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嫦娥5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歷時23天的嫦娥5號工程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為整個探月計劃畫上完美的句號。
但是兔子這裡有個壞消息。目前四子王旗著陸場已經發生多次降雪,積雪厚度最厚處超過30公分,而最低氣溫也低於零下30℃。可以說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為搜尋嫦娥5號採樣樣品添加了幾份不確定因素。這時許多網友就有了疑問:中國國土如此龐大,難道我們就不能找到一個更加合適的著陸地點嗎?
為了解答這一疑問,我們需要從太空飛行器著陸場選擇標準說起。一個優秀的著陸場必須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第一,海拔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第二,全年乾燥少雨,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第三,空氣能見度高。
而目前使用的四子王旗著陸場,海拔1000米到1200米。屬於沙質草原,地形開闊,沒有大的河流及湖泊,空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乾燥少雨,而且空氣能見度極高。這些優勢有助於搜救人員對航天員的快速救援,因此成為我國神舟載人飛船著陸的首選地。而且,和美國的NASA比起來中國航天經費簡直少的可憐,在基礎建設上的花費是能節省就節省。所以,嫦娥5號返回計劃直接使用了載人航天任務用的四子王旗著陸場。但是由於探月計劃與神舟載人航天計劃並不相同,探月計劃有探月窗口一說,時間上的相對固定就導致了這次嫦娥5號返回時正處於四子王旗氣候惡劣時間段,確實增加了不少麻煩。但是以現有的中國航天預算來看,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是返回去適應著陸場,而不會開闢新的著陸場地。
實際上從國際視角來看,四子王旗著陸場也是屬於較高標準的著陸場地了。基本上與俄羅斯在中亞西亞草原和西伯利亞大平原的著陸場差不多。擁有一個高品質的著陸場,對於許多國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例如,本次日本回收隼鳥2號採樣器,只能臨時租用澳大利亞的一片戈壁作為著陸場地使用。
但是,美國在著陸場地質的選用上,卻給大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他們發揮自己東西皆大洋的優勢,開發出了海上降落技術。通過充氣氣囊的方法,保持返回艙或採樣器的漂浮。海上一望無際,雖然有利於搜索,而且一片海域天氣不行,再換一片海域也沒有多大的影響。順著這種思路,隨著我國在南海地區的基礎建設措施進一步提升,今後也非常有可能在南海地區開闢一片海上著陸場,以滿足今後越來越多的航天返回計劃。
不過即使目前四子王旗氣候環境惡劣,但是我們對採樣器的回收工作依然可以抱有充足的信心。在嫦娥5號返回前三天,四子王旗著陸場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了多次回收預演。其中也大規模使用了人工外骨骼、圖像追蹤系統及無人機等多種搜索方式。而作為回收主力的6架搜索型直升機,已經全部就位。目前嫦娥5號預計返回時間為2020年12月17日凌晨1:00~2:00,嫦娥5號探月工程即將迎來完美收官,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