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5返回現場驚現「鋼鐵俠」!我軍以裝備,外骨骼時代要來了?

2020-12-23 每日點兵

又見外骨骼!

在這次「嫦娥五號」返回艙回收過程中,我們又看到兩名搜索隊員,在搬運外骨骼的幫助下,快速完成了夜間搜索定位任務,這是外骨骼系統首次參加航天探索活動,算是本次任務的一個小亮點。

▲ 搜索人員穿戴搬運外骨骼進行夜間回收作業演練

(圖源:環球網)

這套外骨骼分上、下兩個肢體模塊,能為穿戴者提供臂力、腰肌和臀大肌助力,所搭載的智能步態分析算法會根據穿戴者的肢體動作,實時調節出與之相適應的助力數值,即可靠又智能。

▲ 研發的搬運外骨骼(圖源:環球網)

其實外骨骼這個概念一直不溫不火,它的原理和功能並不複雜,但始終沒有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因此關注度並不高,很多人對它也是一知半解。

然而在這次「嫦娥五號」的回收工作中,外骨骼頗具未來和科技感的成功應用,似乎昭示著這項技術已經由概念演示走向成熟階段。

要知道回收現場的氣溫低於零下30度,還有超過10釐米的積雪,光是走路就很費勁了,還要徒步將100多斤的設備從直升機上搬過去,可見外骨骼幫了大忙。

本期內容,小兵兵就和大家聊聊外骨骼的歷史、現狀、困境與前景,尤其是軍事領域的相關應用,以及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歷史小故事

你可能想像不到,最早的外骨骼概念誕生於1890年,俄羅斯工程師尼古拉斯·雅格設計出一種輔助步行裝置,它由壓縮氣體和木製彈力骨架提供回彈助力,幫助穿戴者在行走時節省力氣,加快速度。

▲ 輔助步行裝置的專利申請文件

1917年,美國發明家萊斯利·凱利設計了「計步器」裝置,它利用蒸汽驅動的仿生金屬韌帶提高穿戴者的奔跑速度。

▲ 計步器的專利申請文件

到1960年代,通用電器和美國陸軍聯合研製了「哈迪曼」動力外骨骼,它被設計為給穿戴者提供680公斤的額外負重能力,許多美國報紙將其稱為「金屬超人」。

可惜這個項目並不成功,因為當時的技術無法讓穿戴者輕鬆操作巨大而笨重的機械臂,再加上遲鈍的關節反應,「哈迪曼」每小時只能行進3.2公裡,毫無實用性可言。

▲ 通用電氣的工程師測試「哈迪曼」

機械臂宛如巨大的螯

但是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的親娘,這次笨拙而滑稽的大膽嘗試,為日後外骨骼的基本定義畫出了一個清晰的輪廓:具有可操作性與力量強化。

全球首個使用電能驅動外骨骼「Lifesuit」,由美國陸軍遊騎兵蒙蒂·裡德發明,這老哥跳傘的時候不幸摔傷,住院康復期間受科幻小說《星河戰隊》啟發,萌生了自己發明外骨骼的想法。

▲ Lifesuit使用電池供電

能讓穿戴者舉起92千克的重物

沒錯,就是那個滿屏幕大蟲子亂竄,血腥暴力大尺度但非常好看的《星河戰隊》。

▲ 《星河戰隊》是小說改編電影的教科書級範例

創造了非常經典的外星人形象

軍事應用

對於軍隊來說,能同時提高士兵負重、力量和速度的裝置簡直不要太香,進入軍用領域也是必然的。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於2011年開始研發戰鬥型外骨骼系統,這個項目最終成為多家企業共同參與的長期性招標競賽,小兵兵給大家列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參賽設計。

雷神與薩科斯公司聯合研發的XOS2,能長時間舉起200磅(90千克)的重物,折斷三英寸(7.6釐米)厚的木板↓

EKSO與洛馬推出的「通用負載搬運器」(HULC),也可承載90千克重量,且不會給穿戴者帶來壓力,提供最高11公裡/小時的移動速度,還配有空調系統和傳感器↓

最受美軍青睞的設計是洛馬公司研發的Onyx「瑪瑙」下肢助力系統,它能提高士兵在崎嶇地形中的機動性,減輕身體疲勞與肌肉壓力↓

在洛馬拍攝的宣傳片中,穿戴瑪瑙的測試員人可以抱著沉重的155毫米炮彈輕鬆爬上30°斜坡,或背負40磅(18千克)裝具快速登上7樓,效能十分明顯。

另一個獲獎設計是Dephy公司的Exo-boot腳踝支撐設備,其主要功能是在士兵穿戴外骨骼負重機動時保護踝關節,防止崴腳扭傷,可與洛馬的Onyx助力系統組合使用↓

