精度3D列印僅需數秒 直接通過光將液態前驅物直接固化

體積增材製造(VAM)技術可以直接通過光將液態前驅物直接固化,實現一次成型。據一項發表於《自然》的新研究,科學家對這一方法進行了改進,能以最高達每秒55立方毫米的凝固速度列印固體物質,且解析度最高可達到25微米。研究人員通過一種全新的Xolography技術,即兩個不同波長的、交叉的X射線來加固物體。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此前,我國載人航天實現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任務16戰16捷的輝煌戰績,並通過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讓11名航天員遨遊蒼穹。

我國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發現第一顆高速星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在線發表。

「黃土」變「金」 國內首套二代OCC項目投產

日前,由聯泓新材料與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開發的10萬噸/年副產碳四碳五綜合利用及烯烴分離系統配套技術改造項目(以下簡稱「OCC項目」)已成功投產,完成技術經濟指標標定,目前已實現連續化穩定運行。該項目採用國內首套第二代OCC技術,相比於第一代技術,其對原料的適應性更強,乙烯丙烯收率更高,經濟性更好。

日本「隼鳥2號」第二次著陸採集石塊圖像公開 顆粒較粗大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4日公開了——據分析是探測器「隼鳥2號」2019年7月在小行星「龍宮」第二次著陸時採集到的石塊和沙粒圖像。報導稱,此前公布的第一次著陸時採集到的樣本多為數毫米大的沙粒,而第二次的樣本特點在於顆粒較為粗大,其中還包括近1釐米的小石塊。

科學家開發基因治療方法 先天耳聾可被治癒

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耳聾治療方法,該方法將遺傳物質輸送到內耳細胞,遺傳物質「取代」了遺傳缺陷,使細胞能夠繼續正常運行。這項研究由TAU薩克勒醫學院和薩戈爾神經科學學院人類分子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系的卡倫·阿夫拉漢姆(Karen Avraham)教授領導。該項研究成果於22日發表在《EMBO分子醫學》雜誌上。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新藥將患者生存率提高30%

當地時間12月24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篇關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藥物 Ⅲ 期臨床試驗的全球結果,該研究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者主導。試驗結果顯示,阿扎胞苷(azacitidine)的口服製劑 CC-486 能顯著降低AML的復發風險並將患者的生存率提高30%。這項被稱為 QUAZAR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涉及472名55-86歲的被試。

澳大利亞發現120年前巧克力:還裹著銀箔,只是稍微腐爛了一點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日前發現了一盒吉百利巧克力,這盒巧克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以前,但它只是輕微地腐爛了。包裝仍然是用稻草做的舊包裝,巧克力外面仍然裹著銀箔。「打開它們的時候,一股很有意思的味道。」據信,是班卓·帕特森(Banjo Paterson)在南非擔任戰地記者期間,從英國軍隊士兵手中買下了這塊巧克力,並在他在南非服役期間將它送回了澳大利亞。

海洋微塑料將圍困日本 「長壽島」居民已遭到侵蝕

在衝繩科學技術研究生大學光-物質相互作用研究所中進行的研究表明,在許多海洋中發現微塑料已經開始侵蝕日本,包圍了衝繩島。這項研究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上。衝繩是日本南部的亞熱帶小島,周圍環繞著珊瑚礁,這意味著其周圍的海洋受地表水和風影響很大。同時,它也是一個「藍色地帶」,也就是「長壽地區」。

《自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

近日,《自然》的一項研究發現,骨髓中的痛覺神經是造血幹細胞動員的關鍵,通過飲食補充辣椒素,可以增加小鼠造血幹細胞進入循環。造血幹細胞是維持人體全血和免疫系統的關鍵,它們會在神經的調控之下,從骨髓釋放進入循環,對損失的血細胞們進行補充,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當研究者抑制了交感神經和傷害感受神經功能後,會顯著降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介導的造血幹細胞動員過程,影響造血幹細胞的黏附或遷移。在小鼠模型中,研究者給小鼠的飲食中添加辣椒素,小鼠食用後,它們骨髓細胞外液中傷害感受神經元主要分泌的神經遞質分子的水平顯著增加,由G-CSF誘導的造血幹細胞入血也顯著增多了。

貽貝、牡蠣和扇貝在海洋魚貝類中受微塑料汙染最嚴重

近日,英國赫爾大學和約克大學聯合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微塑料汙染程度。研究顯示,其中貽貝、牡蠣和扇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該結果被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微塑料存在於海洋動物的腸道、肝臟等各個部位中,軟體動物中的微塑料含量為0-10.5MPs/g,甲殼類動物為0.1-8.6MPs/g,魚類為0-2.9MPs/g。

