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外骨骼驚豔現身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

2021-01-18 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擔任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搬運外骨骼圖片(航天科工二院提供)

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整個「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此外,搬運外骨骼還協助搜索回收分隊在返回器周邊快速搭建應急通訊、照明及電力保障體系,確保搜索回收任務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時值寒冬,返回器著陸點位於四子王旗的野外,氣溫逼近零下30度,著陸點覆蓋著10多釐米厚的積雪,而凌晨時分的漆黑夜色也為搜索作業也帶來了諸多不便。直升機到達著陸點附近後,搜索回收人員攜帶搜索、通訊等設備快速機動至指定地點,部分人員攜帶的設備重達40公斤,需兩人協作搬運完成,而在零下30度的雪夜荒原,低溫嚴寒與極限負重對搜索人員的體力消耗帶來挑戰,此刻,搬運外骨骼派上了用場。

據介紹,本次參加「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的兩套搬運外骨骼包含上肢助力模塊和下肢助力模塊。通過電動直驅助力模塊及智能步態分析算法,配合人體上下肢關節發力,降低人體能耗,為穿戴者提供上肢臂力、腰肌及臀大肌助力,幫助穿戴者承擔更大載荷,有效降低了手臂、腰臀等部位的疲勞感,適用於複雜地形下的重物握持及搬運。

據悉,搬運外骨骼負載能力達50公斤,在負重搬運機動時可省力約60%,節約人體能耗約30%,動作識別準確率大於99.9%,可在零下40攝氏度至70攝氏度間正常工作,耐受溼度最大為98%,標配的可更換電池在綜合工況下可持續工作約4小時,為在惡劣自然環境中執行「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提供極強的產品適應性和可靠性。此外,搬運外骨骼可智能感知穿戴者肢體行為,並自適應實時調節輸出助力的大小、快慢,其結構輕巧,穿脫方便,人機互動順暢友好,穿戴者的複雜運動行為不受限,其模塊化的設計構造,便於在應急狀態下快速維護。

本次,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參加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以卓越的整體性能開創了外骨骼產品首次參加航天任務的世界創舉。