▲ 這東西……看起來好像很簡陋

美國人那邊玩的不亦樂乎,我兔也沒當看客。

在去年陸軍舉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中,有近百支代表全國各科研機構、院校和企業的隊伍,帶著自己研製的外骨骼參賽。

比賽要求士兵穿戴外骨骼後,額外負重25公斤並行軍5公裡,限時完成穿越起伏路面、碎石地、翻越臺階、攀爬繩索等7個項目,最終在5分鐘內完成總重375公斤的彈藥搬運,以測試外骨骼提高負重能力、減輕體力負擔與緩解疲勞的性能。

除了中美,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也積極投了相關研究,證明外骨骼的使用前景已經被廣泛認可。

▲ 俄羅斯Rostec公司開發的外骨骼概念

遺憾的是,世界各國的單兵外骨骼系統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性能遠達不到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或《明日邊緣》中的那樣,集生存保障、力量強化、靈敏感知等功能於一身。

▲ 電影《明日邊緣》中的戰鬥外骨骼

目前有幾個典型的技術障礙。

1、傳感器速度不夠靈敏,操作者本身的動作與系統反饋存在一定延遲,士兵行動的幅度和速度比較受限。

▲ 澳大利亞陸軍研發的DSTO外骨骼系統

2、動力持續性差,外骨骼要想達到理想中的強化效果,所需要的動力至少要和小型摩託車相當,可現階段的電驅技術無法滿足這一點。

相比內燃機,鋰電池已經非常輕便、小巧,但對於單兵來說還是太重,而且易燃易爆,需要頻繁充電,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3、讓前線士兵普遍裝備外骨骼將花費巨額預算,還會給後勤造成很大壓力。

像頭盔、戰術背心、步槍這樣的單兵裝備都有標準尺寸,但外骨骼可能需要和衣服、靴子一樣設定不同的尺碼,生產、維護和前線調配都是麻煩,只能以降低功能性來換取生產簡化。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2013年開始研製的TALOS——戰術突擊服就是因為這些問題而下馬,現階段的動力方案顯然不支持全身防彈裝甲、盔顯等複雜功能。

▲ 為陸戰隊研發的TALOS

四等人好不容易闊氣一回還沒闊氣成

外骨骼的實際應用水平,仍然停留在提高上下肢力量、減輕人員負擔的層面,但達成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

想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流浪地球》的外骨骼系統,恐怕還需要很多年。

不過中國軍工人想到了變通的辦法:有動力的難攻克,那咱們可以先上無動力的啊。

據央視軍事12月10日報導,西藏邊防戰士有新利器了——單兵外骨骼,可以利用這項"黑科技"來進行困難的物資補給。

這款列裝部隊的單兵外骨骼,是由中國兵器集團研製的外骨骼系統,分為上肢機構和下肢機構,是純機械式助力。系統總重量小於5千克,最快穿戴時間不高於2分鐘,最快解脫時間不超過30秒,行走時肩部可減輕30%的重量,站立時肩部可減輕50%的重量。

前景大好民用發展

然而雖然軍隊中外骨骼還沒達到理想要求,但外骨骼在民用領域的前景同樣不可限量,而且民用版的實用化進程明顯更快一些。

今年4月,網上出現一張餓了麼騎手穿戴外骨骼系統,一次性背負三個外賣箱子的照片,這玩意兒就是主流的助力外骨骼。

研製公司傲鯊智能還做了更為細緻的產品線分類,囊括MAPS-U(上肢),HEMS-L(腰部),HEMS-GS(下肢),分別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

Emmmmm……難道《死亡擱淺》中的快遞員要走進現實了?胖兵倒是想知道最多能疊幾個箱子

▲ 「溫馨提示:您的快遞已經完蛋」

2015年,日本ATOUN公司研製腰部外骨骼「ATOUN MODEL A」一經上市就廣受好評,多家日本物流公司已開始使用。

這款設備通過肌肉壓力傳感器分析穿戴者的動作,讓伺服馬達帶動設備幫助工人完成下蹲、起身等動作,減輕人力負擔。

還有這款由美國SuitX公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開發的外骨骼Phoenix,它能輔助殘疾人行走或搬運重物。

SuitX的新款產品MAX則專為建築工人設計,旨在幫助他們輕鬆完成繁重的體力勞動,預防腰肌勞損、跌打扭傷。

在可預見的未來,外骨骼的受益者將不僅是騎手、工人和殘障人士,技術進步還會繼續改善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不過小兵兵擔心,外骨骼會和各種算法一樣,從提供便利的發明變成資本壓榨打工人的工具,也許「搬磚」將不再是底層體力勞動的戲稱,而是貧窮的代名詞。

至於它的利弊到底幾何,我們只能讓時間來慢慢證明。

參考資料:

環球網:中國「鋼鐵俠」抱起「嫦娥」

央廣軍事:「超能勇士-2019」比武:現實版「鋼鐵俠」震撼來襲!