北極突然變暖與人類無關 罪魁禍首其實是地震

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的一名研究人員提出了北極快速變暖的新解釋。在他最近發表在《地球科學》上的論文中,他認為變暖可能是由一系列大地震引發的。研究發現,阿留申弧的大地震和氣候變暖的階段之間有著明顯的關聯。在巖石圈中以適當的速度物理傳遞應力的機制是存在的。這些額外的壓力能夠破壞亞穩定的氣體水合物和永久凍土,釋放出甲烷。

我國首家碳中和基礎研究機構成立 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

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心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會議論文因倫理問題被拒:計算機頂會 NeurIPS 加強倫理審查

據《自然》新聞(Nature News)報導,本月在線舉行的計算機領域頂會 NeurIPS 首次要求演講者提交一份聲明,說明他們的研究可能對社會產生的更廣泛影響,包括任何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今年的 NeurIPS 會議收到了 9467 篇論文投稿。審稿人主要根據投稿的科學價值進行評估,可能被接受的論文被後會經過一個獨立倫理委員會的全面審查。

浙江這兩所知名高校要合併成為一所新大學?官方回覆:參考研究

近日,就有網友在某人民網留言,建議「杭州師範大學和浙大城市學院是否可以考慮合併」,針對網友的這一建議,12月24日浙江有關方面回復已把此建議轉交給了杭州市教育局參考研究。這位網友在建議中說到建議合併的理由稱,一方面,杭州師範大學、浙大城市學院兩所學校學科重疊性不多,比較互補。比如杭師大優勢是師範藝術以及基礎學科,浙大城市學院優勢則是計算機、土木等應用類學科。另外一方面,杭州師範大學,浙大城市學院合併後整合資源,集中投入建設一流大學,避免重複建設以及資源爭奪。

福建省宣布將重點支持三所高校衝擊「雙一流」

福建省是我國的經濟強省,人均GDP位居全國第五,但是福建省的高等教育實力卻較弱,在首輪雙一流高校評選中,只有兩所高校被評為雙一流高校,其中廈門大學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福州大學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預計其將重點支持三所高校衝擊「雙一流」,包括: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

山東確立39所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

12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情況。山東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五權下放」,完成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科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省醫學科學院等整合,確立了39所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

吉安職院入選全國高校「數字馬院」首批聯盟理事單位

12月20日,由《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部、人民網公開課、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數位化信息平臺聯盟主辦的全國高校「數字馬院」聯盟年會在北京西郊賓館舉行。會上審議通過了全國71家高校為首批聯盟理事單位,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位列其中。

教育部最新公示 河北要轉設3所本科高校

根據有關規定,經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並經黨組會審議,擬同意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等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其中包括河北申報的3所高校: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轉設為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轉設為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轉設為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

考研天價酒店房冒頭:價格暴漲10倍 房間僅10平米一張床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12月26日至28日舉行,全國報考人數為377萬。隨著考研時間的臨近,酒店變得火爆起來,然而有些酒店賓館卻坐地起價。更奇葩的是,有些酒店因為供不應求,甚至連值班工作間、酒店辦公室和大堂沙發也高價賣出去了,而房間卻不足10平方米,只有一張床,沒有空調。在上海臨港的一些考點附近,賓館、酒店、民宿房價普遍漲價,甚至有些漲到平時價格的將近10倍。

以浦東新區為「試驗田」 上海面向全球發出人才「英雄帖」

根據相關新政,為進一步支持浦東新區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在浦東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內重點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引進、推薦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外籍頂尖人才推薦的外籍專業人才及團隊外籍核心成員,以及引進的國際公認傑出成就的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將更加便利化。

科技部:將建設一批國家級的科學研究基地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1年重點任務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列為八大重點任務之首。從創新方向來看,實施「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的「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的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將進一步解決一系列卡脖子問題。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表示:中央要求抓緊啟動十年基礎研究行動計劃,將圍繞數學物理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級的科學的、前瞻性的科學研究基地。

美國國會通過2021財年預算 科研經費繼續增加

當地時間12月22日,美國國會通過了2021財年預算計劃,總值達14,000億美元,包含總值9,000億美元的新冠救濟法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航天局(NASA)獲得的預算較上一個預算周期均有所上調。此前,美國大學曾遊說國會發放1220億美元用於緩解疫情對教職工與學生的影響,此外還需260億美元預算用於資助受到疫情影響的學術研究。而最終預算中的救濟法案針對高等教育僅發放了220億美元。在2021預算中,NIH分配資金上漲3%,為近年來最小漲幅,最終預算達429億美元。