相關焦點

  • 中國「鋼鐵俠」抱起「嫦娥」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圖為搜索回收人員穿戴搬運外骨骼執行回收任務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整個「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
  • 揭秘:這些中國自主研製科技神器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搬運外骨骼現實版「鋼鐵俠」抱嫦娥回家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過程中,二院23所研製的兩部測量雷達承擔了高精度測量任務,並為指控中心提供實時測量數據,為前方搜救提供有效的目標落點數據。專家告訴記者,距離落區較遠的雷達主要用於黑障區至地面的跟蹤測量。
  •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嫦娥五號任務非常圓滿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約2公斤月球「土特產」,結束24天的月球之旅,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和數據,會跟美國NASA分享嗎?
    隨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帶回來的月壤都去哪兒?何時可以去月球旅行?成果會分享給NASA嗎?
  • 國產機械外骨骼批量裝備,探月工程也用到
    文/行人 我國的探月工程收官之戰即將迎來最後一項任務,那就是對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回收工作,與往常一樣,這一次也將降落在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四子王旗著陸場,目前著陸場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 我軍以裝備,外骨骼時代要來了?
    在這次「嫦娥五號」返回艙回收過程中,我們又看到兩名搜索隊員,在搬運外骨骼的幫助下,快速完成了夜間搜索定位任務,這是外骨骼系統首次參加航天探索活動,算是本次任務的一個小亮點。▲ 搜索人員穿戴搬運外骨骼進行夜間回收作業演練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是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這是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系統開展的最後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根據任務安排,空中、地面分隊分別從待命點向返回器落點搜索前進。「已目視發現返回器,返回器呈直立狀態。"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空中分隊指揮 馮超: 在最後一次全系統演練中,我們進一步檢驗了空地分隊協同搜索的流程和接口,進一步檢驗了搜索回收分隊夜間搜索回收處置轉運的能力,進一步檢驗了任務裝備
  • 從大漠挺進草原——記東風航天搜索回收分隊
    他們就是剛剛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的隊員們。嫦娥五號計劃夜間返回,搜救隊員們抵達後迅速開展了低溫、暗夜、積雪等各種複雜環境下的搜索處置訓練。,搜索隊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進行處置,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 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IT之家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凌晨 1 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 5000 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凌晨 1 時 33 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 120 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 11.2 千米 / 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了
    來源:國家航天局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任務的11個階段
    延伸閱讀嫦娥五號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器再入回收,一共要經歷11個飛行階段:一是發射入軌階段。嫦娥五號將由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到地月轉移軌道的飛行階段,開啟探月返回的旅程。二是地月轉移階段。嫦娥五號完成器箭分離,並展開相應太陽翼,逐步進入預定軌道。地月轉移段飛行時間大約為112個小時,為了確保探測器按照預定軌道順利到達近月點,這期間要進行多次中途修正。三是近月制動階段。嫦娥五號繼續在目標環月飛行軌道正常行進,並在近月點進行減速制動,以合適的運動速度進入到環月圓軌道,最終進入的軌道距離月面200公裡左右,近月制動時段長達1天。四是環月飛行階段。
  • 第一個到現場並非搜尋人員,嫦娥帶回玉兔?外國網友:裡程碑成就
    (嫦娥五號返回艙回收現場)在今日凌晨的時候,「嫦娥五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經過地面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之下成功搜索到「嫦娥五號」返回艙。不得不說,這次任務的圓滿完成將會給我國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面人員搜索「嫦娥五號」返回艙的時候,出現了有趣的一幕。
  • 嫦娥五號翩然起飛告別月球,「織物版」五星紅旗驚豔亮相
    「從早期幾次嫦娥任務到最近的這次,你可以看到中國人用非常系統性、一步接一步的方式來增加他們的太空探索能力,」歐洲航天局人類和機器人探索專家卡蓬特點讚說,「嫦娥五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我認為他們想要做的事情非常令人著迷。」與此同時,嫦娥五號的表現也引起一些國家的「警惕」。
  • 嫦娥五號翩然起飛告別月球,「織物版」五星紅旗驚豔亮相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北京時間3日晚11時1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圓滿完成48小時工作任務後,不負眾望實現高難度的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順利飛離月球表面。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還首次在月球上成功展示了一面真實材料製作的「織物版」五星紅旗。
  • 嫦娥五號發射回收任務圓滿成功「繞、落、回」背後的江蘇力量
    12月19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嫦娥五號發射回收任務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的背後,凝聚著江蘇的科技和智慧力量,特別是在嫦娥五號飛行器能源管理系統和指揮系統中,江蘇的企業和科研人員「功不可沒」,他們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探月工程作出重大貢獻。
  • 嫦娥5號著陸場暴雪,零下30度積雪30公分,回收工作遭受考驗
    隨著嫦娥5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歷時23天的嫦娥5號工程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為整個探月計劃畫上完美的句號。所以,嫦娥5號返回計劃直接使用了載人航天任務用的四子王旗著陸場。但是由於探月計劃與神舟載人航天計劃並不相同,探月計劃有探月窗口一說,時間上的相對固定就導致了這次嫦娥5號返回時正處於四子王旗氣候惡劣時間段,確實增加了不少麻煩。但是以現有的中國航天預算來看,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是返回去適應著陸場,而不會開闢新的著陸場地。
  • 嫦娥五號返航時間確定,採用「打水漂」方式降落,著陸場緊急「備戰」
    文/南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任務,即將結束這次「探月之旅」。準備在四子王旗著陸場使用「打水漂」方式降落。當前,中部草原正在緊急準備各項工作。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負責搜索任務,近日,搜索回收小隊已經組織多次演練。報導稱卞韓城詳細介紹了嫦娥五號返回方式,採用半高速再入軌道技術。也是「打水漂」的方式。打水漂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種遊戲,有些厲害的人能夠打出十幾個水漂。這一次返航採用「打水漂」也就是說,讓返回器先進入大氣層,藉助其提供的力量,重新進入地球,順利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