Army-Technology:US Army trials exoskeletons for military use——Talal Husseini

Lockheed Martin:Strength To Go The Distance

Forbes:Why Military Exoskeletons Will Remain Science Fiction——Vikram Mitta



相關焦點

  • 「外賣鋼鐵俠」現身街頭?原來是在測試外骨骼送餐機器人
    22日,一名外賣騎手身背3個外賣箱的視頻引發熱議,幾個餐箱壘起來足有一人高,只見這個騎手身體微微前傾,全身被幾個「機械外骨骼」一樣的設備支撐著,走起路來就像一個機器人。有網友笑稱,「外賣鋼鐵俠來了!」 原來,這名外賣騎手使用的是一套機械外骨骼設備,該設備經常在科幻作品和遊戲中出現,如今卻被應用到了外賣送餐領域。
  • 央視證實,解放軍收到一種外骨骼裝備,美專家:讓人變成超級戰士
    《鋼鐵俠》中的機器人一樣。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神奇裝備呢? 我軍邊防部隊獲得新裝備 那麼什麼是骨骼服呢?它是一種可穿戴行動裝置,配有電動機,氣動裝置,槓桿,液壓裝置或多種技術組合,可增強肢體運動的強度和耐力。
  • 現實版鋼鐵俠戰衣: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首次曝光
    日本佐川電子在2013年7月曾推出世界第一臺商用化外骨骼動力服,價格約90萬人民幣,全球限量5臺。  最完美單兵外骨骼  ——鋼鐵俠戰衣  著名的電影《鋼鐵俠》中的天才發明家託尼·史塔克創造並使用了一套動力服,其匪夷所思的特性使其成為了最理想的單兵外骨骼。
  • 兵哥穿機械外骨骼搬運報廢武器 全新裝備助力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近日,在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部的任務現場,保管員穿上單兵機械外骨骼搬運報廢武器,這是機械外骨骼首次亮相報廢武器銷   原標題:兵哥穿機械外骨骼搬運報廢武器 全新裝備助力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東方網·演兵場10月19日報導:科幻電影中的「外骨骼機甲」一直是科學家們的嚮往。
  • 真實世界鋼鐵俠:穿上機械外骨骼,一起「復仇」一起飛
    圖片來源:wikia.com鋼鐵俠裝甲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這類裝甲被統稱為「機械外骨骼」(exoskeleton)。電影中斯塔克以驚人的速度更新著他的裝甲 ,而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的研發速度遠沒有這麼快。讓我們來細數一下已存在的機械外骨骼設計與鋼鐵俠套裝還有怎樣的差距吧。
  • 中國最新「鋼鐵俠」外骨骼:負重25公斤能快跑,穿脫僅需1分鐘
    科幻作品中的「鋼鐵俠」正在成為現實!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我國科研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並於不久前交付了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據了解,該型外骨骼可以助力在高海拔與山地地區進行的巡檢與物資搬運等工作,讓使用者節省體力。
  • 這不是做夢:如何成為真人版鋼鐵俠?-如何,成為,真人版,鋼鐵俠...
    《連線》雜誌網絡版近日刊載文章稱,雖然電影《鋼鐵俠》裡的「創新」 仍舊是屬於科幻範疇的東西,但在這一系列電影中所出現過的技術裡,有很多都能在現實世界裡找到相對應的東西。文章稱,想要成為真人版的鋼鐵俠需要配備許多代價不菲的裝備,其中包括外骨骼、可固定在手上的雷射發射器以及個人飛行器等。
  • 外骨骼?沒錯你就是鋼鐵俠
    提起外骨骼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漫威電影《鋼鐵俠》中託尼斯塔克所穿的機甲就是一套全身外骨骼怎麼樣看起來是不是很炫酷託尼斯塔克也憑藉著這套外骨骼以凡人之軀與其他超級英雄一起建立了復仇者聯盟       外骨骼的定義最早其實來源於動物,即外部的骨骼,這些外部骨骼一般用於支撐和保護動物
  • 嫦五凌晨順利「到家」,搜尋人員首次使用軍方「黑科技」裝備
    相關的搜尋人員前不久,我國媒體就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阿里地區,我軍邊防戰士就已經裝備這件外骨骼裝備據了解,這件外骨骼裝備由中國兵器工業208研究所研究設計,該裝備的總重量小於五公斤。穿戴外骨骼裝備後,人體的最大承重量將可以達到70公斤。相關人員穿上它之後,行走時可以為肩部減少百分之三十的重量,站立時可以為肩部減少百分之五十的重量。並且,這件外骨骼裝備穿戴和解脫十分方便快捷。