最高2億!深圳重大科研平臺扶持計劃來襲

深圳重大科研平臺扶持計劃來襲!2020年12月24日起施行,有效期長達5年,最高扶持金額高達2億元!其中,「前沿技術預見研究扶持計劃」申報對象為:深圳市管理區域內(含深汕特別合作區)註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諮詢機構、研究機構;

合肥廬陽將加大對大數據產業的扶持力度

合肥廬陽區大數據產業園是廬陽區大力推進「智慧廬陽」建設,率先投資建設的全省首家大數據產業園。廬陽區與「中國聲谷」此次開展合作共建,計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數據存儲分析、軟體開發為引領的內延產業,以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製造、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等為核心的外延產業集群。廬陽區還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相關優惠政策,貫徹落實《安徽省支持「中國聲谷」建設若干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大數據產業的扶持力度。發揮有關專項資金的作用,強化財政資金引導,採用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支持相關產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及產業化能力建設等。

歐狄沃患者援助項目再度更新 年自付比例累計降幅超75%

12月24日,中國癌症基金會(CFC)今日宣布,「歐狄沃患者援助項目」援助方案將再次更新,方案由原來的「首次3+3,後續3+4循環」調整為年度「3+3,後續3+X」,即符合項目標準的患者,在申請年度內最多自付6次歐狄沃的治療費用,便可獲得該申請年度內剩餘的所有藥品援助,患者可按申請年度重複發起援助申請,直至項目終止或疾病進展。在新方案下,患者年自付比例較上市價格最高降幅超75%,治療疾病的經濟負擔進一步降低。

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揭曉年度60強項目

近日,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在深圳舉辦。據組委會介紹,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自3月1日始,歷經7個月共14個分會場的徵集,全國各地徵集到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綠色低碳六大領域的4600個項目進行評審。在現場舉行的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項目嘉年華上,60個優勝項目進行了集中展示。當天舉行的閉門對接會上,50餘家知名投資機構與120個優秀項目進行了對接。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成果獲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近日,2020年吉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崔冬梅等完成的「稀土催化劑精準控制大宗通用單體選擇性配位聚合」成果獲2020年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成果體現了精密控制配位聚合選擇性的新機理、新方法和新策略,採用簡單單體構築出新穎鏈結構的大分子,不僅發展了配位聚合理論,而且開發出高性能、具有應用前景的新材料。

開啟智慧機器人新勢能 獵戶星空實力斬獲量子位AI雙獎

近日,由國內專注AI與前沿科技領域的行業垂直媒體量子位舉行的2020中國人工智慧年度評選結果正式揭曉。獵戶星空憑藉在2020年的出色表現,成功入選「2020中國人工智慧明星創業公司top10」及「2020中國人工智慧社會責任榜樣top5」雙料獎項。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先是今年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隨後北鬥三號的「收官之星」也發射成功,並且完成了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的衛星,然後在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長五B擬於今年春季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任務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該集團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中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中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和神舟十二號。目前,空間站核心艙測試已基本完成,航天員乘組已選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將建成中國第一個長期在軌飛行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載人空間站,並且在上面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
  • 中國的空間站來了!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科研圈日報
    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
  • 中國料明年春季發射太空站核心艙,已選定太空人開展訓練
    中國的航天工程明年計畫再下一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太空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太空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目前,執行太空站建造階段4次飛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原標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中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春季發射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
  • 學術頭條:英國部分新冠患者嗅覺倒錯,我國明春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2020年中國航天迎收官之戰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也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
  • 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全部工作
    原標題: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記者1月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李國利 任海根)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接續發射天舟二號神舟十二號
    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據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 (李國利、任海根)中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新華社消息,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周建平說:「核心艙發射入軌以後,我們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接續發射天舟二號和神舟十二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 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據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 (李國利、任海根)中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 後續還有天舟二號...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 後續還有天舟二號、神州十二號  Winnie Lee • 2020-12-27 16:29:11 來源:前瞻網 E3218G0
  • 我國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號返回艙正式落戶韶山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核心艙即將完工!美國宇航局提出應對措施
    編者按: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核心艙正在製造中,即將完工,發射時間可能在年底至明年。中國第一座空間站計劃也隨之浮出水面,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總計60噸。中國的空間站計劃穩步推進,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承認受到了刺激,美國需要有所動作。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後續還有天舟二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天發射,地點定於海南文昌,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未來兩年計劃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周建平說:「核心艙發射入軌以後,我們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後續還有天舟二號、神州十二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天發射,地點定於海南文昌,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未來兩年計劃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周建平說:「核心艙發射入軌以後,我們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