  • 鋼鐵俠們的科幻裝備,有一些正在成為現實
    從機械外骨骼到渦流炮,這些感覺上很「科幻」,好像只有銀幕上的鋼鐵俠才可能擁有的武器,實際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科幻武器已經落地成真。  ——對了,託尼·史塔克或成最大輸家。  遠比我們想像得要早,最早的外骨骼裝置是1890年由俄羅斯人Nicholas Yagn開發的一套步行,跳躍和跑步輔助裝置。
  • 機械外骨骼設計案例
    ,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並且可讓人穿上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憑藉這套「服裝」,人類就可以成為所謂的「鐵人」。科幻作品中的鋼鐵俠便是建造了自己的金屬鎧甲。最近上映的復仇者聯盟,大家對鋼鐵俠的鎧甲
  • 解放軍高原後勤花樣多,大批外骨骼交付邊境士兵,氧氣管夠隨便吸
    文/行人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我軍在高原展開了適應性部署,在報導中,我們可以看見,目前我軍高原一線戰士的日常巡邏戰備和生活條件相較於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生活中方面,甚至可以在邊防一線上吃上自熱火鍋等美食,在宿舍內部,每名戰士的床頭旁邊還有專用的制氧機
  • 慧聚英才丨黑科技扎堆創新創業創造項目路演 這款機械外骨骼讓你秒...
    神奇外骨骼讓你秒變「鋼鐵俠」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電影《鋼鐵俠》,當託尼·史塔克穿上鋼鐵盔甲後,戰鬥力瞬間爆表,舉起千斤巨石都毫不費力。  在路演現場,就出現了這麼一件類似的產品——普力負重外骨骼。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表示,以這種無人交會對接的方式來進行月球樣品的採集返回,在世界歷史上還是首次。裴照宇:過去的蘇聯進行過無人的月球採樣返回,他們沒有使用交會對接的方式,每次採集的樣品大概是百克量級。美國實施阿波羅載人探月,他們是有人採樣的方式,所以他們在樣品採集方面就有很大的便利。
  • 鋼鐵俠前傳?西藏阿里邊防戰士穿外骨骼背20公斤爬高山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沒有蘇聯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能贏嗎?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之中,我軍的裝備和美軍相比,極其落後。期間,蘇聯對我們進行了援助,美軍也知道了這一點。關於中美兩國當時的軍事裝備,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金一南在他耗費30年心血的著作《為什麼是中國》裡面,講述的大體如下:1.美軍裝備震撼人心,我軍裝備令人痛心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願軍最初入朝作戰的6個軍,一輛坦克都沒有!
  • 美軍鋼鐵俠戰衣,上千萬美元一套,功能酷炫但裡面卻塞了個內燃機
    在《復仇者聯盟》中,鋼鐵俠是靈魂人物,和其他的成員不同,鋼鐵俠既沒有超能力,也沒有經過什麼魔鬼訓練,但是他被稱作「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靠的就是自己打造的鋼鐵戰衣,這身裝備硬生生把一個基礎數據都是白板的角色,提升到戰力爆炸的程度。
  • 中國版鋼鐵俠閃亮登場嘍!
    好萊塢大片《鋼鐵俠》很多人都看過。有錢單身火力強,心狠手辣顏值高,對於鋼鐵俠,只能說的確帥,不服牆就服他。42套Mark裝甲分分鐘將其他英雄打趴在地,絕對是個腹黑男。本以為鋼鐵俠屬於科幻世界,沒想到這麼快就要來到現實。機械外骨骼就是低配版的鋼鐵俠戰甲,也稱為動力服、動力裝甲。它能幫助未來戰士解決遇到的問題。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能夠讓你變為超人的十款機械外骨骼
    目前一些現實版「鋼鐵俠」裝備可使佩戴者具有超級英雄的能力,例如:舉起重物和提高毅力和忍耐力。還有一些機械外骨骼能夠避免患者遭受各種傷害,甚至使癱瘓者直立行走。如圖所示,這是一款被命名為「哈莫尼」的雙臂機械外骨骼,它使用機械反饋和傳感器數據為脊柱患者提供治療。